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单元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2024-10-30 00:00:00刘志敏
教育界·A 2024年27期

【摘要】大单元教学贯彻实施的是整体化教学理念,提倡以某一单元或者某一主题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教师将大单元教学与初中美术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创造有利条件。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并以核心素养内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提升教学质量。鉴于此,文章围绕大单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两大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刘志敏(1989—),女,江苏省涟水县安东学校。

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深度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是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大单元教学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并被应用到各学科教学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将其应用于美术学科教学,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效果、提升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所学内容、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等作用。教师应正确认识大单元教学的积极意义,并以学生认知水平与教学现状为基础,积极开展大单元美术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大单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在于它能够将各个单元中具有趣味性特征的内容有效整合到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1]。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创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同时,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联系到一起,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学生在对知识点有整体性把握后,再对美术创作方法进行探讨时便会更为积极和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学生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为基础,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推进,逐渐扩大知识结构的范围,并掌握更多的创作方法与创作经验,从大量的实践中感悟创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与传统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成果不同,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关注结果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利用学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另外,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行完成大单元学习任务,掌握灵活运用学科知识的方法,进而提升其举一反三的能力[2]。为了达到以上要求,教师可以开展具有实践性、创造性特点的大单元教学活动,让学生依据教师的引导与要求,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身思维能力,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使其形成较强的自我反思意识,提升自主反思、自主改进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大单元教学提倡开展展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自我的机会。在展评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当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能够自觉进行反思,制订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知识阶段性总结、教学阶段性点评等活动,对学生的单元知识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在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同时,为学生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学生可以从教师的总结与建议中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并将其作为改正自身不足的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强化自我反思意识,实现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双重提升。

二、大单元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确定自主学习目标

大单元教学最明显的一个优势在于它具有更为集中的教学目标,且教学目标在设定上是以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标准为主要参考依据的[3]。结合初中美术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内容比较分散,因此教师需对整个单元的核心概念加以提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整合教学内容时可参考时间、文化背景等基本条件,在确保知识框架完整的基础上,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目标。

例如,在苏少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静止的生命—外国静物画”的教学中,教材中已经明确给出单元主题为“世界之旅(欣赏·评述)”。因此,教师在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时可以该单元主题为中心,借助思维导图将外国静物画产生的背景、条件及其后续的发展等知识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连贯的知识结构体系。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静物画图片,并以这些图片为基础带领学生深度分析外国静物画的特点、构成要素等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赏析艺术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此外,立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本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审美感知:带领学生对外国静物画进行赏析与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第二,艺术表现:通过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国外静物画与国内静物画的基本特点,明确二者之间的区别,知道静物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第三,创意实践:学生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与本课学习内容,自行创作静物画,锻炼创作能力与想象力;第四,文化理解:通过欣赏外国静物画,感知作品当中蕴含的情感价值与人文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二)明确单元教学主题,设计自主学习任务

单元教学主题是大单元教学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保障[4]。因此,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中,教师需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并以此为中心设计自主学习任务,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

1.组织画作鉴赏活动,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方向

在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此单元围绕“中华博览(欣赏·评述)”主题展开,通过分析、品鉴人物画,让学生理解“传神写照”课时主题的含义。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因此,结合单元主题、课时主题及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即名画鉴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作内容与画作结构,对其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分析画作结构,探索人物形象;搜集其他中国人物画,并选出一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明原因等。

2.组织创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授“传神写照—中国人物画”一课的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体会中国画在人物表现技巧上的不同之处,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作品《泼墨仙人图》。该部作品从用笔上来看并不十分具体,泼墨豪放且粗犷,但是在潇洒的作画风格中又蕴含着作者含蓄的情感。这样独具特色的表现技法十分值得学生了解和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如总结该部画作中作者的人物表现技巧,说明其作用与独特之kWoW4aJ6IHm0td11tHivdA==处;运用目前已经掌握的人物表现技巧,自行创作一幅人物画作品等。

(三)创设单元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问题是初中大单元美术教学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因素,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间的关联性[5]。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a/noDoYiq4dVQaTkZc0qQ==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原本孤立、零散的知识点连接到一起,从而提升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尽可能地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的内容,保证情境的真实性。

1.创设美术研究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艺术问题

以苏少版八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的教学为例。这节课主要以介绍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需要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美术工艺品,加深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识,了解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第一,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将工艺品的属性进行分类?第二,对于世界工艺品领域而言,我国古代的工艺品具有怎样的价值?对世界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第三,工艺品有哪些特点?当学生通过解答以上问题,初步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我国享誉世界的陶瓷工艺,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对我国的工艺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中国陶器的纹饰一般在哪个位置?为什么?《双耳瓶》中,瓶底为什么不是平底?

2.创设美术创作情境,激发学生创意表达热情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一课中的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创造表达的能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与学习欲望以后,教师便可以通过创设美术创作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热情。比如,教师可以提问:“通过学习你最喜欢哪种工艺品?为什么?假如你是一名设计师,你会采用哪种艺术表现形式,设计怎样一个富有创意的工艺品?”教师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对工艺品创作的兴趣,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创意表达实践,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工艺品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陶器、青铜器等进行分析,赏析其中的图案,并引导学生借鉴这些图案设计自己的工艺品。

(四)完善单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开展学生自主评价,增强学生反思意识

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中开展学生自主评价工作,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与强调,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在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第1课“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自身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点评。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客观性与公平性,教师需要事先制订评价标准,如:优秀—能够自行鉴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建筑,正确总结中国建筑艺术的特点,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良好—能够流利地描述出建筑的外形特点,准确对应建筑与建筑名称;合格—能够正确辨认建筑,了解其背后的传统文化价值。教师组织学生以评价标准为基础进行自我评价,使其能够通过反思与改进得到更好的发展。

2.教师针对学生评价,提供合理改进建议

在“生活的舞台—中国建筑艺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自主评价活动中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等作为参考,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的总结性评价范围比较广泛,不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单元或者是学生创作的某个艺术作品,主要是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课堂互动程度等进行评价,以此帮助学生更为真实地了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与不足,并积极地做出调整。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评价档案,以书写评价内容的形式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学生提供书面形式的参考。

结语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改善教学活动单一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单元视域下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鉴赏、创作等活动,切实优化学生学习效果。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需要,进一步挖掘教材内容,为学生提炼兼具趣味性与育人价值的单元主题,并以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为基础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活动,从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及核心素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司怡.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美术中国画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人教版《独树一帜的中国画》为例

[J].品位·经典,2023(24):137-139,152.

[2]王素琴.立足核心素养,驱动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3(31):54-56.

[3]肖秋红.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以手绘线条图像教学为例[J].考试周刊,2023(42):131-136.

[4]陈姗姗.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8):16-18.

[5]穆春.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中国花鸟画大单元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