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承弘扬航天精神融入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2024-10-26 00:00:00刘婷黄永卫
企业文明 2024年10期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当前,新时代下成长起来的95后青年一代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天企业作为国有军工企业,要坚持守正创新,立足现实之需,回应时代之问,突破当代青年思想观念束缚,将传承弘扬航天精神融入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为航天事业稳步前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本文以当下航天企业如何有效有力地将航天精神融入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和有效措施为例,为相关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深刻把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新特征新要求

一是必须读懂青年的价值观。国有企业的“95后”“00后”员工们,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到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的深刻影响,个性化、多元化思潮伴随其成长并步入社会来到工作岗位。因此,必须从现有的生活条件入手,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动去了解、贴近青年员工,了解新时代青年的生活条件和价值观念,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活力和韧性。

二是必须用创造性思维引起青年共鸣。随着青年员工占比提高,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已经发生了跨代更迭,呈现一系列新变化新特征。航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还习惯性地停留在按部就班式的老办法、开会提要求等“你讲我听”的被动式说教;要与时俱进,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创造性思维摸清青年思想变化规律,研判青年语言习惯、语言风格和语言逻辑,用青年话语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变革,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情感元素、专业元素、时尚元素,切实增强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是必须用互联网思维引起青年共情。航天精神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紧跟时代脚步,强调科技强国,对于新时代青年是有吸引力的。因此,航天企业需把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融进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始终,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充分把握智能传播时代的发展规律,熟练运用图文、音视频等媒体融合的技术手段,切实提升媒体素养和数据素养,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找到做好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和“桥”,引发当下个性鲜明、思想活跃的青年员工与航天精神以及企业文化共情。

“四个强调”帮助青年深入理解航天精神内涵

强调“航天精神蕴涵忠诚爱国的政治品格”。国家战略需要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国为重是航天事业的根本,是航天人的价值追求,也是航天精神的核心内容。青年员工加入航天事业,往大方向来说一切为了祖国、往个人前途命运来说一切为了成功。正是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广大航天工作者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荣辱兴衰、人民的幸福安宁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航天精神蕴涵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航天技术是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国之利器”,尖端技术绝对不可能从国外直接拿来,想要真正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正是靠着航天人这种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才真正将祖国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强调“航天精神需要大力协同和严慎细实”。航天工程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用技术复杂且新,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和成千上万人协同工作。航天技术是高难度的尖端技术,研发人员不能有半点浮躁、松懈和马虎。一颗螺丝钉、一根导线、一个元器件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大培养部门、员工间的协同作战意识与能力,紧抓细节,避免“大而不精”的情况,不做“表面文章”。

强调“航天精神需要无私奉献和薪火相传”。老一辈航天人在燃烧青春中提出了“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的铮铮誓言,以表达立志献身国防尖端科研事业的坚定志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航天企业在创业初期和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宝贵的人才队伍。作为新时代航天人,青年员工应当把自身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肩负起建设航天强国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个方面”推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行

创新宣传“打开方式”,推动思想同向、文化同和。

一是拓展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传播渠道。在传统传播理念基础上,更多去迎合网络传播特点,适当采取青年更乐于接受的“轻传播”形式,辅以线上线下联动等更便于青年员工主动参与的传播方式,用好网站、“两微一端一抖”等平台进行同步推广,形成“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融合传播态势,有效覆盖目标对象。

二是讲好“微故事”,擦亮青年爱国底色。创造性地将原本宏篇大制的红色文化故事解构成点燃青年内心的“微小故事”,使其“听得不累,记得更快,用得更好”。

三是将航天精神“现场化”“故事化”。用好“老三线”教育基地、军事博物馆、导弹馆等文化阵地,以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围绕价值主线、叙事主线和逻辑主线,以物说史、以事见人,讲好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故事,感召激励青年员工主动作为。

激活人才发展潜能,推动风雨同舟、成果同享。

一是做好“文化加法”,激活青年员工担当意识。企业需要在制度上做减法、文化上做加法,营造相对自由的管理氛围,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青年员工“留白”,让其感受到企业为自己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充分激活青年员工主动担当的意识。

二是营造和谐平等氛围,激活青年员工协同意识。企业需要营造和谐平等的团队氛围,更多地用共享性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而不是简单的任务性输入或输出,例如强化“航天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我们因为志趣相投、价值观相近、目标一致而聚在一起”等理念,帮助青年员工建立志趣相投的人际关系和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效提升其团队参与感。

三是丰富育才机制,拓宽青年员工成长通道。在青年员工的专业能力提升上,企业应当用周期短、见效快、寓教于乐的培训方式来替代“长篇大论、照本宣科”,在青年员工的职业规划上,企业要深入了解个人发展目标和需求并更多地提供与员工职业规划相匹配的通道以及多岗位交流锻炼的机会;在业绩评价上,既及时兑现薪酬、奖金等物质激励,又匹配“成就勋章”等非物质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年内在潜能。

掌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推动支撑有力、保障有情。

一是用好党的优良传统,筑牢青年意识形态防线。发扬斗争精神,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通过意识形态问卷调查数据、员工画像等手段,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利用唠嗑式、咨询式、会商式、结对式“亲情+互动”的方式,拉近彼此距离,对青年员工所思、所想、所盼、所惑、所扰悉数掌握。

二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青年情感认同。聚焦青年“急难愁盼”,提高其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方位构建“大健康”服务体系,建立完善青年员工健康保障工作绿色通道,完善心理咨询、疏导和危机干预机制,做好节日福利、外场试验队关怀慰问等工作,以有温度的举措为青年员工带来有质感的幸福。

时代在变,年轻人在变。“95后”一代已然成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新兴力量,企业应当给予其充分尊重、理解、信任。本着充分照顾其特点同时发挥其优势的原则,大力弘扬传承航天精神,改进和加强新时代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并以两者高度的融合统一,确保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引领青年员工与航天事业“双向奔赴”,携手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奇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