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以陶行知教育理念为指导,对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课程游戏化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论;幼儿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9-0159-04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并在生活中获得成长。他主张将教育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生活来教育,而不是将教育与生活割裂开来。具体来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价值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生活教育理论不仅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启示。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与生活紧密相连,反对脱离生活的教育,这促使幼儿教育工作者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幼儿通过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材料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供了实践指导,他提倡“教学做合一”,这一思想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游戏化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幼儿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不仅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还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育者应该积极倡导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努力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愉快、有趣、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
二、 幼儿课程游戏化活动开展的症结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游戏与教学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教师可能过分强调游戏的形式和过程,而忽略了课程内容的教授和幼儿的学习收获。这种情况下,幼儿可能只关注于游戏的乐趣,而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另外,一些教师可能只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游戏的精神和幼儿的主体地位,导致幼儿缺乏参与感和自主性。因此,如何在游戏与教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应该与幼儿的发展需求相匹配。然而,一些教师可能在设计游戏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兴趣、能力和个体差异等因素,导致游戏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或者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这种情况下,游戏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游戏资源和环境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基础,但是一些幼儿园可能存在游戏资源不足、游戏环境不丰富、游戏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这导致教师csrXlkKcZ8TdqdD/OAzXww==无法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多样化的游戏体验,从而限制了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一些幼儿园可能存在游戏环境不安全、游戏资源不适合等问题,这可能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一些幼儿园的教师可能缺乏专业的素养和指导能力,无法有效地组织游戏和引导幼儿学习。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能无法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能力水平,也无法为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这不仅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和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 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课程游戏化中的应用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课程游戏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一些关c0WtSR+eBzWDLyeplHJM/g==于如何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课程游戏化的建议。
(一)生活即教育——让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这一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生活来教育,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在幼儿教育中,让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幼儿通常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素材作为课程内容。例如,在认识植物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园艺种植区,通过观察和亲手操作,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幼儿期的孩子对玩具和材料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制作教具和玩具,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在数学启蒙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豆子、小棒等生活中的材料来教幼儿数数和计算。这些材料不仅容易获取,而且可以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完成植物生长的课程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家中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引导他们定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让课程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学到新知识,还能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将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
(二)社会即学校——通过游戏活动拓展幼儿的社会经验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与社会紧密相连,通过社会来教育,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在幼儿教育中,通过游戏活动来拓展幼儿的社会经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幼儿了解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交通规则、公共秩序、道德规范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向幼儿介绍这些社会规范,并通过模拟社会生活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和遵守这些规范。例如,在“过马路”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和安全常识,让他们知道过马路时需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并教育他们要注意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到安全知识,还能够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帮助幼儿学习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与他人沟通、合作、分享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医生、警察、老师等,并教育他们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合作。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学到交往技能,还能够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品质。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关心社会、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等。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他们要为他人着想,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扮演父母的角色,教育他们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健康,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幼儿不仅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还能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通过游戏活动拓展幼儿的社会经验是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念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应用。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幼儿不仅能够学到社会规范和人际交往技能,还能够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注重通过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
(三)教学做合一——在游戏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了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游戏化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不同类型的积木,并让他们根据图纸或自己的想象构建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建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不同积木之间的组合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订和修改中来,让他们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并通过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合作。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并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游戏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中,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探究和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幼儿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订和修改中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和分享等方式,帮助幼儿深化对游戏的理解和认识,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解放创造力——陶行知区域游戏活动的教育启示
解放创造力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在幼儿教育中,这一理念更是被广泛地应用于实践。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给予适当的环境和机会,就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区域游戏活动,就是一种能够充分释放幼儿创造力的教育方式。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作品。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手工制作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出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例如,有的幼儿会用纸折叠出各种形状的花朵,有的幼儿会用泥巴捏出各种动物,有的幼儿会用彩笔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作品都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出来的,是他们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除了手工制作区域,还有音乐区域、表演区域、建构区域等,都是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区域。在音乐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展示音乐才华,演奏自己喜欢的音乐;在表演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展示表演才华,表演自己喜欢的节目;在建构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展示建筑才华,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物。这些区域都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创造力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键。只有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想象力,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教育者应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四、 案例
(一)主题:“春天的色彩”
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对春天的认识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来引导他们感知春天的色彩,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游戏环节
首先,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春天的色彩”的美术游戏。教师准备一些颜料和画纸,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同时,教师鼓励幼儿用各种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与其他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其次,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寻找春天的足迹”的户外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到园内的花园里,让幼儿寻找春天的足迹,如蝴蝶、蜜蜂等,感受春天的气息。同时,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春天的故事”的角色扮演游戏。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道具和服装,让幼儿扮演春天里的角色,如花朵、蝴蝶、蜜蜂等。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更好地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生物。总之,通过本次游戏化课程,幼儿不仅学到了关于春天的知识,还提高了观察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同时,教师也发现了自己在组织游戏活动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指导能力。
五、 结论
综上所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的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将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幼儿课程游戏化中,有助于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积累生活经验并发展个性。同时,教师在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反思如何更好地将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幼儿课程游戏化中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蓥昱,徐敏.新时代背景下对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思考——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J].教育观察,2021,10(36):58-60.
[2]沈燕婷.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的幼儿园美工区创设的研究——以大班“在金色的秋天里”美术活动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32):38-39,42.
[3]蒋小倩.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实践与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9):106-108.
[4]张慧慧.陶行知“生活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环境的美术渗透[J].才智,2020(15):45.
[5]沈玲.学习陶行知理论,倡导幼儿园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J].才智,2020(9):99.
作者简介:蒋志伟(1993~),男,汉族,江苏昆山人,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张浦镇大市中心幼儿园,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