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课程的结构做出了调整,明确规定“信息科技在三至八年级独立开设”,同时制订了信息科技课程目标。信息科技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促进学生在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健康成长。农村地区受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影响,学生在信息素养和科技能力方面较为薄弱,需要结合农村初中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标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9-0115-04
根据黄荣怀教授对《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解读,基于《课程标准》农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需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将培养信息科技创新人才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还需要关注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重视教学的一体化设计,坚持素质教育。农村地区关于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学校将教学重点放在文化课堂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科学思维和技术能力的发展,并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还需要拓展现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此实现信息科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 信息科技教学概述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内容,教学工作开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科技素养,让学生可以将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初中阶段的教学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操作能力的训练,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
二、 《课程标准》对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规定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在开展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的过程中,应深入解读课标内容,明确教学实施的方向。一是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信息科技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教师在制订课时目标和教学设计中都需要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二是融合学段目标开展教学,初中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知识时,应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分析互联网对各个领域的影响,体验互联网的交互方式,具有利用互联网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技术方法的意识,能够主动学习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感受互联网对人们学习、生活以及工作方式的影响。三是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中,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也需要借助智能化的交互模式,为学生创建生动形象的学习空间。例如,设计一些基于人工智能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使用简单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任务,或者利用编程工具创建简单的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索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应用领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联网的工作原理。
三、 基于《课程标准》的农村初中信息科技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应将《课程标准》作为教学指导,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方向,通过教学创新,让学生在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理解科学原理,主动探索和创新。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为提升信息科技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空间,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 开展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目前初中阶段常见的教学方式,教师根据课程的安排设计驱动问题,学生则需要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项目式教学属于一种开放性的学习策略,强调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在信息科技课堂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电子表格”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利用项目式教学法将电子表格的建立、数据统计、排序和汇总以及数据图表创建的相关知识整合在一起,通过设计科学可行的项目任务,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
一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本次项目活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信息意识方面,学生需要在使用表格进行信息处理和表达的基本过程中,掌握Excel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教师提供的实例作品,感受使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数据信息的便利性,产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在计算思维方面,学生需要在项目学习中快速建立表格的整体结果,并使用基础工具命令对数据进行处理,按照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方面,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获取更多的资源内容,掌握获取资源的方法,通过对资源内容的分析,实现解决问题方法和思维的创新。二是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制订后,在此基础上,需要科学设计项目任务。根据学生信息科技能力的发展情况,教师可以设计任务一:了解Excel信息处理和表达的基本过程,掌握基础操作技能。任务二:使用表格功能区的各类指令,完成对表格整体的构建、美化等。任务三:建立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统计表,并使用求和、求平均数的函数指令完成相关数据的计算,并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符合条件的数据内容。三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何使用Excel分析数据并得到结果”的驱动性问题,并展示教师制作的“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统计表”,让学生进行观察,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教材、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等分析表格的制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以此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项目的执行过程进行规划,分析项目的主题,并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本组的项目成果进行展示,由小组成员分享本次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规划,展示本组的作品成果,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关键知识点,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补充。项目式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项目交流中对信息科技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 应用混合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和资源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科学划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具体内容。为保证混合式教学可以顺利开展,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农村学校信息设备资源的投入,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投影设备,建设微机室,为信息科技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以教学《计算机的组装》一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常见硬件设备及作用和组装计算机两个部分,涉及的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设备的作用、软件的概念分类等,在计算机常见硬件设备及作用板块中,学生需要了解主板、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等设备的具体作用,强化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理性认识,组装计算机则是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软件以及软硬件之间的关系。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在学习信息科技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计算机设备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本节课存在较多的理论性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将教学过程分成课前线上教学、课上线下教学、课后线上三个部分。
在课前阶段,教师需要整合本节课的教育资源,可以设计预习微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如,在预习的微课中应包含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常见硬件设备与作用以及软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发送到班级群中,学生则需要根据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学习整理,教师也可以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预习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检测,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还需要记录下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前阶段则需要整合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知识卡点,并对课上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课上教学阶段,信息科技教学应以线下教学为主,教师可以适当减少知识内容讲解的占比,利用演示讲授法、讨论探究法、问题引导法等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整理,对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教师也需要提前准备可供拆装的计算机主机、相关硬件设备等,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共同完成计算机设备的组装,让学生将知识内容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并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指出各个硬件设备的具体名称和作用,在课上教师也可以融入线上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计算机组装的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打包发送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复习巩固。
3. 开展分层教学
单一固定的教学模式是农村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即使是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方向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应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基本学情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可以采取隐性分层的模式,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信息科技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分层,并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例如,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而言,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使其可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能力一般,但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学习的学生,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动机,使其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习;而对学习能力强、可以自主学习的学生而言,应学会针对实际问题能应用相关知识、技能,学会探究学习,多承担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具体的分层教学中,以“电子表格”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学习任务:①将收集的数据信息制作成电子表格。②对表格进行装饰,对整体风格进行调整,使用艺术字等对表格进行美化。③使用求和、平均等相关函数完成数据的统计,并科学记录统计结果。④按照电子表格制作的要求对数字信息进行排序和汇总,从中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内容。⑤了解电子表格中常见数据格式的意义及作用,独立完成电子表格的制作以及信息数据的处理。根据学9N6+dJ6o69bvrHDvm49Hrg==生的能力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部分任务。例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要重点完成任务①②,对任务③中一些常见函数公式有所了解,可以进行简单的求和、求平均数的处理;中层学生则需要完成前四项任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其不仅需要掌握电子表格数据处理的操作方法,还需要正确意识到电子表格数据处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可以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进行总结。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从而实现信息科技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拓展课程教学资源
为满足农村初中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要求,还需要在现有的教学资源上进行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学习资源。首先,教育部门以及学校需要重视本校信息化教学的建设,引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理念,可以搭建线上的教学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对提升教学效率有重要价值。其次,学校可以成立信息科技教育调研小组,重点针对学科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教学资源库,将微课、课件、教案等资源内容整合在一起,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支持。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将信息科技的相关知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既可以拓展教学资源,也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信息特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乡村振兴中网络的建设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其对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深化学生对信息科技的理解。
(三)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既包括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也包括对现阶段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
1. 对学生进行评价
首先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听课情况、互动情况、自主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指标,在不同指标之下,还可以设置分项,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例如,在自主学习指标中,教师需要确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长、是否可以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以及自主学习效果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信息科技学科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兴趣。其次是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评价。例如,在电子表格的制作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基础表格操作、整体风格设计、数据处理准确性以及数据分析的质量进行评价,如果采取的是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还需要从小组的角度入手,分析小组间的分工是否明确,是否做到了团结协作。
2. 拓展评价主体
教师需要拓展评价的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一方面,在每次课之后,教师都可以让学生针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习收获,在小组合作中,也可以让小组成员互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在信息科技中的学习情况,从而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对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学生的建议是重中之重,通过学生的评价,教师可以判断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教学过程是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师则需要做好评价结果的整合,深入分析现阶段信息科技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模式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等方面综合评价,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问题,从而实现信息科技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
四、 结论
初中信息科技课程教学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培养信息科技人才的角度入手,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根据农村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的教学路径。可以将项目式教学、混合式教学以及分层教学等应用在信息科技课堂中,构建多样化的课堂形式,拓展信息科技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信息科技学习环境,并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此培养适合数字经济发展的复合人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微项目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18):38-40.
[2]王伟伟.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科技学科概念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6):7-8.
[3]唐利萍.初中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2):112-117.
[4]付东升,谢佳惠.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信息科技项目式编程教学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2):65-69.
[5]刘全.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探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3(8):57-59.
[6]王洁,吕俊玲.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信息科技单元教学设计——以“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单元教学为例[J].辽宁教育,2023(1):77-80.
[7]陈萍萍.新课标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3(4):46-48.
作者简介:马祖伟(1983~),男,汉族,福建南平人,浦城县濠村中学,研究方向:初中信息科技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