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大单元教学,建构高效小学英语课堂

2024-10-30 00:00:00薛小锐
教育界·A 2024年27期

【摘要】大单元教学即围绕学科大概念开展的教学,是新课标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方法。将其用于小学英语课堂,能解决传统单课时、单语篇教学的局限性问题,使学生从整体理解英语知识、英语课题,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及英语核心素养。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大单元教学法的策略,以期为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薛小锐(1981—),女,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英语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他们的英语技能,促进他们更好更快的发展。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喜欢采用直接灌输的方式,直接讲解课本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升。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师应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高效学习。而大单元教学便是其中一种。在环环相扣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及以大概念为主线的单元主题引领下,学生能更直观地掌握单元核心知识与人文主题,提升英语思维及素养。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运用大单元教学法,整合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构建更高效的英语课堂。

一、完善大单元计划,优化课程体系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素养培育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应用大单元教学法,教师要从学科整体视角进行整体性设计,突出大单元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系统性、综合性特征,以及学科大概念、学科本质。并且,教师应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教学目标,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教育效果均衡的大单元教学体系,以满足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下册Unit 2“What time is it?”的大单元教学中,在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后,教师结合单元z6qLZxo3vj5BZ0IvbKtHAr8aJSvasStx6LWbYulNJn0=内容、新课标要求及学生学习能力,设计了具有清晰层次的单元目标:掌握陌生单词的拼读拼写方式,完成单元核心句型“What time is it?”“It's...o'clock/time for.../time to....”的系统学习,了解其适用语境、应用方法;学会阅读日常作息表,能根据本课所学知识,使用英语表达日常作息表中的内容,包括应在何时做何事,能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日常作息表中的不合理内容并进行修改,能根据个人喜好、个人时间安排,为自己制作一张作息表;在完成大单元学习后,能形成较好的时间概念,可以围绕“time management”主题,与他人展开特定情境下或场景中的英语交流。

单元教学目标应符合大单元的知识要素、人文要素和学情。针对有特殊需求或学习能力上与他人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需要基于实际情况,为其设置个性化学习目标,保障英语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

(二)设计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需围绕新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展开。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要求,了解各学段英语学习任务群的具体目标,结合学情,设计可满足学生兴趣喜好、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子任务。子任务是具体的任务,是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完成学习、实现突破的主要活动,可以在基于单元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培养、锻炼学生的特定能力[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的教学中,教师联系单元各板块的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了指向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与英语思维发展的学习任务群。在Section A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完成单元关键单词、句型的学习,随后要求学生听听力材料,并分析听力材料中的内容与“What can you do?”这一单元主题有何关联。学生需认真聆听,根据单元所学新知及此前已掌握的旧知,记录听力材料内容并进行基本的分析,从中获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这条信息,再正确使用英语表达出来。本环节结束后,教师设计了对比、分析活动,让学生动脑思考,说明“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abilities?”。整个教学活动以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及鼓励学生完成英语表达为主,完成了本单元的核心任务群。在Section B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了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单元所学绘制思维导图,并根据思维导图完成创意性的语言表达与综合口语交际,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学习、讨论中,提升英语思维与表达能力。

在规划英语大单元课程体系时,教师应根据学段的教学要求,设计特定的学习任务群,以便在由多个课程、多个单元整合而成的大单元教学中,实现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提升大单元教学效果。

二、开展大单元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一)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表现效果

在小学英语单元教学中,信息技术多应用于大单元教学情境创设或为学生解释复杂、抽象的英语知识中。信息技术直观、生动且具象化的表现形式与小学生接受信息的习惯、偏好一致。因此,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与单元主题、单元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信息化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整合单元核心知识,并以此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沉浸其中,顺利融入课堂[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下册Unit 3“At the zoo”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引出大单元主题,教师在课上使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及兴趣喜好相符的教学情境。教师为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片中的主角与自己的伙伴一同去动物园玩。短片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给大单元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在学习与动物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图片及对应的单词,加深了学生对该动物及其英语表达的印象。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在网上下载了许多动物园的小动物照片,并将其剪切成拼图状,设计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特殊活动“Happy animal puzzles”。学生可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依托其交互功能,通过点击或拖拽等方法完成拼图。在完成拼图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面中的内容编创一个小故事,并在组内分配好角色,完成即兴的英语课本剧表演。在亲身体验趣味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参与后续学习活动的兴趣。

信息技术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可以推动单元教学顺利开展,将英语知识以更生动形象且极具趣味性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显著提高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的自主性。

(二)学习叙述故事,引导学生处理信息

故事叙述性质的课堂活动多与英语阅读教学搭配,可以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表达的机会。在实践中,学生需自行阅读文章、研读故事,站在个人角度梳理文本内容及素材,并在完全理解故事内容后,组织语言,使用英语完成故事输出。故事叙述有着完整的知识输入、知识内化与知识输出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培养其快速处理信息、从多种信息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4]。

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 3“My school calendar”的单元语篇中提到了许多活动项目。这些语篇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相对熟悉,易于开展后续活动。除教材语篇以外,教师还提供了课外资源,包含课本中未提到的活动名称及其项目内容。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快速对比阅读的方式找到单元语篇和课外资源中与活动项目有关的信息。在对文本内容有大致了解后,教师让学生选出一项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或有真实经验的活动,围绕教材内容或过往的个人生活经验,以该活动为主题,正式开始叙述故事。学生既可以复述教材或资料中提到的故事情节,又可以叙述自己回忆中的内容,逻辑合理即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活动任务,教师还特别给出示范,根据“Story time”板块中的信息编写了一段英语故事:“I like summer because I like eating grapes...”。学生要根据教师给出的示范以及“Story time”中的内容,使用英语叙述故事,完成个性化表达。

叙述故事活动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文本供学生阅读,这些文本既可以是单元教材文本,又可以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文本,只要有鲜明的故事情节、通顺的语言逻辑,且阅读难度符合当前学生的英语水平即可。

三、推进大单元实践,强调知识应用

(一)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以单元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知识为主题,设计需要使用本单元英语知识、英语技巧和从前学过的某些特定知识、技巧才能解决的真实问题,并将问题以项目的形式呈现。为了展现项目的完整性,教师应提供情境任务或引导线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项目内核,完成项目探究[5]。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下册Unit 4“Then and now”的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并额外设计了围绕单元主题“Then and now”的英语演讲活动,将其作为该单元的终极项目任务。为了使项目顺利推进,教师在单元教学中设计了新颖的单元情境:“请扮演校园记者,开展以‘Life in the past and life in the present’为主题的社会采访。”在学生采访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整理采访报告,并据此撰写演讲稿。该情境完整,可以使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探究单元主题、单元内核。这既突出了单元人文主题的育人价值,又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获得趣味性的实践经验。为了丰富最终演讲稿的内容,除了让学生参与社会采访,教师还给学生提供了其他资料,助力学生完成项目任务。

项目式学习可以将单元教学中相对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构建一个完整的项目,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使用英语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综合提升。

(二)运用读写结合,搭建语言应用平台

读写结合是常见的英语知识应用方式。教师要通过前期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完成知识输入,学会单词、句型,掌握在不同语境下英语语言的表达技巧,随后开展写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应用英语语言的平台,使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知识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人教版小学英语(PEP)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的单元教学围绕“我的爱好”这一主题展开。单元知识点中包含许多与个人爱好有关的单词及介绍个人喜好的句型,如“hiking”“cook”“I like dancing”“He lives on a farm”等。单元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适合延伸、拓展,构建读写结合活动。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许多围绕教材内容与单元主题的口语交际环节。首先,教师让学生在阅读单元文本语篇、对话语篇后,与同桌进行分角色朗读,或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加深学生对关键句型的印象。其次,教师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自己的爱好,并说明原因,或讲述一次与该爱好有关的经历。最后,在学生分享完个人爱好后,教师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故事构建写作框架,再围绕框架填补细节,完成英语写作。

读写结合方式在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中较为常见。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单元整体角度出发,完成单元语言素材的学习,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篇严谨、有序且品质较高的创意作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结语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堂上使用大单元教学法,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使学生从整体视角学习英语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要设计完备的大单元教学计划,调整教学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群,做好前期准备。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设计故事叙述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下的实践活动,开展项目式学习或读写结合练习,为学生提供应用英语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培.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10):99-101.

[2]张文霞.实施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J].英语教师,2023,23(21):177-179,183.

[3]钱蓉.立足大单元,创建高效课堂: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23):59-61.

[4]孙国军.英语学科大观念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思路[J].第二课堂(D),2023(5):53.

[5]孙琳琳.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