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童叶庚《益智图》同时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其中,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是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的绝佳启蒙读物。童叶庚在《益智图》中所配文字,虽然摘自各种文献,却表达了童叶庚个人的精神境界。这些文字既表达了饮酒、求仙与隐逸的出世精神,又表达了童叶庚劝诫孩子们读书致用的入世精神。
关键词:童叶庚;益智图;隐逸;劝学;出世;入世
近年来,清末童叶庚所发明的十五巧板玩具及其图册《益智图》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人们更多关注十五巧板所拼成的图形,却鲜有学者关注童叶庚在《益智图》当中为各个图形所配的文字。这些文字虽然绝大多数都是童叶庚在各种古籍文献当中搜寻而来。然而,它们大多隽永谐趣,表达了童叶庚本人的个性与情怀。总体而言,这些文字一方面表达了童叶庚脱离世俗、悠游自得的出世精神,另一方面又表达了童叶庚劝诫孩童认真读书、学而优则仕的入世精神。
一、童叶庚《益智图》
所配文字的内容与出处
《益智图》不仅含有由十五巧板拼成的鸟兽、植物、山水、景物、人物、器物和汉字等各种图案,多数图案还配有隽永、精妙的文字。这些文字大多摘自《易经》《诗经》《论语》《庄子》《韩非子》、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和历代志怪小说、笔记小说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哲学与文学经典,也有童叶庚本人自创的内容,如他为自鸣钟图案题字:“非时自鸣曰凶,及时不鸣曰庸,应时而动,钟终中中。”[1]262童叶庚为茶壶图案题字:“瓠匾其腹,钱大其口,斟之酌之,呼为陶友。”[1]255这表明了童叶庚的博学多识与风趣诙谐。《益智图》具备“诗画一律”的特征,用十五块拼版浓缩了中国古典诗学与画学的精华,同时将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入其中,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微型百科全书,是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的绝佳启蒙读物与启蒙玩具。
童叶庚在《益智图》中所引用的文字出自于百余种古籍文献,比如,有儒家经典《尚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荀子》《孔子家语》和《春秋繁露》等;有道家经典《道德经》《庄子》《关尹子》《列子》和《抱朴子》等;有佛家经典《楞严经》《杂譬喻经》《心经》《过去现在因果经》和《维摩诘经》等;有法家、墨家及杂家著作《韩非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等;有易学著作《易经》《系辞》《文言》《彖传》《京氏易传》和周敦颐《太极图说》等;有史学著作《左传》《史记》《吴越春秋》《越绝书》《汉书》《后汉书》《后汉纪》《晋书》《晋中兴书》《南史》《唐书》《宋书》《宋史记》和《元史》等;有礼仪类著作《礼记》和《汉官仪》等;有哲学类著作王充《论衡》、杨泉《物理论》和刘孝标《辩命论》等;有训诂声韵类著作《尔雅》《说文解字》《释名》《唐韵》《广韵》、王安石《字说》《增修互注礼部韵略》《洪武正韵》和《康熙字典》等;有幼儿启蒙类著作《千字文》《颜氏家训》、汪洙《神童诗》、朱熹《小学》和《幼学琼林》等;有医学类著作《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和《医暇卮言》等;有文论著作如陆机《文赋》《文心雕龙》《二十四诗品》《毛诗正义》《随园诗话》和《艺概》等;有政论著作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和桓谭《新论》等;如有书法类著作虞世南《书旨述》、韦续《五十六种书》和刘熙载《书概》等;有地理类著作《山海经》和《水经注》等;有杂论集《白虎通义》《风俗通义》《春秋说题辞》、张华《博物志》、周处《风土记》、马缟《中华古今注》、陶谷《清异录》《采兰杂志》《帝京景物略》、谷泰《博物要览》、《日下旧闻考》和翟灏《通俗编》等;有神仙志怪小说集《列仙传》《神异经》皇甫谧《逸士传》、葛洪《神仙传》《拾遗记》《搜神记》《搜神后记》《墉城集仙录》、薛用弱《集异记》和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有文人笔记如刘向《说苑》、刘歆《西京杂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李淖《秦中岁时记》、封演《封氏闻见记》、刘餗《隋唐嘉话》、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李匡文《资暇录》、赵璘《因话录》、孙光宪《北梦琐言》、吴处厚《青箱杂记》、沈括《梦溪笔谈》、孔平仲《谈苑》、陆游《老学庵笔记》、吴曾《能改斋漫录》、周密《澄怀录》、周密《癸辛杂识》、何良俊《语林》、何孟春《馀冬序录》、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和冒辟疆《影梅庵忆语》等;有农学著作陈仁玉《菌谱》、王祯《农书》和王世懋《学圃杂疏》等;有历法著作刘歆《三统历》等。至于童叶庚摘选自各种诗词歌赋与散文的文字则更是多到难于统计。
从引用次数来看,童叶庚引用次数最多的诗词类文献是《诗经》,通常截取《诗经》某一首诗中的两句或四句。比如,他引用《大雅·行纬》最后四句“酌以大斗,以祈黄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来赞美盛酒的器皿玉斗。然而,在《大雅·行纬》原文中,这四句中间其实还夹有两句:“黄耇台背,以引以翼。”《大雅·行纬》原文很长,共有32句,他在此诗末尾间断挑选了四句用于《益智图》中。可见,童叶庚在摘选文字时,处理方法是非常灵活的。童叶庚引用次数最多的文人笔记是《世说新语》,内容包含王羲之、温峤和毕卓等人的趣闻轶事。童叶庚引用单一作者次数最多的是苏轼,其中包括苏轼的诗、词、赋和散文等。在唐诗作者中,童叶庚引用李白与杜甫二人作品的次数最多,而其他诗人大多只引用了一次。童叶庚如何在偏僻的崇明岛上搜寻到如此丰富的文献资料?这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童叶庚为这些图片配文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可能借助了《艺文类聚》《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古今图书集成》等类书,但这些文字最终还是他通过经年累月地阅读,留心与拼图相关的文字,在多次删改、替换后取得的成果。因此,虽说这些文字大多只是童叶庚摘抄的,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价值,但是能选择与图片极为贴合、又极有趣味且富含哲理的文字,绝非易事!
二、童叶庚在《益智图》
中表达的饮酒、求仙与隐逸的出世精神
童叶庚平生好饮酒,狷介而不狂放。据徐兵先生考证,童叶庚曾于1884年任德清(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知县,由于清正廉洁,不与官场败类同流合污,因而受到排挤。1888年,六十岁的童叶庚隐退苏州,以“寓公”身份结交当地文人雅士,常与他们饮酒唱和。童叶庚极好饮酒,“酒既使他娱情,更激发他的创作灵感,他曾编著《酒祀典》,对孔融以后的七十三个嗜酒者都撰写了称颂的文字”[2]。童叶庚并非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或政治家,他所编著的《酒祀典》惜已失传。然而,我们还是能够在《益智图》中找到很多与饮酒有关的内容,比如,酒器有绍酒坛、酒杯、觥、爵、羽觞、白虎尊、玉斗与合欢杯等;下酒菜有兰腿(火腿)、鲜蹄(猪蹄)和松鲞(松门白鲞,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的干鱼特产)等。这说明童叶庚生前常以美酒美食相伴,他的人生可谓相当惬意了!
童叶庚还在《益智图》中记录了一位以饮酒著称的历史名人毕卓。毕卓,字茂世,东晋名士,性旷达,好饮酒。人物故事图《醉眠瓮侧》表现了毕卓在酒瓮旁边醉酒而卧的样子。《晋书·毕卓传》记载,毕卓嗜酒,常醉眠于瓮侧,因此,他为后世还留下“瓮眠”一词。唐代元稹《饮致用神麹酒三十韵》诗曰:“瓮眠思毕卓,糟籍忆刘伶。”李商隐《瓮眠》诗曰:“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这是说毕卓睡在酒瓮之间,被人看到了,很不雅观,不如藏在床底下睡觉。《益智图》中的酒杯图案同样与毕卓有关。童叶庚为此图题字:“毕茂世云,左手持蟹螯,右手执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1]176这段话出自《世说新语·任诞》。《晋书·毕卓传》同样有类似的记载,只是“酒池”记作“酒船”。因此,后人便有了成语持杯擘蟹、持螯把酒和一生拍浮,等等。童叶庚最羡慕的人生与践行的人生即毕卓这种“一生拍浮”的人生吧。《益智图》很少有一个人物出现两次的,毕卓即为其中之一。而另一位出现次数更多的人物是王羲之,与毕卓同为东晋时期的名士。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可以说是人的个性大爆发的时代,是艺术自觉的时代。“这时代以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以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佛、道三教的支配。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3]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写道:“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4]宗白华甚至把这段历史同西方的“文艺复兴”相媲美。童叶庚心所向往的是毕卓与王羲之这样的东晋名士,而他的十五巧板与《益智图》也正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产物,是自由游戏的产物。
童叶庚在《益智图》中表达出求仙访道的出世精神。《益智图》中不仅有寿星和王母等神仙形象,还把民间传说中八仙的法器全部收录进来,包括汉钟离的芭蕉扇、张果老的渔鼓、吕洞宾的纯阳剑、铁拐李的葫芦、曹国舅的绰板、韩湘子的横笛、蓝采和的花篮与何仙姑的笊篱。为何《益智图》中有关于八仙的内容,却完全没有关于四大名著的内容?事实上,用十五巧板拼出《西游记》主要人物的装备,是很容易的,如唐僧的袈裟与猪八戒的钉耙在《益智图》中都能找到相似图案。童叶庚之所以没有选材《西游记》,大概是因为其中取经的主旨太有目的性了,完全没有八仙那种无拘无束之感。而《三国演义》与《水浒》的内容则过于暴力和血腥,《红楼梦》的内容又太过悲情,这些都与童叶庚的游戏心态不相契合。民间相传八仙的形象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少、富、贵、贫、贱等八类人,童叶庚在《益智图》中收录他们的原因大概是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十五巧板的拼图游戏中获得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神仙”体验吧。
童叶庚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益智图》中有三幅图与同一个历史人物有关,即唐代诗人张志和。字图中“烟”字的配文为:“烟波钓徒张志和使渔僮芦中鼓枻,樵青竹里煎茶。”[1]396这段话出自颜真卿《浪迹先生元真子张志和碑铭》。张志和是著名的渔父与隐士,他常在江上钓鱼,喜欢饮茶。唐肃宗赏赐给张志和一对奴婢,张志和令二人结为夫妇,并为他们起名为渔僮与樵青。张志和常命渔僮为他划船,命樵青为他煮茶。张志和最为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是《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益智图》中的另外两幅图《鳜鱼》和《箬笠》均以此诗配文。张志和也与王羲之一样,成为《益智图》当中唯二的出现过三次以上的与图案文字相关的人物。渔父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符号,是“自由”的化身。渔父与渔夫不同,捕鱼对于渔夫来说是辛苦的职业与工作,而钓鱼对于渔父来说则是一种休闲与体验的活动。渔父在漫无边际的江湖上泛舟垂钓,没有世俗的压力,没有统治者的压迫,无拘无束,安静平和。古人常常用渔父的形cx2XrKEA8TqWc07eSjDE6mfxZ8Se6kBwH/5iQ80GLk8=象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比如,五代时期南唐画家卫贤曾画《春江钓叟图》,此画现已失传。然而,李煜为其所题的两首《渔父词》却流传下来:“阆苑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鳞,快活如侬有几人。”“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渔父的自由惬意,连身为皇帝的李煜也羡慕不已。元代著名画家、元四家之一的吴镇也常画渔父。他以渔父为主题的水墨画往往用墨极少,在留白的空间画有一艘小船,船上一人或垂钓,或划桨,而留白的空间既是江面与天空,又象征了无边的自由。《楚辞·渔父》借渔父口吻唱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渔父能够顺应现实,即使在恶劣的“浊水”环境中,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与“浊水”和谐相融。童叶庚在晚清的乱世中,也找到了十五巧板这一湾小小的自由天地,在游戏中表达真我之快乐。
童叶庚与妻子祝梅君夫唱妇随,童叶庚在《益智图》中表达了与妻子共同“成仙”的愿望。“秦台跨凤”的主题在《益智图》出现了两次。乐器图中的洞箫图案配文为:“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妻之,乃教弄玉作凤鸣。一旦,夫妇同随凤飞去。”[1]231人物故事图《秦台跨凤》绘有一人(实为二人,拼板数量有限,以“一人”喻“二人”)乘凤飞去的样子。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载了萧史与弄玉夫妻二人乘凤升天的神话故事。童叶庚的妻子祝梅君非常能够体谅丈夫赋闲时的心情,非但没有抱怨夫君不思进取,还积极配合夫君的游戏创作,制作了千余幅汉字拼图。童叶庚教祝梅君拼图,正如萧史教弄玉吹箫。祝梅君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能够相夫教子,可谓童叶庚的知音与得力助手。童叶庚深爱自己的妻子,渴望他们和萧史弄玉那样乘凤飞去,得道成仙,但是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浪漫的理想。
三、童叶庚在《益智图》中表达的
劝诫孩童克制、苦读、学而优则仕的入世精神
尽管童叶庚的精神境界与魏晋名士相契合,然而他并没有达到放纵不羁的地步,在多数情况下,他还是表现出儒家君子的内敛与谦逊。魏晋时期以饮酒著称的名士有很多,其中一些人的名气比毕卓更大,如竹林七贤中的阮籍与刘伶等。为何童叶庚在《益智图》中只记录了毕卓,而没有记录阮籍与刘伶呢?这可能与童叶庚本人的性格气质有关,也可能与童叶庚不愿意误导玩赏《益智图》的孩童有关。《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5]465阮籍是西晋著名诗人,他行为“怪诞”,从不服膺礼教。封建礼制规定,官员在丁忧时是不能饮酒的,然而阮籍却“饮酒二斗”,直至吐血。这虽然是阮籍因母亲去世而悲痛的真情表达,但这种不要命的喝法显然是童叶庚难以接受的。刘伶则更是“酒神”般的人物,至今国内市场上还有名为“刘伶醉”的中华老字号白酒。刘伶著有骈文《酒德颂》传世。《晋书·刘伶传》记载:“(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6]1376刘伶看淡生死,把饮酒放在第一位,肉体可以一埋了之。为此,刘伶还为后世留下一个成语“鹿车荷锸”,比喻人的放纵与傲世。《世说新语·任诞》记载:“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5]464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房间里赤身裸体,放浪形骸可见一斑,然而这却是“以天地为庐”的大自由。刘伶真可谓放荡不羁之人。相形之下,毕卓虽好酒,然而并没有刘伶那样放荡与荒唐,也没有阮籍那样饮酒过度以至吐血。《晋书·毕卓传》记载:“太兴末,(毕卓)为吏部郎,常饮酒废职。比舍郎酿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明旦视之,乃毕吏部也,遽释其缚。卓遂引主人宴于瓮侧,致醉而去。”[6]1381毕卓虽也醉酒,甚至盗酒喝,但是没有吐血,也没有闹出“脱衣裸形”的荒唐事来,最后还与酒瓮的主人共同成就一段佳话。这大概是童叶庚本人的性格写照,虽旷达,但不放纵。同时,童叶庚可能也在有意劝诫后辈们,饮酒虽好,但是不能过度,应适可而止。
《益智图》的创作还有童叶庚妻子祝梅君的参与。祝梅君自号瑶华仙史,是一位很有文化底蕴的女性。祝梅君主导了《益智图》中字图的创作。她在为《益智燕几图副本》所写的跋中指出,“巢睫山人所著《益智图》,奇巧生新,久已风行海内,诸子嗣作序图,余复变作字图,亦俱刊诸梨枣”[1]117。这里的“序图”是指供十五巧板初学者练习所用的基本构图,如“周规”“折矩”和“长方”(即圆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案。这段话表明,十五巧板的基础图案由童叶庚的儿子们(即文中的“诸子嗣”)创作而成,而字图则主要由祝梅君本人所主创。她在《字图附二》中写道:“深院纳凉,天伦乐叙,来儿初学属对,历举古人成句,因戏以益智图版衍之,得若干字。来儿逐一译出,不禁手之舞而足之蹈也。揣摹数四,就其所习红字法仿为之,亦能举一反三,不致画虎类犬。”[1]423祝梅君女士大概就是在辅导年幼的童大年(即文中的“来儿”)习字时,萌生灵感,经过反复试验,利用十五巧板发明了拼字。这些拼字颇有中国传统书法的风范。十五巧板拼字的发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创了中国现代美术字的先河。可见,《益智图》暗含了童叶庚与祝梅君对于儿子们的谆谆教导。
虽然童叶庚在《益智图》中表达出强烈的出世精神,然而,他又在《益智图》中表达出读书致用的入世精神。他不断地劝诫学子好好读书,以实现学而优则仕的世俗目的。《益智图》中既包含孙康映雪、凿壁偷光、随月读书和车武囊萤等古代学子寒窗苦读的故事,也有熊丸教子等贤母育儿的内容。他将“状”“元”“花”“及”“第”等字连缀在一起,讲述古代有关状元、探花等成功读书人的趣事。他为“八”字图配文“高辛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元。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谓之八恺”[1]417,表达了他对人才的尊重。他为“七”字图配文为“孔门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1]416,表达了他对孔子治学的向往。他为“习”字图配文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392他在《益智图》中两次讲到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囊,与其相关的图案一为《李贺诗囊》、二为《长吉奚囊》。相传李贺出门旅行时,随身“背一古破锦囊”,每当有诗句在头脑中闪现,他便随手记下,放入囊中。这是在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劝导孩子们读书方面,童叶庚似乎与我们今天“鸡娃”的家长们没有太大的区别。总之,童叶庚在《益智图》中表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态,一是遗世独立,二是随波逐流。一方面,他在“不”字图中配文“士俗不可医”[1]348,另一方面,他又为“多”字配文“多福、多寿、多男子”[1]352,取“华封三祝”之义。他一方面对渔父、隐士和神仙充满了向往,一方面为“仙”字图配文为“老子道德五千言,不言仙,不言药,不言白日升青天”[1]393。在那个近代科学滥觞的时代,童叶庚也知道,神仙只是神话,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或许可以套用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以入世的精神做事。”童叶庚本人把功名利禄看得非常淡泊,然而,他在育儿方面又希望孩子们好好读书,而不是消极避世。这就是《益智图》的一体两面,即超越尘世的自由境界与入乡随俗的功利境界并存。
参考文献:
[1]巢睫山人.益智燕几图:奇趣十五巧板[M].倪新鸿,译注.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
[2]徐兵.益智十五巧板发明者——童叶庚[J].都会遗踪,2010(1):128.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56.
[4]鲁迅.鲁迅全集(第三卷)[M].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491.
[5]刘义庆.世说新语[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8.
[6]房玄龄,等.晋书(第五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简介:李祥文,博士,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