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开始追求艺术品质。其中,收藏与鉴赏画作成为人们品味艺术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在山水画创作中,颜色、虚实处理都体现着古代哲学思想。山水画以山川等自然景观为主要表现对象,近年来,工笔青绿山水画成为画家们创作的重点。这类作品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营造出渴望逃离都市的氛围,追求主客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结合,反衬都市喧嚣下人们的浮躁现象。从山水画创作涉及的相关理论入手,讨论山水画创作的实践要点,希望为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理论;山水写生
20世纪以来,我国山水画的创作理论与实践开始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不过,从创作理论或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元素始终是山水画的灵魂,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一、山水画中的笔墨运用
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其笔墨运用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首先是勾勒和构图。画家常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山石、树木等物象的轮廓和结构。常见的构图手法包括对称构图、黄金分割等,画家通过布局来营造空间深度和视觉张力。其次是墨色运用。山水画中常用的墨色包括浓墨、淡墨、焦墨等,通过不同的墨色运用来表现山石的质感和距离感。远处的山水常用淡墨或以留白的方式展现,近处的物体则用浓墨加深,突出物象的立体感。同时,画家也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来表现画面的光影效果。最后是水墨渲染和水法技法。利用水墨的流动性和染色特性,通过“点、线、面”的创作手法,表现出山水的远近、空间和氛围。水法技法包括“点、拖、挑、拉、浸”等,通过控制水墨的湿度和笔法的轻重来表现不同的纹理和效果[1]。
二、山水画创作涉及的理论
(一)山水画创作中的“形式美感”
在山水画创作中,“形式美感”指的是艺术作品在视觉和形式结构上的美学表现,强调画面的整体构成、形状、线条、色彩、质感等方面的美感体验。首先是构图与布局。在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常采用对称、黄金分割等构图原则,创造出平衡和谐的画面结构,使观者的视觉感受得到舒展和放松。同时,画家也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布置,控制画面中元素的节奏感和节制感,从而引导观者的视线流动和停留。其次是线条与笔墨。山水画中的线条不仅是物体的轮廓,还是情感和意境的表现。通过流畅或断续的线条,画家能表现出山水的动态和生命力。墨色的运用不仅是为了表现深浅和距离感,还能够创造出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浓度,使画面更富层次和变化。再次是色彩对比。虽然山水画以墨色为主,但画家通过墨色的深浅、色彩的冷暖,能够表现季节、气候和时间的变化,以及对自然山水的不同情感。最后是空间透视与意境表达。画家通过透视和空间处理,使远处的山水显得模糊柔和,而近处的山石则更为清晰和细腻,创造出空间深度感。
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更注重通过“形式美感”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内心世界和审美理念,营造出富有诗意和意境的艺术氛围。以郭安宁创作的《太和幻境》(图1)为例,该作品以武当山的自然景观为创作素材,突出了“局部写实”与“整体造境”的结合,营造出了一个超越现实空间的“幻境”。《太和幻境》整体构图以圆弧状呈现于画面之上,并在画面中营造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循环线,象征着世间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观念。
(二)山水画创作中的“疾涩之道”
“疾涩之道”是指山水画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强调画作中线条或笔墨的运用具有疾速和凌厉的特征,同时又保持一定的生硬或刚劲感,以及不柔和、不平滑的表现方式。这种手法的核心是通过笔墨的生动表现来营造一种强烈的动态感和节奏感,使整个画面具有活力和张力。首先是笔墨的运用。画家在描绘山石、水流或树木等元素时,往往使用快速而有力的线条,不拖泥带水,富有冲击力和节奏感。其次是形式的凌厉与生硬。画面中的山石和树木的形态可能呈现出一种几何化的趋势。例如:方正的石峰或伫立的松柏,强调物体的几何轮廓和立体感;若物体的轮廓和结构并不流畅或柔和,而是展现出生硬、刚劲的特征,则体现出自然界中坚韧不拔的力量和形态。最后是动态与节奏感。观者从整个充满节奏感的画面中,可以感受到画家在捕捉自然景物时的敏捷。例如,通过生硬而凌厉的表现方式,画面不仅仅是静态的展示,更像是一种动态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视觉上的冲击和情感上的共鸣[2]。
(三)山水画创作中的留白要点
在山水画创作中,留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仅是对空白部分的处理,更是对画面平衡、节奏和意境的精准控制。这需要创作者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空间感和氛围的营造。创作者要通过留白在画面中创造出空旷的远景或大面积的天空或水面,从而突出近景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增强画面的空间深度,或者运用留白让画面中的部分区域显得清静、空灵,通过与墨色对比,增强画面的沉静感,体现山水画所追求的清雅意境。其次是形式的简约和精炼。创作者要通过留白避免画面过于繁杂和密集,使得画面更加简洁和纯粹,强调主体与背景的对比和平衡,或者将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重要元素和主题上,突出表现山水画所要传达的核心意境和情感。最后是保留观赏者的想象空间。留白可以给予观者一种参与感和想象空间,使得观者能够通过想象填补留白的区域,从而增加观赏作品的乐趣和深度。留白不仅仅是静止的空白区域,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开放,为观者提供自由联想和思考的空间,让作品具有更多层次的解读可能性[3]。
三、山水画创作实践要点
(一)掌握山水写生的特点
掌握山水写生的特点对于山水画的创作实践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学习,更是对自然界美学的深入理解和表达。掌握山水写生的要点如下:
首先是直接观察与感知。山水写生要求创作者直接面对自然景物,通过深入观察山川河流等,培养创作者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通过写生深入体验自然界的氛围、光影变化和季节交替,从而更好地表达出自然之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其次是速写与即兴创作。山水写生强调捕捉瞬间的景象和情感,追求速写中的生动性和真实感,通过即兴创作来表达当下的情感和观察。此外,创作者还可以在不同光线和天气条件下进行写生,灵活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以不同的笔墨表现出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再次是形态与结构的把握。写生强调对山石、水流等自然元素的形态感知,了解轮廓、质感和比例关系,使得作品在结构上更加准确和生动。通过写生,创作者可理解自然界中的秩序和平衡,将这种平衡感融入作品中,使得画面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模仿,更是对自然规律的诠释和表达。最后是情感和意境的传递。写生不仅是技术的展示,还是对自然美和情感的直接体验和表达,通过画笔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创作者可通过写生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氛围,让观者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创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审美追求的共鸣[4]。
(二)体现笔墨的抽象构成样式
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体现笔墨的抽象构成样式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不同于传统的写实表现,更注重通过笔墨的形态和结构抽象表达自然景物。这需要创作者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笔墨的形态与意象。抽象构成样式强调线条的灵动和自由,不拘泥于传统的线条勾勒,而是通过简练的笔墨勾勒出山水中的主要形态和轮廓,使得画面更富有节奏感和动态感。抽象山水画常常通过墨色的深浅、浓淡来表现山水的远近、空灵和质感变化,需要创作者通过墨色的变化营造出画面的光影效果和空间深度。其次是形式化的处理与想象空间。抽象构成样式可以将自然界的形态简化为基本的几何或曲线形式,通过抽象的形态表达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从开放的想象空间来看,抽象的笔墨构成样式能够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作品的多样性和审美层次。最后是意象与象征的应用。抽象山水画常常运用象征性的符号和意象,通过简练的笔墨表达出山水中蕴含的哲理、情感或思想,使得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观念性。观者在欣赏抽象山水画时可享受到来自笔墨构成的视觉美感,同时也可以进行更为自由和多样化的个人解读和体验[5]。
(三)重视构图在创作中的应用
在山水画创作实践中,构图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还能深化观者对画面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创作者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是前景、中景和远景的设置。通过前景、中景和远景的分层设置,山水画能够表现出空间的深度和远近感。创作者可以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比例控制,使得画面中的元素层次分明,增强视觉冲击力和空间感。与此同时OrXZH01oVbg2srlIDCrfwsQmXSXbxASEXrg/Nm2Uw8U=,构图可引导观者的视线,将主题或重要元素放置在适当的位置,OrXZH01oVbg2srlIDCrfwsQmXSXbxASEXrg/Nm2Uw8U=通过合理安排和对比,使得画面中的焦点更加突出和明确。其次是对称与平衡的运用[6]。山水画中常常运用对称或平衡的构图方式,通过几何形状的布局来达到视觉上的稳定感与和谐感。创作者可通过对称轴线或黄金分割点的应用,使得画面的整体结构更具有美学上的平衡与和谐。再次是动静结合与节奏感。构图不仅是静态的布局,还可以通过引入动态元素如水流、云雾等,增加画面的生动感和节奏感。这些动态元素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生命力和情感表达力,同时丰富观者的视觉体验。与此同时,创作者可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的精确控制,创造出适合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节奏感,使得画面更具有动态感和情绪表达力。最后是光影和色彩的处理。构图在山水画中不仅是空间上的安排,还包括对光影效果的处理。创作者可以通过山峰的投影或水面的反射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光影效果,使得整体氛围更加丰富和真实[7]。
(四)合理运用临摹方法
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合理运用临摹方法可帮助创作者深入理解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法与风格,同时培养自身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感知。要点如下:
首先是学习传统技法和风格。通过临摹古代名家的作品,创作者可以学习和理解传统山水画中的各种技法,如水墨的运笔、墨色的渲染和山石的表现等,这种学习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对传统风格和审美观念的感受和理解。此外,临摹还可以帮助创作者更深入地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例如宋代的淡雅、元代的奔放以及明清的工笔等,从而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和风格选择。其次是提升绘画技巧和观察能力。在临摹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准确地观察和复制原作中的线条、结构和比例关系,从而锻炼自己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绘画技巧。这种细致的观察和描绘训练对于山水画中复杂的景物和细节表现尤为重要。最后是个性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临摹并不是简单复制,创作者可以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审美和创新,创造出具有个性化的作品。这种融合和创新可以使作品更具有独特性和现代感,同时又能保留传统的文化积淀[8]。
四、结语
在山水画创作中,创作者需要掌握山水画创作涉及的相关理论及山水写生的特点,体现笔墨的抽象构成样式,重视构图在创作中的应用,合理运用临摹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使得作品更具有深度,并与观众产生共鸣。今后,山水画艺术工作者需要继续加强对相关内容的研究,让我国山水画拥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瑞.山水画创作中的丘壑营造:以太行山水画创作为例[J].当代文坛,2023(5):6-7.
[2]侯鑫.由中国传统山水观探索山水画的学习路径[J].美与时代(中),2023(8):96-98.
[3]张钰涵,刘阳,白镜枚.传统笔墨语言在当代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实践探索[J].东方收藏,2023(8):51-53.
[4]萧联强.对山水画传统的再审视:董国金山水画审美初探[J].书画世界,2023(7):60-65.
[5]苗思源.青绿与水墨的融合:谈方骏的山水画创作[J].美术观察,2023(7):114-115.
[6]苏剑鸣,段淼淼.中国山水画艺术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综述[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3(3):72-81.
[7]翁煌,刘紫荆.渐江山水画中徽派版画元素研究[J].美与时代(下),2023(5):83-85.
[8]蒋威.气养浩然斯文在兹:我的山水画创作[J].荣宝斋,2023(5):200-205.
作者简介:
刘膑蔚,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史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