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构思写作是中国当代写作学的重要理念,强调的是对人类写作行为附带觉知、附带知识的揭示。在非构思写作理论观照下,童漫作文教学放大四格漫画效应,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唤醒生活经验、诱发认知冲突、反转意外事件、创生图文语篇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主题作文。这样的童漫作文教学,既有情境性,又有故事性,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非构思写作;童漫作文;四格漫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09-03
四格漫画用简明的连续的四个画格表述某个主题或某种情趣,大多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这和相声的“三翻四抖”的技法是一样的。它前三幅画的故事是正常发展的,第四幅画是升华,是故事发展的高潮,就像在读者正常思绪中投放了一枚“炸弹”。根据非构思写作理论,童漫作文教学采用放大四格漫画“三翻四抖”效应,让学生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激发出思维的灵活性和联想的丰富性。
一、非构思写作理念概述
非构思写作是中国当代写作学的重要理念,它强调的是对人类写作行为附带觉知、附带知识的揭示。马正平教授认为:“非构思写作就是指运用一整套思维操作模型来控制性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生长过程。非构思写作学就是关于这种写作行为活动规律的研究。因此,强调写作活动的自觉性(写作思维操作和写作文化、写作禁忌、写作审美控制),强调写作过程自组织生长性的写作学就是非构思写作学。”非构思写作学认为,作者只有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产生的强烈的写作动机才会激发出思维的灵活性和联想的丰富性。“强烈的写作情绪状态”既可以用理性(逻辑)分析得到,亦可以用淡化显意识、降低显意识阈值的方法得到。非构思写作是在大脑进入自组织工作状态下进行的,随着写作思维的调整,吸附、凝聚潜意识中的文章材料,达成写作目的。
二、非构思写作理念下的童漫作文教学法
非构思写作理念对童漫作文具有理论性支撑和实践指导意义。在非构思写作理念观照下,童漫作文创始人宋运来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童漫作文教学法”,改革常规两课时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唤醒生活经验—诱发认知冲突—反转意外事件—创生图文语篇”的五步教学法,在一课时内完成一次主题作文。童漫作文教学中的四格漫画,既有情境性又有故事性,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也为其他表达方式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基于非构思写作理念的四格童漫作文教学实践
“三翻四抖”是一种幽默的手法,也是四格漫画最基本的结构。根据赵春青漫画作品改绘的《胆小的妈妈》是典型的四格幽默漫画。第一幅漫画,一位妈妈在飞快地奔跑,高跟鞋都跑丢了一只。第二幅漫画,一个小女孩在后面猛追,喊着:“妈妈,你等等我!”第三幅漫画,小女孩眼看追不上妈妈,大声喊道:“我是不是你亲生的?!”读到这里,读者一定会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让妈妈这么不要命地狂奔?第四幅漫画,一条恶狗出现在画面里。读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位胆小怕狗的妈妈。
写作的本质是追求人类理性自由的最大化,非构思写作是写作过程的原貌,是写作的高级阶段和写作的本质体现。在童漫作文《胆小的妈妈》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放大了幽默效应,运用可视化的思维方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一)创设真实情境
教学伊始,教师和学生聊天:“孩子们,你平时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有没有遇到比较狼狈的、哭笑不得的事情?”有的学生说,幼儿园时和父母逛商场,错牵了陌生人的手;有的学生说,爸爸做饭的时候,把盐当作糖放进了菜里,把糖醋排骨做成了咸咸的盐醋排骨……联系生活,回顾真实的生活情境,学生产生了比较强烈的代入感。
(二)唤醒生活经验
教师出示第一幅漫画(见图1):“今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位妈妈,她在干什么呢?”学生发现妈妈在飞快地奔跑。教师继续追问:“妈妈跑得飞快,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并提供表达支架丰富语言表达形式:妈妈跑得飞快, 。
有的学生说:“妈妈跑得飞快,高跟鞋都跑丢了一只。”有的学生说:“妈妈跑得飞快,脸上的汗珠都甩到脑后了。”有的学生说:“妈妈跑得飞快,抬起腿,抡起胳膊,包都要顾不上了。”还有的学生说:“妈妈跑得飞快,脚下好像踩了风火轮一样。”
教师继续引导:“谁可以将前面几个同学的发言综合起来说?先说说妈妈的动作、神态,再用一个比喻句来收尾。”于是,精彩的表达如约而至:“妈妈跑得飞快,她闭着眼睛抿着嘴巴,脸都跑得变形了,汗珠都甩到后脑勺了。她使劲地抬腿,尽量把步子迈得大一些,心爱的高跟鞋跑丢了都浑然不觉。她现在的速度,简直快得像一道闪电!”
(三)诱发认知冲突
“教学时制造矛盾冲突,会释放出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引发学生思维的巨大波澜,大部分学生表面上故作平静,但内心却早已惊涛骇浪了。”观察完第一幅漫画,教师让学生猜测:“是什么事让妈妈跑得这么快?”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答案五花八门。但真相是什么呢?于是,教师出示第二幅漫画(见图2),原来妈妈的身后有一条狗在穷追不舍。这让学生感到非常意外。“这条恶狗会怎么叫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于是,学生模仿恶狗的叫声“汪!汪!汪!”,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教师追问:“你害怕狗吗?狗一旦冲到你的跟前,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至此,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漫画中的妈妈产生共鸣:如此恶狗,难怪妈妈惊慌失措、仓皇而逃。
(四)反转意外事件
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告诉学生:“第二幅、第三幅漫画是故事的高潮部分。在恶狗追妈妈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事。你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教师课件呈现漫画作品的全部四幅图(见图3),第一和第四幅漫画分开了,两幅漫画中间加上了两个空白的图片框。学生脑洞大开,猜测各不相同。
生1:妈妈的高跟鞋甩在了狗的头上,狗发怒了。
生2:妈妈的包里面有好吃的狗粮,狗闻到了气味,于是追了上来。
“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新鲜的事儿,想看吗?”教师故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说“想看”。于是,教师课件出示完整的四幅漫画(见图4)。
(五)创生图文语篇
经过上述四个环节的学习,学生情感的水池越蓄越满,产生了强烈的表达冲动。四格漫画看完了,教师问学生:“故事中的这两个场景看懂了吗?”学生都说“看懂了”。但是,教师并不急着让学生交流,而是要求他们先用笔写下来,等会再来朗读交流。作文纸上,教师给出了这样的语言支架:
“妈妈,你等等我!”女儿大声喊道。
只见妈妈
学生埋头苦写,仿佛心中不吐不快。15分钟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大部分学生也完成了自己的习作表达。教师请几个学生到讲台前,实物投影分享习作的内容。以下是一个学生的表达。
“妈妈,你等等我!”女儿大声喊道。
只见妈妈闭上眼睛、皱着眉头,仿佛在百米冲刺。她身体前倾,脚上穿的高跟鞋掉了也没有察觉,手上拎的包被甩到后面,像即将要起飞。
女儿生气地大叫:“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妈妈怎能停下自己的步伐呢?一条凶恶的大狗正在追着她们呢!妈妈努力把步子迈得更大,把腿抬得更高,一点儿也不考虑自己的动作是否优雅。
在学生表达交流后,教师出示“写作星级评价表”(见表1),组织学生互评、自评。
非构思写作是一种自由境界。它要求学生在动态的行文过程中,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赋形思维自动生成文章结构,最终完成文章布局,达到一气呵成的境界。结合非构思写作的理念,宋运来老师提出的节律共振的童漫作文教学法,采用五环教学结构开展《胆小的妈妈》一课教学,放大了四格漫画“三翻四抖”的效应,使得课堂整体张弛有度、快慢适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童漫作文的课堂上,教师以学习者、探索者的面貌出现,从儿童的好奇心出发,让学生经历“冲突—解构—重构”的表达过程,力求将学生的好奇心与表达欲导向习作能力的持续、动态生成。童漫作文教学能让学生将写作技能逐渐“身体化”“感觉化”,就如走路一样,达到完全独立自主、灵动自如的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马正平.非构思写作学宣言:后现代主义写作学观念、原理与方法(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14.
[2] 宋运来.从童漫作文到童漫教学法[J].江苏教育,2023(9):10-14,3.
[3] 宋运来.写在儿童心坎里的童漫作文[J].语文建设,2022(8):26-31.
[4] 马正平.高等写作学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童漫作文:小学写作教学创新范式探索26年”(项目编号:2023JSQZ01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