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与现实举措

2024-10-26 00:00侯坤孙玉斌
江南论坛 2024年10期

摘 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体现了深刻的历史洞察、实践检验和价值追求。这一过程继承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变迁及国内发展的需求,顺应了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在迈向新征程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确保改革能够深入持续地向前发展。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确保改革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体现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人民导向。

关键词 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内在逻辑

1954年,毛泽东同志作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将这一论断发展为党领导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自此未来几十年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发展了党领导改革开放,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推进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历史经验表明,“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

一、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承载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传统,也吸收了国内外在改革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教训。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蕴含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以及价值逻辑。通过多维逻辑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党在国家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

(一)历史逻辑:继承建设社会主义的优良传统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导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积极承担起促进民族复兴的使命。一代又一代的党员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融合,铸就了一种坚持通过党领导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传统。[2]

毛泽东同志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他明确表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3]在社会主义改革方面,他强调要实现工业化,提高亿万民众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社会主义的改革,严格党的作风建设,确保党能够有效承担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邓小平同志将党在改革和建设中的领导作为核心,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他表示:“在进行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不断追求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4]此外,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了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中的决定性作用。1980年,他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明确表示:“维护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5]四项基本原则是确保改革开放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发展的关键,是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团结的基石。江泽民同志在领导中极为重视党的建设问题。他明确提出,要将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6]江泽民同志在建党八十周年庆典上强调,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需保持清廉,能够经受改革开放和执政的双重考验。胡锦涛同志在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其中就包括改革开放的考验,显示了党对改革开放所带来挑战的系统认识和应对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作用,并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中强调,要加强和优化党对改革的总体领导,并在机构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改革进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7]历史作为过去事件的积累,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示。这一系列领导行动凸显了党在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与稳固作用。

(二)实践逻辑:对国内外改革经验教训的总结

从托马斯·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讲话,到《共产党宣言》的发布,社会主义理念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1917年,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随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全球多国蓬勃发展。20世纪末,这一运动遭遇了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并非表明共产主义制度的彻底失败,而是揭示了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诸多失策。特别是苏联的解体揭示了苏联共产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低迷。[8]苏共在维持其执政合法性和有效领导国家建设及改革中遇到了严重挑战。从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继承建设社会主义的传统来看,对前苏联改革经验的反思尤为重要。

然而,中国共产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已从初级、零碎、不均衡的状态转向深入、系统、全面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打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释放了巨大的生命力与活力,资源和要素激烈竞争,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增长。过去四十余年的改革解决了众多问题,但也遇到了新挑战。例如,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未完全明确、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以及贫富差距的扩大等。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显著的贫困人口减少,但区域发展不均、城乡差距扩大以及不完善的收入分配机制,导致财富分配日益两极分化。中国改革面临的挑战依然复杂,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有效整合和动员社会资源、调动所有利于改革的积极因素以及集中人民的力量,才能顺利推进并完成改革的各项目标。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实践显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必须由中国共产党坚定领导,确保沿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及时清除妨碍改革的体制障碍,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这一实践不仅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更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与发展的历史借鉴。

(三)价值逻辑: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领导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优良传统,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动力。1949年,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渴望重建国家主权和自主权。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78年,改革开放的启动旨在释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在此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反映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直到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推进了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未来多么辉煌,都应铭记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始终承载着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初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但仍需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须继续引领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以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人民对于单纯的物质满足的需求已逐渐转变为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这种追求涉及物质之外的全方位需求,突出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改革的路径不断演进,面临着多种风险与机遇,过去的改革经验虽显成效,但不能保证未来同样的成功。历史和现实正在证明并将持续证明,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特别是在解决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以及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上作用更加凸显。在当代社会,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对更高生活质量的向往促使深化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综上可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深厚的历史联通、现实贯通和价值融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当然,在坚持和加强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中也有着一些现实挑战。例如,党面临的“四大挑战”“四大风险”以及“改革深水区”等制约因素,这就需要找寻有效对策给予回应。

二、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按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体成员团结一心,坚守改革的信念,在思想上达到高度一致,从而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共识。面对改革过程中的难题,需要打造一支既高素质又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以确保改革措施能够有效实施,为人民造福。

(一)达成改革共识:恪守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在推进改革深化的进程中,保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显得尤为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已转变为推进改革关键突破的主要政治保障。随着改革步入新阶段,面对深层次的利益调整和制度变革,其复杂性、敏感性及挑战性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坚定不移地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在关键原则问题上的政治、思想及行动上保持一致显得格外重要。坚决贯彻“两个维护”的政治原则不仅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改革的根本原则。

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改革过程中不受损害,构建一套科学和高效的制度框架必不可少。这涉及构筑完备的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及工作流程,强化党组织在相应层级的主导地位,并优化党委(党组)的议事决策及执行机制。同时,必须解决基层党组织可能遇到的减弱、空洞化或边缘化等挑战,通过组织、制度和流程保障党的政治指导力的有效执行。为了保证党的发展不断前进和创新,也需要党长期坚持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能在各次社会革命中维持领导地位并屡获成功,主要得益于其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新时代的背景下,加强自我革命更为迫切,需要采用创新策略来推动党建的关键任务。全面的改革触及党建的诸多方面,涵盖党的组织架构、干部人事体系及纪检监察制度等,这些改革在坚持传统的同时也致力于创新。通过这些全面的改革措施,党不仅实现了自我净化和完善,还促进了自我更新与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其政治领导力、思想引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影响力。因此,党能够持续地引领方向、统筹兼顾、制定政策并推进改革,确保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勇敢应对各种挑战,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强化改革支撑: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导干部队伍

在国家治理中,选拔适当的人才至关重要。作为国家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具有特殊的意义。[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10]这反映了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深刻关注。为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必须依靠一支信念坚定、民心相通、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他们是推进改革、确保实施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关键力量。这种高素质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是构筑组织稳定和发展的基石。通过这样的机制,可以确保干部队伍在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和深化改革中发挥核心作用。

第一,注重干部的培育与选拔。党组织历史上始终将优秀干部的发现、培养和选拔作为一项根本性的任务。在干部的培养过程中,一方面,依靠干部本人的努力,需要他们持续提升党性教育水平,增强专业技能,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与规矩;另一方面,需要党组织在培养上发挥关键性作用,对于表现出潜力的干部要敢于赋予重大责任,并有策略地将他们派遣到改革的最前沿,接受实际工作的磨炼和评估。在干部的选拔方面,依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进行,把政治素质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标准。选拔过程中,应聚焦于寻找那些忠诚于党的理念、行为清正以及能够承担重要任务的干部。这样的选拔标准不仅能够确保干部队伍的质量,还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信赖和同僚的尊敬。通过双重机制的实施,即个人努力与组织培养相结合,以及严格的选拔标准,有效确保干部队伍在推进国家重大改革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这种做法不仅是对干部个人职业生涯的投资,也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投资。

第二,确保党员干部的有效使用和严格监督。随着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各级部门和单位的既有利益,甚至涉及一些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要确保改革政策能够被实际执行,顺利攻克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和困难性,关键在于选拔坚定且优秀的干部到关键岗位。这些岗位常常涉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不仅困难重重,也充满诱惑,干部们可能会面临外界的诸多诱惑和压力。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加强对那些在改革中表现突出的“改革能吏”的监督,以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为了推动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一支敢于冒险、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党的策略应该支持那些愿意承担责任的干部,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障。通过这种方式,全面深化改革不仅能够顺利推进,同时也能够保持党的纪律和法规的严肃性,确保每一步改革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三)汇聚改革力量: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一项涵盖全国各族人民的重大行动。此过程始终凸显人民群众的中心地位,展示了党对人民深刻的信赖和依赖。历史经验表明,从党的成立初期至今,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始终是党的力量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1]这种深刻的历史自觉表明,党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广泛参与和坚强支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更为复杂的阶段,尤其是在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更加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因此,党继续强调要全面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等方式,党不断加强与人民的联系,确保改革措施和政策的实施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的需求和期望。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确保民众的主体地位是关键。任何重要改革措施的推动,都需立足于民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其从根本上符合并服务于民众的期望。这涉及精心策划改革的路径和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改革的目标。改革的核心应围绕民众对优质生活的追求,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包括但不限于就业、教育、医疗保健等领域。通过深入了解民众的实际需求和期待,改革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改革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改革的实施必须依据民众的声音,及时响应民众的期望和需求。改革不仅仅是政府的行动计划,更是民众共同参与的过程,从而确保改革举措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并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之所以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积极参与,关键在于其始终紧密联系群众的实际需求和期待。如果缺乏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直接参与,改革将难以实现预期的成效。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重视和维护人民在改革实践中的决策权、经验贡献、法定权利及其不可或缺的地位。通过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创造力,可以确保改革措施更加精准有效,进而推动改革的深入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紧密结合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通过与人民同心协力、共享甘苦、并肩作战,能够有效地推进时代的改革进程。为了确保改革的成果能普惠于全民,并持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各地区的具体实践显示了这一政策的广泛影响。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见效落地,要指向于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维护和加强人民群众与改革的紧密联系,确保民众直接受益于改革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改革的接受度和效果。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了改革的每一步都能够符合人民的期待和需求,进而推动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宣.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N].人民日报,2024-07-25(06).

[2]何锡辉.新时代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1-10.

[3]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0.

[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6.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6]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29.

[7]穆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N].人民日报,2024-07-26(06).

[8]王长江.苏共:一个大党衰落的启示[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270.

[9]阳宏润,李文.新时代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机理与实践路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6):5-9.

[10]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J].党建,2018(07):4-6.

[1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07):4-9.

本文系2023年度教育部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项目“‘数字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编号23JDSZK128)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