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低中年段童话教学实践

2024-10-30 00:00:00黄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0期

[摘 要]以童话教学为抓手,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应以想象力、游戏性、文学味为教学要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大单元任务链教学、童话故事戏剧化讲述、童话类主题群文阅读、童话创意写作、整体性评价促读等策略,从而有效落实童话育人目标。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童话教学;低中年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45-04

童话是低中年段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体裁。据统计,1~4年级统编语文教材中收录了51篇童话类课文,其中二年级童话类课文占比最高,达到了33.3%。教材这样编排,和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分不开。在不同册教材的童话(神话)单元中,我们感受到单元要素、课文教学、单元习作关联紧密,尤其在“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上对儿童的语言训练各有侧重。

那么,在低中年段怎样开展童话教学呢?

一、对以童话为载体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理性思考

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我们认为童话教学应立足课堂育人主阵地,聚焦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解读

什么是“文学阅读”?首先阅读的是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童话、小说等,一些碎片化的、应用性的、非连续性的文本只能叫文字阅读,不属于文学阅读的范畴;其次,阅读的目的是为独特思考、创意表达服务;再次,阅读的策略是“整体—联结(包括想象、联想等)—感悟”的循环与螺旋上升的过程;最后,阅读的宗旨是丰富体验,提升审美品位。

什么是创意表达?表达可以有形式上的创意,如书面的、口头的、文字的、图文的;表达可以有功能上的创意,如劝说、论辩、演说、介绍、表演等;表达可以有对象上的创意,如对话式、自述型、陈述性;表达可以有风格上的创意,如抒情的、儿童的、曲折的、隐喻的、白描的……

由此看来,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就是感受“作者的创意表达”,写作就是开展“我的创意表达实践”;文学阅读是输入、是内oFc0Hnh9vTUdEhIedJ7++QZa9/yIJ0Bravcf8gqrA+k=化、是手段、是路径,创意表达是输出、是建构、是核心。

(二)童话“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向度

儿童阅读童话会有什么特点?教师对儿童阅读向度了解得越多,意味着阅读探究与发现的可能性也越大。通俗点说,换一个角度读文章会找到新的分析点、兴趣点、共情点。我们绘制了儿童开展童话学习的“文学阅读向度”图式(见图1)。根据这个图式,我们可以从童话内容、童话语言、阅读方式、思维发展等不同的角度切入,引领儿童对童话类作品进行文学阅读。

我们也绘制了儿童开展童话学习的“创意表达向度”图式(见图2)。在日常学习中,儿童主要从创意地讲、创意地编、创意地评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展开创意表达。其中,创意地编不仅要关注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故事的创意呈现。

从这两个图式可以看出,以童话教学为抓手,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必须以儿童为本,以想象力、游戏性、文学味为教学要义。

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视域下低中年段童话教学的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童话类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段特征开展“有意思”的童话教学。

(一)大单元视域下的任务链设计,实现童话教学整合

单元整体教学,即以教材单元为导向,确立单元核心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并通过有连续性、递进性、多样性的任务链分解落实目标,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形成有意义的学习。

如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是童话单元,《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四篇童话故事以相似的反复式结构组成单元,前三篇是多角色的戏剧性童话,后一篇是自述体童话。我们立足单元视角,整体设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见图3)。教师可以以“学习有序、完整讲述童话故事”“体会童话故事是怎样通过有趣的想象写出动物‘变化’的,并尝试开展创意表达”为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整体设计学习任务群。其中,通过“借助问话讲故事—借助示意图讲故事—根据角色演故事—借助图式、增加内心活动,生动地讲故事”四个步骤落实“讲故事”的教学目标,同时补充《小蝌蚪找妈妈》《猴子种果树》《月亮姑娘变变变》等故事,为学生的自主练习提供资源。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为小动物耳朵点个赞”“添加蜘蛛的内心独白,体会蜘蛛心情的变化”“情节续编”等难度递进的训练,落实“尝试开展创意表达”的教学目标。

(二)童话故事戏剧化讲述,营造身临其境的童话感

童话是充满童心童趣的,但是有的课堂条分缕析,缺乏趣味性,没有上出童话感,难以让学生达成共情。童话故事的戏剧化讲述是沉浸式学习童话的好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嵌入表演场景,融入戏剧元素,激发学生生动、有创意地讲童话、演童话的意愿。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中,教师创设“演好童话故事”的真实情境,设置三个任务:了解起因、经过和结果,借助旅行路线图完整有序讲故事;分角色研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通过关注提示语、标点等方式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以“青头或红头,我想对你说”为开头进行补白,感受好朋友之间互帮互助的可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语音、语调、动作、情绪等多种表演元素,开展“讲—演—观—想—评”一体化的言语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

(三)童话类主题群文阅读,实现阅读力与表达力的进阶

有教师执教“童话中的狐狸们”群文阅读课,从《狐假虎威》延伸开去,带着学生认识各种童话中形形色色的狐狸并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群。

任务1:《狐狸和葡萄》《狐狸孵蛋》双篇共读,比较故事中的狐狸,了解寓言和童话的特点。

任务2:交流自制的“狐狸小名片”,并说说它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3:仿照《我喜欢你狐狸》小诗,为自己喜爱的狐狸写一首小诗。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或话题,在充分调动学生个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将零散的、形式单一的、拥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精心整合,经过分享、比较、辨析、交融等活动,实现意义建构。我们认为,培养学生文学阅读素养的理想途径是遵循课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主题阅读的线路,逐步开展阅读。

(四)寻找创意点,写好玩的童话,给想象力恣意生长的空间

语文新课标指出,第一学段需鼓励儿童“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而培养想象力则是有创意地表达的助推器。教师应善于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及不确定因素,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比尾巴》一课,教师设置场景:“在动物王国里年年都要比赛,前年比个子,去年比尾巴,今年又要比什么呢?老虎大王想了又想……”小小的场景创设勾出了学生精彩的创意:比羽毛吧,天鹅、鹦鹉、孔雀各有千秋;比嘴巴吧,有的大、有的尖、有的长,有的短,用处各不相同……

创意表达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路,换一种形式表达、换一种视角诉说、尝试新的语言风格、给故事情节增添新的波折等,呈现出“一切皆有可能”的游戏精神。自由想象、创意表达是涵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在童话读写中寻找创意点,引导学生写好玩的童话,给想象力恣意生长的空间。

(五)设计评价单,促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目标的落实

“双减”背景下,研究并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任务有效达成的关键。我校在童话教学中开展了评价单的研究,以此改革教师的教,激活学生的学。

一是根据任务群,整体设计评价单。表1是教师为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设计的评价单。教师对讲、画、演、编四个环节的任务进行目标分解,以此引导学生做好自评与互评。

二是针对课堂中某个关键环节、关键任务设计评价单。表2是二年级课堂中,针对复述绘本童话故事设计的评价单。教师从听、讲、礼仪三个维度展开,充分关注学生讲故事的全过程,并重点对“讲”的任务从条理性、完整度、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目标分解,通过自己评、同学评、教师评三级评价,引导学生多主体参与评价。

三是根据某个能力训练点设计评价单。表3是教师针对低年段“朗读课文”的能力训练点,设计由易到难的评价单。

切实可行的学习评价单将过程性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有利于激活学生自我反思、主动提升的动力,从而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以童话教学为抓手,引领学生徜徉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时空中,可以彰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学金,王家跃.发现童年的秘密: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诗意的“宝葫芦”童话节[J].江苏教育,2017(58):72-73.

[3] 赵 澜.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童话单元“情节绳”设计阐释:以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6):65-68.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