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ESG表现是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高管绿色经历能否在企业开展ESG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探究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绿色经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并且该结论经过更换关键变量、滞后回归、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表明,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提升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和增强绿色创新质量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和高管的绿色工作经历对企业ESG表现均具有明显的提升效果,而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提升效果更强;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引入董监高责任保险的企业以及处于环境规制较弱地区的企业中,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大。
[关键词]高管绿色经历;ESG表现;管理者短视;绿色创新质量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微观单元,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近年来广受关注的ESG理念为我国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框架。ESG是一种将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表现(G)纳入衡量企业价值的综合评价标准,其倡导关注企业的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提升企业ESG表现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现阶段我国ESG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ESG评级机构商道融绿发布的《A股ESG评级分析报告2023》2显示,2022年我国只有143家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在A-级及以上,占比仅2.9%。目前我国企业ESG发展主要存在着驱动力不足的问题[1]。具体而言,一方面,ESG建设具有一定外部性,短视的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削弱企业在ESG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企业在ESG实践过程中缺少技术经验和资源支持,难以将ESG与业务相融合,致使ESG表现处于较低水平。基于CSMAR数据库中高管简历信息,2007—2022年,约有39%的A股上市公司聘用过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3,上市公司聘任具有绿色经历高管愈发多见。绿色经历具体是指高管接受过绿色相关教育(如取得“环境工程”专业学历证书)或者从事过绿色相关工作(如在环保部门就职)[2]。高管绿色经历这一背景特征使高管获得绿色相关的认知与能力,可能会对企业ESG实践产生积极效果。因此,研究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议题。
现有关于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主要基于企业外部与内部驱动力两个层面展开。在企业外部驱动力层面上,王禹等[3]发现出台《环境保护税法》作为一种约束性环境规制手段能够通过威慑效应,倒逼企业增加绿色投入,进而提高ESG表现。陈晓珊等[1]实证证明政府环境治理补助作为一种激励型环境规制手段,可以通过激励企业增强ESG建设意愿,提升ESG表现。在企业内部驱动力层面上,已有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4]、高管股权激励[5]、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6]等因素有助于改善企业ESG表现。目前在针对高管绿色经历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中,国内外文献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烙印理论研究表明,高管绿色经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绿色投资资金[7],还能够推动企业绿色创新[2,8],进而实现企业环境绩效的提升[9]。目前研究仅实证检验了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环境相关表现的关系,并未关注到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影响。根据ESG所蕴含的理念,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共同衡量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三者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高管绿色经历能否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基于此,本文dt2QuXYf5aCKyMQkeunuXw==将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是否存在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机制。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首先,拓展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研究,增加高管绿色经历这一绿色内部驱动力对ESG表现影响的研究视角。其次,扩充高管绿色经历的经济后果研究。已有文献主要考察了高管绿色经历在单一环境维度上的经济后果,而本文将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综合视之,深入研究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最后,探究高管绿色经历提升企业ESG表现的路径机制以及不同情境下两者的异质关系,研究结论对企业有效提升ESG表现和政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
烙印理论认为,当个体处于敏感期时,会形成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或者知识技能等个人特质,即使个体所处环境发生改变,这些特质仍会产生持续影响[10]。取得绿色相关学历证书与从事绿色相关工作具有长期性、自主性、专业性等特征[11],满足烙印理论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接受绿色相关教育或者从事绿色相关工作期间是高管的一个敏感时期,使高管形成与绿色经历相匹配的认知和能力。根据高阶梯队理论[12],高管可以凭借其绿色经历所形成的认知和能力,对企业的战略选择与经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企业提升ESG表现。
从环境层面来看,高管绿色经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环境表现(E)。首先绿色经历使高管明晰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对大自然的危害性,并形成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理念的亲生态价值取向[11]。Andersén等[13]研究发现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高管倾向于为企业配置既利于自然环境又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资源。那么拥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在亲生态价值观的影响下,将促进企业增加环保投资,招聘具有绿色经历的员工,为企业提升环境表现配置更多资源。其次,在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过程中,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凭借其在环境保护方面较深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不仅能够帮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引入节能绿色设备与技术,还可以指导企业实现环境保护与长期发展的充分融合,提高企业绿色转型效率,从而促进企业拥有较好的环境表现。
从社会层面来看,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也会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改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S)。心理学中的一致性原理认为,个体的信念以及行为在不同情景下具有趋于一致的特点[14]。Peloza等[15]指出绿色经历使其参与者树立较高的道德水平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作为企业绿色内部驱动力,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出于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在重视自然环境这一特殊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同时,也会兼顾关注到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企业其他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比如,高管运用自身知识经验为员工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生产场所、给消费者提供绿色高质量产品等,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从治理层面来看,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也可以对公司治理(G)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凭借自身的专业敏锐度,能更迅速精准地捕捉到外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及时向ESG方向转变。并且绿色经历赋予高管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可以帮助企业提高ESG信息披露质量,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绿色相关活动会促使个体意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助于其形成系统性思维[16]。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基于系统性思维在分析解决企业环境和社会责任问题时,更容易认识到只有将环境责任与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机制这一制度系统中,才能持续稳定地改善企业的环境表现和社会责任表现。因此,拥有绿色经历的高管更有意愿运用绿色管理经验推动企业形成ESG自我监督体系,改善公司治理表现。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
H1:高管绿色经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
2. 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影响的中介机制
(1)管理者短视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下,管理者可能会为了谋求私利而背弃所有者设定的长期目标,即更加看重短期利益从而选择“短、平、快”的投资项目,减少对长期项目的投入[17]。企业ESG建设属于长期项目并且具有一定外部性,尤其是ESG的前期建设不仅需要消耗企业大量资源而且会影响企业收益,因此,企业管理者短视越严重,越不利于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上的发展。
高管绿色经历通过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吸引更多外部关注,能够有效抑制管理者短视,进而改善企业ESG表现。一方面,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更容易意识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帮助企业从专业角度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克服管理者短视倾向。另一方面,具有绿色工作经历的高管会影响绿色投资者的进入数量[7],进而吸引更多外部关注,增强企业外部治理监督,迫使管理者减少短视动机,提高企业ESG绩效。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
H2:高管绿色经历能够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2)绿色创新质量
积极推动绿色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高质量的绿色创新不仅促进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与降低能源消耗,还提高了企业绿色生产效率,形成企业利润增长的新动能,从而实现环境绩效与财务绩效“和谐共生”[18]。并且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意味着企业可以给员工创造更加安全的工作场地、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绿色高质量产品选择以及增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绿色转型动机[19-20],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也相应得到进一步改善。此外,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推动企业管理者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与绿色创新质量相适应的公司治理体系,提高公司治理水平[21]。所以,提升绿色创新质量有利于企业达到更好的ESG表现。
然而绿色创新却是一项周期长、投入多且回报不确定性大的活动,尤其是体现绿色创新质量的发明型绿色创新。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一方面可以凭借其独特的专业优势,精准把握行业绿色创新的发展方向,帮助企业缩短绿色技术开发周期,降低绿色创新研发过程中的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质量[2]。另一方面,高管绿色经历为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更多财务基础和智力基础[8]。具体来说,有绿色经历的高管能够通过其社会人脉关系,较好地利用支持绿色发展的政府政策和金融政策,降低企业绿色创新外部融资的难度,并且有绿色经历的高管还可以通过其社会关系网络帮助企业招揽更多专业绿色创新人才,从而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进行ESG建设。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
H3:高管绿色经历能够通过提高绿色创新质量促进企业ESG表现的提升。
三、 研究设计
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CNRDS数据平台以及WinGo文本数据库,并对数据做如下处理:剔除ST、ST*公司数据;剔除金融类公司数据;剔除数据缺失严重公司数据;对连续变量数据在两端1%处进行Winsorize处理。最终,本文得到42650个样本数据。
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ESG表现
本文参考汤旭东等[22]的研究,选取CNRDS数据库中的ESG评分结果来衡量企业的ESG表现。CNRDS数据库基于ISO 26000、GRI Standards等国际ESG披露标准和国内外知名ESG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并结合中国ESG相关政策,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企业ESG评分体系,评价对象覆盖中国A股所有上市公司。该评分在[0,100]区间变动,分数越高,说明企业的ESG表现越好。
(2)解释变量:高管绿色经历
借鉴以往研究的做法[7,23],本文从CSMAR数据库中获取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22年所有高管简历数据,然后运用内容分析法识别高管是否具有绿色教育经历或者绿色工作经历。绿色教育经历是根据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中的环保相关专业对照表进行划分,绿色工作经历是根据其工作履历中是否包含“绿色”“生态”“环保”“环境”“新能源”“清洁能源”“低碳”“可持续”“节能”等绿色关键词进行判断。然后将个人数据与企业年度数据匹配,统计各年度企业中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在高管总人数中所占比例(Green_ratio),以此衡量高管绿色经历。参考何威风等[24]对高管的界定,本文所研究的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包括董事会、监事会以及高级管理人员。
(3)控制变量
本文参照已有文献,选取公司规模(Size)、公司年龄(ListAge)、资产负债率(Lev)、总资产收益率(Roa)、股权集中度(Top10)、高管年龄(TMTAge)以及环境规制强度(ER)作为控制变量,同时引入行业(Ind)和年份(Year)虚拟变量控制行业和时间效应。具体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3. 模型构建
为检验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
Esgi,t=α0+α1Green_ratioi,t+α2Controli,t+∑Ind+∑Year+εi,t (1)
四、 实证分析
1. 描述性统计
如表2所示,Green_ratio的均值为4%,表示我国样本企业中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占整个高管团队的比例均值为4%,说明我国样本企业高管团队中具有高管绿色经历的占比相对较低。Esg的均值为25.77,最小值为4.68,最大值为65.76,标准差为10.88,表明我国样本企业的ESG表现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样本之间的ESG表现差异较大。其余变量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
2. 基准回归结果
表3列示了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的回归结果。首先,列(1)为在控制行业和年份的前提下,仅对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进行回归的结果,结果表明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次,列(2)为在控制行业与年份效应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的相关系数为5.856,在1%的水平上显著。最后,本文对高管绿色经历与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三个维度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列(3)至列(5)所示。高管绿色经历与环境表现、社会责任表现和公司治理表现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高管绿色经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假设H1成立。
3. 稳健性检验
(1)更换关键变量
首先,更换被解释变量。将ESG表现指标更换为同样被学界认可的华证ESG评级数据(H_Esg),结果如表4列(1)所示。其次,更换解释变量。将解释变量更换为:高管绿色经历的虚拟变量(Green_dum),即企业当年是否存在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若存在则取1,否则为0;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数量(Green_num),再次进行回归分析,表4列(2)和列(3)报告了其回归结果。结果均显示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H1依然成立。
(2)剔除与绿色相关的公司样本
相较于其他企业,环保企业中具有绿色经历高管的比例会更高,因此本文根据申银万国2021版行业分类,将属于环保行业的公司样本剔除后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列(4)所示。另外,本文参考王辉等[7]的做法,剔除公司名称中包含与绿色相关词汇的样本重新回归,结果如表4列(5)所示,以上结果中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本文基准回归结果依然稳健。
(3)滞后回归
为了降低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可能存在的双向影响,本文对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共同进行滞后一期和滞后两期处理后代入基准回归模型(等同于对被解释变量Esg进行向前一期和向前两期处理)。结果如表5列(1)和列(2)所示。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在克服一定双向影响的情况下,结论具有稳健性。
(4)工具变量法
柳光强等[25]指出不同的行业对高管履历背景有不同的要求,行业内部的高管履历背景存在一致性,同行业其他企业对高管的聘用要求可以对个体企业产生溢出效应。所以,企业在某一时点上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占比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占比存在一定相关性,但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高管绿色经历通常难以与单个样本企业自身的ESG表现存在直接逻辑关联。因此,本文借鉴凌鸿程等[26]的做法,使用同年度同行业其他企业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占比均值(IV)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如表5列(3)所示。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为17.778,并在1%水平上显著,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一致。通过进行Kleibergen-Paap rk LM检验、计算Cragg-Donald Wald F统计量和Kleibergen-Paap rk Wald F统计量,证明本文选取的工具变量不存在不可识别和弱工具变量问题。说明减轻内生性问题后,高管绿色经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4. 中介机制检验
(1)管理者短视
为检验假设H2,即“高管绿色经历→抑制管理者短视→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中介机制是否成立,本文参考胡楠等[27]的做法,将“短期视域”词汇的总词频除以年报中MD&A的总词频后乘以100,得到管理者短视指标(Myopia),其指标越大,代表样本公司的管理者越短视。表6列(1)的回归结果显示,高管绿色经历与管理者短视的回归系数为-0.020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企业聘用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可以有效抑制管理者短视。从列(2)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高管绿色经历和管理者短视的回归系数为5.823和-1.646且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高管绿色经历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的前提下,管理者短视的抑制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2成立,即高管绿色经历可以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提升企业ESG表现。
(2)绿色创新质量
同理,为检验假设H3,即“高管绿色经历→提高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企业ESG表现”这一中介机制是否成立,本文参考王分棉等[8]的研究,采用绿色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加1取对数来衡量企业的绿色创新质量(EnvrInvPat),其指标越大,代表样本公司的绿色创新质量越高。根据表6列(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为0.68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聘用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可以有效提升绿色创新质量。列(4)显示高管绿色经历和绿色创新质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5.307和0.804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上述结果表明绿色创新质量在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3成立,即高管绿色经历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企业ESG表现。
5. 异质性分析
(1)高管绿色经历异质性
本文将高管绿色经历细分为绿色教育经历和绿色工作经历进行回归。根据表7列(1)和列(2)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Green_edu_ratio)和高管的绿色工作经历(Green_work_ratio)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表明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与绿色工作经历均有利于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参照吴育辉等[28]的做法,本文把高管绿色教育经历和高管绿色工作经历同时加入回归,结果如表7列(3)所示。高管绿色教育经历的回归系数为9.040,大于高管绿色工作经历的回归系数5.420,这说明具备绿色教育经历的高管,可以凭借其更加系统和更加专业的绿色相关知识以及更加灵活的知识运用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ESG建设,增强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果。
(2)产权性质
企业的产权性质不同,其经营目标和资源获取能力也会有所差别,进而可能影响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样本数据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进行分组,分组回归结果如表8列(1)和列(2)所示。两组中的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国有企业组的回归系数为6.736,大于非国有企业组(4.500),且两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显著。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获取利润,还要兼顾社会效益。另一方面,政府是国有企业背后的“掌门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渠道和更雄厚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好地助力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发挥自身才能提升企业ESG表现。
(3)行业性质
从行业性质来看,重污染行业与非重污染行业面临的转型难度不同,进而可能影响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帮助企业提升ESG表现的效果。本文参考郭晔等[29]的研究,根据环保部2008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行业分类管理名录》(环办函〔2008〕373号)将属于重污染行业的公司设为1,否则为0。分组回归结果如表8列(3)和列(4)所示。两组中的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重污染企业组的回归系数为3.750,小于非重污染企业组(6.413),且两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重污染企业在向可持续方向转型时,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转型成本更高,转型的路径依赖更强,提升ESG表现的难度更大,因此,高管绿色经历对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果弱于非重污染企业。
(4)董监高责任保险
企业是否引k0brudgTsYAEqslAergIseSwCfYvvwY4344hENp368k=入董监高责任保险,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管的风险容忍度以及企业外部治理水平,进而影响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程度。本文根据上市公司在年报中的披露信息将样本分为投保董监高责任险和未投保董监高责任险两组,分组回归结果如表8列(5)和列(6)所示,两组中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投保企业组的回归系数为6.504,大于未投保企业组(5.736),且两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显著。原因在于,一方面,董监高责任险可以对高管的决策起风险兜底的作用,从而提高高管的风险容忍度。因此,在投保企业任职的具有绿色经历高管能够拥有更多底气促进企业战略向ESG方向转型。另一方面,保险公司作为董监高责任险的承保人,会对投保企业发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降低属于具有绿色经历高管的投保企业的代理成本,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ESG表现。
(5)环境规制强度
由于我国各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不一,导致企业面对的环境治理压力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如何影响环保高管与企业ESG表现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检验。本文根据环境规制强度的年度行业中位数,将样本划分为属于环境规制较强地区与属于环境规制较弱地区两组进行回归。分组回归结果如表8列(7)和列(8)所示。两组中高管绿色经历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属于环境规制较弱的样本回归系数为6.860,大于环境规制较强的一组(5.174),且两组间回归系数差异显著。这说明高管绿色经历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当所处的环境规制较强时,企业需要付出的环境成本更高,所承受的环境治理压力更大,企业会更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当所处的环境规制较弱时,更多企业往往采用较低的绿色转型投入以满足基本的环境规制要求,此时高管绿色经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企业提高ESG表现。
五、 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绿色经历的高管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表现。(2)中介机制检验发现,高管绿色经历可以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提高绿色创新质量,进而对企业ESG表现产生积极影响。(3)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和绿色工作经历均显著改善企业ESG表现,但高管的绿色教育经历影响程度更大;国有企业中有绿色经历的高管对企业ESG表现促进作用的发挥;高管绿色经历对重污染企业ESG表现的提升程度更小;董监高责任保险对高管绿色经历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向关系具有强化作用;环境规制强度较弱地区的企业中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为推动企业ESG表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建议如下:
第一,绿色相关人才的培养对于促进ESG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层面要重视高校绿色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为企业ESG转型培养更多绿色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企业层面不仅要重视绿色相关人才引进,在选聘高管以及员工时要将是否有绿色经历纳入考核范围;还要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绿色相关特质的塑造,尤其重视高管的绿色相关知识培训工作。此外,处在环境规制较弱地区的企业,更应重视绿色相关人才的聘用和培养。
第二,优化公司外部治理制度,强化公司外部监管和激励效果。具体而言,政府应该重视董监高责任险的激励和监督作用,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引入董监高责任保险,并且金融监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董监高责任保险相关法规,以而强化高管绿色经历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效果。
第三,加强对特殊类型企业ESG表现的政策倾斜。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高管绿色经历对ESG表现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促进ESG表现需要给与更多政策干预。因此,对于ESG转型难度较大的非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应当增加更多的绿色资金供给和绿色技术供给,以扩大具有绿色经历高管进行绿色治理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晓珊,陈思敏,刘洪铎.“双碳”目标下政府环境治理补助会提升公司ESG表现吗[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5):132-144.
[2] 卢建词,姜广省.CEO绿色经历能否促进企业绿色创新?[J].经济管理,2022,44(2):106-121.
[3] 王禹,王浩宇,薛爽.税制绿色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2,48(9):47-62.
[4] 韩忠雪,张莹.数字化转型与ESG表现——基于信息透明度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机制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23(3):141-150.
[5] 刘会洪,张哲源.高管股权激励能否提高企业ESG表现?[J].现代管理科学,2023(4):75-84.
[6] 石越,田愉,何德旭.独立董事海外留学背景与企业ESG表现[J].财经问题研究,2024(2):76-89.
[7] 王辉,林伟芬,谢锐.高管环保背景与绿色投资者进入[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12):173-194.
[8] 王分棉,贺佳,陈丽莉.连锁董事绿色经历会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吗[J].中国工业经济,2023(10):155-173.
[9] Huang R, Wei J.Does CEOs’ Green Experience Affect 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a[J].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23(79):205-231.
[10] Marquis C, Tilcsik A.Imprinting: toward a Multilevel Theory[J].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als,2013,7(1):195-245.
[11] 毕茜,李虹媛,于连超.高管环保经历嵌入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34(5):4-21.
[12] Hambrick D C, Mason P A.Upper Echelons: 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13] Andersén J,Jansson C,Ljungkvist T.Can Environmentally Oriented CEOs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uppliers Boost the Growth of Small Firms?[J].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0,29(2):325-334.
[14] Allport G W.Traits Revisited[J].American Psychologist,1966,21(1):1-10.
[15] Peloza J, White K,Shang J.Good and Guilt-Free: The Role of Self-Accountability in Influencing Preferences for Products with Ethical Attribut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13,77(1):104-119.
[16] Leong C Y L,Fischer R,Mcclure J.Are Nature Lovers More Innova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nectedness with Nature and Cognitive Styl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14(40):57-63.
[17] 俞鸿琳.实体企业金融化:管理者短视角度的新解释[J].经济管理,2022,44(3):55-71.
[18] 王海花,谭钦瀛,李烨.数字技术应用、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7):124-135.
[19] 郑元桢,王卓涵,蔡懿,等.“双碳”新格局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其ESG绩效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J].技术经济,2023,42(3):64-77.
[20] 刘丽,韩同银,金浩.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制造商竞争的绿色供应链微分博弈研究[J].管理学报, 2023,20(1):116-126.
[21] 徐光伟,唐秀婷,刘星.高铁开通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吗?——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J].软科学,2023(7):1-11.
[22] 汤旭东,张星宇,杨玲玲.监管型小股东与企业ESG表现——来自投服中心试点的证据[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4,41(4):173-192.
[23] 钱先航,刘芸,王营.高管媒体从业经历与股价大跌风险——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23(3):150-168.
[24] 何威风,刘启亮.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背景特征与财务重述行为研究[J].管理世界,2010(7):144-155.
[25] 柳光强,孔高文.高管经管教育背景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J].会计研究,2021(3):110-121.
[26] 凌鸿程,阳镇,许睿谦,等.CEO公共环保经历多样性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4,45(3):189-210.
[27] 胡楠,薛付婧,王昊楠.管理者短视主义影响企业长期投资吗?——基于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J].管理世界,2021,37(5):139-156.
[28] 吴育辉,张腾,秦利宾,等.高管信息技术背景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经济管理,2022,44(12):138-157.
[29] 郭晔,苏彩珍,张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高企业的市场表现了么?[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9, 39(4):881-892.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的农村普惠金融支持江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1EYB010)。
作者简介:张长征,男,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财务金融;李亚琦,通讯作者,女,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与绿色治理;李嘉雯,女,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24-04-10 责任编辑:殷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