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北大门”,新沂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新沂坚持全域一体化发展思路,构建“一园三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格局。窑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园是江苏省22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之一,是新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和引擎。为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培育“旅游+”新业态、运河古镇相映衬、加强设施生态建设、多种主体共建共享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大运河文化带;窑湾古镇;窑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园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与兴盛,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江苏是运河文化繁盛地、大运河的起源地。新沂是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的“北大门”,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个宝贵资源,重现运河美景是新沂落实国家战略、扛起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的时代重任和使命担当。
一、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的基础
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是徐州地区大运河文化底蕴深厚、遗存丰富的核心地段。大运河新沂段全长15公里,处于京杭大运河的黄金分割点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坚实的建设基础。
(一)底蕴深厚优势独特
1.河湖相依、山水相伴的地理形势比较独特。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的核心与精华在窑湾古镇,但窑湾古镇并非新沂运河文化的全部。窑湾古镇和马陵山同在骆马湖北岸,互成犄角之势,早已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运河新沂段的生态环境条件得天独厚,窑湾古镇与16e7b99818dfa5ac74f17294ac05311a马陵山唇齿相依,而且依河傍湖,景观纵深感强,自然文化资源契合度高,河、湖、镇、山造就独一无二、丰富多样的地理形势。
2.为数不多、遗珠古镇的发展形态比较鲜明。历史上,淮河以北运河沿线诸多古镇古街因洪灾战乱陆续湮灭,而窑湾古镇是运河文化的原生态遗产。古镇明清建筑特征突出,形制完整,而且以镇的形态伫立大运河畔,体现出与其他景区的异质性。与城区的分隔赋予了古镇开阔、轻松、古朴的品味气质,也让古镇的空间可塑性大大增强。
3.条线交融、包容多样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从文化规模和内涵上看,大运河文化资源已初具规模,明清文化、漕运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内涵不断充实,呈现出清晰的文化脉络。从文化带建设格局上看,马陵山和窑湾古镇两个景区的文化资源都是大运河文化的产物,彼此渗透融合。
(二)窑湾古镇特色鲜明
“千年运河百道弯,黄金分割在窑湾。”窑湾古镇坐落于大运河的“黄金分割点”上,是国家级生态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目前苏北地区保护最为完好的古镇,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大运河商帮文化第一古镇”的美誉。古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自公元618年唐朝建置始,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近几年,窑湾古镇陆续入选“江苏最美运河地标”、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
1.遗产遗存多元多样。古建筑、古民居群是窑湾古镇运河文化遗产。窑湾古镇现留存具有明清时代南北建筑风格的古商会馆、北京四合院式的民居、欧洲宫殿式的小洋楼、典型欧洲建筑风格的天主教堂。窑湾鼎盛时期,商铺、宅院、教堂、庙宇达8000多间。这些建筑在战争期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绿豆烧酒厂、隆记钱庄、山西会馆、东西典当行等800多间商铺宅院保存较为完整。军事建筑也是窑湾古镇的亮点之一,韩信点将台、楚王城楼、关羽马槽等战史遗迹烙下了窑湾的时代印记。窑湾还留下了诸多名人的足迹,岳飞、明太祖朱元璋、史可法、乾隆皇帝、爱国将领张华棠都曾在窑湾驻足或生活过。窑湾的古庙、古桥、古槐、名人碑亭等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窑湾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如清代圣旨石碑石刻、壁画字画、刺绣瓷器等。
2.商贸形态独具特色。物流天下的水上贸易是窑湾的特色。明清时期,窑湾是南北水运枢纽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各地的货物依托窑湾码头实现南北流通。水运的兴盛带动了窑湾工商业的迅速发展,清末民初的鼎盛时期,古镇设有5国商业代办处和8省会馆。美国、英国、法国商人以及意大利、加拿大等传教士都曾来窑湾经商传教,外国的汽艇、国内的小货轮在窑湾码头穿梭往来。镇上设有大清邮局,钱庄、当铺、商铺、作坊等达360余家。窑湾商贸云集,形成窑湾独特的船—船、船—店贸易的水上贸易商业形态。昔日店铺栉比,商贾云集,街上行人如织,水上舟楫连绵,会馆、钱庄、典当行、商铺、码头等赋予了古镇浓郁的商贸文化特色。窑湾也因此获得“黄金水道金三角”和“小上海”之称。
3.商帮文化交汇交融。窑湾古镇位于南北之交,由大运河带来的各种地域文化在窑湾交流融汇,形成了极具包容性和统一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窑湾商帮文化。见证运河发展历史的八大会馆,是窑湾商帮文化交汇交融的典型代表。在康熙乾隆年间,窑湾古镇先后建成了安徽、福建、河南、河北、江西、山东、山西、苏镇扬八大会馆,成就了古镇交汇交融的商帮文化特色。南北交融的商帮文化是这座运河商都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记忆。
4.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南北文化在窑湾的汇聚、交融,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而形成的地方民俗文化积蕴深厚、包容多样。古镇不仅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婚丧嫁娶习俗,而且还有水龙会、脚行等民间组织的节庆习俗;不仅具有花挑子、木板年画、扎彩等民间曲艺,而且还有“盂蓝会”等民风习俗。在饮食方面,窑湾船菜和被誉为“窑湾三宝”的绿豆烧酒、窑湾甜油、窑湾桂片糕都赋予古镇鲜明的独特风味和地方特色。
二、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的有效实践
新沂加强整体谋划、坚持重点突破,大力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加大力度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努力把千年运河打造成财富之河、生活之河、文旅之河,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
(一)构建“一园三点”,驱动全域一体化建设
新沂山水禀赋自然条件优越,“一山一湖一古镇”作为新沂名片驰名在外。马陵山和骆马湖山水相依,大运河和骆马湖河湖相连,大运河畔的窑湾古镇古朴恬静,水魂神韵的特质赋予了新沂苏北水乡的特有魅力。基于此,新沂坚持全域一体化推动,着力构建“一园三点”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格局。“一园”即窑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园区充分依托窑湾和大运河“黄金水道”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规划占地面积2482亩。“三点”指花厅遗址考古公园、马陵山森林公园和宿北大战纪念公园,主要集中在马陵山景区和马陵山东麓。花厅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通过活化花厅遗址文化,建设花厅部落,以各种方式展示花厅遗址出土文物,介绍花厅文化。马陵山森林公园,占地3000亩,主要栽植乌柏、麻栎等乡土树种,植被覆盖面积达90%,园内游览骑行、健身休闲等设施齐全。宿北大战纪念公园,以宿北大战纪念碑亭为中心,以浮雕、纪念碑、英雄录等形式,集中展示在新沂市境内发生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
(二)擦亮文化底色,扩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1.挖掘运河文化,彰显运河文化基因。运河文化是运河千年历史的文化印记。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生动呈现其鲜明特色对展示中华文明、凝聚民族精神和彰显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组织运河文化研究及精品艺术创作。《窑湾纪略》《骆马湖的前世与今生》《流经窑湾的大运河》等文化溯源作品以及《十八里相送》《姜太公卖面》等一批精品剧目创作完成。二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大力推动窑湾绿豆烧酒、新沂柳琴戏、窑湾甜油等入选江苏省、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三是赓续地方红色文化传承。清末民初举人臧纡青、陆文椿的爱国担责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宿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建立,沂河陆渡口战斗、淮海战役窑湾战斗等一大批运河河畔的红色文化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
2.拓展文化活动,展现运河水乡特质。举办系列大运河文化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展现大运河水乡特色,提升窑湾大运河文化影响力。一是打造“夜猫子集”文化展演和《运河千古情》大型实景多幕剧。打造推出开当仪式、抛绣球招亲、投壶送宝等一批富有苏北地方风情和窑湾古镇特色的文化活动,重现千年运河商贸繁荣场景。二是以“苏北水乡·夜色窑湾”为定位,通过多媒体夜景演艺,呈现窑湾的水乡特色、美食特色、文化特色。三是多方面展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展示甜油、豆瓣酱、绿豆烧酒、桂花云片糕等窑湾特色产品的制作过程,以非遗研学的形式领略糖画、面塑、蓝印花布制作等非遗传承技艺,通过“千里运河·一道湾”等系列研学课程引导游人参与体验。四是充分利用大运河、骆马湖生态环境,举办水上运动、大运河航运文化展演、环骆马湖自行车赛等大型活动。
(三)多维多措发力,助推窑湾古镇华丽转型
以窑湾古镇为依托的窑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园是江苏省22个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之一,是新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和引擎。围绕“三河一湖”(后河、护城河、中运河及骆马湖)建设,窑湾古镇逐渐从旅游景区向古镇、运河、骆马湖湿地多维展开的窑湾大运河核心展示园转变。
1.修复古镇建筑,激活运河文化遗产。为保护窑湾历史文化遗产,《窑湾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江苏窑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新沂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政策相继出台。2009年起古镇开始保护性开发,对部分被毁建筑按照原有风貌进行修复,对大清窑湾邮局、马南圃书画艺术馆、南哨门、界牌楼、北门锁钥等10多处历史遗存进行修建,累计修复古建筑2600余间。此外,修建景观桥5座,修复了南哨门码头和牌坊并整改完成护城河东岸民俗文化街区工程。
2.优化设施建设,提升古镇旅游竞争力。着力完善古镇及周边的基础配套设施。一是改造优化通往古镇的交通要道。先后投入资金10多亿元,增设方便游览窑湾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建成古镇大道、环骆马湖公路、山水大道,改扩建毛林特大桥。二是全面加强古镇内基础设施建设。修复建设了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窑湾民俗史话馆、天主教堂、东当典、江西会馆、苏镇扬会馆等20多处景观景点。建设了窑湾船菜馆、窑湾味道特色小吃美食集聚区、龙舟驿客栈、三晋别院客栈、运河商都酒店等旅游休闲服务场所。目前,窑湾古镇已形成西大街、南大街、运河大堤、中心河四大景区。四大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大增强了古镇旅游舒适度和景区竞争力。
3.创新文旅产品,打造休闲度假好去处。窑湾古镇在保留原有文旅产品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开发。一是利用鱼米之乡的物产优势、窑湾古镇的特色食品,打造“窑湾味道”和“窑湾游礼”系列产品,研发特色文创产品。二是塑造以古镇体验为核心的“夜色古镇”文旅品牌。除了保留传统早市“夜猫子集”,还开发出多元化、沉浸式古运河夜游产品,围绕夜景、夜宴、夜娱、夜食、夜宿等内容,逐步繁荣古窑湾传统“夜经济”。三是充分利用古镇内外丰富的水资源优势,有序开发内外河水上旅游项目,使窑湾古镇景区和骆马湖湿地、水域旅游开发融为一体。
三、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
经过十多年的保护开发,形成了窑湾核心展示园现有的建设格局和特色优势,为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产业融合不紧、挖掘研究不深、特色亮点不多等突出问题。新时代新阶段,新沂应锚定打造独具魅力的精品文化带,立足于大运河新沂历史文化资源,突出优势,凸显特色以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推动加强文化浸润,彰显水乡古镇独特性
文化是古镇的核心,围绕大运河新沂段的人文、历史、民俗、漕运等内容,深入探索挖掘,让古镇在同质化竞争中彰显自身特色。一是围绕窑湾明清文化传承、工商资本萌芽、外来文化撞击,商业版图、漕运、船工历史所体现的商帮文化、漕运文化、宗教文化等大运河文化瑰宝进行深度挖掘,着力抓好大运河文化资源的合理有效串联,挖掘好、保护好、展示好大运河文化的深厚底蕴,让文物讲故事,让建筑讲故事,让历史讲故事。二是科学实施窑湾古镇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稳妥推进花厅遗址、宿北大战遗址、淮海战役遗址的保护开发,对运河沿线的栈桥、船坞、码头等进行保护改造,着力恢复文化遗产的真实历史风貌。三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革命文物等丰富的大运河遗产进行分级分类保护、传承和利用。打造传统文化、传统工艺和民俗精华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其真正实现可亲近、可参与。结合现代化数字传媒等技术手段,深入推进大运河活态文化集中再现和创新性开发利用。
(二)培育“旅游+”新业态,加快农文旅业深融合
培育“旅游+”新业态,全面布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将“一园三点”有机串联,以马陵山、窑湾古镇、骆马湖为重点,有效整合运河及周边文化景观资源,以大旅游的格局,“旅游+”的新业态形式,将新沂丰富的山水、风光、人文资源与文化、体育、农业、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串珠成线、连线成片。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加快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坚持以“文”为脉,以“水”为魂。一是坚持以“文”为脉,凸显新沂运河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大运河文化、花厅文化、红色文化等遗产资源,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经典文化旅游产品,举办系列大运河文化节庆活动和大型体育赛事,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二是坚持以“水”为魂, 做好“水”的文章。有效整合大运河及周边文化景观资源,做足亲水文章,设置亲水步道,实施骆马湖退圩还湖工程,引入湖上观光、沙滩娱乐、水上运动等项目,拓展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三)运河古镇相互映衬,塑造流水玉珠美风情
依傍运河而生却亲水性不足是窑湾古镇的一大缺憾。古镇与运河相关的古城墙、古桥、古驳岸、古纤道等空间元素荡然无存,窑湾古镇与京杭大运河关联度太弱。因此,要提高古镇运河水乡的韵味,一是切实把运河文化的“活水”引进古镇,将大运河文化基因接种到古镇开发中去,活化利用运河沿线文化遗存,对古桥、旧码头、古纤道等进行改造、多方展示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的特点和路径。还原运河商贸码头应有的历史风貌,让运河流水与古镇这颗玉珠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二是最大程度地保留街区商业与居民共存的生产生活业态,尽可能还原古镇人文风貌,打造原汁原味的古镇生活体验区。三是利用窑湾古时“鸡鸣听三县”(唐代时,窑湾是下邳、宿迁、睢宁三县交界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窑湾大运河对岸连接宿迁、邳州、睢宁,四地一水相连的跨界神奇,多角度多形式展现丰满生动的运河古镇风情。
(四)强化设施生态建设,勾绘运河生态好底色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和环境配套工程。加快推进大东门复建、“窑上花湾”、水系沿岸景观及桥梁建设、西大街延伸等工程。加快古镇景区水系建设,全面进行古镇水系疏浚工程,在运河沿岸开辟健身步道,推进航道提升等环境配套工程多管齐下。完善游客集散、导览导游、休憩健身等公共设施,安全、消防、救援等应急设施,科研、会展等公益设施,宾馆、酒店和文化消费等必要商业设施。利用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大屏幕,对文物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展示,对历史名人、诗词歌赋、典籍文献等关联信息进行实时大屏幕滚动展示。原生态建设大运河及沿线生态环境。一是高标准规划,呵护运河风貌。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因地制宜、精准规划、统筹发展。二是保护与修复并重,还原历史风貌。严格执行各类管控措施,开展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三是加强环境整治,改善运河生态。加快推进运河干支流、上下游水系生态治理工作,打击非法采砂,全面清理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及鱼塘,进行河道清淤、河网修复、保护生态湿地。
(五)多种主体共建共享,实现多种效益齐提升
多元投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大运河文化带共建机制。寻求高层次的合作发展平台,在运作机制、发展理念、资金投入和管理水平上实现平台提升。优化融资环境,以项目撬动建设资金,全力争取相关资金的重点支持。完善优惠政策,吸引一流旅游公司专业化运作,吸引管理经验先进、管理模式成熟的优秀文旅企业参与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建设,提升景区运营水平,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大幅提升。借助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推进新沂大运河文化带“一园三点”建设,用好旅游资源、用活文化资源、用足生态资源,将大运河新沂段打造成为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水平的旅游长廊,高颜值、高品位、高效益的“文化地标”,让大运河文化带新沂段成为闪耀在大运河文化带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参考文献:
[1]葛剑雄.大运河历史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刍议[J].江苏社会科学,2018(02):126-129.
[2]尹立杰.文旅融合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如何发展[J].当代旅游,2019(10):156+176.
[3]方静.论大运河特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利用——以常州段运河为例[J].中国名城,2018(12):92-96.
[4]刘耀辉,付丙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运河文化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山东省德城区二屯镇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9,35(03):14-18.
【责任编辑:张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