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实践探究

2024-10-29 00:00:00高志英
校园英语·月末 2024年9期

摘 要:英语阅读是高中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国际视野的开拓、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课;实践探究

作者简介:高志英,河北正中实验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几篇阅读文章,这些阅读文章本应成为教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上乘素材,但大多数教师明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却忽视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这样一来,教师就失去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大好机会和主要阵地。

一、高中英语阅读课的重要意义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成“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两部分。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言语是言语活动中受个人意志支配的部分,带有个人发音、用词、造句的特点。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存在于人们的交际过程之中,存在于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之中。因此,语言学习离不开对大量言语作品的阅读与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言学习,学生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广泛阅读。英语阅读课是高中学生接触外国文化的主要途径,所以阅读教学不仅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国际视野的开拓、家国情怀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精读处理。课上,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大量记笔记;课下,学生再巩固。结果,教师疲惫不堪,学生也苦不堪言。

泛读处理。课上,教师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再对答案。关于重难点,教师只是一带而过。如此,教师上课“松松”,学生收获“空空”。

听说处理。课上,教师先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或教师先给出问题,让学生听录音,然后再口头回答。这实际上是把阅读课上成了听说课。听力材料在难度上应大大低于阅读材料,用阅读材料做听力材料显然不大合适。

三、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实践探究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现行高中英语教材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中外文化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发展其多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那么,要想上好阅读课,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取信息,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的语言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要读懂文字表层的含义,更要读懂和了解文章所涉及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风俗礼仪。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给他们更多独立的思考时间,这样能够训练其判断、感悟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材料的具体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可以先根据阅读材料设计如下问题:

(1)Which one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2)Which title fits the text best?

(3)The best headline of the story is __________.

(4)The text is mainly told about __________ .

在给出问题后,要让学生进行互动。互动可以是讨论或是辩论,也可以是回答问题。在互动中,教师要恰当引导,适时点拔,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最后,师生要共同总结“归纳概括”的技巧和方法。另外,教师还要告诉学生有的文章没有主题句,只能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或提炼。

(三)要处理好语言知识和阅读的关系

许多教师不清楚要处理好高中阅读教材中的语言知识(language points)。笔者认为,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语言知识绝不等于阅读能力。在英语国家,许多人的语言知识有限,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阅读。语言知识显然是为阅读服务的,但不是说在阅读课中一点儿语言知识也不讲,如果这样做,也就太绝对化了。但不能讲得太多,并且还要讲究方法。例如,词汇学习可以采用猜词义的方式。实在猜不出的词或词组,教师可以给出英文解释和用法让学生领会,这实际上是在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四)可以适当运用“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Unit 1“Cultural heritage”中的阅读文章“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为例谈谈笔者对教材的处理。

1.阅读(reading)

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信息,掌握知识,与作者沟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读懂、读透文章,不仅要读懂文字表层的含义,还要读懂文字背后深藏的社会、历史背景及作者的态度、观点。只有这样,才算真正读懂文章,才能为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打下基础。

在讲授“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之前,笔者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对家乡的隆兴寺以及东南西北四个城门的感受,并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去阅读:

1.What does the text want to tell us?

2.Why are they recording and collecting digital images ?

3.How can we promote our culture in the future?

4.Are the Mogao Caves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in the world?

2.讨论(discussion)

讨论的目的,一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探究文章所提供的语言材料;二是发展口语能力,为写作打好语言基础。学生口语中的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学习书面表达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正确、适时地引导学生讨论。

例如,学生对这篇文章的讨论结果记录如下:

1.Heritage is our legacy from he past,what we live with today and what we pass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

2.As teenagers in the new era,we should consider it our duty to identify with and promote our Chinese culture.

3.Enhance English skills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 worldwide.

4.Make China well-known to the world and let China go further to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3.写作(writing)

写作是一种较高级的运用语言的形式,要求用词准确,语言规范通顺,表达清楚,布局合理。为了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笔者设计了如下写作任务: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文字和图片,填充画线部分,完成新闻报道。

来自英国的历史学家Tom Greeves、纪录片摄影师Chris Chapman和艺术史研究者Sue Andrew组成了一个营盈利组织,致力于追踪一种神秘的三兔共耳图案。

他们在英国德文郡的不少教堂里发现了相似的三兔共耳图案。三只兔子排列呈三角形,相邻的兔子共用一只耳朵。尽管看上去三只兔子只有三只耳朵,但神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每只兔子都刚好有两只耳朵,这种视觉上重叠借用的艺术效果十分独特。

随着调研的深入,他们找到了更多带有神秘的三兔共耳图案的文物和信息,比如13世纪埃及陶器碎片、13世纪伊朗托盘、德国中世纪教堂大钟上的三兔图案,法国东部一家报纸曾报道长期追寻这种神秘图案的人,等等。

Sue Andrew指出,三兔共耳图案存在于西方中世纪教堂用来包裹圣物、覆盖圣坛、缝制祭服的东方珍贵丝绸上。将目光转向中国,隋代藻井中就有三兔共耳图案。据研究者统计,在莫高窟的20个洞窟中发现22处绘制了这一图案。其中,隋代洞窟占比最多,共9幅。尽管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图案已损毁或褪色,但还是能够依稀辨认出三兔追逐的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三兔共耳图案呢?学者们对这一奇妙图案的来源和含义作了诸多推测,但至今没有定论。

为了避免面面俱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笔者重点让学生对第二段的图案说明部分进行了语言构思。

The Three Hares Project was formed in 2000 by Tom Greeves, and historian, Chris Chapman, documentary photographer, and Sue Andrew, art history researcher. The project is a non-profit organisation whose aim is to record and research all known occurrences of the three hares motif.

They have found a similar pattern of three rabbits sharing ears in a number of churches in Devon, England. The three rabbits are arranged in a triangle, with neighbouring rabbits sharing one ear. Although it appears that the three rabbits have only three ears, the amazing thing is that no matter which way you look at it, each rabbit has exactly two ears, which is very unique.

When explaining the usage and possible origin of the motif, Sue pointed out that the motif is found on precious silks used to wrap relics, cover altars, and sew altar dresses in medieval churches in the West. The three hares motif may have travelled from east to west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through the medium of textile.

The Project has revealed the motif to be an extraordinary and ancient archetype, stretching across diverse religions and cultures, many centuries and many thousands of miles. It is part of the shared medieval heritage of Europe and Asia (Buddhism, Islam, Christianity and Judaism) yet still inspires creative work among contemporary artists.

当然,要上好一节阅读课,教师要因课制宜、因材施教。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开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会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文娜.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构建研究[J].成才,2022(3):55-56.

[2]杨坤伦.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龙娟.核心素养下阅读圈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24(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