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构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1.将OBE理念融入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将OBE理念融入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必要性。第一,OBE理念强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学生在完成课程后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念能够帮助应用营养学课程明确教学目标,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第二,将OBE理念融入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设计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思政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应用营养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第三,OBE理念强调教育的结果要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应用营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融入OBE理念,可以确保课程内容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对营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第四,OBE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将这种理念融入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第五,OBE理念提倡从教育目标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将这种理念融入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够确保课程的各个环节围绕既定的教育目标展开,使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相互协调,实现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2.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高等院校的全体教师及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知识素养的同时还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基于营养与健康专业,浸润思政元素,创建专业课程与思政培养新模式,创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推动应用营养学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将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等教育导向有机地融合在应用营养学课程学习中,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将社会责任感、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传导给新时代大学生。多维度开展基于OBE教学理念的应用营养学课程,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和时代使命感、爱国情怀和严谨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的高素质营养学专业人才。
3.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策略
OBE教育理念倡导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成果为导向,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3.1 以专业需求为抓手 优化完善课程目标
基于应用营养学的课程特点,将显性素质教育和隐形育人教育充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对课程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完善。
应用营养学课程紧密围绕营养学的核心内容,使学生应用和掌握食品营养强化、保健食品、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疾病、膳食营养与健康等关键知识点和技能,帮助学生深入分析当前营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市场变化、行业需求,使其具备评估和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的能力,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营养与健康相关问题,为从事营养相关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等领域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将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康素养等国家政策和社会热点融汇其中,落实学生实事求是、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引导学生树立食品营养与安全意识,了解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大任务,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激发学生历史使命与担当精神。
3.2 深挖思政元素 重构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内容。在应用营养学课程的思政建设中,通过切入实时热点、深挖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有效增强课程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围绕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从科学哲理、学科史与名师、职业操守与道德、国内外时事热点、行情省情校情、应用及发展前沿等6个方面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应用营养学课程思政元素,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如肥胖问题、慢性病防控、食品营养等最新科研成果,在传统教学大纲基础上,构建案例库,对教学内容创新重构,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科技报国、服务行业的担当精神。
3.3 以教学效果为导向 制定差异化教学策略
根据应用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结合学生本身个体化差异,明确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翻转课堂、课程实验在内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应用营养学的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营养性疾病发病原因和应用营养学相关知识改善营养性疾病的能力。
通过设置应用营养学实验,让学生深入掌握营养学的应用场景和应用对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搭建课程交叉融合平台,通过和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的其他营养学相关核心课程进行交流互动,如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基础营养学等,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应用营养学相关知识,开拓学生的营养学视野,挖掘每个个体潜在能力,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给出形成性评价,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更加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提升营养与健康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材建设、丰富课程资源、优化教师自身,持续改进应用营养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进而优化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
3.4 建立多元立体评价机制
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改革的指导下,课程考核应建立多元立体评价机制。课程考核方式多样,通过课堂讨论、学习通线上问答、综述撰写、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强化过程性考核,全方位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学术科研水平和实验操作水平。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时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个性化教学调整,优化终结性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和测验,设计包括论文、项目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同时增加多主体评价,建立多主体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外部评价(如学校、家庭成员的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立足全面、客观、动态和多维度的原则,建立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和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评价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营养学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总结
应用营养学在科学研究、公共健康、社会政策和食品工业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力。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营养学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多元化评价机制,使学生掌握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搭配的方法、不同生理阶段和特殊生理状态的营养需求及其饮食调配,掌握营养配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膳食计划,并针对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案,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营养配餐、食品产品设计及营养检测等实际工作中,解决日常生活中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重构教学内容,引导启发学生深刻领悟应用营养学课程的内涵,通过培养社会责任感、强调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终身学习理念等思政教育结合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助力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新时代营养学人才。
基金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青年英才基金(30501048);202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2024SJGLX0065);河南农业大学2024年度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4JX0148);河南农业大学2023—2024年度校级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作者简介
许龙(1989.10-),男,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营养学、公共营养与社区指导等课程的教学。
*通讯作者
谢新华(1976.09-),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营养学、食品化学等课程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