摘 要:当前,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在推动社区发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在实践中也显露出服务内容单一、参与度低迷和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技术更新速度与服务需求不匹配、档案保护与利用存在矛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落后,构成了服务面临的三大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文章提出了优化对策,包括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居民意识,并完善基础设施,以促进资源均衡发展。
关键词: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区档案服务承载着编织历史、传承文化与构建信息桥梁等多重使命。该服务的社会化是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绵延着对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蓬勃期许。
一、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现状分析
1.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局限性
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公民与政府的纽带,其发展状况备受关注。在实际运作中,服务内容与形式仍显局限性,诸多因素制约着其发挥更大效能。就服务内容而言,社区档案多集中于日常管理事务,记录方面重经济建设、轻文化教育,重物质成就和轻精神文明。此类倾向导致档案内容较为单一,难以全面反映社区发展的多维度景象。再者,社区居民个人档案及口述历史等具有生活气息的档案材料归档不足,削弱了档案在促进社区文化传承中的潜力。形式上,社区档案服务多采用传统的查询、借阅等模式,缺乏创新性举措来拓宽服务渠道。信息化程度不高,档案数字资源匮乏,线上检索系统稀缺且操作复杂,这些因素普遍制约了居民对档案的获取与利用。同时,互动交流平台建设滞后,参与感和体验度不佳,直接影响了社区档案服务的吸引力和覆盖面。此外,服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关于档案保管、开放、利用以及传播的深层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对于提高档案服务的公共利用价值和社会参与度,显然构成了隐形障碍。
2.社区参与度不足
在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实践中,居民参与度的不足表现为居民对档案工作了解不深入,社区活动缺乏引人关注的档案元素,且档案的可访问性并不理想。社区居民对档案工作的认知停留在保密和难以接触的印象上,对其公共价值的认识不足,档案更多被视为冰冷的历史文献,而非连接过往与未来的生动历史。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与档案相关的内容,导致他们对参与档案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不强。社区活动设计时往往忽略档案元素的加入,没有将档案资源作为一种文化资本来运用,缺乏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档案教育与推广活动。这种分割限制了档案在弘扬社区历史、塑造地方文化认同中的作用。此外,档案机构的物理位置、开放时间及检索系统的设置,常常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尽管政府已经推出多种便民措施,但服务接口不够直观易懂,查询平台用户不友好,进一步降低了居民获取档案信息的积极性。另外,档案相关的知识传播途径较为单一,且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介资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意味着大量潜在用户的流失。缺乏针对性的宣传与档案文化的市场化策略,让社区档案服务徘徊在起步阶段,使得居民从心理到行动上难以与档案建立紧密的联系。
3.资源配置不均衡
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之所以步履维艰,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遍览多个社区,发现档案资源在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具有广阔发展背景的社区,档案服务设施相对完善,而那些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或人口构成复杂的区域,则在档案保护与利用方面处于劣势。这种不均衡直接导致部分社区居民无法有效接触甚至利用档案资源。专业人才的分配问题亦值得关注,档案领域的专业人员通常聚集在资源优渥的城市中心区域,使得某些社区缺乏能够提供高质量档案服务的专业人才。人才缺口的存在,影响了档案服务的质量与专业性,进一步凸显了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在资金分配上,突显对待不一的现象:一些社区档案设备设施得以更新升级,而另一些则因为资金匮乏而面临着设备设施陈旧、技术落后的窘境。此类状况助长了服务不均等,增大了社区间的服务质量鸿沟。此外,即便是资源充沛的区域,由于管理体制或运作机制的不完善,也常常出现资源闲置浪费的现象。明明手中握有资源,却因缺少针对性的分配与合理利用,造成整体档案服务效果不佳。
二、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面临的挑战
1.技术更新与服务需求的脱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在技术应用层面迎来了变革机遇。然而,在追逐科技前沿的过程中,一个日益突显的问题是技术更新与服务需求之间的脱节,不仅影响了档案服务的有效性,还削弱了其本应具备的民众吸引力。技术更新的迅猛,尤其是数字存储和云计算等技术为档案资料的长期保存和快捷检索提供了新途径。但是,新技术的部署往往缺乏前瞻性的需求调研,以至于成果未能精准对接公众利用档案资源的实际需求,导致大量技术力量被投入用户体验提升甚微的更新中,对提升社区档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帮助有限。另外,社区居民对档案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期待的是既能够迅速获取必要信息,又能深入探寻背景知识、即时互动交流的服务模式。可是,由于技术应用与用户需求之间的沟通不畅,所推出的一些技术方案并没有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或忽略了对社区特色和文化背景的重视,以至于不能满足特定人群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诉求。加之,部分档案从业人员对新兴技术的接受和应用程度不足,无法跟上技术升级的步伐,影响了服务模式的革新与优化。公众对于技术的了解与操作能力亦有限,导致新技术并未被充分利用,形成了“有书难求”的尴尬局面。
2.档案保护与开放利用的矛盾
在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中,保护与开放利用之间的矛盾一直是难以调和的核心问题。档案作为承载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同样还体现在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承上。档案保护的重点在于防止珍贵信息的损坏或遗失,往往涉及对档案材质的特殊处理、存储环境的严格控制以及访问权限的严密管理等方面,所有这些都要求有相应的物理设施与技术支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护与养护的高成本与社区档案服务中经费紧张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档案的开放利用需求日益增长。他们期待能随时查阅所需的历史文件,希望通过档案资源更容易获取社区发展历程、参与社区决策等社会活动。档案开放与利用的推广正成为档案工作的一大趋势。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张力显而易见,过度保护可能妨碍了信息的流通与利用,过度开放则有可能导致档案的损害甚至滥用。当前,社区档案管理往往较为谨慎,对外开放度有限,不仅减少了档案的实际利用率,还可能引发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误解和不满,感觉档案与他们的生活脱节。
3.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滞后
当前,随着社区居民对于提升文化生活质量的需求,对档案资源的开放利用要求日趋多元化,迫切期待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其合理权益的实现。然而,相关法律法规更新较慢,无法及时反映新兴需求和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结果使得档案资源的开放与保护政策往往无法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同时,制度建设的滞后也成为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推广的障碍,即使有些地区在档案保护和利用方面有了初步的制度框架,但受限于资金、人才等资源分配问题,这些制度往往难以贯彻执行。另外,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特有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现行的制度也常表现得过于笼统,欠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缺乏具体指导意义的法律法规与制度,未能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清晰的工作指南,也无法给予公民明确的权益保障和责任界定。这种模糊的制度环境,不但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运作,也限制了档案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深化。立法和制度建设的滞后形成了制约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发展的瓶颈。档案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条文与规章制度若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将难以为档案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提供坚实基础。
三、优化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对策建议
1.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社会化服务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优化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当务之急。其中,创新服务模式以及拓展服务范围是提高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有效路径。对于创新服务模式而言,电子档案的建设和在线服务平台的搭建使社区居民能够通过互联网便捷地访问档案内容,不仅符合信息时代的潮流,还极大提高了服务的准确性。社区档案馆应从传统的物理存储形式过渡到数字化、云存储的新模式,展开档案的数字化扫描、索引标注和远程访问等,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与即时共享,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不仅停留于档案查阅、借阅层面,还应纳入更广泛的文化教育和社区服务领域。例如,通过举办与社区历史文化相关的展览会、座谈会,提供家谱资料整理服务,安排社区文化旅行与档案结合的活动,架起档案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另外,社区档案工作者应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服务项目,如利用重要节日或纪念日举办主题档案展示活动,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聚焦社区居民的切实生活,如开设资料整理课程,传授收藏保护知识,引导居民重视并参与档案保护工作中来。除此之外,档案服务机构也应考虑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档案服务个性化、精准推送。根据居民的历史访问习惯及兴趣点,提供定制化的档案内容推荐,从而使档案服务更加人性化。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和年龄段社区居民的需要设计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如为青少年提供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回顾历史、分享经验的机会;为新居民提供了解社区文史的渠道,使每个人都能在社区档案服务中找到归属及价值感。
2.增强居民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不仅是社区档案服务顺利运作的基础,还是构建和谐社区文化的重要因素。其中,教育引导是增强居民意识的首个步骤,档案部门可以联合教育机构,策划系列讲座和工作坊,内容涵盖档案的意义、如何参与档案工作以及档案对于保存社区记忆的重要性。讲解应由浅入深,致力于将抽象的档案工作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深化其对档案价值的内在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如将积极参与社区档案工作的居民纳入荣誉榜或给予小额优惠等实际福利以此作为激励。每一份认可和奖励都可能成为鼓舞人心的动力,促使更多的社区成员投身档案服务工作。
另外,可以开展定期的档案主题活动,增强社区档案服务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书写征集居民家中的老照片、信件等历史物件,举行历史物件展览会或是分享会,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居民真实感受到自己是社区历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对档案工作的兴趣和参与度。还应注重利用数字媒体工具,如建立社区档案某信群、微博等社交平台,发布与档案相关的信息和动态,给居民提供即时互动的机会。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不仅可以推广档案知识,还可以成为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社区档案工作者应当转变服务模式,积极走出档案馆,深入居民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待。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既可以直接宣传档案工作的意义,也可以根据居民的反馈调整和优化服务。
3.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资源均衡发展
在当前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大背景下,基础设施的完备性及资源分配的均衡性对于优化和提升服务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充实和巩固档案服务的物理基础建设,为社区居民带来更为高效、便捷的档案利用体验。就基础建设而言,需要确保社区档案馆等场所的硬件设备设施的现代化与功能化。包括但不限于完善的消防安全系统、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恒温湿度调控设施,这些都是保障档案长期保存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关键。还应考虑无障碍设计,确保所有群体(包括身体残疾者)都能顺畅访问这些资源。另外,技术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也十分关键,以服务器增强和网络加速为例,它们是支持档案数字化和在线访问服务的根本。还可以投入先进的影像扫描和数字化处理设备,有效提升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质量和速度,促进档案信息的开放共享。
在推进资源均衡发展方面,对社区档案服务开展合理规划至关重要。每个社区都应配备至少一个易于访问的档案资料查询点,搭建覆盖全社区的档案服务网络,缩小不同区域间服务水平的差异。同时,在各社区之间建立档案资源共享机制,让档案资源的利用不再受地域限制,打破信息壁垒。然而,服务档案数字化不应只是关注存量资源的转换,还应注重动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相较于过去纸质记录方式,现代化的信息录入系统应该能够适应快速更新的社区动态和居民需求,提高信息沉淀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此外,公共服务人员专业培训也是不可或缺的。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确保他们能够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提供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服务。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区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既是丰富材料的来源地,也应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场所。虽然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目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但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推进服务模式创新,增强居民的意识,完善基础设备设施,并注重资源的均衡分布,就能够有效优化社区档案服务,最终实现共建共享的社区环境,为构筑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尹芹.关于社区档案工作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J].档案记忆,2022(04):59-61.
[2]许燕梅,张 莉.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区治理质效的思考[J].档案与建设,2021(06):61-63.
[3]朱焕磊.社区服务中心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措施分析[J].农家参谋,2020(06):201.
[4]王晓春,刘国赟.大数据时代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研究[J].兰台世界,2019(11):54-57.
[5]王晓春.社区档案社会化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档案,2019(01):128-132.
作者单位:高密市朝阳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