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有效途径。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国资央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西南油气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探索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西油模式”。
“西油模式” 的做法及成绩
西南油气田注重在专题讲座、主题党课、研讨座谈、展览展板、知识竞赛等传统宣讲载体基础上,立足石油天然气行业特点,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着力理论宣讲“四色”传播载体,以“红色、特色、亮色、底色”相融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点、线、面”立体传播。
突出红色,建立“一核多点”研学阵地。西南油气田立足“中国天然气工业摇篮和未来”的定位,始终以“深化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再实践再传播”为核心,打造具有西南油气田特点的宣讲阵地,打造以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为代表,辐射延伸出红村会战旧址、32111英雄钻井队纪念园、“征气驿道”“石油记忆”主题街等理论红色宣讲阵地,形成了“一核多点”红色游学地图。注重将党的光辉历史搬上展示墙、将党的伟大成就拍进宣传片、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讲解词,对参观者进行沉浸式和面对面讲述。三年来,西南油气田所在川渝两地十余处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党员教育基地、工业文化遗产等,累计参观近100万人次,不仅起到了传播石油精神、展示油气田形象的作用,同时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红色阵地广泛传播。
彰显特色,举办“主题展演+互动研习”宣讲活动。连续五年在党内集中教育、主题教育总结阶段,在纪念铁人王进喜诞辰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举办“现场+网络直播”主题展演,以老领导、老专家、老石油代表、讲述人的视角,通过现场访谈、故事分享、专家解读、情景再现的方式,讲理论、讲历史、讲传统、讲精神、讲奉献,生动展示和宣讲油气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建立常态化研学互动机制,多次举办“西油故事·融媒研习社”活动。活动采取“交流分享、案例解析、情景演练”的形式,邀请当地政府、媒体、高校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媒介素养和专业技能,不断巩固“政、企、媒、学”新闻舆论工作四方联动机制,为西南油气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增强亮色,打造“大流量+现象级”融媒作品。以官方微信“西油记”为核心,报、台、网、微、端协同发力,将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把互动问答、新媒体技术等新手段巧妙运用于其中,制作了一批图文、音视频、漫画、H5等爆款理论宣讲作品,如“总经理微课堂”“处长谈效”等作品,实现了理论传播的“落地”与“出圈”。 其中,主题党日活动“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传承革命薪火”在央视栏目《新闻直播间》播出。“数字化如何在西南油气田C位出道”登上新华社“一带一路”国家直播平台,引发广泛关注。万米深井——深地川科1井开钻,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现场直播,取得了良好成效,总点击量达到10.97亿人次。反映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微电影《晓光》荣获国务院国资委2021年度中央企业优秀品牌故事,成为中国石油品牌中唯一入选的微电影作品。策划编印《大地之眼》融媒体读物,创新采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展现川渝地区重点气田发现过程,引导公司干部员工全方位、立体化了解四川油气田60多年的勘探开发辉煌成果。在建党100周年策划推出油气田首部系列纪录片和同名纪录电影《青春红》,出版《川油史记》系列历史图文集,汇编出版《气美家国》《大地之眼》等一批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宣讲作品,充分发挥融媒体在宣讲中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优势。
提升成色,形成“多方参与+院士领衔”研究生态。牵头主办四川省石油系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把油气田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重点作为理论研究的着力点,坚持每半年编印、刊发一期《工作与研究》,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理论研究阐释成果,为油气田各单位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上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连续9年开设文化建设软科学项目,从《天然气文化研究》到《天然气产业文化创新》研究,创新采用“1+4”多机构联合攻关形式,全面推动项目高质量完成,形成40万字专著,有效夯实理论研究成果。2024年,首次成立由6位院士牵头开展的《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文化传承和文明探源》专题项目,以独特视角,独具创意的联合研究方式,从“井史”“技术史”“产量史”“文化史”四个方面,深入挖掘四川盆地天然气工业精神根脉,首次将中国天然气工业(发源地)发展史与企业文化传承融合研究,全方位呈现天然气工业发展成果,为打造国内最具特色的“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品牌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和支撑,为油气田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经济、保障民生需求、推动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西油模式”的经验启示
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多渠道加强宣讲队伍建设。西南油气田企业员工年龄跨度大、文化水平差异大。不同年龄、文化、工种的员工,思想上具有不同的疑惑,使得宣讲对象呈现出多样化、分众化的新特点。因此,要多渠道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加强党建内训师、青年讲师团培养,提升党支部(副)书记理论素养,用好用活各类先进典型,加强外部专业讲师力量引入,树立 “每名党员都是宣讲员”意识,同时加强宣讲技巧的专业化培训,进一步打造“人人都是宣讲员”的格局。
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多手段拓展宣讲载体。西南油气田企业下属单位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的共性特点,容易导致理论宣讲向基层组织延伸不够、向基层群众拓展不够,宣讲覆盖面容易存在盲点盲区。因此,要加强新媒体、主题展演、知识竞赛等生动式、互动式载体的应用推广,同时坚持小而精的分众化、片区化宣讲,增强宣讲方式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加强顶层系统设计,全方位建立宣讲保障机制。党的创新理论一直在不断丰富拓展,是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因此,要加强宣讲工作的顶层化设计,突出宣讲工作制度的建设和保障机制的建立,明确宣讲工作经费来源渠道,制定表彰激励政策,建立资源成果共享机制和效果反馈机制,持续提升基层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水平。
(责任编辑:冉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