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2024-10-28 00:00祁明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10期

【摘 要】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新时代的应然选择,教师可从教材内容、学生生活、学科联系的视角,确定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在具体教学中,充分融合应用数字技术,构建数字化教学支持系统,可以赋能跨学科学习的课前预学、课中学习、课后拓学、过程评价,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数字化;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0-08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以学习任务群为核心,整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不仅要求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更倡导将语文学习融入生活,促进跨学科学习。在此背景下,数字技术作为教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正深刻影响着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因此,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有效赋能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培养未来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新时代的应然选择

探索实践语文跨学科学习,是数字化时代的呼唤、课程性质的使然,也是素养立意的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跨学科学习”作为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巨大的能量。语文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其本身就蕴含着跨学科学习的天然优势。语文的综合性体现在它融合了语言、文学、文化、思维等多个方面,而实践性则强调语文学习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跨学科学习正是基于语文的这种性质,教师在教学中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拓宽语文学习的边界,能使语文学习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的“素养立意”,即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新课标”内容,能看出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这些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跨学科学习的支持。跨学科学习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促进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并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能看出,素养培养要求语文教师改革教学活动,促进跨学科学习实践应用。

语文跨学科学习的主题确立

1.基于教材内容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以学习主题为引领,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基于教材内容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学、历史、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可以深入研读教材,挖掘其中的跨学科元素。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常有关于自然、环保、传统文化等主题的文章,不仅涉及语文知识,还蕴含着科学、社会、道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整合这些文章,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如“探索自然的奥秘”“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开展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活动,实现知识的跨学科融合。

2.结合学生生活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跨学科学习强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通过结合学生生活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2]。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经历中寻找跨学科学习的切入点。一方面,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饮食习惯,设计“健康饮食与食品安全”主题,引导学生调查市场上的食品种类、营养成分及安全标准,同时结合语文知识,撰写调查报告或进行口头汇报。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节日庆典、学校活动等契机,设计跨学科学习主题。例如,在学校的运动会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体育精神与团队合作”主题,不仅学习相关体育知识,还结合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撰写运动会见闻或感受;结合美术学科,设计运动会海报或标志;结合信息科技学科,制作运动会精彩瞬间的视频剪辑,有效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寻找学科联系确定跨学科学习主题

在确定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时,教师应具备跨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特征。具体分析语文教材中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文章,这些内容与历史学科紧密相关,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设计“穿越时空的对话: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主题,引导学生不仅学习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结合历史学科的知识背景,进行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分析,同时结合语文学科的表达训练,撰写历史人物传记或评论文章。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数学与文学的美妙邂逅”主题,引导学生结合数学中的对称美、比例美等概念,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技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良好培养[3]。

数字化赋能促进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

1.数学化赋能课前预学,跨越知识边界

在预习阶段,数字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提前接触并理解跨学科知识,为课堂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基于跨学科学习的需求,教师可以构建数字化预习平台,上传包含语文、科学、历史、艺术等多学科融合的学习材料,如视频、音频、图文资料等,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感受到知识的跨界联系,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

例如,在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平台可推送相关历史背景介绍、地理风貌展示及音乐配乐朗诵,使学生在感受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了解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此外,教师在预习指导环节,还可以利用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和能力水平,个性化推送与《送元二使安西》相关的预习资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有效贯通《送元二使安西》相关跨学科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逐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数学化赋能课堂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数字技术为跨学科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教师应积极探索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深度探究学习中获得良好的体验[4]。在跨学科学习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将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学科的知识场景。在此基础上,利用在线协作工具,组织跨学科小组讨论或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围绕某一主题,综合运用语文、科学、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培养其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同时拓展跨学科思维,特别是在与美术和地理学科的融合上。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原画或现代画家以此为灵感创作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展示,通过放大、缩小、对比色彩等功能,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画中春江晚景的细节,如远山近水的层次、桃花与鸭子的布局等,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数学中的比例、对称等概念。

另一方面,结合地理学科知识,教师可以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展示诗中描绘的春江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整合数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季节江水的变化、动植物迁徙等自然现象,使学生将文学描述与地理知识相联系,拓宽视野,增强跨学科思维能力。

3.数字化赋能课后拓学,提高综合能力

II5SwOEJNcm4PqlNBfVcHmx2S8G9pVzckbPxA5v1vkY=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拓学阶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跨学科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开发和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库,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跨学科拓展课程,鼓励他们结合语文与信息技术的电子文学创作、结合语文与科学的科普文章写作等,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适当对参与线上科学竞赛、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项目等类型的活动进行开发,确保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例如,在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数字技术探索拓展教学活动,有意识促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探究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采用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深入理解动物与科技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艺术学科设计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创作以“夜间飞行”为主题的数字画作或动画作品,运用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象。

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字化平台,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在线讨论和合作,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和心得,帮助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艺术审美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跨学科能力的综合发展。

4.数字化赋能过程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5]。新课标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数字化赋能评价,能使得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客观,有助于精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开展数字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互动表现、在线测试成绩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多维度、全过程的学情报告,能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个性化指导。

与此同时,教师综合利用智能评价系统,基于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和质性分析,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计划,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进一步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

例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运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教学评价,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6]。在教学评价环节,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即时收集学生阅读速度、理解深度、互动参与度等方面的学习数据,给予每位学生个性化学习评价和反馈,提高学生思想认识高度,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同时,数字化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涵盖了听、说、读、写等多个维度。如在《将相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理解、表达、思维及文化意识等核心素养,逐步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以便于在教学评价环节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冯雪璀. 数字化技术赋能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教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23(12): 86-88.

邱飞飞. 数字化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 中小学电教,2023(12): 51-53.

张英云. 特殊教育学校小学语文课程数字化教学应用初探[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1): 133-135.

张子丽. 数字化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平等对话”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3(21): 111-114.

林思妹. 网络新视野 阅读新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数字化路径探究[J]. 考试周刊,2023(40): 27-32.

金炘辰,马利云. 数字化观察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师生行为研究:以《大象的耳朵》为例[J]. 教育信息技术,2023(9): 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