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24-10-26 00:00:00毛双燕
企业文明 2024年10期

大庆炼化公司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支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建立覆盖不同类别党员的综合量化考核评价机制,记好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工作职责的“明白账”,形成评价党员日常行为和综合表现的“一本通”,实现党员教育管理的常态化、定量化、精准化,引导和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切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的背景

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是落实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新要求的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牢牢抓住党员队伍建设这个基础性和系统性工程。结合实际情况,公司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聚焦“四讲四有”党员标准,树立“四合格”的鲜明导向,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引导党员自觉做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品德高尚、作用突出,真正把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落到实处,夯实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是着力加强国企基层党的建设的需要。近年来,集团党组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有新成效”列为首要任务,强调要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公司党委指出要强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有助于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既是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党建增力作用的有力抓手。通过实施积分管理,能够有效激活党员“红细胞”,启动党建“红色引擎”,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是解决党员教育管理瓶颈问题的需要。公司党员经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及集团公司“四合格四诠释”等学习教育的洗礼,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更加牢固、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凸显。但是与新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新要求相比,党员管理还存在考核标准未量化、考核评议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认真探索并逐步改进。

探索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需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争先意识。探索分类积分管理,建立系统完善的覆盖党员党内生活、遵规守纪、履职情况、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综合量化评价体系,将党员日常行为和综合表现以积分形式直观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了考核评价的精准度、持续性、激励性,增强了党员“提高积分、争当先锋”意识,引导其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良好形象。

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的做法

科学划分类别,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党员所处的领域不同,岗位不同、身份不同,积分管理的项目内容、方式方法、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合理划分党员类别,搭建统一性与差异性兼顾的党员结构,是分类积分管理取得实效的基础。依据实际,将党员类别分为四类,即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严格按照分类积分进行量化管理,离退休党员以组织关怀为主,不纳入分类积分管理范畴。通过合理划分类别,实施党员分类管理,不断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确保党员管理科学性和适宜性。

精准量化积分内容,体现评价指标的系统性和导向性。积分的项目、内容和分值是分类积分管理的核心和方向标。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和“四讲四有”及“四合格”党员标准,将积分项目分为基础分、履职分和奖励分三方面50项。基础分包括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方面20项积分内容。履职分包括发挥作用合格方面8项积分内容,以及年度干部考核测评、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岗位工作实际三方面内容。奖励分分为月度奖励分和年度奖励分,涵盖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各类事项,通过强化正面激励、突出价值导向,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做贡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设置积分项目、量化积分内容、设置评分标准,建立量化评价体系,为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筑牢基础。

健全优化积分流程,突出考核评价的操作性和客观性。突出“便捷高效、民主决策、公开透明、常态长效”原则,采取“月评分、季考核、年总评”办法,党支部每月召开小范围民主评议会,对党员进行量化考核打分,评分结果在支部内公示。每季度党支部对党员月度评分进行综合分析,积分较高的党员,党支部要以适当形式通报表彰;积分靠后的党员,党支部要及时批评提醒和帮扶整改;对连续两个月积分靠后或月度积分波动较大的党员,党支部要派专人了解情况并制定整改措施。年度积分周期结束后由支委会计算年度总积分(年度总积分=月度累计积分总和/积分月度+奖励分),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审议通过党员年度积分情况,依据总积分评定党员等次:90分以上为优秀党员、70~89分为合格党员、60~69分为基本合格党员、59分以下为不合格党员;同时将相关情况报上级党组织审核备案,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通过明确积分责任主体、优化流程、公示结果,增强考核评价的规范性公平性,确保党员分类积分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彰显积分管理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兑现考核奖惩、合理运用考评结果是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的“生命线”。坚持将党员年度积分结果与考核奖惩、评先评优、专项奖励等挂钩,发挥“小积分”激励作用。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的党员,作为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或优秀党务工作者推荐人选,作为单位选人用人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参考,并在学习培训和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激励;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如果因特殊情况导致积分较低,由本人提交书面情况说明,经党支部核实认定并报上级党委批准后,可评为“合格”等次;无特殊情况被评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视具体情况采取措施,要求限期整改或组织处置;连续两年或累计三年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党员,党支部要按照“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严肃处理。着力考评结果运用,要强化让党员真正“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营造争当先进、争创一流氛围,确保党员分类积分管理机制落地见效。

党员分类积分管理的实施效果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通过对党员参与党内活动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过程记录、分类积分、量化考核,做到了靶向施力、精准发力、持续用力,解决了以往由于缺乏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导致党员管理“作用难发挥、考核难量化、成效难体现”的问题,增强了党员的身份意识、先锋意识、宗旨意识,引导其时刻以“四合格”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显著提升。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实现了考核评价由“静”到“动”、由“软”到“硬”、由“点”到“面”,较好地解决了管理考核上的“漏洞”、作用发挥上的“瓶颈”、工作作风上的“弊病”,强化了党员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提高了党员参与党内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党支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了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增强,有效激发了党员队伍生机活力,使得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将党的组织生活、党建重点任务、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工作融入党员管理全过程,使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有了有效抓手,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组织力持续提升,推动党建基础工作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责任编辑: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