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2024-10-29 00:00:00王忆宁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9期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瑰宝,在高中英语课堂上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展开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有利于使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能力。本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融合展开研究,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知识讲授,了解非遗文化;活动渗透,体验非遗文化;问题引领,探究非遗文化;文化对比,理解非遗文化;作业练习,传播非遗文化。这些建议旨在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教学

作者简介:王忆宁,南京师范大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基于学科育人价值,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非遗文化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促使其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地、有意识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传播。同时,新高考背景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在英语课堂上引入非遗文化相关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应试能力。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英语教师应立足英语课堂这一主阵地,采取多种方法展开融合教学,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一、知识讲授,了解非遗文化

知识讲授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其核心在于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传递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当前广泛使用的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内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其中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这些内容以文字叙述、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呈现,并巧妙地融入不同的教学板块之中,为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也让知识讲授更加便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直接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进行讲授,使学生既能够了解相关文化知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当然,知识讲授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是却相对单调,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为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也需要灵活设计教学,结合合作学习、任务型教学等教学策略进行高效课堂构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利用多媒体和在线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2 “Be sporty,be healthy”的Welcome to the Unit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围绕主题进行适当拓展,引入非遗文化内容,并向学生讲授中华武术的概念,即中华武术泛指中华民族在日常生活中结合社会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美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逐步形成的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同时利用视频资源,引入了少林功夫、青萍剑、易筋经、太极、咏春等获公示入列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华武术,并通过提出“How should we translate these Chinese Kung Fu?”“Do you think Chinese Kung Fu will become an Olympic sport in the future?”“In cultural exchange,how would you tell the story of Chinese Kung Fu?”等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并进一步深入讲解,引导学生掌握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华武术的英语表达,锻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活动渗透,体验非遗文化

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概念,并强调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学思结合;在实践中运用,学用结合;在迁移中创新,学创结合。基于此,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种学习活动的设计,并依托活动促使学生语言、文化、思维和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第一,设计学习理解型活动。这类活动涉及对信息的感知、获取、整理和综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提供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而引出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此基础上,为了有效解决问题,学生将从教材文本中提炼新知识,或者从提供的学习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而通过信息的梳理、概括和整合,把握知识脉络,形成新的知识框架,理解并领悟语言表达的含义和文本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第二,设计应用实践型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信息的描述、解释、分析和判断。在理解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主题和新形成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交流,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准备。第三,设计迁移创新型活动。这类活动涉及对文本深层价值观念的推理、批判、评价以及创新性思考。在常规课堂或者拓展课堂3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进行推理论证,分析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探讨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探索,学生深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意义的理解,同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依托新的知识结构,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实现深度学习,推动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三、问题引领,探究非遗文化

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是构建高中英语课堂的重要手段,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这种方法主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入理解并掌握英语知识。在高中英语课堂上,为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入效果,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优化问题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第一,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提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有围绕主题进行设问才能迅速启发学生,激发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和探究,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发展素养。例如,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 Unit3 “Festivals and customs”中Integrated skills这一板块的话题是“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结合文本内容,教师提出“Why should we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How can we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这两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相关语言表达,并增强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意识。第二,抓住时机,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从目前高中生的文化意识培养情况来看,许多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仅限于“知道”,缺乏对于其中文化内涵的挖掘,也难以将文化传承融入实践活动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提问,并通过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层层深入,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促使他们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例如,在“Promo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及时提出“How can we promot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根据教材表格梳理相关措施,以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实现知识内化,也为自身行动提供指引。第三,突出问题的难度层次,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思维挑战中实现能力提升与发展。基于上述案例可知,教师利用“Why”和“How”这两类问题拉开了学生思考的层次,让他们一方面能够基于文本来梳理知识、回答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学生创新性思考,结合实际经验进行创新性表达,进而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积累经验。

四、文化对比,理解非遗文化

文化对比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方法。这一方法旨在通过单向或多维度的对比分析,揭示并阐明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教师在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时,应当有意识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剖析,进而提炼出它们的共通之处与独特差异,这样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使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高度的文化敏感性,从而让他们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例如,在“Festivals and customs”这一单元Project的教学中,教师以中秋节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将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原因,并通过对比中秋节与西方感恩节来增进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关于庆祝中秋节和感恩节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看完后对比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而导入板块任务——Making PPT slides about a festival。接下来,教师让学生阅读介绍中秋节和感恩节起源的英语短文,找出其中用于描写节日起源的句型,并自行造句,以加深印象。同时让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积极展开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探究中秋节和感恩节在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自主训练环节,引导学生基于文化对比的角度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进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样的教学指导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在文化对比中逐渐增强文化认同感,进而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良好基础。

五、作业练习,传播非遗文化

作业是课程教学指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除了具有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教学功能之外,还具备其他功能,如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英语课堂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并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单元主题和教学目标,确保作业目标应紧扣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确保作业内容与课程目标高度一致、确保作业能够体现学科本质和育人要求,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例如,项目式作业是指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在完成项目式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基于此,教师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 Unit4 “Exploring literature”为依托,设计了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式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发挥创意,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设计宣传海报。海报作为项目式作业的一种形式,从构思设计到落地实践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既能够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了解,也能够应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讲述中国故事,实现文化传承。通过这次海报制作活动,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搜集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实现了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践行并强化了文化传承的责任。

六、结语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价值和思想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还应进一步探索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英语课堂上接触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学会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进行宣传推广,促使学生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理解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也让他们自觉担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志龙.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自信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21):57-59.

[2]李芊.高中英语课堂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渗透[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4(6):52-54.

[3]卢梵.探讨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生英语,2023(4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