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2024-10-30 00:00:00黎文月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0期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教、学、评的具体目标;积极构建学习任务群,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活动,用知识结构化以及教学实践、学习实践推动评价,促进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制订评价标准,搭建更加科学、合理、个性的评价体系,以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4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评”一体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并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确保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之间的紧密衔接与高度一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紧扣核心素养,明确“教—学—评”目标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为目标,这样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确保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教师教的目标应当与学生学的目标和评价目标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首先,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学生需求和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教学目标:在文化自信方面,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语言运用方面,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如此,学生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其次,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讲解、讨论、朗读、观看视频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氛围,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这样,学生便能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同时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的核心素养。最后,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结合教的目标和学的目标,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二是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如是否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等,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水平;三是注重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如是否体会到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情感。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制订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发展。

二、构建学习任务群,完善教学活动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融入各类任务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一)知识结构化推动教学

知识结构化是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例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一课时,教师便可以以“古琴文化”为主题,构建学习任务群。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查找资料等方式,了解古琴的历史、制作、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对古琴文化的整体认识。其次,教师设计一系列与古琴文化相关的任务,如“古琴制作体验”“古琴演奏欣赏与模仿”“古琴文化主题演讲”等,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深入了解古琴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古琴文化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如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如此,学生便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琴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获得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实践推动学习

语文实践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在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实践,将学习任务与实际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同样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进行说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古琴演奏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亲自尝试演奏古琴,感受古琴的韵律和魅力。同时,教师还可邀请专业的古琴演奏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让学生了解如何更好地演奏古琴,提高演奏技巧。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入学习和理解古琴文化,感受古琴的独特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习实践推动评价

学习实践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注重学习实践,将评价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仍以《伯牙鼓琴》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以“古琴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可通过演奏古琴、讲述古琴故事、展示古琴制作工艺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学习任务群,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核心,将知识结构化、语文实践化、学习实践化,确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高度一致。

三、优化评价标准,构建评价体系

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优化评价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首先,教师应明确评价的目标不仅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制订评价标准时,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表现。其次,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观察法、测试法、问卷调查法、作品展示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匆匆》课堂上的表现,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最后,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结果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情况。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师要制订明确、可操作、具有层次性和差异性的评价标准,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任务,以确保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进步。

例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可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个性化教学。首先,教师通过课前测试、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设计基础性的学习任务:一是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二是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三是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设计一些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如将课文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或剧本并进行表演,或创作一幅描绘闰土形象的漫画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最后,教师注重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具体来说,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采用鼓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如“你在朗读方面做得很好,继续努力”“你的发音越来越准确了”等;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采用挑战性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你对课文的分析非常深入,可以尝试从更多角度去思考和理解”等。另外,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具体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得到反馈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学生便在个性化评价中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实现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供各种有效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知识结构化、教学实践化、学习实践化,确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的高度一致;同时,要优化评价标准,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状况,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郭挺秋.“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2(28):42-44.

[2] 孙英华.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6):42-44.

[3] 沈雪芳.基于语文要素的小学中高年级“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路径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3):42-45.

[4] 吴冬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2(21):54-57.

(责编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立项重点课题“小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设计与实践——基于AFL模式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JSSJY20220003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