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

2024-10-27 00:00:00吴忠健
考试周刊 2024年39期

摘 要:在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开展,很多时候需要以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通过教学手段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并且掌握语文知识,同时这也将会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水平。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期间的合理应用将会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主要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针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群文;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9-0042-0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其综合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群文阅读教学通过阅读多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两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将其作为研究方向进行分析阐述,可以为一些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有益的启示。

一、 初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的意义

(一)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丰富阅读经验

初中语文开展群文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在实际阅读期间,学生通过阅读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章,将会接触到更加广泛的文化、历史、社会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以及阅读反馈。群文阅读让学生在实际阅读期间,可以接触到更加多样化的观点以及思考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多元文化意识水平。同时,群文阅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当中不断地探索、发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

(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捕捉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时,能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提高阅读效率。此外,群文阅读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深化课堂学习

对教学期间的师生互动,通过群文阅读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互动平台。阅读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积极分享自己的观点以及思维,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其他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参与度。除此之外,群文阅读还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积极调整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适应社会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开展语文群文阅读,有助于对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各类知识,还能够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拥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模式与能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除此之外,群文阅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公民意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开展群文阅读,将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

(一)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特殊性往往体现在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方面。相较于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基础,可以对文本进行初步的理解以及分析。然而,初中阶段的文本更加复杂,涉及较多的文学手法、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挖掘,从而拓展阅读的广度,其中包括不同类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文学作品,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阅读能力以及判断性思维水平。

(二)阅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阅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上。初中生正处于从依赖教师指导向自主学习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过程中提供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这包括如何快速捕捉文章主旨、如何分析文章结构、如何理解作者意图等。通过系统的阅读策略训练,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并且掌握文本内容的同时,也承担着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导的特殊任务。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将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到不同的人生经历以及价值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当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从而有效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且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思维模式。

(四)跨学科知识与综合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涉及历史、文化、哲学等多个学科的重要知识。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将会接触到丰富的跨学科知识体系与内容,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阅读教学还将会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这些思维都属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关键价值。

三、 大单元背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整体性与连贯性

在大单元背景下开展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与连贯性。这意味着教学目标需要紧密围绕单元主题进行设计,确保每一篇课文或者阅读材料都可以与单元的核心目标保持契合与稳定。作为教师,必须明确单元主题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确保这些目标在单元教学当中可以得到连贯的实施与落实,避免教学内容零散,让学生可以在一个连贯的学习过程当中逐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

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依据单元主题,精选与主题相关的文学作品、历史资料、文化背景等材料,形成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对文本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思考。这种整合不仅包括文本内容,还应包括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评价方式的多元与动态

通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将会从中获得一定的收获以及感悟。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评价方式与多元动态也较为重要。教师应该使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阅读期间的表现和进步,评价标准需要保持与单元教学目标一致,一方面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策略的运用以及情感体验的实际反馈。除此之外,评价过程还需要保持动态性,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实施

在大单元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期间,教师面临创新教学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任务。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使用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首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是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阅读竞赛、创意写作等,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当中碰撞思想,提升合作能力;角色扮演则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当中的角色情感,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辩论赛则是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达能力;阅读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积极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力;创意写作则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五)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这是教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基础。要求教师对汉语语言文字具有深刻的理解,对文学、文化知识具有广泛的涉猎。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准确把握单元主题,提炼出文本的核心思想以及情感内涵,其中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学流派、修辞手法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包括对现代文阅读当中的各种文体、题材具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外,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当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在大单元背景下,教师需要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案,例如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四、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与策略的不足

在目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开展的过程中,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教师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并未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关键意义。在具体教学实践期间,一些教师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缺乏对群文阅读独特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多文本阅读的技能以及体验反馈。

在实际学习期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与参与感,往往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无法形成自己的阅读见解以及思考。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群文阅读策略,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对多个文本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导致阅读理解不够深入。再次,教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并未提供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文本选择的局限性与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文本选择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部分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往往缺乏对文本内容代表性的考量,未能确保所选文本能够充分体现单元的主题和教学目标。这样的选择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因为文本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和连贯性,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深化。同时,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不足也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应当精心挑选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文本,以便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对比,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然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未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使得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无法通过群文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参与度不足

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互动参与,但是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期间并未达成这一目标。一些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讲解以及指导,忽略了对学生阅读体验的尊重以及引导。首先,缺乏自主选择的机会意味着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需求来挑选阅读材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探索精神。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与偏好都较为独特,而统一规定的阅读材料可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投入以及关注兴趣。其次,自主表达的机会不足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理解以及思考成果。课堂互动性属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式,缺乏这种互动,学生们的思维火花难以得到碰撞与交流,课堂氛围越发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除此之外,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反馈与评价不及时,也是影响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参与度的关键因素。教师如果不及时给予学生阅读反馈,学生也就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阅读水平以及理解程度,无法得知自己的阅读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这种缺乏反馈的状态,让学生失去了改进与提升的机会。

(四)评价方式的单一与滞后

评价方式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评价方式存在单一和滞后的问题。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如闭卷考试、口头提问等,这些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真实能力和素养。同时,评价方式滞后于教学过程,未能及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和进步,导致教学反馈不及时,影响教学效果的增强。因此,为了提高群文阅读的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多元、动态的评价体系非常关键。这样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然而,目前来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一整套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式。首先,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忽略了其他的重要语文素养。其次,评价方式过于依赖书面测试,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合作学习等非书面形式的阅读成果。再次,评价的动态性不足,并未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导致评价结果滞后于学生的学习实际。

五、 大单元背景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明确单元主题,精选群文材料

在大单元背景下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首要任务在于明确单元主题,这一步骤对确保教学目标的统一性与教学的连贯性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精心选定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广泛吸引力的核心主题,例如“自然之美”“人生哲理”等,这些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

在这一核心主题的指导下,教师需要精选一系列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群文材料,这些材料当中需要涵盖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生动的历史故事、丰富的科学知识等,使用多元化的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以及思维模式。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主题为人与自然,学习的课文包括《猫》《我的白鸽》《大雁归来》《狼》,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课文之后,积极对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再加上自己生活的实际经验,从中感受动物对人类的意义,以及人与动物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最终学会亲近动物,丰富生命的实际体验以及实际感受。

(二)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参与度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及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一系列互动式教学活动,这些活动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理解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分析一段课文。小组成员可以就文章的描写手法、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深入的讨论。通过这样的分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还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这样的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将阅读内容与个人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之美对心灵的滋养和熏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有机会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个人的生活经历相结合,通过分享和交流,使得阅读不再是抽象的文字堆砌,而是变成了可以触摸、感受的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们可能会分享自己在郊外散步时与家人共同度过的愉悦时光,描述那些在绿树成荫的小径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以及微风拂面带来的清新感觉。

(三)引导比较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引导学生在阅读期间进行深入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挖掘文本当中的内在联系以及显著差异。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与《次北固山下》的过程中,同样都是写景,教师可以将两首古诗进行对比教学。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将两首古诗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引导学生从横向角度出发,比较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例如,在描写手法上,《观沧海》运用了夸张、比喻等手法,而《次北固山下》则是更加注重白描、勾勒的方式。在修辞手法上,《观沧海》运用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次北固山下》则是多利用对仗、对比等修辞手法。

(四)实施多元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首先,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和及时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形gVIbUmikqpd2WqnUh4Hopg==成性评价,如课堂讨论、小组展示、写作练习等。在这些活动当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评价、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讨论当中,教师可以评估学生是否可以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是否可以提出具有见地的观点,以及是否可以有效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在小组展示当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些评价,教师将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其次,总结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总结与评估。通常发生在教学单元或课程结束时,教师会通过考试、论文、项目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总结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关注学生是否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

六、 结论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大单元教学的背景下,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丰富情感体验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未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必须携手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提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白喜彦.群文阅读跨单元整合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23(24):113-116.

[2]路曲.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23(33):97-100.

[3]朱加银.部编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鲁迅”文学作品阅读为例[J].天津教育,2023(33):155-157.

[4]王春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3):3-5.

[5]李效存.互联网视域下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3,25(22):179-181.

[6]胡俊玺.巧用大单元教学,让师生在群文阅读中“变”起来[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2):43-45.

作者简介:吴忠健(1976~),男,汉族,福建光泽人,光泽县止马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