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24-10-30 00:00:00管晓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0期

[摘 要]在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学习要求,从单元整体出发,把握教学价值,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聚焦奇妙、引领思辨、找准切点,帮助学生感受童话的语言特点和人物形象,体会童话的内涵意蕴,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意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童话单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87-03

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并不陌生。统编语文教材在低年级以单元和单篇的形式选编了不少童话故事,三年级上册第三和第四单元是以单元形式对童话故事进行的整体编排。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为整套教材中最后一个童话主题单元,旨在使学生在已有童话阅读经验的基础上,走向更为广阔的童话世界。“双线”组元是统编语文教材在编写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整体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对童话的系统化、整体化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单元整体视域下童话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明确童话阅读的素养目标,全面规划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分析单元课文,可以看出本单元的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语言运用:丰富语言实践

童话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是学生积累、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最佳范本。为此,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童话语言的特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品味语言,通过想象说话、复述训练或讲述故事等方式来感受文本表达的丰富意蕴,通过想象创编等方式来积累语言经验。

(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四大维度之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基于课文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发展思维,获得对童话故事的整体认知和深刻理解,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不再游离于表面,而是不断向深处迈进。

(三)审美创造:引导创意表达

童话本身具有奇幻色彩,有助于学生展开想象、释放天性。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童话故事的特点,找准课文中学生想象表达的落点,引领学生经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创造等过程,帮助学生感受童话之美,获得认知理解及精神情感上的满足,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观念。

二、单元整体视域下童话的教学价值

童话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视角,对童话作品蕴含的教学价值进行挖掘,并将其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走进童话、感受理解童话,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凸显童话阅读的教学价值。

(一)感受人物形象,领会童话意蕴

童话作品常常把人生哲理或美好情感隐藏在奇妙的故事中,让儿童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单元人文主题,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在感受童话人物美好形象的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成长。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教师要带领学生品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刻领会童话作品的内涵意蕴。

(二)发现语言之美,丰富语言经验

童话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教学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关注童话的语言之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经验,为今后的迁移运用奠定基础。如,《巨人的花园》一文中“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等语句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特别喜欢读。教师关注童话中优美的语言,可以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体会奇思妙想,释放幻想天性

童话作品中有许多奇妙的想象。教学时,教师要遵从儿童爱幻想的天性,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童话的奇妙,从而真正走进童话世界,感受童话之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凸显童话的教学价值。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中得到宝葫芦的地点不同,宝葫芦的神奇功能也不一样,为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引领学生感受童话中的奇思妙想,体会童话的独特魅力。

三、单元整体视域下童话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在童话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教学,把素养目标落到实处。

(一)单元统整,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素养目标,结合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以及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要求,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话的奇妙;品味童话的语言,感受童话的独特魅力,体会童话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2.复习回顾学过的童话,交流童话中奇妙的想象,感受人物形象特点,体会意思相近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效果。

3.针对不同课文的特点,充分调动生活经验,体会王葆淘气、爱幻想的特点;通过环境、人物的对比描写,体会巨人的内心;通过场景或内心活动的描写,读懂小美人鱼的心事,体会小美人鱼的美丽和纯真。

4.通过设想故事的不同结局重构故事情节,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创设情境,打开童话之门

单元整体视域下,如何设计一个能够统领整个单元教学的大情境呢?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单元学习目标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围绕“介绍自己的童话王国”这个情境任务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打开童话之门,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结合课文特点,教师可以将这一情境任务细分为“发现神奇的宝葫芦”“走进巨人的花园”“认识美丽的小美人鱼”三个任务。“发现神奇的宝葫芦”,教师可以从宝葫芦神奇在什么地方出发引领学生阅读;“走进巨人的花园”,教师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分享巨人的花园中有哪些神奇的地方等方面;“认识美丽的小美人鱼”,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寻找“美”的元素和探讨“美”的结局等方面进行学习。这样把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统整在一起,能实现童话教学的整体化设计,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三)聚焦奇妙,感受人物形象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引领学生在整体把握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感受童话故事的“奇妙”,体会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真善美。教学时,教师无须在课文内容上多作纠缠,而要聚焦课文中“奇妙”的地方,引领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可以以课后练习引领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在形成完整认知的同时,真正感受到童话的“奇妙”。如在《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故事里的宝葫芦是一种怎样的宝葫芦”。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性认识,又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说出宝葫芦的“奇妙”之处,真正感受到王葆调皮天真、爱听故事、爱幻想等真实可爱的一面。又如,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描写花园变化的相关语句,探究引起花园变化的原因,从中感受童话的神奇,并从巨人的改变中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教学《海的女儿》一课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让自己感到神奇的地方,感受到小美人鱼美丽、纯洁的特点。教师结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奇妙”点,并尝试品味赏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童话奇妙的特点,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对童话人物形象特点的感受更加深刻。

(四)感性思辨,体会童话意蕴

不同学生对童话人物的感受理解不同。教师要依托文本,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真正领会童话作品的内涵意蕴,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如,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辨问题:“宝葫芦真的是宝吗?请结合王葆的经历来谈一谈。”教学《巨人的花园》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辨问题:“巨人的花园里,谁是真正的主人?你喜欢文中的巨人吗?说说你的理由。”教学《海的女儿》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辨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小美人鱼最后的决定的?你觉得她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教学单元习作“故事新编”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思辨问题:“龟兔赛跑,你希望比赛的结果是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展开深层次思考,获得对文本内涵、价值意蕴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五)找准切点,引导创意表达

本单元对应语文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能力,教师要深研文本,找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切入点,引领学生进行表达实践。如,《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文讲述了奶奶给王葆讲张三、李四等得到宝葫芦的故事,但是他们具体是怎样得到宝葫芦的,以及宝葫芦是怎样发挥它的威力的,课文中写得比较简略。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二,让学生任选奶奶讲的一个故事,并根据已有内容进行创编。《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课后小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描写和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写下来。《海的女儿》一文中,主人公小美人鱼有好几次改写自己命运甚至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可是她都没有抓住。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处新编故事,创作出不同版本的《海的女儿》。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表达实践,不仅可以落实本单元习作目标,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小美人鱼的形象有更加深刻的感受与体会,提升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统领整个单元学习过程,注重对童话中蕴含的教学价值的挖掘,引领学生真正走进童话、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童话人物的真善美,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进阶式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吕枫晨.大单元视域下的童话教学策略研究:以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童话教学为例[J].新教师,2023(6):32-35.

[2] 朱垚.基于比较文学的童话教学初探: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4(4):8-10.

[3] 许文.童话类课文思维价值的凸显方法: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4(Z1):36-37.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