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命题能力培养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本文阐述了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在命题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此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命题能力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命题;专业提升
小学数学教师在命题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数学内容的理解,还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自我反思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命题与专业成长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果,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意义重大.1命题与教师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
1.1深化对数学内容的理解
命题需要教师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包括数学概念、原理和应用.教师在设计试题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出好试题.[1]例如,教师在设计关于“分数加减法”的试题时,发现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存在偏差,因此,应设计更具层次性和区分度的试题,如用具体情境考查学生的分数加减法应用能力.
1.2提高教学能力
命题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通过试题有效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这提高了教师的数学能力.例如,教师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应用题部分普遍得分较低,就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增加原创应用题的练习,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和反思教学.
1.3促进专业发展
命题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之一.在命题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这种学习过程能够激发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兴趣,促使其不断进步.例如,教师在命制数学试题时,需要查阅相关教学资料,这是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同时,命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教学数据为教师提供了研究素材,通过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开展教育研究,提升教研能力.
1.4增强自我反思能力
命题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效,这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的不足并改进.例如,如果设计的试题难度过大,很多学生未能解答出来,这一定程度上说明此试题的科学性不够,教师就需要反思自己的命题过程.试题在难度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期达到既能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能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的目的.
2小学数学教师命题存在的不足
2.1试题难度设置不当
合理的试题难度是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关键.合理的难度设置可以有效区分学生的能力水平,试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影响考试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体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来看,在设计关于“分数加减法”的试题时,如果所有题目都是复杂的分数计算题,那么大多数学生会感到困难,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信心和兴趣.相反,如果题目全是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又无法考查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2试题缺乏多样性
多样化的题型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如计算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单一题型可能导致学生只会应对某种特定类型的题目,而无法全面展示其数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仅仅使用选择题和填空题可能无法考查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加入一些绘图题和实际操作题.
2.3试题脱离实际生活
数学教学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设计的应用题全部是抽象的数学计算题,那么学生普遍会感到枯燥无趣.相反,如果教师在试题中加入生活情境题,如购物、时间安排等,那么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增,学习效果也会显著提高,如.一道题目是“某商品打折后的价格如何计算”,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数学知识,还理解了打折的概念.
2.4试题不够科学规范
科学规范的试题设计是确保考试公平和有效的重要保障.不规范的试题设计可能导致学生成绩失真,影响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列与规律试题时,没有仔细检查题目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部分题目前后矛盾.因此,未来命题时要严格审核试题,确保每道题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如在数列题目中,确保题目条件明确,序列有规律可循,避免模糊和歧义.
2.5试题缺乏对学生差异的考虑
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上存在个体差异,对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难度的试题会导致基础较弱的学生难以完成,优秀学生则觉得题目太简单.因此,教师命题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出既能照顾基础较弱的学生,又能挑战优秀学生的试题.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应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其中,基础题目是简单的乘法计算,进阶题目是多位数乘法和应用题.
3小学数学教师命题能力提升策略
3.1深度研读课标
3.1.1理解课标的核心内容
课标是教学和命题的指南,包含了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教师应理解课标的核心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水平.例如,小学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数与运算”“几何与测量”“概率与统计”等,教师应了解这些内容的具体要求.
3.1.2掌握课标的层级要求
课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了不同层级的要求.教师命题时要根据不同年级的要求设计题目,确保题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低年级命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简单运算的熟练,中、高年级命题则需要观注考查更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1.3结合课标与教学实践
将课标与实际教学情况结合起来,可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以及根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调整,这样可以设计出更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题目.
3.2了解学生学情
3.2.1进行学情分析
教师通过日常教学、作业、考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各知识点上的表现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哪些知识点是学生的强项,哪些是薄弱点.利用学情分析工具和数据统计方法,科学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
3.2.2听取学生的反馈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有直观的了解.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可以获取第一手的学生信息,如哪些题型学生容易出错,哪些知识点需要加强,哪些解题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3.2.3学生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兴趣以及自我评估,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
3.3符合命题原则
3.3.1内容的科学性
命题要符合数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体系,不能有知识性错误.题目的内容应准确无误、逻辑清晰,不能含糊其词或引起歧义.
3.3.2难度的适宜性
题目难度要适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特点,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题目的难度应逐步递进,从易到难,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成绩.
3.3.3覆盖面的广泛性
命题应覆盖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避免偏题、漏题,要保证各知识点均衡分布,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拓展题.
3.3.4形式的多样性
题目形式要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综合应用能力.
3.3.5思维的灵活性
命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题目设计应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分析、归纳和演绎.
3.4遵循命题方法
3.4.1分析教材知识
命题前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3.4.2确定命题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命题的目标为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4.3编制命题计划
制定详细的命题计划,明确各知识点的考查比例和题型分布.计划应具体到每一题,考虑题目的排列顺序和难度梯度.
3.4.4设计题目
设计题目时,要确保题目的科学性、适宜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红明.小学数学教师命题能力的提升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