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主题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等多个方面入手,探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提出新的时代背景下主题出版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对出版工作的引领意义。关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中的现实问题,扩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出版业的重大文化使命。
文章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对出版工作的新要求,阐释了主题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时代命题,并总结了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强化主题出版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品牌产品线和“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物,提升社会影响力,彰显社会效益;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力争打造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线上与线下、业内与业外的融合出版矩阵,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各方面实现融合发展;聚力主题出版内容建设,积极推动主题出版产品内容建设、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将自己的专业势能和优势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发展新动能;铸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解决好出版行业转型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真正培养出一批讲政治、懂出版、会经营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文章探索主题出版路径,旨在为主题出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出版品牌;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219-05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在此背景下,出版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组织策划选题,持续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主题出版的一体化出版格局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出版业在新的时代履行使命、担当责任、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1]。所以新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是出版业必须关注的重点课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业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出版业进一步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做强做优主题出版”[2]。主题出版本质上就是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呼应时代主题,引导读者向心、向上、向善的出版活动[3]。主题出版是“十四五”时期出版工作的重点内容,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抓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主题出版在传播主流价值、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选题策划、专业化、学术化、市场营销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题出版整体水平不高[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主题出版在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迎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主题出版也面临着内容创新、市场竞争、传播方式变革等诸多挑战。
(一)中国式现代化对出版工作的引领意义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为中国式出版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对出版工作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在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主题出版工作呈现出新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特点。主题出版工作应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优秀作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主题出版应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生动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扩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传播渠道,从而更好地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出版业的重大文化使命。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出版工作的新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对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具体来说,第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在主题出版工作中,就是要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LoL2OeauJFr3IMgnZaNvhGiQgbhfj7pDCpm9miSp2qg=及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推出一批记录社会发展、反映时代新气象的出版精品。第二,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主题出版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组织策划选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
(三)主题出版的发展方向和时代命题
主题出版不仅肩负着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更要适应年轻读者的阅读需求和新媒体、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出版一批“带着温度,冒着热气”的优秀产品。近年来,出版业涌现出一大批主题出版成果,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主题出版日益成为出版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抓手。
从主题出版的发展方向来看,主题出版不能干巴巴、生硬地讲道理,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出版宗旨,又为更多年轻读者喜闻乐见。因此,要转变主题出版的发展方式,打破不同媒介之间的隔阂,探索“主题+”多元化的出版形态,更有力地推动主题出版转型升级。
当今主题出版的时代命题发生了深刻变化。主题出版不仅是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书写时代辉煌成就的出版物,也具有积极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知识服务的重要载体。韩业青在《新时代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一文中指出,“主题出版肩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内在动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5]。主题出版能够体现历史的发展进程和时代的特色蝶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出版事业的重要特征之一。
“十四五”时期,出版业要构建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领会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意义和价值,认识其新特征,不断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主题产品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夯实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之基。
(一)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迈向出版强国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是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进入新的时代,主题出版被赋予了更多新的内涵,也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主题出版的内涵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围绕重大活动、事件、会议和节庆日展开[6],“内容体系更加全面”[7]。主题出版物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时代价值、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复合型出版物。当前,其范围、题材、表达形式、传播渠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展[8]。
(二)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主题出版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主题出版要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努力提升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服务能力,发挥好主题出版物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其次,主题出版具有多形态传播的特点。当下,出版融合发展方兴未艾,主题出版发展势头迅猛,在融合发展及数字化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主题出版的表现形态更加多元,除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等体裁形态外,还出现了立体书、剧本杀等新兴主题出版形式,这有助于主题出版在年轻读者群体中扩大传播范围,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最后,主题出版营销渠道更加多元。当前,主题出版的营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系统渠道,可以打造全媒体传播营销矩阵,利用短视频、直播、推文、社群、众筹等,积极探索主题出版产品销售的新路径。
展望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唯一出路[9]。当前,出版业处在新的变革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如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进程缓慢,产品科技赋能水平不高;主题出版市场意识不强,市场营销渠道较为单一,选题策划能力不足;主题出版品牌尚未建立,缺乏规模化、系统化的精品出版物;传统出版在转型过程中,与融合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数字经济规模效应尚未形成;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讲政治、会管理、懂业务、善经营、敢创新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匮乏。因此,主题出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强化主题出版品牌建设、推动出版融合发展、聚力主题出版内容建设、铸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几个层面统筹考虑024d7455ff6ece2027e17c7c75161bc3。
(一)强化主题出版品牌建设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品牌建设是抓手。主题出版是出版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出版企业要深挖特色专业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通过打造一批品牌产品线和“双效俱佳”的主题出版物,提升社会影响力,彰显社会效益。各出版企业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专业特色,在主题出版产品研发中,要将主题出版与自身的品牌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凸显资源优势和特色优势,形成具有差异化的主题出版品牌。
一方面,主题出版品牌建设不能脱离出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在品牌定位上应与出版企业的定位相关联。以中国地图出版社为例,其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品牌和专业优势,着力开发展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精品读物,以“地图空间站”“中图e学堂”“地图主题书店”等品牌为抓手,推进品牌化运营,提升品牌的宣传力、影响力。另一方面,主题出版品牌还应顺应时代发展,彰显时代精神,创新品牌价值。让出版品牌保持动态生长,着力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主题IP,深挖优质内容资源价值,合理开发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知识服务等多种产品形式,打造完整主题IP产业链。
(二)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是动能。主题出版强调与时俱进,因此主题出版物不仅要在内容上适应时代,还要在表现形式上与时代同步[10]。近年来,主题出版物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形式更加丰富。推动主题出版融合发展,是打造出版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题中应有之义。“主题出版的融媒体建设是在主题出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和传播渠道,以更富有创意和多样性的方式呈现内容,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引起共鸣,并与受众进行更深入的互动。”[11]开展主题出版选题策划,要将融合思维贯穿内容生产全流程,创新内容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新技术与传统出版业态相融合,同时积极开展不同媒体的跨界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一是创新产品呈现方式和表现形态。“5G时代,主题出版首先要重点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创新产品形态,削弱主题出版物的距离感,使其更为生动。”[12]要将主题出版物从单一纸质出版扩展到电子书、有声书、视频、动漫、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领域,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开发标志性和现象级的融媒体主题出版物,推动主题出版“走出去”。
二是打造立体化、全方位的产品格局。对内容进行多元化拓展,对原有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如中国地图出版社的主题出版物《走近地球之巅》,联合央视网、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策划了阅读实景节目;《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联合澎湃新闻推出了“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红色地图主题纪念卡,联合学习强国推出了“每日红色地图”专栏等;《地图上的新时代》联合学习强国、中国自然资源报i自然全媒体共同策划推出五期地图专栏。
三是拓展数字化传播渠道和营销方式。5G技术的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提升了社会信息化水平,也促进了新兴媒体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和新营销方式的不断涌现[13]。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实现目标受众精准营销,拓宽主题出版物营销渠道,提高主题出版品牌知名度。出版单位也可以积极与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知识服务平台开展合作,开发主题数字资源平台,助推主题出版转型发展。同时,网络平台、移动终端等新媒体渠道,也使主题出版作品能够更广泛、更快速地传播给读者。主题出版要突破传统的系统发行渠道,真正建立起数字化的整合营销模式,借力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出版物发行业态形式、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
在主题出版创新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14]。主题出版要力争打造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线上与线下、业内与业外的融合出版矩阵,从内容、渠道、平台、经营各方面实现融合发展。
(三)聚力主题出版内容建设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内容建设是根本。各出版单位要积极推动主题出版产品内容建设、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将自己的专业势能和优势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如笔者参与策划研发的2022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地图上的新时代》,就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出发,用地图、文字、图片、信息化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中国共产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新气象新作为,讲述中国故事,讴歌时代风采。张向阳认为,随着主题出版的繁荣发展,主题出版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断拓展和深化,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时空演变特征,可以通过符号化的信息表达,生动地叙述地理、历史文化,传播自然、人文信息[15]。在创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的理念,聚焦主责主业,打造精品力作,努力提升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出版服务水平。
在主题出版内容建设层面,应着力打造规模化、系统化、精品化图书产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去主题出版聚焦革命文化主题,进入“十四五”时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出版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且形式新颖、风格活泼。要以接地气的内容和风格,打造主题出版精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与同质化问题。
(b3b53d46088813f7196646cfd35a2b6e四)铸造ec54578bf33d73edeb1260a86be17fce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
做强做优主题出版,人才培养是关键。出版业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不断改进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培养更多创作型、创新型、创造型高层次出版人才,铸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具体到主题出版层面,要着力增强编辑的选题策划、产品研发及媒体融合能力,把自主权交到每个“项目经理”手中,通过项目带人育人,创新出版人才体系。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因此,出版业要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人才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对有情怀、有能力、敢创新、贡献多的出版人才给予更多奖励,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解决好出版行业转型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之间的矛盾,真正培养出一批讲政治、懂出版、会经营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十四五”期间,出版业要想迈稳高质量发展步伐,必须积极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全力服务大局。
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引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出版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出版业要将主题出版作为核心业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聚焦文化强国建设,紧密围绕“十四五”期间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及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发挥各出版单位的专业特色和比较资源优势,深挖主题出版资源,建设主题出版内容,打造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通过强化主题出版品牌建设、推动出版融合发展、聚力主题出版内容建设、铸造复合型出版人才队伍,提升出版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将出版资源向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系统化产品线集中,有效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奋力推动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媛.新公共话语空间中主题出版的发展路向[J].出版发行研究,2020(12):10-14.
[2] 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J].中国出版,2022(3):7.
[3] 韩建民,熊小明,王卉.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19(4):24-29.
[4] 韩建民,熊小明,李婷.主题出版发展新动向:创新模式 把握规律 引领转型[J].中国出版,2019(15):18-21.
[5] 韩业青.新时代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24(2):146-147.
[6] 韩建民,熊小明.向上向善的主题出版[N].光明日报,2018-04-25(16).
[7] 周蔚华,熊小明.做强做优,实现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主题出版内容解读与思考[J].中国出版,2022(7):25-31.
[8] 左志红,袁舒婕,张雪娇.主题出版: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12-14(T03).
[9] 谢清风.主题出版的提出、发展、问题和展望[J].现代出版,2018(6):38-43.
[10] 韩建民,李婷.主题出版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0(5):20-23.
[11] 陈蓓,李宏.主题出版在融媒体建设中的实践创新[J].编辑学刊,2024(4):115-120.
[12] 俞湘华. 5G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思考[J].出版广角,2020(3):27-29.
[13] 郭永超. 5G时代下主题出版的融合发展新思考[J].出版广角,2020(1):24-26.
[14] 陈灼.新时代主题出版的“变”与“不变”[J].文化产业,2024(20):94-96.
[15] 张向阳.地图在主题出版中的应用与实践思考:以《地图上的新时代》为例[J].编辑学刊,2024(4):59-63.
作者简介 吴琼,副编审,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产品研发经理,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