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集团:科技赋能助发展 协同创新促共赢

2024-10-26 00:00:00白兰籍常嘉秦思雨
企业文明 2024年10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和非洲正在通过共同探索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回答历史之问,携手推进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历史伟业。”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矿冶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立足科技型央企属性,充分发挥集团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能力优势,积极服务国家科技外交,与非洲矿业同行共同书写了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美好篇章。

矿冶集团与南非、刚果(金)等10余个非洲国家积极拓展合作领域,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持续丰富合作内容,在打造闪亮中国技术的国家名片的同时,为非洲经济实现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矿冶力量。

优势互补创新路 合作共赢携手行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和中非“九项工程”深入推进,矿冶集团与非洲国家相关机构,特别是南非矿业公司和科研院所,通过双方实现矿山数字化、绿色化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不断深化和丰富合作内容,让合作共赢的理想种子逐渐生根发芽,绽放出双向奔赴的硕果。

2018年,在中南两国科技部的支持和见证下,由矿冶集团和南非国家矿业技术研究院联合牵头成立的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聚焦矿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研究、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工作。2019年,依托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南非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矿冶集团与南非明泰科国家矿业研究院等南非研究机构携手共进,为解决中南两国矿产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开展协同创新,科技合作项目涉及采矿、选矿、自动化及新材料等学科领域。

联合实验室成立至今,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突破了深井开采的本质安全设计、深部开采过程全自动地压监测预警等核心技术,获多个国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出版多部专著,发表多篇论文。长长的成绩单,不仅是中南两国科技合作的硕果,更是中南两国协同创新发展的最好见证。

科技赋能发展路 和合共生促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

矿冶集团充分运用创新研究平台技术成果,因地制宜推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结合当地实际推动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用“矿冶智慧”为非洲现代化赋能。

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升级“价值链”。矿冶集团与非洲国家就深化国际产能开展一系列合作,持续为非洲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服务非洲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

南非PMC浮选厂总承包和铜冶炼总承包项目是矿冶集团助力南非铜冶炼工业发展的典范工程项目,该浮选厂建设规模为南非同类型中最大,其整体工艺、技术、装备、能耗等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浮选回收率较原有浮选厂提高10%以上;PMC铜冶炼EPC项目采用先进的双侧吹炉工艺替代原有的反射炉工艺,兼顾经济效益与绿色理念,改造后的PMC冶炼厂将成为南非最大规模铜冶炼厂。面对刚果(金)鲁苏西铜钴矿技术难点,矿冶集团应用自主研发的先进工艺技术、浮选设备及自动化控制系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被业主单位确定为刚果(金)开发矿山样板工程、管理示范平台和经济效益标杆企业,该项目荣获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二等奖和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行业(部级)优秀工程设计成果一等奖。

打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高速路”。矿冶集团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将自身创新优势转化为促进非洲国家相关行业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矿冶集团针对刚果(金)铜钴资源综合回收项目需求,选定综合效益最高的碎磨流程,以选冶一体化设计为理念,利用冶炼工艺回收难浮选细泥中的铜钴,有效提高综合效益。项目全线投产之后快速迈入年产十万吨级大型铜矿的大门,创造了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矿山项目建设的历史新纪录。基于津巴布韦Arcadia锂矿自然条件,矿冶集团开创性采用四段两闭路破碎、干筛湿筛相结合的破碎筛分工艺等多种开采、回收、浮选工艺,简化作业流程,降低有用矿物损失,成功达成工艺流程先进、高效节能、产品指标先进等多项技术目标,项目实现提前投产运营,在非洲大地彰显“矿冶速度”。

助推新兴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矿冶集团与非洲国家协同发挥在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优势,推动新兴产业务实合作。

矿冶集团与南非开普敦大学、东北大学、金川集团组成科研攻关团队,针对选矿流程数字孪生模型进行研究,并在工业试验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矿山建设;与南非科研机构在锂电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将南非矿产资源与我国市场资源相结合,将南非基础理论计算资源与我国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产业化关键技术相结合,通过联合研究共同推进合作成果转化,实现合作双赢。

矿冶集团的一大批创新的技术、产品、工程、经验等,在非洲大陆转化为实打实的经济成效,带动当地经济实现新的增长,彰显了矿冶集团促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央企担当。

民心相通交流路 文明共兴结硕果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在谈到文明交流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能够有力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矿冶集团以科技领域合作和海外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学术研讨、教育合作、交流培训等形式,与一众非洲国家形成了常态化互动交流机制,双方互学互鉴,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交流互访架起“连心桥”。矿冶集团加快推进理念、技术、产品、人才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几内亚现代化管理研修班学员等非洲国家相关机构人员多次到矿冶集团交流学习;南非金山大学教授通过网络会议等方式,制定联合研究中心在南非矿产资源领域的业务发展战略,并顺利完成两项研究项目,为中南业务全面合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南非林波波大学青年博士在矿冶集团与科研人员共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具有学术价值和工业应用潜力的研究成果;矿冶集团先后派遣四名青年博士前往南非开普敦大学和林波波大学访问学习,共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余篇。

坚守项目现场彰显“中国心”。矿冶集团在中非合作工程项目中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一个个“矿冶人”,用勇毅的决心、辛勤的汗水、无悔的坚守,为当地企业排忧解难,书写中非民心相通的“矿冶故事”。面对刚果(金)铜钴矿项目冶炼二期工程现场的诸多难题,矿冶集团冶金技术团队迎难而上,夜以继日调整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运行投产。矿冶集团工程技术人员到苏丹开展项目调研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坚持保质保量完成负责的工程项目,彰显矿冶集团作为央企的责任担当。

量体裁衣开展培训激发“新动能”。为满足非洲国家发展的人才需求,矿冶集团常态化举办中国-南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系列培训班。2021年起,在中国科技部、南非科技部等多方大力支持下,先后举办了“中国-南非现代选矿技术培训班”“中非煤矿山采矿和安全技术网络培训班”,对来自中国、南非等10余个国家近500名学员进行培训,为众多矿业企业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有效人才支撑。

推进共建共享收获“友谊奖”。十多年来,矿冶集团与以PhutID1oYl9U6jyaK8TvU4ASag==i Ngoepe教授为核心的南非研究团队,共同承担多项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在浮选药剂与矿物界面的分子模拟、锂电材料等领域深入合作,合作研发的部分成果现已在多家矿山企业实现工业应用,推进矿业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由双边向多边合作发展,起到辐射带动效应。经矿冶集团申报,Phuti Ngoepe教授于2021年9月荣获中国政府对外国专家的最高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在深度交流合作中,矿冶集团与Phuti Ngoepe教授结下深厚友谊,在中南科技合作之路上书写“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友谊故事。

促进青年成才打造“后备军”。矿冶集团与南非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研究、交流互访,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青年人才。矿冶集团青年科研骨干先后荣获第28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IMPC)“优秀青年作者奖”、第六届金砖国家青年创新奖竞赛亚军,不断扩大矿冶领域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朋友圈;矿冶集团“南非PMC总承包项目现场管理服务团队”,围绕现场管理、技术服务、文化融合、风险防范等工作成立青年突击队,被命名为“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以岗位建功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风采。

科技赋能助发展,协同创新促共赢。矿冶集团秉持“共创、共赢、共享”的价值理念和“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科技理念,与非洲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发展成果,为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增添新的注脚。

新时代新征程,矿冶集团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非关系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传承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和丝路精神,不断深化中非务实合作的“九项工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非洲国家齐心协力,通过创新平台加深合作交流,着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安全、绿色、高效、智能”方向迈进,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具有矿冶集团特色、体现矿冶核心技术的全产业链矿冶项目解决方案,与非洲国家共创发展新机遇、共谋发展新动能、共拓发展新空间、共享发展新成果,共同书写合作共赢、和合共生、文明共兴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朗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