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大众对文化、健康、旅游休闲、养生等领域的重视度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应运而生,精准对接时代需求。当前,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方式,也为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新媒体平台,东阿阿胶文化不仅能够拓宽传播渠道,增强文化影响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有效激发公众对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兴趣,进一步提升该领域旅游服务质量与水平。文章综合运用数据统计法、实地调研法、小组讨论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梳理新媒体对东阿阿胶康养旅游传播的促进作用,深入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包括文化传播深度欠缺、传播方式创新性不足、传播团队专业性有待提升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传播的具体策略,即通过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创新信息传播方式、提升传播团队专业素养等,促进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广泛传播和繁荣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东阿阿胶文化;养生;康养旅游;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4)17-0100-0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4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中式养生’背景下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创新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KT2024341
2016年10月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明确提出,在互联网时代,要通过推动智慧旅游、乡村旅游、医疗旅游、健康旅游等领域发展,推进“旅游+”发展[1]。
新媒体时代,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应与时俱进,与各类新媒体平台紧密结合,规避其劣势,发挥其优势,有效提升传播实效性,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一)东阿阿胶文化
阿胶起源于山东省东阿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始载于汉代著作《神农本草经》,盛行于清代[2]。东阿阿胶经过99道工序制作而成,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等多种功效,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和保健养生等领域。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药三大宝”,是历代名医大家的必用之物。
东阿阿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兼具中医药文化、地域文化、产业文化、企业文化的综合性文化体系,是以阿胶的生产制造、临床应用、滋补保健为中心,经过千百年的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3]。
(二)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
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是一种集阿胶文化、中医药养生与旅游体验于一体的创新型旅游模式。它不仅传承和发扬了阿胶文化这一传统中药文化的精髓,还通过康养旅游的形式,将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等元素融为一体[4],实现了旅游和生态的和谐共生。
(三)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相较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新型传播形式,包括互联网、户外媒体等,主要通过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手段实现信息传播[5]。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时效性和互动性强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固定化、规则化的传播模式,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缩短了信息传播周期,时效性强。新媒体时代,受众不再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主动获取信息内容,还能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主动传播信息,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信息交流,提升参与度[6]。
2.传播形式多样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兼具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使信息内容更加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能够满足不同群体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等逐渐受到大众追捧,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更便于受众接收信息。
3.传播内容可定制
新媒体传播范围广,由于受众数量巨大,需求多样,内容的精准定制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媒体可以对受众使用数据进行精确追踪,并通过算法推荐和个人化设置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传播内容的精准定制[7],从而使受众获取符合自己兴趣偏好的内容,提高信息传播效率。
4.传播范围广
新媒体打破了空间限制,跨越不同的地域和国界,使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种全球性的传播使信息更加多元化,能够加深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一)助力东阿阿胶文化推广
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蕴含丰富的内涵和较大的精神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传播速度快,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旅游门户等渠道发布信息,能够使其迅速被受众接收,并以链式传播的方式扩大传播范围,吸引大量受众关注,助力东阿阿胶文化的宣传推广。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分享性,受众能够获取更多与阿胶文化相关的活动和产品信息,这不仅能够增进人们对阿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还能促进阿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二)强化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传播效果
首先,随着社会慢性病频发、工作压力巨大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医疗康复和修身养性的需求逐渐增多。康养旅游项目不仅能吸引中老年人群,还逐步向年轻群体拓展。新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精准定位目标受众,识别出不同性别、年龄、喜好的潜在游客,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8],减少受众过滤信息的时间,提高传播效率。
其次,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展示东阿阿胶制作过程、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体验等短视频,通过直播带领受众参观阿胶工厂、博物馆、康养酒店等,在增强受众参与感和沉浸感的同时,强化传播效果。
(三)减少信息内容生产与分发成本
首先,新媒体平台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创作工具、大量免费或低成本的素材资源,如图片、音乐、模板等,创作者可以低门槛地操作平台,灵活地使用平台资源。这能使更多受众参与到内容创作中,在增强内容创新性和多样性的同时,降低创作成本。
其次,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中心化分发模式,通过受众之间的分享和转发(如受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发布旅游体验),实现分散式分发、病毒式传播,既带来了免费流量和较高热度,也降低了分发成本[9]。
新媒体虽然具备诸多优势,但在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发展过程中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新媒体环境下,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传播还存在三个问题。
(一)文化传播深度不足
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主要通过博物馆、阿胶城等传播,内容主要集中于阿胶的传统工艺、营养保健知识等层面,信息内容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文化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方面,未深入挖掘、有效利用,导致文化传播效果有限。同时,传播者对有关阿胶文化的民间故事、工匠民俗、名人逸事等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类文化的关注度不够,此类信息较少出现[10],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二)传播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互动性和全面性,可以激发受众接收信息的兴趣。而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仅停留在信息单向传递层面,缺乏受众互动和体验环节,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和购买欲望。另外,媒体传播仅限于视频,不仅数量少,内容也多为游客照、特惠门票之类的内容,缺乏新意和内涵,再加上拍摄水平有限,视觉效果不突出,难以增强受众对康养旅游的参与感与需求感。
(三)传播团队的专业性不足
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传播涉及阿胶文化、中医药文化、健康管理、媒体技术、国家政策等多个专业领域,传播团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传播能力。但实际运行中,宣传人员主要为县政府工作人员、阿胶公司的管理人员等,这类人员了解政策以及阿胶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药用价值等,但未熟练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包括内容的选择、目标群体的喜好、营销策略的制定等,因此传播效果大大减弱。
(一)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优化内容质量。内容上,深入挖掘阿胶文化的精髓,着重解读阿胶文化对当代社会及大众的重要价值,以引发广泛关注。通过解读和阐释,使受众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提升对阿胶文化的认知。同时,鼓励和支持受众结合自身专业,根据阿胶文化原创内容,避免内容同质化和浅层次传播,以吸引受众关注。形式上,采取新颖、独特的表达方式,如短视频、flash动画、阿胶VR体验等,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具象化、生动化,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11]。
其次,加强与各界的合作。一方面,加强与各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及文化机构的合作,形成文化传播合力,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文化传播活动,通过企业赞助、公益组织、社区参与等,形成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拓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新信息传播方式
创新信息传播方式,能够强化信息传播效果。创新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信息传播方式,在提升信息传播效率、拓宽信息传播范围、增强信息传播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拓展,创新信息传播方式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一,开展“新媒体+游览体验”活动[12]。在景区内设置VR/AR体验区,通过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技术,使游客了解景区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自然风光。开发智能导览App或小程序,为游客提供语音讲解、路线规划、景点介绍等一站式服务。通过GPS定位技术,实现对游客位置的实时追踪和精准定位,以及对景点信息的全方位讲解,让游览更加个性、便捷和高效[13]。在景区设置互动体验装置,如触摸屏互动展板、体感游戏机等,让游客通过触摸、操作等方式与景点互动,增强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第二,注重培养紧随时代潮流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通常是指在特定领域或社群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公信力和号召力的人物,他们的观点和态度往往能够影响大量受众的决策和行为[14]。应结合“意见领袖”的专业性、知识储备、粉丝量、网络影响力,以及能否紧跟社会热点、文化趋势、政策法规等方面,评估其能力,对其媒体素养、内容创作能力、社交媒体运营能力进行定向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和传播技巧。
第三,注重口碑传播。通过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独特的体验,让游客成为阿胶文化康养旅游的“代言人”,主动向亲朋好友推荐,强化口碑宣传。为积极分享旅游体验的游客提供奖励,如优惠券、纪念品等。定期评选优秀旅游传播者,并给予其一定的荣誉和奖励,以激励更多游客参与传播。
(三)提高传播团队的专业性
为避免重复劳动和沟通障碍,首先应明确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定期组织培训课程,涵盖最新的传播趋势、社交媒体传播策略、内容创作技巧、数据分析等,确保团队成员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双提升。鼓励团队成员参加专业认证考试,如数字营销、社交媒体管理、内容营销等,以提升其专业认可度。对受众的反馈和投诉,要及时、诚恳地回应和处理,并持续追踪,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15]。
新媒体的发展给东阿阿胶文化康养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传递阿胶文化的康养价值,利用康养旅游传递健康理念,形成人人关注健康生活、人人需要健康生活的状态,这对未来城市旅游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日照平安国际旅行社.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全文)[EB/ OL].日照平安旅游网,(2016-05-21)[2024-06-03]. http:// www.rapats.com/lyshow.asp?Id=13518.
[2] 刘建超,王树华.齐鲁阿胶文化传播的优化策略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9(10):6-9.
[3] 张宇.东阿阿胶:以文化基因塑造千年品牌[J].中国名牌,2014(8):96.
[4] 王聪聪,沈红梅,任兴龙.东阿县康养旅游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9):25-27.
[5] 林刚.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1:3.
[6] 杨惠涵.新媒体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8(3):22-23.
[7] 田朝艳. 5G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点及融合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4(6):55-57.
[8] 尹萍.青岛文化与康养旅游产业融合提升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2024(2):153-155.
[9] 白云祥,秀梅.算法推送对短视频作品传播的影响分析:以西瓜视频号“安妮古丽”为例[J].视听,2020(9):154-155.
[10] 秦玉峰.文旅+东阿阿胶中医药文化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J].人文天下,2020(21):55-59.
[11] 谢永建.游客体验下的宜春康养旅游提升策略[J].智库时代,2022(34):289-292.
[12] 王涛,高野.“互联网+”背景下韩城红色旅游传播路径优化研究[J].现代交际,2021(12):66-68.
[13] 彭小舟,黄予勤.数字解说效果对地方感的作用机制:旅游涉入和旅游体验的双中介作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3(2):93-98.
[14] 田梓伊,谢镕键.海口骑楼老街旅游传播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14):90-92.
[15] 纪慧茹.新媒体助农振兴旅居乡村[J].品牌研究,2022(20):13-15.
作者简介 李倩,讲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技术、新媒体宣传、电视节目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