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

2024-10-30 00:00:00周美娟
教育界·A 2024年27期

【摘要】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这类课程活动的价值,并给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通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多方面能力。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在组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如何从解决真实问题出发确定活动主题,如何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设计活动内容,如何通过组织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反思、评价活动确保活动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

作者简介:周美娟(1987—),女,江苏省南京市月华路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由此逐步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小学阶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教师应该在第三学段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除此之外,《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以真实问题为载体,适当采取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呈现,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真实问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笔者认为,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时,要突出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着力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组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以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有效的学习[1]。

一、主题研发:源于解决真实问题

主题是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线,会贯穿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组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先从真实的问题出发进行主题研发,确保学生有意愿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确定主题后,教师应当创设教学情境,将主题与真实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概括出主题,并由此展开探究[2]。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则要7f4ae5fdcd6e111e4e5fab50f7e4ddf2cd6c03b89daa0603eb9383b300895f52尊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正比例与反比例”后,笔者联系科学课中的太阳高度等概念,设计了主题为“大树有多高”的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发现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学习了杠杆原理后,笔者则结合科学知识,设计了主题为“有趣的平衡”的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除此之外,笔者还设计了“体重与身高”“速度与时间”“投资与回报”等主题的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

上述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基于实践、基于生活的主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而且在这类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动手操作任务,还要通过小组合作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据此解决实际问题。

二、内容设计:围绕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目标设计活动环节,并遵循整体性原则整合教学内容,确保综合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有趣,而且科学、合理[3]。

比如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升和毫升”之后,笔者组织了以“度量衡的故事”为主题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在组织活动前,笔者确定了下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度量衡”这一概念,了解中国度量衡史,认识度量衡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2.引导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度量衡单位,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质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引导学生追溯一部分度量衡单位的诞生过程,让学生由此认识度量衡单位的本质;4.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确定教学目标后,笔者设计了以下几方面的活动:1.在课堂上简要介绍中国古代长度、容积和重量单位的演变历程;2.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查阅资料,了解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度量衡单位;3.展示生活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度量衡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培养,他们还可以学到部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这不仅会让他们感觉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十分有趣,而且可以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三、活动组织: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

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确保学生可以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产生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并据此发展多方面能力。为此,教师需要在活动中通过问题或其他手段引导学生,让学生进行观察、推理、操作、表达,由此逐步解决问题[4]。

比如笔者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组织了主题为“树叶中的比”的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在课堂上,笔者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树叶的长、宽、形状、面积等信息。在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后,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核心问题:“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同一种树叶,长宽比相同吗?形状相似的树叶的长宽比接近吗?我们可以如何探究上述内容呢?”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使用方格纸、刻度尺、剪刀等工具测量笔者提供的银杏树叶、香樟树叶、黄芽树叶、枇杷树叶、柳树叶的长、宽,分析这些树叶的形状,计算这些树叶的面积。在参与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时,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期望得到准确的树叶的长、宽数据。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同一种树叶的长宽比并不完全相同。笔者顺势介绍相关科学知识:“这是因为植物的叶子生长时,不是如我们猜想的那样按照比例生长的,叶子的生长实际上会受到自身位置以及光照、雨水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树叶,长宽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在获得丰富经验和切身体会后,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除此之外,这样的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也能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品质,推动学生数据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发展。

四、反思评价:确保活动发挥育人作用

组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反思、评价的过程,实际上是审视、反刍的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当尝试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后进行反思、评价,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批判思维,充分发挥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

当然,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反思、评价环节,应该围绕教师确定的活动主题、活动目标及活动内容展开。教师应该在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和同学的学习成果时,给学生提供合理的评价以及适当的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总结学习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比如教授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元、角、分”之后,笔者组织了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小小商店”,让学生在实践中对元、角、分产生更进一步的认识。在参与“小小商店”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时,一部分学生需要扮演店主,给自己的商品标上价格,然后设计一些促销活动,如“买2送1”“每满200减20”“打9折”等,以吸引更多顾客;另一部分学生则需要扮演顾客,拿着笔者提供的价值为1元、1角、1分的货币,在这些“小小商店”购买商品。在学生扮演店主时,笔者提醒他们,要将自己卖出商品的数量、价格准确地记下来。面对扮演顾客的学生,笔者则提醒他们观察商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然后结合商品的价格思考自己是否要购买这些商品,最后比较不同店主给商品定的价格,选择最具性价比的商品。除此之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在买卖商品时讨价还价,以营造更具趣味的活动氛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还要尝试与同学进行大量沟通、交流。由此,学生可以学到诸多有用的社交和生活技巧。

在活动结束后,笔者则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然后评选“最美店主”“最美顾客”。“最美店主”“最美顾客”等荣誉称号既是对学生在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的肯定,也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这样的评价活动不仅能增强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参加综合与实践活动后反思自身学习过程的良好学习习惯。

除此之外,《课程标准》指出,“主题活动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对现实情境与数学表达之间关系的把握;学习活动中操作、思考、交流、创意等方面的表现;学习过程中的作品、报告等物化成果的评价”。在依据《课程标准》评价学生的表现时,教师也要坚持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推动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学习,从而逐步发展核心素养。

结语

总而言之,在组织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善于打破学科边界,融入多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确保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顺利地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教师需要在组织综合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前,精心设计活动主题、目标、内容,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在组织活动后,教师则应带领学生进行反思、评价,以确保综合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星云.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教学改进策略[J].广西教育,2022(22):16-19.

[2]张岱.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1.

[3]张伟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中的教学策略:以“拼图·公式”的教学为例[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22(7/8):116-119.

[4]金妤茜.始于实践成于素养[J].小学数学教育,2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