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同时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与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新闻记者面临着从传统报道模式向全媒体报道模式转型的紧迫任务。因此,深刻理解并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成为专业新闻记者的必修课。本文首先深入剖析了全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诸如信息海量、传播迅捷、交互性强等,进而提出了新闻采编工作所需遵循的新标准。随后,文章重新审视了全媒体环境下对新闻记者“四力”的更高要求,强调了坚守新闻传统、激发创新能力以及强化采编策划能力的重要性。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新闻记者在采编实践中遭遇的挑战与机遇,指出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但不限于采编手段更新滞后、新闻深度挖掘不足、专业素养亟待提升以及基层接触面狭窄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若干优化策略:一是全面提升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二是深入基层以增强新闻重组与采编能力,三是强化责任感与新闻敏感性,四是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模式以适应时代需求。本文旨在为全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采编能力提升方案,助力其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与影响力。
关键词:全媒体;新闻记者;采编能力;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150-05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如今,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以及自媒体等新兴渠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新选择。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公众对新闻信息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记者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提升媒介认知能力、增强媒介使用技巧、提高新闻采编专业素养等[1]。
全媒体,涵盖了所有通信媒体,能够通过视、听、触等多重感官,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信息资讯。它不仅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电影等传统媒体,还涵盖网络电信、卫星通信等新兴媒体。全媒体可以根据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深度融合各种资源,为受众提供细分且专业的信息,从而实现全方位的信息传递和最佳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对人的感知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出发,全媒体深化并扩展了媒体形式,同时在媒体内容、渠道和功能层面进行了创新融合,发挥了信息传播以外的更多作用。近年来,全媒体概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在新闻传播、远程教育等领域引起了广泛探讨。
近年来,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传播方式、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传统新闻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新闻记者带来了更多挑战。新闻记者必须顺应时势,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以促进主流媒体的变革与转型,从而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2]。
(一)信息总量大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传播渠道增加的同时,信息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网络传播。与过去相比,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总量以几何级数不断递增。随着新闻信息总量的不断扩大,新闻内容也愈发多样,牵涉范围十分广泛,无所不包、无所不有[3]。此外,网络信息更容易碎片化,不同的传播者可以加入自己的观点,以自身视角传播信息,由此带来了真伪难辨等问题,这需要受众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专业新闻报道能够客观准确地追踪事实真相。
(二)传播速度快
过去的信息传播受到时空限制,传播速度比较慢,专业新闻报道更是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上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信息传播效率大幅提升。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人们可以快速获取最新的信息资讯,俗语“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就是对现代信息传播的写照[4]。全媒体时代,人们只要一台移动设备,便可将信息传输到网络上,短时间内便可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基于传播者不同的想法,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发酵,有可能发生改变。
(三)交互性强
交互性强是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当前,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都呈现出较强的交互性。人们可以在社交平台上就新闻事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与此同时暴露出了一些弊端。高度的交互性使信息发布者与受众之间实现了良性交互,促进了信息的正向传播。同时,信息传播的交互性会使一些错误言论或观点得以大肆传播,全媒体时代,如何利用好信息传播的交互性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5]。这不仅需要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正确引导舆论,还需要加强宣传。
(一)采编工作面临的挑战
1.信息发布时效性更高
全媒体时代,速度更快、时效性更强是信息传播的最大特点,尤其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彻底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中的时空限制。这让传统媒体面临改革转型的机遇和重大挑战并存的局面。传统新闻报道存在延时性,而当下司空见惯的在线直播给具有延时性的传统报道模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人们逐渐习惯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模式,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对传统媒体新闻记者而言,必须提高新闻采编效率,增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新闻专业能力要求更高
具备独立采编能力是新闻记者报道新闻事件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全媒体背景下,对新闻记者专业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与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体量大、传播速度快密切相关。一方面,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背景下,新闻事件会被人们迅速发布到网络上,甚至比专业新闻报道更快,但这些信息并没有经过专业的采编,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新闻记者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采集一手资料,精准筛选和采编网络信息。当前,新媒体新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闻记者应充分掌握新媒体新技术应用技巧,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6]。
3.信息真实性要求更高
当前,网络上充斥着海量信息,但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人们普遍认为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更加客观真实,这也是主流媒体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具体体现。传播虚假信息不但会误导受众,还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强监管,同时对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对新闻事件有清晰准确认识,并以高水平的采编能力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7]。
(二)采编工作迎来的机遇
1.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转变采编工作模式
全媒体时代,传统的采编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优化采编工作模式,是新闻记者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利用社交平台与用户沟通交流是新闻记者优化采编工作模式必须掌握的技能。记者也可以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及时了解受众关注的热点,进而改变采编方式、策略等,从而全面提升采编工作效率。此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也为现代化采编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建立新闻采编数据模型和数据库,可以极大地拓宽新闻记者的信息采集通道[8]。
2.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全面提升专业能力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自媒体、社交平台等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新闻记者应积极拥抱新媒体新技术,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新闻记者应通过学习和掌握各类先进技术,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更高效地为受众提供客观公正、真实可靠的新闻资讯。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拓宽采编视角,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报道贴合受众需要的新闻信息。
3.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资源跨界整合
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内的跨界合作日益频繁,这为新闻记者优化采编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新闻记者可以通过与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交流信息,从而拓宽新闻采编的边界。例如,与科研机构合作,获取独家科研数据;与政府部门联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态;与企业携手,深入挖掘行业趋势。这种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新闻内容,还提升了新闻的深度和广度,使新闻报道更加全面、立体、有深度。同时,通过资源共享,新闻记者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整合信息,提升采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新闻记者应抓住全媒体时代红利,在保持自身专业性、严谨性等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资源跨界整合取得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新闻采编提出了新要求。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要求提高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新闻记者要及时有效地采编相关信息,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闻采编不仅要增强时效性,还必须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凸显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面对海量信息,往往难以快速甄别信息的真伪,在此情况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优势得以凸显。新闻记者作为新闻采编的主导者,必须理性思考,避免盲目跟风,客观陈述新闻事实,这也是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基本要求。全媒体时代,新闻报道要去伪存真,保持独立客观,更加考验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10]。
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必须不断提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职业特性来说,新闻记者必须不断学习,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思维、新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媒体时代站稳脚跟,产出客观独立、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在采编工作中要满足三点要求。
(一)践行“四力”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新闻采编工作的新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坚持践行“四力”,即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脚力是指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同时不怕艰难险阻,探寻新闻事件的真相。
眼力是指新闻记者必须学会观察和把握细节,从而找到新闻报道的突破口和新视角,产出更加完整的新闻报道。
脑力是指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开阔视野,不断增加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为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奠定基础。
笔力是指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升新闻报道的专业性。
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增强“四力”,以脚力为基础,以眼力和脑力为保障,以笔力为手段,全面、深入地对新闻事件展开调查,从专业角度为受众提供新闻报道。
(二)提升创新能力
全媒体时代,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但海量信息也对受众的信息甄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新闻底线,秉持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信息。尤其是面对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要积极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新技术、新平台的应用,如人工智能技术、直播平台、短视频社交平台等。在新闻采编中,要注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生产和传播新闻产品,提升专业化采编能力和质量[11]。
(三)加强策划能力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采集第一手资料都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全媒体时代,第一手资料的传播速度更快,且涉及的信息采集人员更加广泛,如互联网用户就可以快速采集和传播一手资料。
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要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抢占报道先机,就必须增强新闻记者的策划意识,提升其新闻采编策划能力。记者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解析新闻事件,保持独立思考,把控好内容质量。同时要具备大局观,从宏观角度分析新闻事件,探究新闻现象背后的本质、逻辑,引导受众正确理解新闻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12]。
(一)提升综合素质
新闻记者涉及的领域较多、覆盖面较广,要生产专业的新闻报道,就必须对各领域的信息进行专业处理。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具备深厚的知识储备,以提升采编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而生产出更多优质的新闻报道。新闻记者要在保持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客观公正地处理新闻素材并精准定位。如果新闻记者只注重收集新奇题材以博眼球,新闻的导向性就会大打折扣,只能获得一次性流量,无益于新闻事业长远发展。新闻记者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不仅要从专业角度出发,提升对媒体理论、技术的掌握及应用水平,还要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秉持严谨的新闻态度,以科学的思想指导采编工作,从而提升新闻采编质量与效果[13]。
(二)深入基层提升新闻重组采编能力
新闻素材来源于生活,新闻记者要习惯走进基层,深入了解和挖掘新闻素材。这要求新闻记者不断提升新闻采编能力,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筛选新闻素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记者不能为了博取流量而进行失实报道,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科学甄别,去伪存真,深入挖掘新闻素材的价值。新闻记者要深入基层了解事件真相,经过专业采编后,还原事实。除此之外,新闻记者还要保持清晰的采编思路,把握好细节,在多样化的技术支撑下进行新闻报道[14]。
(三)增强责任感和敏感性
新闻具有真实、新鲜等基本特点。当前网络信息纷繁复杂,真实性有待考证。新闻记者必须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敏感性。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缺乏责任心的新闻记者没有核实信息来源便直接转发,不仅误导了受众,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为此,新闻记者要核实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入基层了解新闻事件全貌,严格规划和把控采编工作。新闻机构要通过培训强化新闻记者的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水平。新闻记者还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够发现新闻素材的报道价值,为采编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一方面,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深入基层及时发现和挖掘新闻素材;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素材[15]。
(四)革新新闻采编工作模式
为提升新闻采编工作效率,新闻记者应充分利用各类先进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现更有价值的新闻素材,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规划采编思路与流程。新闻记者要不断学习,掌握先进技术,尤其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践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革新新闻采编工作模式。
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新闻记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并坚守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记者必须深入分析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了解全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提出的要求,明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劣势,从新闻采编工作出发,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素材的价值和内涵,不断提高新闻重组采编能力,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敏感性,革新新闻采编工作模式等,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多优质的新闻报道,促进新闻事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芳.乘媒介融合之势,探新闻采编新路[J].云端,2024(21):94-96.
[2] 郭鸿鹏.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24(5):45-49.
[3] 丁灏.融媒体时代基层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与转型[J].记者摇篮,2024(5):102-104.
[4] 李必纳.移动新闻时代下新闻记者的采编模式演变研究[J].新闻传播,2024(8):6-8.
[5] 张世斌.新形势下做好传统媒体新闻采编工作的思考[J].记者摇篮,2024(4):75-77.
[6] 卫姗.电视新闻采编策略的创新与发展[J].记者摇篮,2024(4):120-122.
[7] 王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强化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7):79-81.
[8] 姜琦.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4,21(7):94-96.
[9] 曲玥.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突破与提升[J].中国报业,2024(6):102-103.
[10] 刘宏涛.广播电视记者采编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报业,2024(2):114-115.
[11] 郑茹.融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业务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报业,2024(5):170-171.
[12] 邱慧娟.浅谈融媒时代新闻记者采编能力的提升[J].中国报业,2024(4):200-201.
[13] 张美莲.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如何提高新闻采编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24,45(3):221-224.
[14] 杨阳.浅析融媒体背景下记者的新闻策划素质[J].新闻传播,2024(2):87-89.
[15] 马良.融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编能力[J].记者摇篮,2024(1):57-59.
作者简介 刘姗姗,助理记者,研究方向: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