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城市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治理模式,其中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特点,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参与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参与态度对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参与行为和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居民参与态度以及制度,环境对居民的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和参与态度均产生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和制度环境通过参与态度对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产生间接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提升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计划行为理论;结构方程模型;居民参与
0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城市更新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从政府主导到政府与市场共同推进再到开始探索政府、市场及权利人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治理[1],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日趋完善。居民是城市更新的直接受益者,其意见和需求应该得到充分尊重和考虑。《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指出:“各地可结合实际,按照城市更新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坚持多方参与,建立多元主体全过程、实质性、高效率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共赢,推进治理创新”[2]。城市更新合作治理作为一种新型城市治理模式,强调政府、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及公民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共同推进城市更新和发展。
我国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过去我国的城市更新往往由政府主导,居民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度相对较低。然而,传统的“政府主导型”城市更新模式往往忽视了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而“合作治理型”城市更新模式的出现,可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意味着居民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积q35JQyVSfPrDcGh1iiMUBdfE/5w147PzkV9JiX3LeaY=极参与者和决策者。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参与到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实施中来。
针对居民参与的问题,部分学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集中对智慧城市建设[3]、老旧小区改造[4]等领域进行了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重点对生态社区建设[5]、低碳出行[6]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上述研究对居民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探讨。然而,在现阶段有关城市更新的研究中,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不同因素对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影响程度,旨在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居民更积极地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
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由Ajzen首次提出,常被用来分析和预测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意图和实际行为。该理论中行为意图是影响行为的最直接因素,而行为意图又受到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影响[7]。计划行为理论应用在多个领域,如组织行为学、环境行为学等,为理解个体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
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主要涉及个体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及重要群体对于特定行为的看法[7]。张文瑞等[8]认为,主观规范对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的态度和意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参与态度会在主观规范、参与意愿及参与行为中产生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主观规范对其参与态度产生正向影响。
H2: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主观规范对其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H2a:在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态度对其参与行为和主观规范产生正向中介作用。
H2b:在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态度对其参与意愿和主观规范产生正向中介作用。
Ajzen[9]明确指出,态度会对行为意愿产生直接影响。此外,其他研究者如胡梦雅等[10]在居民参与耕地污染治理中提出,居民对参与耕地污染治理的态度正向影响其参与意愿,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出以下假设:
H3: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参与态度对其参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H4: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参与态度对其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制度环境是指用来确立生产、交换和分配基础的基本政治、社会和基础规则,这些规则有可能是正式的,如法律、法规和政策,也有可能是非正式的,如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制度环境对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11]。姜利娜等[12]发现制度环境对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意愿产生正向影响;Kannan等[13]在其研究中指出,政府或社区提供足够的设施会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产生正向影响;Queena等[14]认为,政府及相关政策的支持会对居民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态度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假设:
H5: 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其参与意愿产生正向影响。
H6: 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其参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H7: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其参与态度产生正向影响。
H7a: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参与态度在制度环境和参与行为中产生正向中介作用。
H7b: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参与态度在制度环境和参与意愿中产生正向中介作用。
通过上述研究假设,本研究绘制出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居民参与度的理论模型图,如图1所示。
2 研究设计
2.1 问卷设计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以进行实证分析。问卷内容涵盖三个主要部分:一是问卷说明;二是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居住时长及工作状况等,三是城市更新合作治理中居民参与度的测量题项,包括5个维度26个题项。为便于研究和填写,调查问卷中所有问题均使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
2.2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本研究以某市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星及线下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共收集线上线下问卷429份,剔除无效问卷28份,回收有效问卷401份,有效比例为93.5%,满足95%置信水平和5%置信区间的要求。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旨在测量问卷题项的可靠性和一致性。采用SPSS 26.0软件测量问卷中参与态度、参与意愿、主观规范、制度环境与参与行为等研究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α),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居民参与度的标准因子载荷及信效度分析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均在0.75以上,说明这些变量内部一致性较好,通过信度检验。
效度检验能够反映实际测量结果与所要测查结果的吻合程度,通常包含结构效度和收敛效度。在结构效度方面,本研究对所收集的401份问卷的数据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结果显示KMO=0.929(大于0.7),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小于0.05),且标准因子载荷量均大于0.5(表1),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在收敛效度方面,通常通过平均变异数萃取量(AVE)和组合效度(CR)来衡量收敛效度,其中AVE大于0.36为可接受、大于0.5为理想状态[15],CR值大于0.7为理想状态。由表1可知,5个潜在变量的AVE均在0.43~0.59之间,CR值均在0.75以上,说明收敛效度较好。
3.2 模型拟合度检验
基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居民参与度的理论模型,对401份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的拟合,模型拟合度见表2,大多数指标符合SEM的分析标准,表明数据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3.3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运用AMOS 26.0软件对假设进行验证分析,路径系数和假设检验结果见表3、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居民参与度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2所示。
(1)H1验证成立,H2验证不成立。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中,主观规范对其参与态度产生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17,且P<0.05,影响效果显著,假设H1得以验证。其中,在标准因子载荷中,SN1、SN3、SN4和SN5这4个观察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较高,分别为0.74、0.78、0.79和0.75,对主观规范的解释程度显著,说明居民周围的家人或朋友支持其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此外,4个观察变量的均值分别为3.81、4.02、3.88、3.86,可知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之前,普遍感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较大压力。然而,居民在参与过程中的主观规范对其参与意愿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标准化路径系数仅为0.07,因此假设H2的验证不成立。
(2)H3和H4验证均成立。在城市更新合作治理中,居民的参与态度对其参与行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路径系数达到0.32,从而证实了假设H3成立。同时,参与态度对参与意愿的影响也显著,标准化系数为0.65,且P<0.05,充分说明了参与态度对参与意愿的正向影响,进一步验证了假设H4的成立。在测量模型中,RPA1、RPA2和RPA5三个观察变量的标准因子载荷系数分别为0.73、0.71和0.73,说明居民对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态度较为积极。同时,RPA1、RPA2和RPA5的均值分别为3.96、4.17和4.09,说明现阶段已有居民意识到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重要性。
(3)H5、H6和H7验证均成立。制度环境对居民参与意愿的标准化系数为0.14,且P<0.05,表明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其参与意愿有正向影响,H5假设成立。制度环境对参与行为的标准化系数为0.29,且P<0.05,表明在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居民的参与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H6假设成立。同时,制度环境对居民参与态度的标准化系数为0.54,且P<0.05,表明居民在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过程中制度环境对其参与态度产生正向影响,H7假设成立。此外,解释程度第一是IE2,均值为4.22,大于平均数3,表明政府在原则和标准方面的支持对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效果较为重要;第二是IE3,均值为4.16,表明完善的政策法规可以对居民参与度产生重要影响;第三是IE1,均值为4.10,表明政府的支持可以对城市更新效果产生积极影响;第四是IE4,均值为3.91,表明政府部门或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给居民创造机会参与城市更新相关治理的相关项目;第五是IE5,均值为3.87,表明现阶段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时有较为完善的参与网络。
3.4 中介效应检验
通过上文路径分析和假设检验的结果发现,主观规范、参与意愿、参与行为和制度环境与参与态度之间存在着中介效应,因此采用Bootstrap法来检验中介效应。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4。主观规范和制度环境会间接影响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而参与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中介作用。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居民参与度问题,本文可得出以下结论:
(1)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时,主观规范会对参与态度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在主观规范的测量模型中,观察变量的平均值都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居民在整体上容易受到身边的人或环境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对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态度。但主观规范对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一方面,主观规范可能与居民的实际利益关联度不高,居民可能不会因为社会期望或他人意见而强烈改变自身的参与意愿;另一方面,当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时,他们既感受到来自他人和群体的支持,在无形中也会面临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压力,而过高的社会压力也可能导致居民的焦虑和不安,反而抑制了他们的参与意愿。
(2)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参与态度对UUm7+KsCJIHBPhUPZJpqaQ==其参与行为和参与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居民对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了解程度越高,参与意愿就越高。制度环境对居民的参与意愿、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有正向影响。完善的制度环境能够为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提供坚实的保障,有效地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和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行为。
(3)参与态度在参与意愿、主观规范、制度环境与参与行为之间均存在中介效应。在制度环境与参与意愿之间,参与态度的中介效应尤为显著,估计值为0.475,说明制度环境对居民参与态度的推动能有效提升参与意愿;在制度环境和参与行为之间,参与态度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264,说明制度环境对参与态度的推动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而且还能够提升居民的参与行为;在主观规范和参与意愿之间,参与态度的中介效应估计值为0.202,说明主观规范虽然对居民参与意愿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可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居民的意愿。
基于此,为提升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居民参与度本文提出以下3条措施:
(1)加大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宣传力度,提升居民认知水平。居民对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参与态度和参与意愿。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方式,营造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社会氛围。让居民感受到参与治理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能力和经验。培养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愿意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并积极参与城市更新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2)健全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相关制度政策,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保护机制。完善的制度环境可以为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保障。各级政府可通过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居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等得到合法保护,防止在参与过程中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权益受损。政府在决策和执行过程中保持透明,公开相关信息。增加社会组织参与,如非营利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提供社区调研、社会工作、居民培训等支持,促进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工作顺利实施。
(3)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参与机制,提升居民的参与意愿。利用社交媒体、网站、移动应用等现代通信工具,建立在线互动平台,方便居民随时了解城市更新的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与相关部门进行互动和交流。及时给予居民参与行为的正向反馈,如表扬、奖励等,可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意愿和持续性。同时,关注居民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和优化合作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5 结语
本研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更新合作治理居民参与度的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态度会对其行为和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制度环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居民是否愿意、及以何种态度参与到城市更新合作中来;主观规范对居民的参与态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直接影响参与意愿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主观规范和制度环境通过影响居民的参与态度,间接对居民的参与意愿和行为产生正向推动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推动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居民参与城市更新合作治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林辰芳,杜雁,岳隽,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城市更新机制研究—以深圳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9(6):56-62.
[2]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支持城市更新的规划与土地政策指引(2023版):自然资办发[2023]47号.(2023-11-10)[2024-02-20].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 2
311/content_6916516.htm.
[3]崔庆宏,薛凯,王广斌.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愿、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11):113-119,131.
[4]李德智,谷甜甜,朱诗尧.老旧小区改造中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0(2):19-25,41.
[5]武照亮,靳敏.生态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程度度量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山东省东营市社区调查为例[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3,45(6):885-891.
[6]贺慧,李文鼎,余艳薇.考虑街区空间环境的居民低碳出行行为意向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1(2):121-125.
[7]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J].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1991(50):179-211.
[8]张文瑞,张智光.碳中和背景下“互联网+植树”的公众参与意愿及其对政府和企业主导模式的选择[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8):992-1001.
[9]AJZEN I.Residual Effects of past on later behavior: habituation and reasoned action perspectiv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2,6(2):107-122.
[10]胡梦雅,孙彦,曹天庆,等.耕地面源污染治理农户参与意愿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4):397-403.
[11]WILLIAMSON O E.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taking stock,looking ahead[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00,(2):595-613.
[12]姜利娜,赵霞.制度环境如何影响村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基于京津冀三省市村民的实证考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5):139-151.
[13]KANNAN G, YUE Z, GANG C.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residents’ waste sorting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49(15):1-12.
[14]FU X, QIAN Q K, LIU G ,et al. OvLgep6ps1QYRayVoU+RWjZg==ercoming inertia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the role of stimuli in shaping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behaviors in neighborhood regeneration projects in China[J].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23(103):1-12.
[15]KLINE RB.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M].Guildford:Guilford Press,2005.
收稿日期:2024-05-30
作者简介:
王艳艳(1975—),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城市更新、建筑工业化、建筑废弃物。
栾庆祥(1994—),男,研究方向:城市更新。
崔文静(通信作者)(198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