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有关的中小学教学案例较少,本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性和创新性思维,探讨在心理安抚的真实情境下,基于设计思维开展项目,运用App Inventor的大语言模型ChatBot组件与开源硬件结合教学,同时基于本地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开发项目产品“校园心理安抚助手”。本研究通过完整的项目实施,形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App Inventor;开源硬件;ChatGPT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4)010-011-03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应逐步开展。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将“人工智能”列为课程六条逻辑主线之一,提倡在初中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并使用开源硬件营造真实场景的教学环境。通过梳理近年的文献,发现目前的人工智能教育更侧重基于开源硬件的程序设计,和面向特定任务的模型训练,较少涉及以自然语言的方式与人工智能大模型交互,特别是和App Inventor、开源硬件相结合的项目教学案例更是空白[1]。
将App Inventor与开源硬件结合,能轻易打造“联通万物”的物联网作品[2]。2023年6月,App Inventor上线了大语言模型ChatBot组件[3],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学优势得到凸显。
项目介绍与设计思路
1.项目介绍
当今校园内的初中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巨大、情绪波动大等多方面的心理挑战,他们常常得不到其他人的认真倾听和反馈。为帮助学生改善这类问题,本案例选取心理健康为项目主题,经过项目实践,开发出“校园心理安抚助手”,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倾听,针对学业压力、交友难题、情绪安抚给出建议。学习者是学校人工智能社团8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APP Inventor和开源硬件的编程基础。
2.设计思路
设计思维是一种注重用户体验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强调创造性思维、实践性和团队协作。目前设计思维经典流程广泛采用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开发的EDIPT模型,该模型包含五个阶段的设计思维过程,即共情(Empathize)、定义(Define)、创想(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4]。
教学策略
1.设计思维贯穿的课程模式
本项目以EDIPT设计思维模型贯穿始终,通过开展“校园心理安抚助手”项目的教学实践,从心理安抚的真实情境中理解他人,挖掘真实需求,进行功能分析,再运用App Inventor的大语言模型ChatBot组件开发产品原型,在真实校园中对原型进行测试,对于新出现的问题和需求,运用开源硬件再次迭代改进,最终形成项目作品总结汇报。本项目在笔者所在学校是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展开的,共分为6个课时(表1)。
2.提示工程培养学生高阶认知力
当前大语言模型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如何用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亟需提升的能力。课前学情调查数据显示,有90%的学生没有用过提示词引导大模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使用大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高阶认知力,教师可以使用下列教学策略。(1)提示工程解决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用自然语言与人类交流,还能完成通用型任务,但这都建立在用户能有效地构造提示的基础上。学生在项目中发现聊天机器人反馈冷漠的问题,结合学习支架分析问题,确定使用修改提示词的方法解决问题,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编测试提示词。学生掌握提示词的编写原则后,编写提示词测试反馈,将测试过程记录下来,总结形成自己的方法经验。测试反馈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会遇到聊天机器人反馈不佳的情况,因此需要用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编写提示词,在多次试错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
3.基于本地大语言模型的人机协同学习模式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笔者自主搭建了Ollama + MaxKB的本地大语言模型知识库问答系统,实现全过程对话式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的工具完成任务,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1)内容生成与创作辅助。学生初次接触人工智能的项目式学习,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新概念,本地大语言模型知识库问答系统可以充当智能虚拟导师,为学生扩展更多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如学生可以使用本地大模型辅助头脑风暴,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咨询程序的编写思路。
(2)个性化学习助手。本系统在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上融入领域知识库。教师需在课前准备好课程知识点、预设好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制作成QA回答并导入知识库。在对答过程中,教师可以查看对话日志,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该系统紧密贴合课程内容,在多轮的问答交互中,深度分析学生的反馈,提供定制化的对答。
(3)内容安全可控。为防止学生问答与课程无关的内容,该系统可以在交互过程中添加滤网,对学生的提问进行检索判断,只有学生提出适宜的问题时,才能调用大语言模型实现人机交互。
实施过程
1.探索情境,理解他人(E共情、D定义)
(1)真实情境。学生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最近的状态与不愉快的原因。(2)感知问题。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感知同学们遇到的三大问题:学业压力大、无法被倾听、心理老师难预约,促进学生的共情体验。(3)思维发散。小组头脑风暴,运用本地大模型,讨论问题应对策略。(4)思维聚合。确定单元驱动问题:如何开发一个具备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的作品缓解学生情绪焦虑?
2.分析需求,明确功能(I创想)
(1)列举问题清单。学生对驱动问题进行分解,提出子问题,形成问题链。(2)链接已学知识。学生根据已有的App Inventor最新技术、开源硬件、Mind+、物联网等知识,利用本地大语言模型生成对应的解决方案。(3)生成解决方案。学生查阅资料验证其可行性,利用思维导图绘制作品的功能。
3.界面设计,算法描述(P原型)
(1)界面草图绘制。各小组绘制界面设计图纸。(2)界面组件设计。学生根据功能描述,在App Inventor设计作品界面。
4.程序设计,提示工程(P原型)
(1)聊天机器人原理探究。新课标强调理解人工智能基本概念的重要性,人工智能的运行原理往往都十分复杂,可以用动画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聊天机器人的运行机制。笔者用动画将抽象的聊天机器人运行原理具象化,用流程图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厘清相关概念。(2)半成品策略辅助编程。人工智能教学普遍存在只讲编程或算法的误区,本项目选用了编程门槛低的教学平台,并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减少编程教学的比例,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提高对人工智能的兴趣。App Inventor的ChatBot组件,自动接入OPEN AI公司大语言模型的API接口,大大降低了编程难度。学生只需要编写核心功能输入、输出的程序积木,就能完成聊天机器人聊天功能的原型开发。核心功能代码:发送文本给ChatGPT服务器,需要调用Converse方法发送文本信息到ChatGPT服务器,参数值是question中要发送的信息内容。当ChatGPT服务器收到文本,服务器会通过GotResponse事件返回结果responseText,再用对话框组件显示文本。(3)提示对话引导。通过编程部署,学生发现,默认状态下的聊天机器人生成的回复很冷漠,达不到心理安抚效果。如何改进聊天机器人的回复质量?在学习文档和本地大模型的帮助下,学生逐步感悟角色扮演、清晰指令的提示方法[5],小组合作在App Inventor多次创编提示词,从测试改进过程中总结自己的提示词方法,培养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为检测聊天机器人的回复效果,学生采用不同的提示词进行测试,参照组不设提示词。对照组设置提示词为:“你是一位心理老师,要求善于理解、倾听、引导学生,积极提供建议。”在同一问题场景下,参照组只是在解释情绪的定义,而对照组会使用理解、不孤单等词汇安慰用户,说明学生引导聊天机器人在心理学上的共情、倾听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5.功能创新,程序调试(P原型)
(1)测试作品。当基础72ACyTZDGGcIUcZLy4IAnw==功能实现后,学生为了验证作品的可用性,将其放在学校的走廊上进行产品原型测试。(2)根据反馈提出新需求。针对测试中产生的新问题,学生进行需求可行性分析,明确改进方向,将开源硬件技术融入作品中。(3)结合开源硬件实现需求。学生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如掌控板、人工智能摄像头、LED环形灯等开源硬件,通过咨询本地大语言模型获取思路,解决实际场景中作品的不足,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如面对无法实名的问题,学生利用人工智能摄像头“二哈识图”进行人脸识别,验证身份后将姓名和班级信息上传至App,才能开始对话。
6.项目总结,作品迭代(T测试)
(1)作品展示。在展示环节,各小组对本组二次迭代的作品进行了功能讲解,同时从技术、团队合作、作品设计等方面反思其不足之处。(2)项目评价总结。教师对各小组的项目展示进行总结,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时按照评分标准对各小组作品进行评分,最终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在校内展出。项目设置了丰富的评价体系,有项目前期规划、任务完成情况、设计UI界面、作品展示、项目学习自我总结等评价量表。
实施效果及可推广性
本项目从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促进了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的提高。评价量表与学习单记录,展示了学生在创编提示词方面的进步,有助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项目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可以高效地使用大模型解决自己的各方面问题,例如,编程问题、生活经验等。学生还利用ChatBot组件开发了营养建议师、旅行规划师等特色作品,促进了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褚乐阳,王浩,陈向东. 面向大语言模型的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J]. 中国电化教育,2024(4): 32-44.
谢作如,金从军,张晴. 掌控板结合App Inventor2玩转物联网[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1): 77-79.
王杰. 基于App Inventor与ChatGPT人工智能应用开发[J]. 现代计算机,2023,29(22): 94-98.
荣荣. 基于设计思维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以“中小学科技创新项目”为例[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 64-66.
赵晓伟,祝智庭,沈书生. 教育提示语工程:构建数智时代的认识论新话语[J]. 中国远程教育,2023,43(1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