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新工笔画家如何巧妙地融合对中国工笔人物画传统构图规律的传承与西方绘画构图思维,创造出多样化的构图形式。新工笔人物画将传统和现代的图形符号以形式美的法则组合成画面,使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在画面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示出有序而合理的美感。这种创新实践为工笔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新工笔;传统绘画;构图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画深厚的艺术积淀始终影响着无数美术创作者。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这样的东方哲学思维体系之上,追求画面的神采气韵,这反映了工笔画创作者长年累月的探索与研究,也是衡量工笔人物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构图,正是承载这种理念与追求的隐形骨架。
传统工笔人物画根据情节,以极富节奏感与韵律感的经营方式来布局画面,这种优秀的创作手法在新工笔画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然而,随着社会的信息化发展,美术创作观念不断更新,个性与趣味性越来越鲜明。文化传播速度加快和西方绘画交流的频繁,加速了中西创作思维的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工笔画创作开始了不断尝试与探索,结合当代人的审美取向,在传承传统美术文化的基础上,内化出一种追求客观形神相似又注重主观表现的新工笔画。
一、传统构图元素在新工笔人物画中的运用
(一)势
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旨在为画面布局谋篇,以实现气韵生动的效果,这是中国绘画审美的重要范畴。在中国画中,势可以理解为画面主体元素总体排布的趋势。蔡邕在《九势》中曾论述,“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背势”,“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这说明了势在画面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后来,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孙武》中道:“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这段论述将势引入了工笔画的构图原则。从此,势作为专门的学术用语,开始在中国绘画、书法等艺术领域的品鉴中出现,用来判断工笔人物画中构图所要描绘人物组合的主体动态走势是否一致,构成了画面内在和谐的旋律,让画面达到气韵生动的审美要求。观众可以从远处观察画面的整体气势,近处则可以欣赏其细节和质感。
在画面中,势是有主辅、大小之分的。主体与背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在一幅工笔人物画中,主要的势是人物组合的统一动线或由多个小而形式统一的具有指向性的局部结构组成的。主要的势通常是为了突出画眼,而小势起到辅助或补充主势的作用,使整个画面的气韵更加完整。例如,在竖势构图中,为了使画面更加生动,往往会加入斜线或横的小势来将竖势的气韵拢于画面之中。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王墉的作品《援非日记——中国医疗队在非洲》巧妙地运用了势的经营。画面中,人物的经营展现为竖势,而顶部的棚布造型设计呈斜势,恰好将整幅画的气韵拢于画面,突出了画眼。
(二)正形与负形
正形与负形是相辅相成的主宾关系,负形因正形而产生,主要作为正形的衬托而存在,是构图中需要重点思考的构成因素。负形的运用需要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策略,它的虚实、大小、位置、多少、聚散、呼应等都关系着画面的韵律美和形式美。正形因负形的存在而更加丰满、突出,主体特点更加鲜明。
在传统中国画构图中,负形常以留白的方式出现。中国画留白讲究“画鱼不画水”“画山不画云”,简洁干净,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这种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空灵虚幽感,任观者去遐想。将这种留白技巧运用在新工笔构图中,更是展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感。
(三)取与舍
在确定了主题、规定了选材范围之后,便可选取有用的形象来组织画面。对每一位创作者来说,形象的取舍并不简单,如果形象动向过多,画面的势会不稳定,显得杂乱无章,削弱正形的表现力;如果取材过少,画面又会显得单一,缺乏变化。中国画中的取舍相对于西洋绘画来说是非常激进的。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张帅的作品《青春日记之灼灼其华》只选取了人行道的条形图案作为背景,舍去了其他繁杂的交通符号,强化了画面的形式感。当然,中国画中的取舍要根据创作者本身的主观需求和画面需要具体分析。
(四)疏与密
“密不透风,疏可跑马”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营位置的重要思维方式,指的是画面上各个元素的聚散关系。其中,密指的是聚集、比重大,在画面中的细节处理上要求严密有序,通常作为画面的重点或主题存在;疏则可以是留白或散点排列的画面元素。
传统绘画的构图大多具有疏密的变化,这种构图方式规避了平、齐、均等造成画面刻板、呆滞的不利因素,使画面有节奏、弹性。要做到同一画面中疏密结合并保持有致是不易的。疏与密在构图中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可以出现在整体的大构图中,也可以出现在局部造型设计中。此外,疏与密的变化不只是单一的大面积对比,还会有不同强度的对比。在构图时,可以利用点和面概括创作素材,通过以点为密、以面为疏的方法加以精细的描法来表现画面细节,使画面呈现一种严谨的秩序感。例如,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的陈治、武欣的作品《尖峰食刻》中,人物衣纹线条疏松,以黑白色块对比的方式呈现,可谓之“一疏”;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食案上则以较密集的食材、锅具加以衬托处理,可谓之密;背景大块面留白,可谓之“二疏”。疏密结合的布局使画面不至于拥挤和压抑,通过对疏的布局呈现出一种疏朗开阔的空间感。
(五)虚实
虚和实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画面中辩证地统一着:虚的元素给画面带来灵动的空气感,但若过度,会使画面显得稀薄无力;实的元素是画面的主体,没有虚的元素辅助,则会使得画面过于凝重突兀。因此,在画面中巧妙地处理虚实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孙娟娟的作品《对话》就巧妙地运用了虚实关系。画面中的虚实关系严谨,动态虚化的剪影表现了时间的维度,通过符号的重复表现出有节奏的韵律美。具象人物被弱化了明暗对比,人物形象透明化,实则画面主题人物写实且形神兼备,细看人物刻画细致入微。这种虚实意象的巧妙结合,使得画面在模糊中藏着力量,赋予了作品与众不同的美感。
(六)色彩
色彩对构图的影响在工笔画中主要体现在色块分布、对比和主色调的协调上,它能够辅助构图达到视觉上的统一与平衡的美感。其中,色块在画面中具有指向性,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强调画眼,传达作者的情感,表现主题。具体来说,正形的色块可以稳固整个画面的走势;而负形的色块具有指向性,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正形,让画面的势完整、明确。
(七)形式感
工笔画是一种具象绘画形式,但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有所不同。在造型上,工笔画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并不受限于生活真实性的束缚。工笔画通过画面来总结生活,利用夸张、变形、简化、拼接等手法,根据主题表现的需要和审美需求,强化了形象的特点,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形式美感。在创作过程中,工笔画家利用各种手法来突出画面中的重点和主题。
(八)钤印
明沈灏在《画麈》中提到“题与画,互为注脚”。这说明题款和钤印并不是绘画的最后一步,而是构图时就已经经营好的画面的一部分。尤其在传统工笔画中,题款和钤印是独具个性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民族艺术风格。使用题款和印章除了能起到点题及说明的作用外,还能强化构图趋势和画面美感,在画面布局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工笔画中西方绘画构图规律的引入
新工笔画是一种观念先行,传承传统工笔画构图规律与审美取向,同时结合现代和西方艺术思维及当代人审美取向的绘画形式。在传统工笔画技法基础上,新工笔画吸收了其他画派的绘画技法,构成形式具有超现实主义意味,画面展现出古典感,且富有哲理性。
新工笔画在国画展览或各大网络平台上高频率出现在大众面前,使用传统色彩、画材等元素来表现。在构图与形式感表现上,新工笔画与西方绘画相结合,以点、线、面替代造型元素作为构图思维符号。新工笔画利用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齐一与参差等形式美法则,将这些点、线、面组合经营在画面中,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强烈的情感共鸣,感染着观众。
(一)素描造型与构图的引入
在全球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工笔画家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艺考和大学的基础课程,其中包括速写、色彩、人体解剖技巧等,这些课程早已经结合了西方绘画的教学体系。因此,新工笔画的萌生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以徐悲鸿、蒋兆和为代表的留洋画家将西方美术教育嫁接到中国美术教育中,使得西方古典主义素描的造型方法对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代年轻创作者受到构成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影响,在接受素描严谨造型能力的训练之后,开始结合传统,向所谓的求新、求变方向发展。在新工笔人物绘画创作的造型结构、空间关系方面,西方素描这一古老的造型艺术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素描包罗万象,包容性极强,只要是黑白的绘画都可界定在内,如工笔画中的“白描”亦可称为素描。融入西方素描造型方法后,观察的维度与记录的方法丰富了工笔画的创作,为表现社情、民意、自然、风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古典主义绘画构图的引入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注重理性,强调形式的完美,重视线条的清晰和严整的怀旧风格,并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这种古老的静穆的美,特别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与工笔画的经营观念有很多相似之处。新工笔创作继承了传统,重视主观情感的抒发,用现代人的视觉感性和理+PSHxsfO6UFl5xVsWc09BQ==性去体现古典主义情怀,获得一种古典的底蕴。受古典主义绘画影响的新工笔画从构图到内容元素多样化,结构的严谨较传统工笔画程度更甚,但同样具有古典的意境。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詹勇的作品《非洲在路上》并没有像传统工笔画的构图那样只注重再现怡然的个人情趣,而是借鉴了西方团状的构图形式,并将人物皮肤、头发、服饰、动物等元素以不同技法加以表现,使画面既有形式感又有内容性;背景则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的暗调,将画面统一起来,整体画面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几何符号,表E4A5sJoKBZf+Dy4TEH/VTg==现了新工笔对古典主义在构图上的全新认识。
(三)超现实主义绘画构图的引入
超现实主义的构图形式对西方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超现实主义绘画强调幻想与具象的统一,将一些蒙太奇的元素统一起来,画面特点是神秘且怪诞,引发人的遐想。借由这样的构图思维,将画面中的各种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用形式美的法则融合到画面里,这是新工笔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新工笔作品选择超现实主义的构成形式来经营画面,是因为这样的构图形式能够合理化时间、空间的限制,将不在同一空间中的造型元素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例如,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刘洋初的作品《花影扶疏自满庭》的图式构成就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影响。画面中,画家将龟背竹、石斛花、玉兰、西番莲等植物,以及青花茶具、插瓶荷花、宫扇、织品、夹子等各种不同性质的造型归纳成点、线、面的关系,大量利用线这一元素统一画面,形成竖式构图。同时,其大胆地运用西方现代构成手段对画面空间进行分割与组合,让画面有一种超现实感。再如画家秦艾的作品“众妙之门”系列也采用了西式图景制作相融合、贯通的方式,利用超时空的不同的建筑框架,在其中经营所选的各种动物元素,使得画面空间华丽精细,暗喻深刻的创作意图。这些作品通过隐喻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在董喜春的作品《家园·春》中,画家通过拼接的方式将东北乡村不同季节和年代的民情与环境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形象刻画生动、细腻、写实,以羊为主要元素衔接画面,达到统一的效果。作品具有荒芜走向青山绿水的超空间构图和谐的特点,同时也激发了观众的感受和潜意识。
在张见的“风景”系列作品中,他将棕榈树、围栏、电线杆等归纳成线,并通过其有节奏地分割面;中景的墙面等可归纳成面,草垛、叶子可归纳成点,它们穿插于画面之中,以西北的荒山野原和布满云彩的天空为远景。这种将造型分割组合成的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使得作品既有精致典雅的东方韵味,又有现代时尚感。
综上所述,新工笔画引用超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构成思维来经营构图,运用传统工笔画的技法实现细致的表达,让画面既有精致典雅的东方韵味,又有现代的时尚感。这些作品在幻象和超现实中隐含着令人深思的哲学蕴意及对当今社会、环境的理性思考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吴荟如,郑丽琴.“新工笔”表达方式与语意的探究:以工笔画《壶世-糊世》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8):40-41.
[2]徐卓娅.当代新工笔静物画的形式语言:以高茜、雷苗作品为例[J].美与时代(中),2019(1):55-56.
作者简介:
杨彦婷,漳州市美术馆国家三级美术师。研究方向:工笔画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