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并对相应的学业质量做了要求。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写作和综合性学习均具有跨学科的属性。基于此,以该单元的作业设计为例,探索有效落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可行路径,旨在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作业设计;学业质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义务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专项课题“基于学业质量的八年级语文下册跨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作业设计研究”(立项课题编号:2023ZJY3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华英(197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教研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跨学科”是一个高频词,并且指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要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学习内容要求在环境、安全、人口、资源、公共卫生等方面,选择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提示倡导以设计、参与、调研、展示等为活动方式开展学习。第四学段跨学科学习学业质量要求有:能针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跨学科学习,根据需要策划创意活动,从相关学科材料中搜集资料,整合信息,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能有条理地列出提纲,用策划书、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形式发表研究成果,力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条理清晰。通过合作,能综合运用绘画、表演、创作等多种活动样式开展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1]。
跨学科作业设计是推动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手段。基于学业质量的要求,笔者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对跨学科作业设计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这些课文语言或严谨,或略带幽默,或准确生动,或朴素优美,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写作实践三要求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写出这几年来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其原因。综合性学习主题是“倡导低碳生活”。可见,本单元的课文、写作和综合性学习都包含了丰富的跨学科资源,有利于开展跨学科学习。因此,本单元作业以落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为主要目标进行设计。
二、单元跨学科作业设计目标
笔者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以下作业设计目标:1.学会筛选信息,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理解课文阐述的事理;2.体会课文准确严密、生动优美的语言;3.联系各学科知识,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学习观察、推测、分析的科学方法,体会科学精神,激发科学探究兴趣和环保意识;4.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提炼、表达和呈现学习成果,形成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跨学科作业设计思路
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内容,确定以下作业设计思路。
1.坚持以生为本和分层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生活范围、学习兴趣和能力,设计作业内容。坚持作业量、作业难度的分层,坚持作业的自主选择;坚持长周期作业与短周期作业相结合。
2.坚持学科融合。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主要目的,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实现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
3.作业形式多样化。除设计写观察日记等常规的书面作业外,还需创设真实情境,设计诸如搜索资料、调查访谈、实地观察、拍摄照片、动手制作PPT及视频等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作业,拓展学习资源和语文实践领域,引导学生在开放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和实践创新能力。
4.作业评价多元化。制定作业评价量规,使评价主体多元化,将学生自评及互评、师评相结合,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在多角度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不同学科内容和思维方法的整合中开阔视野,形成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单元跨学科作业设计
作业一(选做):某班拟开展课文精彩段落配乐朗读比赛。班上的小语选择的是《大自然的语言》的第1、2自然段,小文则选择了《大雁归来》的第9、10自然段。请你为她们选择合适的配乐,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语文与音乐的融合,引导学生鉴赏和理解说明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作业二(必做):李真计划追寻各地桃花开放的脚步,到波密、恭城、阳山赏桃花。请根据《大自然的语言》第7—10自然段的科学知识,结合上述三个赏花胜地的纬度、经度、海拔的信息,在下列赏花路线的括号内填上地名,并在课上进行解说。
李真的最佳赏花路线:第一站( )→第二站( )→第三站( )
设计意图:联系数学与地理学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作业三(选做):从古诗词中找寻关于物候的知识,课上开展“唐诗宋词中的物候知识”小讲座。
设计意图:通过文学作品与物候的融合,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提升审美品位,培养科学精神,形成跨学科思维。
作业四(必做):选用文字、图片、视频中的任意一种形式或多种形式,对校园内的物候进行记录,分析其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种作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跨媒介表达,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作业五(必做):阅读《恐龙无处不有》,用圈点勾画法筛选出课文的主要信息,参考示例,为其绘制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联系心理学,使思维可视化;引导学生提取和筛选信息,梳理课文的说明顺序,形成聚合思维。
作业六(选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不同种类的恐龙化石发现地,在一张世界地图上标记主要的恐龙化石发现地,并简要说明每种恐龙的特征。
设计意图:使学生联系地理、生物学,论证课文中“恐龙无处不有”的观点,理解“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事理;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
作业七(选做):根据《被压扁的沙子》中描述的场景,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以“恐龙所处时代的地球”为主题的画作,可以展现恐龙的生活习性、当时的生态环境以及地质变化(如火山爆发、陨石撞击等),完成后向同学展示并解说画面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事理,提升美术、语文和科学方面的素养。
作业八(必做):课外收集关于大雁的图片、成语、古诗、歌曲等,之后在班上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学生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促进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作业九(必做):只要走过就会留下痕迹。借鉴《时间的脚印》一文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搜集相关资料或在生活中找寻时间留下的足迹,之后进行小组
交流。
设计意图:在拓展训练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观察生活,深入探究;让学生读懂自然、读懂生活,并大方展示自己的发现。
作业十—“倡导低碳生活”主题作业。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严峻的环境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应成为人们的共识。本班拟开展为期五周的“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活动,并于第五周召开“倡导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主题宣讲会。请你分阶段完成相关任务。
第一周,围绕“低碳生活,我们可以做什么”的话题,班委经讨论确立了以下四个主题:A.舌尖上的低碳;B.节约资源,循环利用;C.绿色出行;D.节水节电,从我做起。请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加入相应的学习小组,并对照评价量表(如表1所示),与小组成员合作拟定“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活动策划书并进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必做,课内完成)。
第二至第三周,学生在课外完成下列任务。
1.复习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上、下册及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网络信息、电子小报、图像、海报、多媒体作品等相关内容,为完成之后的作业做准备。(选做)
2.从权威网站上或从地理课本、百科全书中搜集与低碳生活相关的可靠数据。(必做)
3.复习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关于新闻采访的相关知识,列好采访提纲,根据本组所选主题确定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分工合作,用文字、图片或视频记录访谈过程,写一篇完整的访谈稿(评价量表如表2所示)。(必做)
采访对象及采访内容推荐:采访环保局工作人员,了解本地环境保护现状;采访学校食堂或附近餐馆工作人员,了解食物浪费情况;采访桂江边的住户,了解桂江的变化;采访教师,了解办公室用电和纸张消耗的情况;采访街坊邻居或街上的行人,了解他们的消费习惯。
4.走出校园进行考察,以拍摄的方式搜集与低碳生活有关的各类素材。(必做)
第四周,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完成下列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文稿,各组之间互评前期完成的宣传文稿,经过组内讨论修改后,根据笔者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确定终稿(评价量表如表3所示)。(必做,课内完成)
2.筛选前期搜集的各类图片、视频素材,便于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时使用。(必做,课内完成)
3.利用学校的电脑室,将宣传文稿终稿转化成多媒体演示文稿,配上解说词,并选出合适的成员代表本组在宣讲会上进行展示。(必做,课外完成)
4.全班讨论,推荐宣讲会主持人,并邀请至少三门学科的教师参加宣讲会。(必做,课内完成)
第五周,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完成下列任务。
1.根据宣讲会评价量表(如表4所示),对各组代表在宣讲会上展示的文稿和解说的表现进行评价,在组内讨论并补充有关低碳生活的做法,提升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必做,课内完成)
2.将电子版宣传文稿上传至学校公众号,并制作宣传文稿的二维码,推荐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扫码阅读。(选做,课外完成)
3.撰写“我的低碳一天”日记,要求记录自己在某一天如何进行低碳生活实践,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用步行或骑行代替坐私家车出行等,融入个人感受和思考,配上图片后发布到朋友圈。(选做,课外完成)
设计意图:“倡导低碳生活”主题作业由于任务繁杂且环环相扣,因此设计为长周期作业。作业设计与多门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尤其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大部分任务需用课外时间合作完成。部分作业可选做,这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作业针对的是现实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创设召开宣讲会的真实情境,设置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链,凸显了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利于促使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倡导低碳生活”主题作业设计,对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重要意义,如能加深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同时也体现了跨学科教学整体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