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媒体时代的出版编辑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编辑创新主要指选题创新和内容创新。文章从书稿编辑中的细节创新入手,逐步过渡到对选题策划的创新、对产品运营的创新,直至对较大规模项目的集成创新,阐述了编辑创新的不同层次和具体实施路径。编辑创新的第一个层次是细节创新:新编辑在进行书稿编辑时,通过设身处地为读者考虑、与作者共情,在出版细节上实现创新,逐步积累编辑经验。第二个层次是策划创新:具有一定经验的编辑通过细致的读者调研和耐心的作者沟通,可以对原始稿件进行策划创新,发现新需求、打造新定位、满足新市场。第三个层次是运营创新:具备文本打磨和选题策划经验的编辑基于对产品定位的充分挖掘、对图书文本的深入了解、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与读者的密切互动,可以对具备较好基础的出版物进行运营创新。第四个层次是集成创新:具备丰富经验的编辑可以更多关注出版社优势领域和重点方向,用集成创新的理念积极参与和促成时间跨度较长、作者数量较多、资金规模较大、团队构成丰富的重点项目。
关键词:编辑出版;细节创新;策划创新;运营创新;集成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249-04
编辑工作不易,编辑创新更不易。创新需要专业热爱,需要经验积累,更需要方式方法。探究编辑创新层次与实施路径,有助于编辑培养创新意识,明确创新途径,掌握创新方法,在编辑工作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从而取得更多创新成果[1-2]。本文分别从细节创新、策划创新、运营创新、集成创新四个层次展开论述。
新编辑通常从书稿的编辑工作做起。编辑工作的乐趣之一在于编辑可以从作者精心撰写的书稿中学到新知识。这种学习不同于常规的阅读,编辑既要从读者的角度把握书稿的核心内容,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又要从编辑的角度审读书稿的立意、结构和文字,找出书稿的不足并加以完善。每本书稿的编辑过程都是编辑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是编辑尝试向作者提问并获得解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编辑可以对书稿中的某些细节进行创新[3]。
以北师大出版集团的引进版著作《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为例,该书从儿童画入手,通过儿童画解读儿童的心理,并对儿童进行艺术治疗。编辑首先认真阅读全部译稿,对较难理解或不够通顺的50多处译文进行了标注,然后与译者逐一核对确认,联系上下文和插图修改译文,使之逻辑合理、图文呼应,尽量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打磨完图书内容后,编辑把重点工作放在书名选取、图文呼应、简介撰写和封面设计上,力求通过细节创新,使图书在保持原著风貌的基础上更加贴近读者,更加易读易懂。比如,在征得版权方同意的情况下,为图书增加副书名《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读》,突出家长关注的“儿童心理”要素;在封一增加宣传语“52个图画案例,深入解读儿童心理,全面增进亲子和谐;一位母亲、教师、艺术和造型治疗师的成功实践”,突出作者的身份,引发读者共情,同时提示书中含有丰富的图画案例,方便读者对照品读;在内文中为52幅插图补充能够体现图画主旨的图注,增强图文呼应,方便读者理解;在封四增加关键内容提示,提炼书中10名不同年龄儿童通过儿童画表达出来的心理诉求,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从而使后面的内容简介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扎实的内容配以创新性的细节设计,使《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一上市就大受欢迎,现已加印13次,销量达5万多册。
工作一段时间后,编辑经验逐渐丰富,开始进入到选题策划的创新阶段。此时,在书稿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创新,相对来说容易实现[4]。
以北师大出版集团的原创家教读物《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为例,这套书源于北京师范大学边玉芳教授团队的一项关于家庭教育的课题。该课题历时数年,积累了近百万字的各种资料,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摸清了家长和学校最关心的有关儿童成长和家庭教育的问题。基于此,编辑在如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策划创新。
第一,创新定位。一般来说,此类课题成果导向的是学术专著,但从课题应用的广泛性来看,编辑和作者团队经过细致的学校调研和家长调研,将之定位为服务家长的心理科普读物,更多关注实践应用层面,书名《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就是通过多轮家长调研会和投票讨论确定的[5]。
第二,创新内容呈现形式。梳理发现,课题成果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0~18岁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养育策略。因此,全套图书以此为纲,将图书分为0~6岁、6~12岁、12~18岁三个分册,并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梳理出若干专题,确定全书结构。在每个章节中,以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家长的养育策略为主线,再从课题成果中抽取对家长来说兼具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的四个方面,概括为“知识库”“实验室”“测试吧”“边博士直播间”(互动问答),从而搭建起每个章节的叙述脉络。通过这些趣味小栏目,成功架起心理学专业知识与家庭教育实操方法之间的桥梁。
第三,创新知识检索方式。为方便读者查找知识内容,编辑为上述四个栏目编制了知识索引作为附录。读者通过索引不仅可以了解知识全貌,还可以按图索骥,跳转至相应的页面,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这种方式在词典、百科全书等图书类型中比较常见,但对于当时的心理科普读物是十分新颖的。
为实现上述功能,编辑与作者团队花费了一年多时间,召开了30多次讨论会,对已有的课题成果进行反复研讨,对定位、框架、内容、主题、分册、栏目设计,逐一进行细致打磨[6]。读者的积极反馈证明,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都是值得的。《读懂孩子:心理学家实用教子宝典》现已加印15次,销量超20万册。
除了书稿编辑和选题策划,推广运营也是编辑不可或缺的技能[7]。在这方面,编辑更像是一个项目负责人,需要对图书进行从市场调研、选题策划、组稿、审校、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出版到宣传推广的全流程管理[8]。出版物出版后,如何联合市场和销售人员锁定目标读者,如何让读者看到出版物的优势和特色,是对编辑推广运营能力的考验。
以北师大出版集团从英国引进出版的英文分级读本Key Words系列为例,这套产品是英国企鹅出版社畅销50多年、销量上亿册的经典图书,主要面向4~12岁儿童。对于这样一套产品,编辑如何进行运营创新?
首先,熟悉文本,开展试读。编辑花费5个月时间与自己5岁的孩子开展一对一的亲子共读,同时邀请孩子的同学组成试读小组,开展一对多的集体阅读,共积累15篇读书笔记和亲子共读记录。从记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在近半年时间内,比较轻松地从零起点达到了喜爱英文阅读、初步掌握英文阅读方法的状态,这一阅读收获是出乎编辑意料的。在亲子共读中,编辑不仅充分地了解了这套产品的优势和特点,提炼了一对一、一对多阅读的步骤、方法和技巧,还总结记录了亲子阅读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可能产生的认识误区,为之后与读者的交流打下了坚实基础。并且,这些经验和心得成为Key Words中国版特有的《亲子阅读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开设直播分享,形成英文阅读攻略。编辑用两个月时间进行了30场线上直播,以自己的亲子共读经历为切入点,与数万名家长进行分享与互动,传授家长如何利用Key Words这套英文分级读本,带领孩子从零起点开始进行英文阅读,尤其强调在建立良好阅读习惯的前21天每天应如何做,包括如何营造亲子阅读氛围、如何开场、如何讲读、如何激发孩子兴趣、如何获取孩子反馈、如何鼓励孩子持续阅读、如何了解孩子阅读效果,等等。每场直播都有大量家长提问,家长带着孩子实践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编辑一一耐心地记录、整理并回答。经历两个月的直播后,编辑梳理出家长最关心、最苦恼的问题,整理出包含4个专题、30个常见问题,共2万多字的“4~12岁中国儿童家庭英文阅读攻略”,并持续更新。这些互动策略产生了极佳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家庭跟着这套方法开展亲子共读,图书销售也因此节节攀升。
最后,组建推广小组,形成运营机制。文稿编辑、营销编辑、销售人员熟悉上述攻略,掌握直播时与读者互动的技巧,并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线上分享中不断完善攻略,形成“出版图书—分享读书策略—销售图书—读者反馈—完善服务—继续销售”的良好闭环。该套图书出版当年,平均每场直播销售量达100多套,5万多码洋,图书登上各大网店新书销售排行榜TOP5。
可见,具备文本打磨和选题策划经验的编辑,基于对产品定位的充分挖掘、对图书文本的深入了解、对市场的全面调研和与读者的密切互动,可以对具备较好基础的出版物进行运营创新[9]。
当编辑掌握了书稿加工能力、选题策划能力、运营创新能力,能够对出版物的全流程进行很好的把握,就具备了项目集成创新的基础。集成创新的对象通常是较大规模的项目,无论是时间跨度、作者数量,还是资金规模、团队搭建,均超越普通的图书项目[10-11]。
2018年,北师大出版集团董事长吕建生部署开展分级阅读标准研究,并提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阅读能力提升”的核心理念。2019年,由北师大出版集团资助的北师大分级阅读课题组成立,后升级为京师分级阅读研究中心。2020年,北师大出版集团正式立项“少儿分级阅读标准”战略项目,并成为北师大产业的战略示范项目。
分级阅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课题,要建立少儿分级阅读标准并形成基于标准的整体解决方案,必须用创新的、不同于常规出版项目运作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
首先,树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理念,形成相应的创新机制[12]。北师大出版集团与北师大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双一流”学科专家共同组建分级阅读课题组,邀请儿童心理学专家、北师大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边玉芳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立项“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研究”项目,拨付较大额度的专项资金,持续开展中文分级阅读基础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联合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积极申报立项与分级阅读相关的行业标准,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成功立项《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3—8岁儿童阅读能力评估》行业标准,完成了标准的研制起草[13-14]。之后,与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联合成立“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专门从事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积极为少儿出版行业提供服务与支持。此外,还在集团内部成立跨部门的分级阅读项目组,形成了学术研究、标准研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有效链条和保障机制。
其次,整合北师大出版集团所有阅读产品,形成有机的产品创新和人才创新体系。在战略项目的引领下,集团逐渐将各分社和子公司自发策划的同步阅读、整本书阅读、大语文产品等产品线按同一标准体系进行选题和人员的整合,图书产品和平台产品的整合[15],科研、出版和行业服务的整合,形成了整体的品牌形象、统一的创新产品接口和专业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构建了完善的分级阅读整体解决方案,解决了困扰孩子、家长和教师已久的“读什么”“怎么读”“读了怎么评价”的问题。4年时间内,集团阅读产品的销售码洋从500万元增长至50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对成熟的编辑而言,可以更多关注出版社优势领域和重点方向,用集成创新的理念积极参与和促成重点项目。
对书稿的细节创新、对选题的策划创新、对产品的运营创新以及对项目的融合发展集成创新,是编辑创新的不同层次,但编辑创新远不止于此。新媒体q2rKarC1/i9lEB5cQOdEug==时代的编辑应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大使命,持续探索创新策略,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平亮.编辑创新在编辑工作中的价值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4(13):3-4.
[2] 王有文.编辑创新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J].编辑之友,2011(11):91-93.
[3] 胡苗.编辑加工细节中的图书营销:以热销学术图书《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为例[J].出版科学,2012(3):81-82.
[4] 程欣.论古籍普及图书的策划创新与精品意识[J].传播与版权,2023(18):10-13.
[5] 贺圣遂.从出版定位出发做好编辑创新[J].中国编辑研究,2007(2):69-73.
[6] 张金柱.编辑出版创新之内容、形式及路径[J].中国编辑,2024(1):41-44.
[7] 郭木笛.新媒体时代下图书出版的困境与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83-185,210.
[8] 文珍妮.新时代图书编辑的创新思维[J].文化产业,2024(12):4-6.
[9] 谭可可.连接和触达:出版融合背景下童书出版运营模式创新初探[J].编辑之友,2022(8):62-67,84.
[10] 王辉.集成创新之理论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2(2):155,157.
[11] 朱孔来,乐菲菲.对集成创新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经济纵横,2011(10):31-34.
[12] 吕建生,刘浩冰,赵玉山.大学出版企业智库建设的时代价值、创新路径与未来展望[J].科技与出版,2024(5):51-58.
[13] 王蕾,张建国,胡苗,等.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少儿阅读能力: 《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编写解析[J].新阅读,2023(9):34-36.
[14] 张建国,胡苗.《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解读[J].新阅读,2024(2):7-9.
[15] 田秀秀.人机协同背景下新媒体编辑工作的守正创新[J].传播与版权,2024(10):59-61.
作者简介 胡苗,编审,研究方向:少儿出版、分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