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成就举世瞩目。2024年7月31日,由白鹤滩等6座梯级水电站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顶峰保供,高峰出力超过700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其中,白鹤滩水电站出力达1600万千瓦,实现满发运行。
与新中国一路同行,白鹤滩水电站见证了新中国能源基础设施从弱到强、再到领跑的不凡历程,也成为我国持续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生动缩影。
在这座“大国重器”的背后,有一支勇闯“无人区”、敢啃“硬骨头”的队伍——中国电建华东院白鹤滩水电站勘测设计团队(以下简称:设计团队),他们用三十载接续奋斗,勇攀水电“珠峰”,破解“卡脖子”难题,圆满完成了电站全过程勘测设计和全方位技术支撑,为我国水电实现领跑世界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突出贡献。
奠工程之基 创地下工程勘探纪录
砥砺奋斗、攻坚克难,是设计团队一直坚持的优良传统,从1991年团队成立以来,无数年轻的团队成员在白鹤滩水电站留下了最美青春印记。他们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足迹踏遍60多公里河段,修建了公路、便道、气象站和过江缆索等设施,开展了岩壁探洞、江心钻孔等高难度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累计实施了总长20万米的地质钻孔、5.5万米的勘探平洞,地下工程勘探量位居世界第一,为电站设计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全面揭示了白鹤滩水电站世所罕见、极端复杂的工程地质环境,奠定了“超级工程”之基。
三十余年来,设计团队接续奋斗,圆满完成电站全过程勘测设计和全方位技术支撑,打破了当年一些外国专家对电站建设所发出的“不可能”定论。“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我们手中开花结果。”一名资深团队成员感叹道。2024年5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中国电建华东院白鹤滩水电站勘测设计团队榜上有名,是浙江省唯一的上榜集体代表。
闯“无人禁区” 牢牢攥紧核心技术
作为世界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多项技术指标远超既有规范和工程实践范畴,地质情况复杂程度堪称举世罕见,坝基柱状节理玄武岩发育,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上建高拱坝尚属世界首例。如何在松散易碎的“积木”上建起289米高的特高拱坝;又如何抵挡世界最高的地震加速度、1650万吨的总水推力和9万兆瓦的巨大泄洪能量……针对一系列堪称世界级的难题,设计团队无数次登上高陡的悬崖进行踏勘,蹚过湍急的金沙江进行测绘,钻进狭小的探洞进行模拟试验,开展了百余项大型模型试验和数字计算验证,编制专题报告3000余项、绘制图纸20余万张……为了克服世所罕见的不利地质条件,设计团队翻遍了国内外所有同类工程的设计资料,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创新性提出设计方案;面对“高水头、窄河谷、巨泄量、不对称拱坝”的泄洪消能难题,设计团队通过大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设计了世界规模最大的反拱水垫塘,提高了孔口运用的灵活性和水垫塘的消能率及稳定性,有效解决了超大泄洪规模不对称拱坝坝身泄洪消能的技术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华东院坚定落实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三大作用”,推动大国重器建设高水平自立自强。在设计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下,在众多院士专家的指导帮助下,自1991年以来,白鹤滩水电站先后攻克了超高烈度区特高拱坝抗震设计技术、巨型地下洞室群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技术等16项世界级核心科技难关,形成127项关键技术突破,发明和独创了一大批新型结构型式,获得发明专利205项、发表核心论文374篇,推动我国巨型水电工程建设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保准点发电 全力提升工程效益
党的十八大之后,白鹤滩水电站开工建设,吹响了中国攀登世界水电“珠峰”的号角。设计团队常驻施工一线,全力保障工程安全高效建设。
2017年,在设计团队取得的大量科研攻关成果的基础上,电站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程开建后,设计团队所面临的压力几乎成倍增长。首先是白鹤滩大坝基础卸荷后像积木一样松散易碎,大坝800多万立方米混凝土,用传统浇筑方式工期长的问题。设计团队开展了100多次爆破试验和锚固试验,寻找对岩石损伤最小、效率最高的施工手段;联合研发应用全坝低温防裂混凝土,极力提升坝体性能,最终提出了“全灰岩-低热砼-智冷却”浇筑方案,大幅提升施工效率,抵抗住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坝基变形开裂乃至可能整体垮塌的严峻考验。2017年底,在右岸厂房南端突然变形开裂的突发事件中,由23名青年组成的华东院白鹤滩“青年博士团”迎难而上,白天在现场收集第一手的施工和监测资料,晚上将数据导入自主研发的三维设计平台,计算研判岩石深部的断层、节理、错动带等复杂地质构造的联动发展机制,迅速定位病灶,连夜绘图、对症下药,用不眠不休的10个日夜完成了系统、准确的深层加固方案,成功化解了开工以来的最大险情,两座巨型地下洞室群于2019年底全部开挖完成。
2021年5月,连续打破浇筑速度世界纪录的白鹤滩大坝成功封顶,标志着世界首座无缝大坝全面建成,提前下闸蓄水。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安全准点投产发电。2022年12月20日,白鹤滩水电站迎来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的重大突破。电站投运以来,各项功能均达到设计目标,枢纽建筑物各项性态指标均优于技术控制值,机组运行稳定高效,经由白鹤滩至江苏、浙江的±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可在7毫秒内“闪送”至2000余公里外的江南。
系十万移民 助力当地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华东院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央企使命担当,在保障“大国重器”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要位置。
白鹤滩水库涉及四川、云南两省6县39个乡镇130余个村庄10万群众,移民工程的空间和时间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白鹤滩水电站下达“封库令”后,华东院集中全院力量,组成了一支近500人的调查队伍分组进驻库区,详实记录库区自然和经济社会情况,在18个月内完成了近3万户10万人、1000万平方米房屋和35万亩土地测量任务,并进一步规划设计了52座新集镇和安置点、450多公里新路桥和新渡口、500多公里电力线路、800多公里供水管渠等移民工程。
2018年,移民工程开工,设计团队集中多个设计和施工部门骨干力量,绘图14万张,并承担大部分工程施工。2020年底,十万移民陆续喜迁新居。随着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为当地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设计团队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深入论证鱼类洄游、鸟类繁育、古树保护、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规划了完善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案,系统治理了水库沿线地质灾害隐患,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强党业融合 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设计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党建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之路,先后成立了“大坝基础处理”“巨型洞室开挖攻坚”“建筑材料研究”“长竖井设计”“混凝土温控”等十余个共产党员红旗岗、先锋号和攻关小组,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设计团队进驻金沙江河谷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便与项目所在地学校开展“结对助学”“暖冬关爱”等活动,累计帮助数百名学生完成学业。在2014年云南省巧家县发生的6.5级地震中,设计团队组织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同时,第一时间派出工程专家组,主动承担了灾后重建任务,展现了央企的责任担当。
经过三十载锤炼,一代代青年人才传承白鹤滩精神,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这支千余人的设计团队已逐步成长为忠诚担当、敢打硬仗、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攻坚水电复杂技术难题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央企楷模”、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并培养30余人次入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各类专家人才,2024年1月,白鹤滩水电站勘测设计项目经理张春生荣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发电3周年,也是中国电建华东院建院70周年。华东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央企担当,大力推进工程科技创新,以新质生产力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任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