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小学校家校协作模式创新实践探究

2024-10-27 00:00:00邱亚琼
考试周刊 2024年39期

摘 要:文章以南昌市城北学校为例,深入探讨了城市中小学校家校协作模式的创新实践。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515智慧·成长课程,通过智慧指导、智慧陪伴、智慧分享、智慧开放、智慧沟通五大模块十五类别课程的有序、高效实施,帮助家长和学校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三同”新生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文章对当前我国城市中小学校家校协作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家校协作;城市;中小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6+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39-0016-04

家校协作是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以往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家校协作凸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成为制约城市中小学校发展的痛点难点。

1. 家校育人理念不统一

在家校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家校理念不一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家长可能更关注孩子的成绩和日常行为表现,而学校则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差异可能导致协同育人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2. 沟通途径不畅通

家校协作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实践中,学校忽视家长的反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多以单向灌输为主。

3. 家长教育观念不与时俱进

部分家长可能仍然秉持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持怀疑或抵触态度,需要时间去转变。

针对这些问题,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等文件精神,文章以南昌市城北学校为例,围绕“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办学理念,南昌市城北学校自2016年建设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之初就开启了家校协作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家校之间的协作越来越受到关注。家校协作可以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针对传统的家校协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文章旨在创新家校协作模式,通过南昌市城北学校8年来依托515智慧·成长课程的实践探究,提出家校协作创新模式的有效解决方案,以提高城市中小学校的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 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和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出南昌市城北学校现有家校协作模式的问题和不足。

(二)问卷调查法

在开展实践研究前,对南昌市城北学校的家长、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前家校协作的看法和建议。在实践探究过程中针对新模式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多次调查以评估反馈。

(三)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南昌市城北学校实施新模式的实践过程和成效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实践探究法

在南昌市城北学校开展实践探究活动,通过观察、访谈等手段了解新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效果。

三、 研究路径

南昌市城北学校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打造515智慧·成长课程,通过智慧指导、智慧陪伴、智慧分享、智慧开放、智慧沟通五大模块十五类别课程的有序、高效实施,对家长进行全方位专业指导,帮助家长转变家校协同育人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激发学习与改变的内在力量、培育开展积极家庭教育的信心,帮助家长和学校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科学、有效的同心、同步、同向“三同”家校协同育人新生态,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模块一:智慧指导课程

学校深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家长,学校特别推出智慧指导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心旅驿站家长学校和智慧父母成长营家长课堂,分别在校级层面和社区层面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建议,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帮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新生态。

课程1:心旅驿站家长学校

南昌市城北学校心旅驿站家长学校被评为江西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于每学期初面向全校家长进行招募,一般一期招募50~60人,于隔周周五晚上举办活动,带领家长阅读《不当父母当教练》《家长效能训练》等心理学育儿书籍,在结束阶段,会安排专家进校,针对每期6~8次落地活动中呈现的共性家庭教育问题举办专题讲座。

课程2:智慧父母成长营家长课堂

南昌市城北学校智慧父母成长营家长课堂,分别走进东湖区火神庙社区、东湖区四经路社区、东湖区江柴社区、东湖区公园街道、西湖区丁公路街道金西社区、西湖区朝阳洲街道、红谷滩区九龙湖管委会等开展进社区公益家庭教育指导活动26期。每期活动主要包含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一小时的主题讲座,第二个环节为针对社区家长提出的家庭教育困扰展开的交流和讨论。截至目前,受众社区父辈家长和祖辈家长已达1万余人次。

模块二:智慧陪伴课程

本课程强调家长与孩子的情感连接和共同成长。学校精心设计六大亲子活动,旨在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和成长空间,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和谐,让家长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陪伴孩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程3:亲子生涯初探

此课程旨在引导孩子和家长共同探索未来的职业方向。在家长的陪伴下孩子们有的来到位于蓝海广场对面的餐饮店进行餐饮服务员职业体验;有的前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行银行工作体验活动;有的来到铜锣湾广场开展记者工作体验活动;有的来到花店参加植物种植体验活动;有的来到四经路兴盛优选超市进行超市售货员工作体验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职业体验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同时培养家长的职业规划意识,共同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课程4:亲子陪伴观影

观影活动不仅是一个娱乐方式,更是一个亲子互动的机会。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一次亲子陪伴观影活动。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精选适合各个年级孩子观看的影片,由孩子在其中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在家长的陪伴下一同观看。观影中,亲子双方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交流观影心得,深刻领会影片内涵和观影启示,畅谈收获,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程5:亲子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对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每年都会有计划地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亲子科学教育活动,在东湖区樟树林文化生活公园,家长陪伴孩子参加“玩转科学 筑梦未来”科技嘉年华亲子活动;在江西省科技馆,家长陪伴孩子参加以“馆校合作促‘双减’协同育人做加法”为主题的“透镜成像之谜”馆校合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感受科学的魅力。

课程6:亲子劳动教育

学校积极开展亲子劳动教育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家常凉菜、和家长一起研磨豆浆、和家长一起植树、和家长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和家长一起绘制豆子生长绘本……通过共同参与家务劳动、园艺种植等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和责任感。同时,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增进亲子之间的默契和合作。

课程7:亲子团体辅导

学校开展了由专职心理教师带领的“青春期,我们一起走过”“自信心提升”等主题的沉浸式亲子团辅,为家长创造了再次认识孩子的机会。亲子团辅活动中的各种互动、交流、合作的环节设计,让家长通过走入孩子的物理空间和思维空间去重新了解孩子、去欣赏孩子的优点、发现孩子的潜质。

课程8:亲子共同阅读

阅读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4月,学校都会组织“世界读书日”亲子阅读活动。孩子和家长共同选择适合的书籍进行阅读,在图书馆、在窗台、在书吧……分享阅读心得和感受。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

模块三:智慧分享课程

为充分发挥广大家长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整合家长资源,拓展课堂教育的形式,学校特别推出了智慧分享课程。邀请党员家长代表走进校园、走上讲台,为学生了解社会、播种信念、传递勇气、指引方向。

课程9:党员家长宣讲

党员家长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工作、生活、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故事。学校邀请“北斗星党员家长思政讲师团”的党员家长们走进课堂,为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主题的宣讲,激发孩子们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10:家长代表宣讲

除了党员家长,南昌市城北学校还结合“开学第一课”等契机邀请各班家长代表走进教室,结合自身职业特质,进行“家长进课堂”授课活动。

模块四:智慧开放课程

为了构建家校共育的桥梁,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环境、教学方法以及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学校特别策划了智慧开放课程,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六一”表演活动、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为家长提供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校的平台,从而让家长更好地理解、配合、支持学校,共同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课程11:家长开放日活动

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如“点亮童年星光 共绘家校和谐 携手‘双减’育人”开放日活动、“节气·农耕文化”劳动周成果展示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每次活动都会邀请部分家长代表进校参加活动。

课程12:观看六一表演活动

为展现“让每个孩子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办学理念,每年六一前夕,南昌市城北学校都会邀请家长代表参加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如红心向党·童“星”飞扬“六一”表彰、入队仪式暨美育成果展示活动、“喜迎二十大,童心永向党”六一表彰及“情暖六一 爱心‘童行’”关爱贫困生及留守儿童等庆“六一”活动、“童星闪耀 艺韵飞扬”为主题的“六一”表彰、分批入队仪式暨美育展活动。学生们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热情,更体现了学d1d447e9daad6373befd0fab2f6253e2fc1a80e9db8155378ad7ab9569699541校美育、课后特色服务课程的丰硕成果。颗颗艺术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

课程13: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

南昌市城北学校邀请家长代表到校观看各年级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二年级的《我们还是朋友》、三年级的《送你一颗心》、四年级的《跟爱托说拜拜》、五年级的《胡小路成长记》、八年级的《勇敢面对》……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展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提高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模块五:智慧沟通课程

智慧沟通课程是我们深化家校合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家访和家长会等形式,把一个个学生名字代表的符号具象化。这种面对面交流所带来的理解、包容和支持,是社交软件所不能替代的。教育的温度也在一次次的上门家访和进校参加家长会的过程中持续提升,同时也搭建起一座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课程14:家访活动

学校深入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和“万师润万心·大走访大谈心”活动。不管是顶着骄阳的夏日,还是寒风萧瑟的冬日,教师们以爱敲门,用心奔赴一个个家庭。教师与家长“零距离”沟通交流,面对面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提醒家长们切记防溺水安全教育,指导家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督促家长履行好寒暑假监护责任,共同守护学生的假期安全。除此之外,教师还主动询问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课程15:家长会活动

每年9月,学校召开一年级和七年级新生入学家长会,由各班班主任向新生家长们详细介绍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布局、班级设置等基本情况,并重点强调入学准备工作和学生安全等重要问题,让家长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入学安排能够心中有数,更让家长们感受到学校、老师的真心实意。

此外,南昌市城北学校还会在每学期期末召开家长会。教师们精心布置教室,制作发言PPT。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回顾孩子们一学期以来的学习、生活等情况,详细分析孩子在校表现及取得的点滴进步,传播家庭教育新观念。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让家长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学校共同推动孩子的成长。

四、 研究成效

南昌市城北学校的家校协作模式创新实践为城市中小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智慧·成长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通过智慧·成长课程的浸润,家长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和转变,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家庭不仅是孩子生活的港湾,更是他们情感、性格、价值观形成的摇篮。

(二)家校协同育人理念的转变

家长越来越意识到,教育孩子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家校双方共同的责任,开始积极与学校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任务。家长不再是单纯的“学生家长”,而是成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

(三)家庭亲子关系的改善

课程中涵盖的亲子沟通技巧、亲子陪伴技巧等内容,帮助家长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改善了亲子关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心理健康关注度提高

家长通过课程学习,打破以往只关注学习成绩的固有思维,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 结论

南昌市城北学校515智慧·成长课程的实施,加强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突破和成效。由此可见,创新家校协作模式对提高城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南昌市城北学校的实践探索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针对推广该创新家校协作实践模式,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中小学校应丰富家校互动形式,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家校协作c4b725228929ec66b72b0ae68c239328的关注与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展望未来,南昌市城北学校深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与形式,为家长提供更加专业、实用的教育支持。同时,学校也将继续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生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叶红.家校协作化解高中生心理危机探讨[J].文理导航,2024(5):85-87.

[2]李春玲.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家校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夏教师,2023(13):29-31.

[3]毛向军,刘征.深化家校协作提升育人品质[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3(4):31.

[4]刘晓燕.“双减”之下家校协作促进低段学生语文习惯养成[J].智力,2022(30):140-143.

[5]杨竟楠.“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家校协作互动教育模式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8):107-110.

基金项目:文章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中小学系列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社团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3JZD046)研究成果之一;南昌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个人课题“城市中小学校家校协作模式创新实践探究——以南昌市城北学校为例”(立项编号:个人23—041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邱亚琼(1977~),女,汉族,江西上饶人,南昌市城北学校,研究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