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跨界思维的童漫作文教学

2024-10-30 00:00:00蔡文秀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跨界思维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童漫作文教学中,跨界思维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童漫作文从培养儿童的跨界思维出发,跨素材之界、跨学科之界、跨时空之界,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乐于写作、学会写作。

[关键词]童漫作文;跨界思维;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28-0005-04

语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这决定它不是以学科知识界限清晰地呈现的。因此,语文学习需要用跨界思维来解决具体的复杂的学科问题。跨界思维是突破内容、领域、方法、思想等的边界限制的一种思维方式,着眼于多个领域的共通和要素互补的思维,多角度、综合地、辩证地发现问题和理性地解决问题。跨界思维也是一种突破常规与传统的思维。童漫作文是跨界思维的结晶,有助于拓宽学生习作的视野,拓展学生写作的思路,增加学生习作的厚度。

一、跨素材之界,从“习作本位”跨向“素养全位”

童漫作文的素材借跨界思维打破各种禁锢,给学生提供更广的思考空间。它不局限于一张漫画,而是借助各种媒介将写作素材加以整合,以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发散。

(一)增删原画,凸显童趣

童漫作文在选择漫画时,不是拿来主义,而是根据学生的习作需要进行二次加工,有的删除原画的部分元素,有的则增加一些元素,使漫画具有幽默、夸张、讽刺、教育等特点。比如,童漫作文课《神笔马良的难题》以民间故事《神笔马良》中的主要角色马良为故事主角,根据米倩的漫画《马良的难题》对故事进行创编,彰显生态环境的主题。那个拥有神笔,专为贫苦老百姓画画、为穷苦人排忧解难的马良,穿越时空来到现实生活中,面对一群来请求他画画的小动物们,他深感为难:第一幅图是小动物们来到马良家门口请马良画画,第二幅图是遍地树桩的沙漠,第三幅图是作者米倩的原画。(见图1)这里马良跨越时空来到被现代人破坏了的动物们的家园,引发学生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考。这是素材组织上的跨界视角。

(二)借用角色,彰显幽默

童漫作文中的漫画有的是借用故事书、连环画、影片、动画片中的角色。比如,童漫作文课《拾金》原来的主角是一个小学生拾金的经历(见图2),说教的痕迹很重,也缺乏童趣。于是,我们以学生熟悉的灰太狼作为故事的主角,改绘李岸的漫画《幸运与倒霉》(见图3)。这样创编出来的漫画,更有幽默特质,更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和欲望。

(三)加入音频视频,创设情境

为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我们还采用漫画+音频、漫画+视频等形式,避免程式化的训练。如童漫作文课《猪八戒的休闲时光》,以华君武的漫画原作《猪八戒休闲毁绿化》(见图4)为写作素材,引导学生想象贪睡、自私、爱享受的猪八戒躺在吊床上把小树折磨得够呛的情景。为了促进学生把漫画转化为具体的语言,教师这样展开教学:先让学生观察猪八戒的睡觉状态;再加入猪八戒打呼噜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猪八戒酣睡的情景;最后,播放一些小动物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让画外人物现身与猪八戒对话,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补白。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

童漫是儿童生活的图像表达,是儿童的日常生活的艺术再现。黎荔在《视觉素养导论》一书中指出:“视觉表达能力是人们正确识别、理解、运用、创造、享受视觉材料,同时整合其他视觉经验,发展出的一种视觉能力。” 用童漫作为写作素材,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思维。有时候,教师还要根据需要,引入媒介和支架,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引导学生从看到的视觉形象、图像信息中构建意义,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创新思维。

童漫作文研究团队建立的儿童漫画电子素材资源库(见图5),让童漫作文写作素材跨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生活万花筒。童漫作文,从“习作本位”跨向“素养全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二、跨学科之界,从“学科本位”走向“创新思维”

童漫作文打破了学科界限,让不同学科的知识彼此交融、相互支撑,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各种知识间的关联,从而灵活地运用知识。“跨界思维就是有意识地去寻找不同事物间的‘关联点’,或将不同观念进行相互印证、串联、互补的一种思维方式。”童漫作文合理整合资源,建构了多样的、有序的、开放的课程资源,形成了完整的习作训练体系。它包含生命健康、美德人生、科学精神等8大主题,涉及科学、劳动、道法等不同学科(见表1)。

每个主题下设有不同的板块,融合各学科知识、儿童经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建构了开放的童漫作文课程与教学体系,体现了习作表达走向生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落实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理念。

例如,叶春畅的漫画《一对小花狗》(见图6),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原本相貌、大小一模一样的两只小花狗,因遇到了两面不同的哈哈镜,照出自己变形了的模样而产生不同的心态。习作中,学生要讲清楚两只小花狗的心态变化,就要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作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简单了解这两种哈哈镜的成像知识,借助这一物理学科知识解释童漫作品中的科学原理。

这一童漫作文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了解两种不同的哈哈镜给两只小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教师让学生先体验照两种哈哈镜的不同,然后对小花狗的心态进行分析,并分角色表演两只小花狗,从而走进两只小狗的内心世界。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即既不要盲目自傲,也不要盲目自卑。这样,既有跨出语文学科的行动研究,又有跨回习作的自然照应,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丰富而且有了宽度和深度。

跨界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童漫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跨时空之界,从“程式化习作”走向“创意表达”

(一) 跨出“虚拟时空”,跨进“情境表达”

童漫作文教学借助童漫中夸张的表现、诙谐的场景,利用角色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比如,童漫作文课《一片树叶》是拆解了李中明的一幅漫画《一片树叶》来巧抖“包袱”:第一幅图是一片树叶飘飘悠悠地落到地面,教师配上音乐加上语言渲染,创设了诗意的情境。第二幅图两名小学生趴在地上用放大镜对着树叶认真观察。他们究竟在研究什么呢?学生猜测小男孩可能在观察叶边齿形、叶脉纹理或是叶片结构等,同时联想到了在科学学科里学习的内容。学生充分地猜想后,教师出示第三幅图,树叶落下的位置中间出乎意料地出现了一条分界线,还有打扫卫生用的工具以及班级卫生区划分标志。学生恍然大悟,这片树叶不偏不倚地飘落到两个班级清洁区的“三八线”上了!(见图7)此时,教师呈现讨论话题:“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事?”课堂上,学生会乐不可支地扮演角色,脑补两个斤斤计较的学生面红耳赤地激烈争论的场景。此时,他们从刚才虚拟的诗意情境走进了契合生活的实际中,思维发生了180°的转变,兴趣也升到最高点。

故事的情境有现实情境、虚拟情境以及现实和虚拟的融通情境。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介让学生在虚拟情境和真实情境间不断地切换。教师利用了“三八线”“扫把”来构建不同的情境,设置了情节的意外反转,制造了矛盾冲突;教师没有按照看图作文的一般程序来教学,而是利用拆图像的方式,像说相声一样“抖包袱”。这样的思维变换,使故事内容变曲折了,文章结构变新颖了。这样的“拆”,拆除了思想的藩篱、打破了思维的固化,学生能展开创意的表达。

跨界思维让童漫作文从语文学科出发,融合其他课程,使习作内容有了旁逸斜出和创意表达的思路,故事变得曲折,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所以,跨界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童漫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童漫作品,发现其中的细节和内涵,从而产生写作灵感。

(二) 跨出“离身生活”,跨进“具身认知”

童漫作文教学常用角色移情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如三年级童漫作文课《急吼吼》是根据夏晓晴的漫画《上学去》(见图8)进行设计的,课末设置了一个情景口语交际:“小学生急吼吼匆匆赶到学校,可是上课铃早已响过。班主任请他说清楚迟到的原因,才能进教室,说不清楚不得进教室。”于是,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一个学生扮演严厉的班主任,一个学生扮演迟到的小学生急吼吼:晨起赖床,衣服穿反,上学丢三落四,三件事耽搁了上学的时间。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急吼吼小朋友迟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演一演让学生的身体与认知产生了双向的传输、嵌入,促进了学生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在不同的时空里穿梭,在身体参与和心理反馈的交融中,动态地认知世界。

在童漫作文教学中,像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童漫作品,发现其中的细节和内涵,发展跨界思维,突破线性思维,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展开写作实践,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杨友平. 跨界思维:给儿童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J].江苏教育,2017(1):26-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责编 韦 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五期课题“童漫作文教学中提升儿童思维张力的实践”(课题编号:2023JY15-GL-L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