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表达,实现了传统山水画的意境营造方式与西方现代绘画的审美观念及表现技法的整合。借鉴西方现代绘画的构造与色彩等创作理念,实现中方绘画艺术的“虚实相生”、西方绘画“诉诸真实”的意境特征融合,让当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更加深入与多元化。主要阐述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中的意境表达,希望对中国山水画艺术领域的现代化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意境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观念基本一致,即依靠视觉传达无形的思想情感,确保了中西方绘画艺术创作观念融合的可行性。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中的意境,既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意境表现与特征的积极传承,又是对西方绘画境界追求的灵活吸纳,使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中的意境更加独特。然而在相互交融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避免出现阻碍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不良情况。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
意境是画家寄托在山水画中的思想与心得。无论是情景交融还是虚实对比,都讲究和谐,需要画家从注重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往表现主观精神的方向过渡。中华艺术宝库资源丰富,其中,诗有诗意,曲有曲意,而画也有意境。意境是评判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审美标准,是使观者欣赏后仍意犹未尽的东西,是“象外之象”联想空间的拓展,给人以清新自然或波澜壮阔之感。无论是恬淡的意境,还是热烈的意境,都是画家心灵与现实交融下的自我亲身体会。我国传统画家在创作时,尤为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生活中的感受融入艺术创作中,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人格精神,从而让观者产生情感共鸣。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美是需要观者静下心来欣赏的。观者通过感受画家表达的情感,体会画家传递的生命本质美,进而感知作品中的多层意境。
二、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风格比较
中国山水画创作尤为注重意境的营造,认为意境是山水画情景交融的结果。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征,包括实境、虚境两部分。其中,虚境是物象在“计白当黑”理念下的画面营造,利用“隐”来表达画面的含蓄美。“隐”是意境极为重要的特征,“内隐”是求其深,而“外隐”是求其远。虚境是实境的升华,是实境创造的意象与目的的直接体现,对实境的创造描绘有着直接影响。
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其意境必然是深远的,实境的“情景交融”、虚境的“象外之象”等构成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支撑与重要的精神内核,在“中西融合”的当代山水画创作中应当注重保留与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追求画面气韵与意境并不是随意挥洒,更不能摆脱传统绘画的意义,需要创作者加强艺术积累,注重自身创作技巧与文化修养水平的提升。
西方绘画艺术相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追求的虚实相生,其更注重“诉诸真实”的风格特征与境界追求的体现。西方画家的审美观念受到了叔本华、黑格尔等西方哲学及西方社会发展进程等因素的直接影响,更加崇尚科学,强调用理性的思维与数学指导艺术,更注重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光影关系。
中西方绘画作品,不论其绘画形式与表现手法,单论其艺术气韵,都会让观者产生更多的联想。但中西方的绘画风格截然不同,在“中西融合”背景下的当代山水画发展中,创作者不能直接取用西方的审美观念及创作技法,以免破坏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精神等传统审美理念。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画家不能直接引用西方风景写生的观念方法,而是要衡量意境与实景视觉效果之间的关系,减少现代美术技术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不良影响,不能弱化中国山水画的本体精神。
三、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的意境表达策略
(一)合理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观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形式以线为主,借助线的浓淡疏密与抑扬顿挫去塑造形象,表达画家自身的思想情感,强调视觉上实景绘画神似与画家内在气韵的有机结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画面构图法多样,如全景式构图法、“S”形构图法、一角式构图法等。画家通过灵活运用线条,巧妙地体现出山体的阴阳凹凸,只对物体略加晕染,而不是刻意追求物象形体的表现。画家所追求的逸品,通过具象、抽象、工笔、写意、超现实等多种绘画形式都可以达到。东晋书画家顾恺之曾经把绘画的造型与气韵分开对待,即形而下为器,形而上为道,并认为后者的意境高于前者。此种观念成为后世绘画审美的一个重要依据。素描是西方绘画的造型根基,刻意追求自然风光的再现。而线也是素描的基本构成要素,直接影响物体的造型表现。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的发展进程中,建议保留与创新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笔墨形式,同时,灵活借鉴西方绘画的造型表现手法,研究出新的自然山水的构造方法,实现对自然变化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及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中西绘画艺术手法的结合,借鉴西方的光影理论及技法,打破当代中国山水画在创作中受透视与光影以及质感等方面表现技法的限制。在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画家需要合理把握画面中流水与云等景物绘画的空间视觉比例,让观者能够感受画面表现出来的景物空间关系。
同时,需要根据画面的主次前后关系,合理表现出作品的虚实关系,让物象的画面表现更加立体,构造更加明晰。例如,李可染用西方绘画的方式改良中国画,这是改造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重要策略,他反驳了“学中国画的理论,再学习西方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的观念,认为多提升自身的素描修养,更有利于中国画创作。但过分强调绘画的技术和技巧,而忽略了画家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必然会让作品的技术性突出、精神内涵层面不足。李可染的山水画有着荆浩与关仝的大山大水的构图理念,强调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追求的荒寒意境、天人合一的精神,但也有伦勃朗式“黑中亮”纪念碑式体量的影子,突出了整体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写生的“中西融合”的艺术价值,实现了对山水画新意境绘画思想的开拓创新。
(二)合理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
当代中国山水画发展受西方色彩观念的影响较大。画家根据创作目的与色彩的表现规律,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灵活运用西方色彩表现手法,能够让画面的亮度更高,契合当代大众的审美追求。尤其是“岭南画派”的艺术创作,是“中西融合”与“古今融合”的技法创作典型。高剑父在《民初画学笔记数则》中写道:“合炉而冶,折而衷之,以我国之古笔,写西洋之新意。”例如,高奇峰等画家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将我国传统山水画的撞粉、撞水等技法与日本画法相结合,让中国山水画的风格更加独特,具有时代感,与传统山水画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高奇峰创作的《猛虎图》,造型准确细腻,动静相宜,对猛虎的肌肉与面部神情及肢体等部位的表现惟妙惟肖,尤其双目炯炯有神,与其自题的“莽莽风云,乾坤独啸;崛起山林,英雄写照”的精神品质相呼应。高奇峰在追求对对象自然形态的准确描写的同时,又让画面蕴含着浓郁的鲜活神态,以形传神,气韵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林风眠在“中西融合”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在宣纸上引入西方色彩表现手法,赋予中国山水画以光感,如利用粗犷厚重的色彩表现出黄山与秋色等景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山水画的面貌,以色彩赋予了中国山水画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林风眠在早年留学期间,就已经开始尝试创新作品的构图、技巧、线条、色彩等,试图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与西方绘画元素相结合,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气韵生动,实现对西方现代绘画形式美的吸收内化。如其创作的《生之欲》国画作品,是整合中西技法的新式中国画。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
张大千创造的泼彩画法,实现了对西方抽象主义表现手法的有效借鉴,通过色彩与中国山水画的笔墨及构造等艺术要素的合理搭配,产生了与水墨相同的干湿与渲染等效果。借鉴西方色彩观念创作的中国山水画,色彩更加偏向主体色,近景稍暖,远景稍暗,画面更加逼真。这种冷暖色调的搭配,使得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更强。西方色彩观念与民族艺术特色的有机融合,让色彩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更强。加强色彩表现手法的中国本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打造出极具本民族特色的色彩表现艺术体系,更利于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稳中求进。
(三)合理借鉴西方绘画的写生观
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对自然的描绘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意境的表现。他们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形象刻画与物体的光色变化,相对于客观描绘的对象,更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和思想观念的传递,以自己的感受表达为首位。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的写生观则截然相反,注重对对象的再现及摹写,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中的符号化的表现语言及形式。中西绘画写生观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力。在写生中,画家既需要熟悉描绘对象,对对象进行观察与体验、研究,反映生活,也要学习传统并彰显时代精神,摸索性地利用中西方绘画技巧去创作,以突出作品的现实感与时代感。
部分人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大写意不需要写实功底,但事实与其相反。大写意取法自然,需要抓住客观景物突出的特点,再进行描绘。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的写实基础必不可少,其直接影响生动的形象塑造。画家在师造化、师自然的同时,也要融入自己的艺术审美,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唯有将气韵与技法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者在借鉴西方写生观时,可利用对景创作性写生的方法去仔细观察自然,发现内在的表现规律,以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在写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笔墨表现语言及构图形式,实现对画面中景物的再度创作。自然环境千变万化,赋予了当代中国山水画家更多的创作灵感。这就需要创作者有更多的艺术追求,创作出能够反映现实生活与当代人精神生活状态的优秀中国山水画作品。当代中国山水画家需要加强对西方写生观的研究,避免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过于西方化。
此外,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还应当重视艺术的社会化与大众化,关注绘画的现实性与社会效益,在技法上强调中国传统技法与西方画法的融合,汲取古今中外的绘画艺术之长。同时,创作者也要在绘画艺术的发展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怀有高度的民族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进行绘画创作。
(四)合理融入西方现代艺术
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融入多种西方绘画表现形式,如将现代笔墨与拼、贴、揉、搓等表现技法相结合,或是运用新材料,可赋予画面更多的视觉张力。例如,吴冠中在笔墨表现语言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的观点,谷文达用笔墨与字组合表达超现实的意境,或是一些画家利用新材料进行装置艺术领域的中国画创作,都对中国画的改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风格意境注重对民族精神的反映,而整合西方绘画表现形式,能够开阔精神视野,丰Xwdt06ujZ2YqDMS5phPaM7pyEgG56qolnZ309W2B/8o=富艺术创作灵感,契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多元化审美语境。当代中国山水画比传统中国画的创作更加宽容与自由,这与西方现代艺术和现代文明的推动不无关系。时代的演变让笔墨功能与传统文化日趋弱化,但中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不能丢失,尤其是风格意境需要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充分体现出来。建议当代中国山水画家摸索性地运用新的笔墨表现语言,有效融合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色彩和造型等方面加强创新,整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等雅俗共赏的表现方式,实现对自然景物的高度提炼,并将其转化为可传递现代人精神状态与思想价值观的艺术表现语言。
四、结语
中西方绘画风格不同,但都是反映画家精神状态与思想情感的载体。将西方艺术的色彩和造型及写生观等艺术要素,灵活地运用到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视觉冲击力,使当代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形式更加丰富,给画家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与意境表达空间。然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中西融合”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利用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或理念进行适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白杨.当代中国山水画“中西融合”风格中的意境[J].艺术百家,2017(3):221-222.
[2]王媛.“中西融合”下的中国山水画意境表达[J].明日风尚,2018(13):116.
[3]张志英,张亮.光影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J].卷宗,2020(17):366.
[4]张艳华.中国山水画写生探析:以20世纪山水画写生为例[J].爱尚美术,2024(1):52-54.
[5]陈文萍.孙大石晚期山水画艺术语言分析[J].爱尚美术,2024(1):72-75.
[6]尤德民.浅析20世纪山水画写生理念的转变[J].中国书画,2023(11):120-121.
[7]王波.中西融合背景下夜景山水画的发展探析[J].书画世界,2023(9):85-86.
作者简介:
许清萍,井冈山市文化馆副馆长(馆员)。研究方向:传统中国画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