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的童漫作文

2024-10-30 00:00:00祝琳婧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0期

[摘 要]如何解决学生的习作难题,是不少语文教师正在研究的问题。童漫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启示,也给了我们答案。在童漫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儿童视角,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漫画的形象性,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力;根据漫画的抽象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思想力;根据漫画的幽默性,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习作更加贴近生活;根据漫画的情境性,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表达。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热爱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童漫作文;想象力;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12-04

目前,不少学生在面对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视写作为语文学习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童漫作文给了我们启发。童漫,即儿童漫画的简称,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漫画,内容贴近儿童生活,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简而言之,以儿童漫画为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即为童漫作文。童漫作文是基于儿童视角,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出发,引导学生展开写作实践的教学范式。在三年级童漫作文《起床》的教学中,我深切体会到,在习作教学起步阶段,要基于儿童视角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敢想和会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话水平。

一、以童漫作文形象性,激发学生写作想象力

儿童漫画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趣味性,无论是画面、形象、动作还是情节都充满趣味。这种充满趣味的形象性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力。

(一)夸张手法,让学生敢想

三年级童漫作文《起床》的教学设计灵感来源于孙桐萱的儿童漫画《启动仪式》(见图1)。在这幅漫画中,主角急吼吼正在酣睡,他的头型最为显眼。为了表现其呼噜声,漫画中的“Z”字符号被画得异常醒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形象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

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以下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首先,我提出问题:“小朋友们,现在是春天,你们知道春天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吗?”(播放相关视频)揭示答案:“这个神奇的现象就是‘春困’。春天的睡眠是不是感觉特别香甜?难怪古人说‘春眠不觉晓’。”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起床的问题:“春天这么适合睡觉,你觉得起床困难吗?今天早晨是谁喊你起床的呀?”最后,我展示漫画并继续引导学生:“你看,这个就是急吼吼同学。他睡得香不香?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教学充分利用漫画的夸张元素,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表达简单而饶有趣味。

(二)特点鲜明,让学生会想

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敢想,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进行思考。因此,在教学时,我着重抓住漫画的第二个特点——人物特点鲜明来引导学生思考。

“同学们,你们从哪里看出急吼吼在打呼噜呢?”学生回答说:“他的嘴角有口水,还挂着微笑;鼻子上冒出了泡泡;‘Z’字符号很多,而且越来越大。”我进一步引导:“看,闹钟、小猫、小狗都在试图叫醒他,但他还是在沉睡。他睡得多么香甜、深沉啊!你们真的很会观察和想象!”

紧扣“睡得香”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分层次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让学生说得更加清楚、明白,还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写作思维能力。

(三)画面留白,让学生真想

《起床》是单幅漫画,虽然画面简洁,却蕴含着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意义等元素。这些元素的留白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画面留白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在《起床》这幅漫画中,“急吼吼为什么没起床?”以及“急吼吼最后到底有没有被叫醒?”这两个问题,就是画面的留白部分,给了学生向前、向后想象的空间。

当上学时间已到,急吼吼却还没有起床,这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往前追溯,猜测他昨晚做了些什么:是不是因为在床上玩手机玩得太晚,所以早晨起不来;是不是昨晚在被窝里偷偷看书,虽然阅读是好习惯,但晚睡也影响了早起;是不是昨晚在被窝里偷吃零食,这个不良习惯不仅影响健康,还导致他睡眠不足……在想象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童漫作文抽象性,激励学生写作思想力

童漫作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科育人。在此过程中,理解漫画的寓意成为写作的关键环节。为了更好地理解漫画寓意,学生要学会捕捉漫画的抽象性特征。漫画一般会通过喜剧化、夸张化或荒诞化的手法来表现现实生活。因此,要把握漫画的抽象性特征,就需要明确漫画中夸张了什么、变形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学生只有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真正理解漫画的目的和用意,从而挖掘出漫画的主题,进一步激活写作思想力,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一)围绕漫画名称表达主题

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其主旨的点睛之笔,对理解漫画的主旨起着重要的提示和启发作用。《起床》这幅漫画的名称,鲜明易懂,学生一眼就能明白其主题。

这幅漫画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很容易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起床经历。父母或家人都曾提醒过他们,教导过他们正确的做法。学生知道“起床”时应该如何做,以及应该避免哪些不良习惯。为了准确地理解漫画的寓意,学生需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对漫画的寓意进行解读。如果寓意解读得当,主题就会变得鲜明。

在导入环节,我直接切入主题:“今天早晨自己起床的同学请举手。昨天早晨自己起床的请继续举手。前天早晨自己起床的请继续举手。天天都是自己起床的请继续举手。”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些每天都能自己起床的小朋友,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他们,让别人一听就明白呢?”最后,我表扬那些每天早晨都能坚持自己起床的学生。

(二)围绕情节跌宕表达主题

无论是单幅还是多幅漫画,画面都是直观地表达主题。在挖掘漫画主题时,教师可采取以下步骤:首先,让学生明确漫画中最重要的元素,这是理解漫画主旨的基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图画,有序地描述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其次,引导学生探究画面上的人物、事件、场景、物品和文字之间的联系,用合适的语言将这些元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最后,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漫画意义的基础上,用一句话精准概括出漫画的主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小朋友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现在换个角度,先说结果再说原因,试试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来表达。”这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使他们能够从新的视角表达对漫画主题的理解。

(三)围绕主角特点表达主题

童漫作文的抽象性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上,还表现在对主角的设计和表现上。《起床》里的急吼吼睡得香甜而深沉,这一特点被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中,小猫、小狗、闹钟都在努力叫醒他,它们呼喊的样子栩栩如生。教学时,教师利用漫画的可视化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表达主题。只要学生的想法不偏离主题,就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急吼吼正睡得香呢,门突然打开了,谁进来了?(小猫、小狗)”“今天都有谁在尝试叫醒他?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有……有……还有……”“如果只能选择一个角色,让它叫三声,你会选谁?”“小狗在哪里?你能模仿一下它的叫声吗?它的叫声听起来多着急啊!”“小鸟都飞过来了,这样的闹钟你见过吗?如果它会说话,它会说什么呢?”这些问题都紧密围绕漫画主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主题。

三、以童漫作文幽默性,激活学生写作生活力

作文教学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准学生生活的落脚点,以此为出发点,借助童漫作文的支架,激活学生的写作生活力。

(一)好玩的生活场景

生活场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再现,漫画就是其中一种富有趣味的方式,能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好玩”的形式呈现出来。《起床》这幅漫画所描绘的正是学生所熟知和经历的生活场景。选择《起床》作为教学内容,就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桥梁,将写作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使得写作教学既充满情趣又富含智慧。

在设计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感兴趣的漫画内容——打呼噜去观察;其次,着重引导学生观察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如急吼吼睡觉的样子;最后,引导学生聚焦故事的核心内容“喊他起床”,通过观察画面并联想实际生活场景,紧扣人物的动作变化和心情变化等细节来展开深入交流。

(二)好笑的生活事件

作家周克芹在分享创作《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的经验时提到,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认可,是因为他在写作之前有较长时间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情积累。他进一步指出,深入生活、积累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积累感情的过程。这说明,写作应该是有感而发的,没有感动就没有真正的写作。

感动来源于生活,而漫画的幽默性正是一种“好笑”的感动。学生可能对某些生活事件的原始印象并不深刻,但当这些事件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变得特别“好笑”时,就能让学生产生兴奋。例如,睡懒觉、赖床、喊起床、喊不醒、玩手机、玩游戏等日常生活事件,一旦画成漫画就显得幽默好笑,学生就会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平常的生活事件就变得不平常了。

学生的日常生活看似平淡无奇,那有什么可以打动他们、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呢?答案就是“幽默、好笑”。这种轻松、愉快的表达方式,最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动力,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乐趣。

(三)好感的生活情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表达与交流”中提出明确的目标:“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童漫以有趣的形式反映生活,不仅能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反思生活、体味生活。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写作文就是练习如何将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漫画中,不仅有生活的情景,而且有生活的情感。学生往往能迅速在漫画的主角身上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并产生共鸣。这种情感是真实而深切的,只有表达这种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才能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以童漫作文情境性,激扬学生写作表达力

童漫作文教学,凭借其可视化表达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想象力,激励他们的写作思想力,并进一步激活他们的写作表达力。

(一)会看会想

只有那些热爱生活并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然而,三年级学生的观察往往带有无意性和情绪性,缺乏持续的注意力和完整的观察能力。而童漫作文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赞可夫曾说:“应该打开窗户,让那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感情。”因此,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漫画的形象性、抽象性、幽默性和情境性等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并解读漫画。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和渲染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图可看、有图可想的语言环境,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会想会说

童漫不仅是一种形象艺术,还是一种空白的艺术和叙事的艺术。其形象性能够引发学生的联想,同时留白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去想象、填补这些空白。它既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又融入了对生活的无限思考。在阅读漫画《起床》时,学生会立刻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产生想象并自发地进行讨论。教师可以指定学生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图意,并对使用了好词好句的学生给予表扬。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测:“上学时间到了,急吼吼还起不来。你们猜猜他昨晚可能去做什么了?试着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说说看。”这样,不仅有效地组织了教学,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会说会写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实践活动,虽然可以单独展开,但综合进行效果会更好。童漫作文正好具备这种读、说、写综合实践的优势。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语言积累不够丰富,写作方法也尚未掌握,所以模仿写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较好的实践路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儿童漫画所展现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体验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急吼吼醒来后,对小狗、小猫、小闹钟说:‘谢谢你们!那我现在就去上学,好不好?’”学生纷纷说:“不行,你还没吃早饭呢!”教师继续引导:“急吼吼挠了挠头,‘对了,我还没吃早饭,但要迟到了’。同学们,这个故事有趣吗?既然这么有趣,我们不如把今天早晨急吼吼起床的事情写下来吧。”这样的引导,使学生沉浸在情境中,顺利地完成了写作任务。写作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表达实践,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语言学家史蒂芬·平克曾指出,我们的大脑对视觉信息极为依赖和擅长处理。而作家托马斯·纽柯克则强调,所有的写作本质上都是讲故事。童漫作文教学恰好融合了这两点,它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生动地讲述故事,还引导他们掌握多样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这也是童漫作文教学所坚持的核心理念。

[ 参 考 文 献 ]

[1] 托马斯·纽柯克.所有的写作都是讲故事[M].董蓉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

[2] 宋运来,顾瑞杰.有趣好玩的童漫作文:三年级A版[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 宋运来.童漫作文的实践性建构[J].语文建设,2015(28):70-72.

(责编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童漫作文:小学写作教学创新范式探索26年”(项目编号:2023JSQZ01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