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2024-10-30 00:00:00何卫星
教育界·A 2024年27期

【摘要】文章概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从课标落实、学生能力发展和课改步伐推进等方面,研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浅析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以期优化初中语文课程建设。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客家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协同育人中心项目课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KJ221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卫星(1980—),男,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硝芳中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核心内容,对教师执教、学生学习路径有重大影响。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重视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开发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文课程教学体系,为核心素养的深度落实奠定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概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内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所要落实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了高度概括,其内涵包含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依托上述四个方面的培养,学生能在初中语文学习中积累个体语言经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将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内容作为重点研讨方向,以此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特点

一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协同互促、密不可分的特点。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项核心素养要素相辅相成。其中,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可以相互促进。同时,语言运用也是学生提高审美创造能力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四者相互作用,协同互促,促进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核心素养的四项要素虽存在紧密联系,但其侧重点不同,教学实践、训练培养的方式也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其相对独立性特征,选择适宜的实践方式来落实核心素养。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课程标准的深度落实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大力提倡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标中指出:“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一指导意见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能响应新课标的指导建议,构建更符合时代要求和初中生发展需要的语文课程,对于语文新课标的深度落实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深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能推动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其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通过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还能逐渐提升思维品质,形成积极、高雅的审美意趣。依托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更为均衡、完整的发展。

(三)有利于课程改革步伐的推进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优化语文课程品质。核心素养目标在语文课程中的融入,意味着课程内容、资源材料、设计与实施将发生重大转变。融合核心素养目标的课程结构将在原有的课程设计上加以优化,教学视域由独立课程转向单元教学,教学侧重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培养,教学地位也将得到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初中语文课程的改革步伐将得到进一步推进,取得更多有用经验和育人成效[1]。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参考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需将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目标参照,以此发挥核心素养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立足于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四个发展方向设立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所设教学目标的难度与强度需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段要求;其次,教师所设的教学目标需紧扣课时主题与内容,确保核心素养培育能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后,教师所设的教学目标需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指向实践类活动或任务的设计,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化知为行,提升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环节注重核心素养在课程中的融入,能为后续的教学准备、实施和评价提供明确的方向和依据,确保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深度落实[2]。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为鲁迅先生怀念童年的散文作品。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作为参考,进一步设计与细化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立足于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作为教学目标设计方向。教师可以分别立足于不同的核心素养目标,开展对课时主题与内容的探索,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文化自信目标的设计思路为例。教师可以从课时内容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要素,如“古代私塾教育”“近现代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环境”等,据此设计以下文化自信目标:让学生深入探讨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素,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理解力。教师可以此类推,分别预设其他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运用目标:让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方法和描写手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目标:让学生正确解读课文中出现的问题,能结合阅读篇目自主提炼阅读框架,深度解读角色,解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与批判性。

审美创造目标:让学生正确、深入地解读课文中蕴含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培养其对叙事类散文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上述教学目标的设计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其中,教学目标具有完整性、全面性。基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能创造积极的教学条件,确保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以深度落实。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准备中融入核心素养

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环节融入核心素养元素,使预设的课程拓展资源、材料为核心素养服务。在课时准备环节,教师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与工具、学生探究材料,如语篇阅读素材、演示文稿、微课视频等,并将核心素养元素融入课堂准备。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文化自信相关的阅读篇目,使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来深度了解文化常识。丰富而充分的教学准备能为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深度落实打好基础[3]。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卖油翁》的教学为例。这篇文章描写了陈康肃公和卖油翁的趣事,引申出“唯手熟尔”的道理。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可以在所选的教学资源与材料中融入核心素养要素,为后续的教学实施提供帮助。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选择文言文篇章或片段,如《岳阳楼记》中的经典段落,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中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准备“庖丁解牛”“纪昌学射”等与“熟能生巧”意蕴相同的中华传统故事,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思维能力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预设话题,提出“如果你是陈康肃公,面对卖油翁的技艺,你会有何感想?你又会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艺”的问题,让学生开展深入探究,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审美创造的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准备微课视频或演示文稿,以此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形成对文言文的审美标准,提升创造力。

丰富的课时准备资源能为后续教学的实施提供必要帮助。学生能在课时准备资源的辅助下,深度发展核心素养,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强调核心素养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前期教学目标设计与材料准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重点。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创作展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思考和创造,从而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强调核心素养目标,使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意图,紧扣重点方向。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个体表现加以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确保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关键[4]。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的教学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艰难过程,从中感受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在发布教学任务与实践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该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居里夫人和居里先生,通过对话、表演等方式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科研场景。如此,学生能带着问题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有意识地训练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此环节加以观察和指导,补充课文的文化背景,指导学生情境演绎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施环节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能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评估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核心素养作为评价项目,融入评价体系,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从而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教师可以制订与核心素养相关联的评价标准,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注意,评价标准需具有层次性,而评价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在评价初步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结合评价结果实施补充性教学,以此增强课时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5]。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设计一系列的评价项目和标准。以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为例,其评价体系如下。

上述教学评价体系将核心素养充分融入其中,能让学生据此回顾课时重点,反思并评价自身的学习情况,把握学习中的不足。教师能够在这一环节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在后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评价环节,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新课标背景下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教学线索。基于此,教师需要深度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认识到其必要性,并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程设计、准备、实施与评价等多个环节中。在未来,教师还需继续深入探索和创新,探索出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核心素养培育方法,以适应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郑惠玲.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途径实践[J].学周刊,2024(3):125-127.

[2]刘枝梅.基于素养目标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J].学周刊,2024(3):152-154.

[3]钱君君.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2023(48):45-46.

[4]王倩.注重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课堂: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3(51):28-32.

[5]王洪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