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儿童绘本的艺术语言解读

2024-10-29 00:00:00施望佳
美与时代·下 2024年9期

摘 要: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儿童绘本有助于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以蔡皋绘本为例,站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视角,对中国传统儿童绘本发展现状及艺术语言进行分析,他在创作中如何把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绘本设计相融合,如何把中国传统元素与儿童特性相结合,如何巧妙协调传统绘画技艺与现代审美追求,解读现有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中的艺术语言,总结和吸收其中的创作技艺与创意,为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蔡皋;艺术语言;原创绘本;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现状

绘本,也称图画书,源于西方且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众多的经典作品和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且一直有着较稳定的市场需求。20世纪50年代绘本从欧洲传入日本,并逐渐形成一股潮流。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绘本主要针对儿童,不仅对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教育,还能强化儿童的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世界观的建立,让儿童感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国儿童图画故事类书籍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甚至往前到明清时期。但中国原创绘本发展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绘本”这一名称此时才被大众所了解、熟知。同时,一批优秀的欧美绘本开始小规模进入中国童书市场,尤其是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儿童绘本对中国大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儿童读物出版者、作家与画家敏锐地感知到了儿童绘本的特点及优势,如绘本传达出先进的儿童观及教育观、契合儿童心理与审美趣味、传递多元文化与情感等。他们开始呼吁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的创作,纷纷将目光投射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通过改编我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的方式打造具有中国味道的原创儿童绘本。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富有才华和文化底蕴的绘本作者,蔡皋、周翔、朱成梁、于大武等人成为我国绘本原创的开路先锋和中流砥柱。他们汲取国外先进理念,以中国故事为素材、以中国文化为内涵,并结合自身艺术才能,进行了与西方“绘本”理念上较为一致的原创探索和实践,完成了绘本创作经验的初步积累,为中国原创绘本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儿童绘本为传统文化与儿童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儿童绘本在体现儿童性的同时,也体现了民族性。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绘本层出不穷,一方面,在创作内容上,中国传统文化为儿童绘本创作提供了宝贵资源,其中文学名著、经典戏曲、民间风俗、传统节日以及神话传说等都是儿童绘本创作的源头活水,如《桃花源记》《晒龙袍的六月六》《一园青菜成了精》《团圆》等。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相关的儿童绘本数量不断增加,即绘本的绘画技法上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水墨画、脸谱画、泥塑、剪纸、刺绣等我国传统的美术元素,此外,在儿童绘本中还出现了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但无论是内容还是技法上,优秀的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绝不是对中国传统元素的直接挪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并不等同于传统美术和绘画技艺。创作者需要转变观念、深入实际、提升素养,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创新运用和创造转化,这不仅为绘本的视觉呈现提供新的可能性,还能为儿童提供一个认识传统文化的窗口,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发展。

在中国原创绘本创作热潮下,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儿童绘本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一批绘本创作者着力于让中国儿童更好地继承和延续民族记忆和文化基因。他们认为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需要被中国的孩子们阅读学习,而中国的孩子们需要在这些绘本的基础上,确认自己是中国的孩子。创作者们汲取国外先进理念,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人的思想与情感,创作出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儿童绘本。

绘本作家蔡皋是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佼佼者,她的绘本具有鲜明个性和艺术特色,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中,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情韵和深湛的东方哲思。并且,她总能找到贴合儿童审美需求的趣味点,以活泼的方式将传统文化传递给儿童,运用巧妙的艺术语言显现出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特质与魅力。她创作的《宝儿》《晒龙袍的六月六》《百鸟羽衣》《花木兰》等一系列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绘本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味道、活泼的儿童情趣、质朴浓厚的民族色彩、饱满别致的造型、夸张的画面处理与情节相得益彰等,饱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寻和探索。

蔡皋的绘本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上来创作的,这对于儿童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感受中国元素和东方情韵,串联传统和现代,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二、传统文化儿童绘本艺术语言解读

蔡皋是中国原创绘本的开拓者,其绘本作品凝聚着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长期的潜心苦思,具有鲜明质朴的个人风格,同时融合了时代特性。蔡皋的绘本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用西方技法展现中国美学意蕴,用现代构图讲述传统故事,用传统元素串联画面情节,在潜移默化中延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她笔下每一个灵动的生命都是唤醒孩子审美感知,使孩子们获得文化滋养的一颗种子。由此,笔者以蔡皋绘本作品切入,在分析其艺术语言特点的基础上,体味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美学观念。

(一)故事与情节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当中的图文关系并非是“图+文”,而是“图×文”。图画与文字关系密切,缺一不可。儿童绘本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站。第一,儿童的内心是极其纯真、纯净的,只有直击心灵的故事才能打动儿童的内心,引发其共鸣,使儿童绘本真正发挥启蒙作用[1]。第二,考虑到儿童的身心能力水平,选择易于被儿童理解和接受的文字表达方式,能让儿童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中的故事更是蕴含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与价值传承。

《宝儿》(《荒园狐精》)改编自《聊斋志异·贾儿》篇,原本故事《贾儿》中“狐狸迷惑母亲”的情节用一幅画带过,从儿童视角出发,模糊对狐狸精的描绘,将笔墨着重放在主人公宝儿身上,以宝儿解救母亲为线索,完美塑造出一个智勇双全的儿童形象。她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艺术经验为基础,对故事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在有限的篇幅里对故事和情节细致打磨,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统智慧渗透其中,并传递给儿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人生智慧,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融入绘本创作,让儿童通过阅读来体验、共情,这也是一个尝试的方向。

绘本故事最让读者感到紧张和刺激的地方在于主人公必须要克服某些困难或者障碍,这就是所谓的冲突[2]。在《宝儿》的整个故事中,保护母亲以及杀死狐狸精的任务是宝儿独立完成的,两次与狐狸的单打独斗不仅凸显出宝儿的足智多谋,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蔡皋绘本中对人生及童年有着透彻的认识,她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认为孩子和成人一样有眼睛、有耳朵、有大脑,可以把事情弄清楚。儿童思维是非逻辑性的、跳跃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能够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和对故事发展的强烈好奇心,在图文配合下为儿童创造出广阔的遐想空间,让儿童感到真实的情感触动。

因此,绘本创作者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表现技法,也可以挖掘出许多可供想象的故事,或奇异夸张、或幽默诙谐、或变换奇巧、或童趣盎然。通过控制故事和情节节奏,寄予人物细腻的情感和鲜活的性格,走进儿童的生活,更能唤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在有限的篇幅内,如何巧妙编织故事情节,使之既紧凑而富有张力、同时又能让传统文化在绘本中焕发出现代的光彩,无疑是每一位绘本创作者应当孜孜以求的探索方向。

(二)空间与构图

留白是中国画构图中的一个经典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趣味。留白的运用是蔡皋绘本的一大特点。在《桃花源的故事》中巧妙地运用两岸的桃花林,对溪水进行留白处理,以有限把握无限,利用留白来延伸画面的空间感,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营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将东方古典意境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蔡皋擅长运用留白来延伸叙事空间,在《桃花源的故事》中描绘了渔夫划着船向前行驶,越往下走,人就显得更渺小,巧妙表现桃花源隐藏之深,前路景色美不胜收,却又让人担心会发生什么,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追求一种“韵外之致”的意境美。

绘本是用一组图画讲故事,画面之间有了好的节奏韵律,读者就能跟着创作者的引导,进入绘本的世界。蔡皋在《宝儿》中巧妙地利用俯视构图,使图画以更贴近儿童对绘画构图的认知视角呈现,两侧深黑色的建筑使视觉集中于走在街巷上的宝儿和狐狸身上,一上一下的构图也象征着一身正气的宝儿压制住藏头露尾的狐狸仆人,画面构图突破透视的束缚和常规思维的局限,显露出一种稚拙的儿童情趣。绘本巧妙的构图就像一种“潜台词”,不仅使画面层次更丰富,将画面处理得更有趣味,节奏松弛有度,耐人寻味;也能加强儿童对故事人物、情节的共情,体现了成人世界的复杂与儿童世界的单纯。

因此,在绘本创作时,除了现代平面设计的构成法则外,灵活运用留白的手法,如在构图布局上可以采用中国美术创作中“虚实结合”的观念,即“计白当黑”的手法,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主角的主体地位。虚实互相衬托不仅可以产生丰富且独特的图画叙事风格,还能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方便儿童更好地理解和阅读。

另外,一本好的绘本就像是一串精心编织的珍珠项链,每一颗独具匠心的珍珠都需要用细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否则大珠小珠散落四处,连不成串。通过对照、留白等多种编排方式对版面进行巧妙设计,在画面空间的不断变化中,让画面与画面也能够衔接连贯,从而保证儿童绘本能将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故事完整串联起来,提高绘本的可读性,甚至产生了更强大的感染力。

(三)造型与元素

中国画中的“拙”是一种意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返璞归真的质朴[3],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宝儿》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追求“以形写神”的把握表达,用贴近儿童审美的艺术手法进行表现,宝儿圆大的脑袋上有三簇红绿头绳绑住的小辫子,身着红色的棉袄和布鞋,加上生动的肢体语言和细腻的眼神描绘,憨态可掬的儿童形象映入眼帘,给人一种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更能与儿童读者产生亲切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这种稚拙的美感抛弃了多余形式和技法,注重内心的表达,暗藏创作者的超越技巧和朴实洒脱的审美境界。

因此,为了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考虑到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在人物造型设计时,可以适当选用传统艺术中儿童喜闻乐见的造型语言,如泥娃娃、剪纸、皮影、木偶、年画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儿童绘本里,人物造型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展现出独特鲜明的形象造型和性格特征,尤其色彩丰富、形态多样、可爱有趣的人物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儿童的阅读兴趣。还可以通过平面化、线条化、大色块等手法,创造出能让儿童产生情感共鸣的角色形象,赋予儿童绘本更多的“灵气”。

对传统元素的挖掘是中国绘本区别于其他民族国家的绘本最主要的原因。在蔡皋的作品中,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犹如繁星点点,她以细腻写实的笔触呈现出一种纯真而又带有浓重中国韵味。《宝儿》作品中出现了独具中国古典特色的家具,如宝儿母亲睡的架子床,是汉族传统大型木质家具,床四周有或圆或方的镂空图形,结构精巧,楣板上镂雕传统植物纹样,装饰华美,床幔用的是蓝印花布,清雅别致。古代木架床的装饰细节,充分展现着长久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里积淀的对美的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厚土壤之中,蕴含着许多独具中国韵味和东方哲思的图案、纹样、元素等,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发展状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儿童绘本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元素融入其中。当然,并不是对这些艺术符号的生搬硬套,而是在理解传统元素的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前提下,选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将传统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绘本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儿童传递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现传统元素的艺术魅力,有利于儿童时期就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四)色彩与技法

色彩是铺设情感基调和渲染环境氛围的重要艺术手段,不仅可以传递情节信息、丰富画面内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还可以营造故事氛围、引发情感共鸣、加深读者对于故事的理解。

蔡皋认为黑是中国人观念中的一种色彩,称为玄色。《宝儿》以大面积的黑色为底色,烘托了故事的神秘奇幻氛围,渲染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宝儿身着鲜艳红衣,如火焰般热烈明亮,象征着温暖、生命力和希望,给读者带来一种浓烈的正义感,也成功打破了大面积黑色所带来的沉闷气氛。鲜艳而活泼的古代中国儿童形象在黑色底色的映衬下对比强烈,火焰照亮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视觉上和情感上都充满了力量。色彩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着。《宝儿》的色彩氛围与故事情节紧密联系,渲染了极强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东方味道。

在传统文化儿童绘本的色彩设计中,可以着重对带有传统意味的色彩的运用,诸如中国五行中的火,对应的颜色是红色,象征着吉祥与好运、热情与勇气;水对应着黑色,代表着深沉与神秘。不同颜色的搭配运用可以营造出灵动的、有中国韵味的视觉效果。当然,创作儿童绘本时被动地接受某些固定的主题或风格,会限制创作者的创意发挥,容易陷入单调乏味的误区,创作者可以根据自身独特的审美体验、艺术追求、构思方式,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以此来丰富和提升儿童绘本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

蔡皋的作品融合油画、水粉等媒材与中国绘画艺术特征于一体,画面中饱含中国味道,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追寻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旨趣,朴实淳厚的画风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绘本中浓厚的“拙”感除了体现在人物造型中,还在于笔触肌理所形成的“拙”感。这种“拙”感的背后是不矫饰的率真、朴素与天然,对多余修饰的摒弃,对本质精神的率真表达。

不同的材料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丰富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技法和媒材可以让绘本更有趣味性,画面也不会趋于单调。以传统文化为题材创作时,往往会考虑运用水墨画、剪纸或木刻版画等传统美术技法,但更要考虑如何用图画表达意义,不能盲目片面地追求中国传统美术的表现形式。绘本的艺术风格离不开故事情境,以及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和擅长的技法。

故事的提炼、画面的构图、角色的塑造、色彩的运用、媒材的选择等都是蔡皋绘本表情达意的“语言”,是创作者需要精心考虑的。将这些艺术元素有机融合起来,将东方哲思、中国情韵、传统元素融入绘本,儿童能够从中得到人文精神、审美意趣、道德意识的熏陶,积攒美感经验,促进审美意识的自觉,形成独特的审美思维方式和理解感悟,同时加强文化自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中得以彰显。

三、结语

综上,通过探究将传统文化思想内涵与现代绘本设计相融合的方式,分析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儿童特性相结合的角度,找寻将传统绘画技艺与现代审美追求相协调的路径,创作出更多极具中国特色的儿童绘本。从而帮助中国儿童更好地了解脚下的这片土地,让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进入儿童生活,真正意义上做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如何将丰富灿烂的文化融入绘本这一新形式,创作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味道又适合儿童阅读的绘本,将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参考文献:

[1]杜丹妮.中国传统文化与儿童绘本设计的碰撞[J].文化产业,2023(22):121-123.

[2]缪小云.儿童绘本阅读与创作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20.

[3]颜雪晴.从蔡皋作品看21世纪中国传统故事的绘本创作[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施望佳,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