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2024-10-29 00:00:00赵倩云

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往往会有相关的感受,有时文中的人物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有时一些情节会让我们深受触动,有时一些精彩的语句会让我们不断赏析品味……把具体的感受或从中获得的启发写下来,就是读后感。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和思考读过的内容,真正实现读写结合,提升信息获取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有些同学对于如何写好读后感依然是一头雾水。对此,我们可以围绕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加以说明,为写好读后感积累经验。

一、认真阅读作品,把握写作要点

“读后感”的“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到的道理,可以是受书中内容的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也可以是对社会上某些不文明现象产生的深刻认识与反思。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确实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个性和阅读体验来自由发挥。虽然读后感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它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有所不同。读后感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强调与书籍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因此,要想写出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我们必须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读好原文,理解所读作品的主要内容。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而“读”的质量则直接决定了“感”的深度。走马观花地读,囫囵吞枣地读,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理解书中的内容,更无法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相反,读得认真,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所感悟。在阅读中,我们要根据不同文体或主题进行思考。对于议论文,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其论点,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同时关注作者为了支持这一论点所使用的论据,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而对于记叙文,了解其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其关系、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社会背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信息构成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也是我们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所揭示的人物精神品质、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作品的魅力。例如,《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作品通过描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现了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主义精神。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梳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情节,并从整体上把握故事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才能为读后感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二,发现感点,发散思维,探索多元表达的可能性。一个作品因为其独特的内涵,可以激发读者产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因此可以写出多篇各具特色的读后感。无论是对原文中心思想的深刻领悟,还是对主要人物产生的情感共鸣,抑或是对作者独特语言表达方式的赏析等等,都可以成为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例如,《水浒传》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侠肝义胆的花和尚鲁智深、崇尚忠义的行者武松、冲动莽撞的黑旋风李逵、自信从容的小李广花荣、英勇善战的大刀关胜、为人慷慨的小旋风柴进、精通兵法的智多星吴用……对这些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叙述或者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点评可以成为重要的感点。再如,《水浒传》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在“武松打虎”的故事中,作者运用了极其生动的细节描写,通过“猛扑”、“腾空而起”等词汇,强调了老虎的速度与力量,又运用“一闪身”、“侧身躲过”等词汇,表现了武松的敏捷与反应速度。这段精彩的文字也可以成为感点,为我们的日常写作带来启发。此外,我们可以将《水浒传》跌宕精彩的故事情节以及表现出的反抗精神作为感点写作。由此可见,认真阅读名著,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诸多感点,而这些感点则是写作读后感的切入点,能够让我们在写作中有的放矢。

第三,选准感点,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抓住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的内容写作。在写读后感时,选择并确定一个中心论点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筛选和比较,找到与个人感悟最契合的论点,并围绕它进行深入的论证,这样能确保写出来的内容主题鲜明、思想深邃。上文已经提到一个作品可以产生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在确定感点后,我们要进行筛选比较,找出那个感触最深、视角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写起来最为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述。例如,在阅读《水浒传》后,有同学针对“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点评”这一感点,对“花和尚”鲁智深这一角色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桃花村”等情节表明其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并呼吁读者应该摒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理,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让社会充满正气。还有同学抓住“英雄好汉们的反抗精神”这一感点写作,结合历史强调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反抗的民族面对西方列强及日的践踏,那些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及誓死不屈的精神铸就了今天的辉煌。由此可见,在写作中只有选准感点才能把握主旨,围绕一个中心展开,以确保表达内容更准确。

二、明确写作内容,灵活运用写作方法

在拟定了读后感标题后,我们就可以谋篇布局了,可以先构思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这样才能让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写读后感比较常见的方法为“五字口诀”:点、引、议、联、结。

第一,点明篇名,抒发感情。这种方法通常是用一句凝练的话直接表明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有感》中,作者在第一句写道:我最近读了一本叫《海底两万里》的书,它带我领略了海洋世界的魅力,让我受益匪浅。这样简短的介绍能够为读后感奠定基调,让后续的情感抒发顺理成章。

第二,紧扣原文,概括内容。这主要是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引出后文议论做好铺垫。“引”的内容如所读文章的篇名、作者、内容提要,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片段或一句话。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有感》的第二段,作者写道:《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儒勒·凡尔纳,讲的是“我”为捕捉海怪而加入了美国的林肯号远征队,结果发现所谓的海怪其实是一艘叫鹦鹉螺号的潜艇。之后,“我”与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一起经历了一系列的海洋历险:参观海底森林、寻找海底宝藏、探索海下通道……甚至还去了南极,解开了一些未曾解开的海洋之谜。这段文字主要围绕原文故事情节展开,为作者的情感抒发进行了铺垫,也为后文议论海底世界的美丽做好了准备。

第三,把握感点,叙议结合。这种方法是对所读文章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简单的评价,也就是你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体会?它让你懂得了什么?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准感点,并通过叙述和点评,做到有感而发。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有感》中,作者写道: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海底的美丽、神秘和危险,也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比如红海名字的由来。此外,尼摩船长的勇敢、沉着和冷静也让我钦佩不已。比如,遇到土著人的袭击时,尼摩船长没有慌乱,而是不动声色地给鹦鹉螺号布上了电网,机智地阻止了土著人的袭击;在鹦鹉螺号被困在冰层之中时,尼摩船长想出了用热水解冻的好办法。正因为船长的勇敢和冷静,化解了一次次危机,帮助主人公完成了这次海洋历险。这段文字抓住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和“沉着冷静的尼摩船长”两个感点进行叙述和点评,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又准确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第四,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在写读后感时,无论评价多么中肯,感受多么丰富,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写出来的内容就会显得空洞无味。因此,必须把感受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做一下对比和迁移,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或者见到过和文章中类似的情况?我们又是怎样做的?最好能够联系实际讲一讲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这样能让作文内容更加真实且丰满。在写作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可以适当地加一些语言、动作以及心理等描写。例如,在《读〈海底两万里〉有感》中,作者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表现和尼摩船长遇到危险时的表现进行对比,表明自己应向尼莫船长学习,遇事要沉着冷静。这样的写作方式能使作文内容更加真实,同时让读者产生强烈共鸣。

第五,总结全文,升华。在完成了对原文内容的概述、评价以及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接下来就是读后感的总结部分,也是最后的收尾部分。这一部分内容是文章情感与思想的集中展现,旨在将前文的探讨引向一个更为深远和积极的方向。

三、重视分享反思,完善写作内容

1.分享交流,提升写作技能

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分享与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与他人分享我们的作品和心得,可以获得宝贵的建议,学习到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增强写作感悟,提升写作技能。例如,在阅读《三国演义》过程中,许多同学对诸葛亮十分敬仰,并在读后感中对这一人物进行了赞美。如有学生这样写道:我敬佩诸葛亮之才。他淡泊明志、粗茶淡饭、耕读山中,却胸怀大志;他在江东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他临危不乱,总能想出条条妙计;他在中军帐中从容不迫,运筹帷幄。单从智谋才干而论,诸葛亮称得上是“三国第一人”。有同学则借助“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等故事情节来表现他的足智多谋。还有同学通过诸葛亮的《出师表》来赞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些不同的写作角度为同学们的交流提供了契机,也让他们在交流中对诸葛亮这一人物有更深入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完善作文内容,也增强了表达效果。

2.加强反思,优化表达

所谓“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灵活运用所学技巧,还需不断进行反思和修改,以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三国演义》读后感的写作中,有同学写道: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受益匪浅。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三结义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最后被刘备的坚持和真心打动了,同意当刘备的军师。从刘备身上,我看到了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门。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改掉半途而废的毛病,坚持不懈,直到取得成功的人。在课堂的自由评议环节,同学们对这篇读后感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既指出了其优点,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优点方面,大家普遍认为作者能够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表达对刘备坚持精神的赞许,这使得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易于引起共鸣。然而,在不足方面,同学们指出“感”的部分写得不够具体,显得有些空洞。针对这一点,作者在反思后决定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论述,并做出如下修改:

这个故事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刘备的坚持。我是一个不爱坚持到底的人,往往一件事做到一半就放弃了。记得有一次妈妈送我去学写毛笔字,才去了三天,我就觉得练毛笔字枯燥乏味。妈妈叫我练字,我一会说肚子痛,一会说纸用完了,找各种借口逃避练字,到最后我的字还是歪歪扭扭的。阅读《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坚持的重要性,我希望以后能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逐渐养成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修改后的作文内容更加真实具体,让读者也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由此可见,通过不断反思和修改,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以不断提升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