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仿写,勇于创造

2024-10-25 00:00张英端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9期

文学家胡适曾说:“凡富于创造性的人必敏于模仿。”善于模仿不仅能细细体会优秀作品,还能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提升创作能力,产生创作热情。我们应该学习仿写,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索如何仿写吧。

一、厘清结构

安排结构是写作的重要环节,结构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递进式。结构安排得好,对抒情也有一定帮助,还能渲染氛围的使文章内容更协调,浑然一体。

先分析大家之作,《安塞腰鼓》开篇描写击鼓者的神态及周围环境之后,以一个“看”字引出了对表演的描写,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以一句“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开始,接着运用排比、比喻修辞,生动地描写了当时热烈的场景,最后以赞扬舞蹈之壮阔、豪放、火烈收束,将整个安塞腰鼓的表演描写得激昂灵动。这样的结构让整个框架清晰明了,加强了读者的记忆和理解。再看一段例文:

一旦演奏开始,便显得格外温柔与投入。那些数以百计的旋律,仿佛是地面上跳跃的水珠,在你眼前欢快地弹跳。它们像细线一般轻盈,演绎着精致的舞步;像水珠般灵动,展现着生动的气息;像柳枝般柔美,击打着和谐的节奏;像微风般清新,奏响了充满生机的乐章。在这片静谧的竹林深处,传来的乐曲是多么优雅,多么柔和,多么细腻啊!

例文仿写了《安塞腰鼓》中的“总分总”的结构,由“一旦演奏开始,便显得格外温柔与投入”这句统领下文,告知读者演奏开始了。接下来,描写乐声之动听、悦耳,作者同样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三个比喻句铺排开,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将“旋律”比成“细线”“柳枝”“微风”,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犹如一幅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让读者更全面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最后收束:“在这片静谧的竹林深处,传来的乐曲是多么优雅,多么柔和,多么细腻啊!”直接表情达意,表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演奏者的欣赏。

尽管结构在文章中可能不如好词佳句出彩,不如修辞绚烂,读者甚至不会注意,可正是这细微的部分,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人们大都喜欢诗词,原因是诗词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合理安排结构,不仅使文章更有条理,而且在细微之处给了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还能渲染气氛。多多阅读、分析优秀的文学作品,细细品味文学大家安排文章结构的匠心。不同的文章结构适用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只有仔细体会和感受才能运用自如,为文章添彩。

二、分析用词

文章的用词也颇有讲究,用词的准确性、恰当性和丰富性对于文章的整体质量和表达效果至关重要。恰当的用词可以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有助于读者了解文意。其次,丰富多样的用词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更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些特定的词汇还能营造良好的氛围,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安塞腰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这段文字中,运用了三组反义词——“冰冷”和“燥热”,“恬静”和“飞溅”,“困倦”和“亢奋”,通过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安塞腰鼓声音的热烈激昂,连阳光都跟着鼓点跳跃起来,强化了鼓声的动感和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震撼力量。通过感受的强烈对比,突出所写对象的特征。例如:

这旋律,让沉寂的夜空瞬间点亮了繁星,让平静的湖面立即荡漾起涟漪,让沉睡的心灵立即苏醒了。

仿写《安塞腰鼓》的片段,也运用了三个反义词——“沉寂”和“点亮”、“平静”和“荡漾”、“沉睡”和“苏醒”,感受的强烈对比生动形象地写出旋律之动听,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除了反义对比外,《安塞腰鼓》还通过“空气”“阳光”“世界”三个意象,侧面烘托安塞腰鼓的激昂,令人振奋,连冰冷的空气都因为鼓声变得燥热起来,阳光都随着鼓点跳跃,世界都被鼓点唤醒,读者通过这些意象的变化,感受到了鼓声的热烈与活力。同样,本段也使用了三个意象——“夜空”“湖面”“心灵”。听到旋律后,夜空亮起繁星,暗示了旋律如同星光一般照亮了黑暗。湖面荡起涟漪,表现出安塞腰鼓的感染力,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心灵被唤醒,激发了情感和思考,表现安塞腰鼓律的力量和魅力。

仔细分析优秀文章,发现用词总恰到好处,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感受到最深刻的情感。巧妙用词,不仅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增强可读性,还能将情感表达得唯美而深刻。多多钻研、仿写,一定能有所收获,提升写作能力。

三、仿照句式

分析完用词,还要注意句式,常见的句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简单句、排比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每种句式都有特定的用途和表达效果,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

首先,分析优秀作品中的句式。以《安塞腰鼓》为例,其中有这样一段:“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段文字运用了三个排比句,用了三个“使人想起”,突出表现了安塞腰鼓表演的振奋人心,热烈激昂,波澜壮阔。第一个“使人想起”后的诗出自杜甫的《后出塞五首》,描写了一副壮阔的场景,营造了慷慨激昂的气氛。作者引用此句,烘托鼓声的宏伟辽阔。第二个“使人想起”表现了光是雷声闪电还不够,而是千里万里的雷声闪电,给读者强烈的冲击,以这样巨大的雷声闪电表现安塞腰鼓的鼓声之强烈,营造了巨大的声势。第三个“使人想起”通过明晰与晦暗的不断变化,最终彻底明了,表现了鼓声唤醒了人们,给以力量,凸显鼓声的震撼。请看:

使人想起: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使人想起:一树的繁花遍野的叶。

使人想起:沉沦了又苏醒,苏醒了又沉沦,尔后最终永远苏醒了的生机盎然!

此例同样使用了三个排比句,三个“使人想起”,表现了笛声的悠扬婉转,生机勃勃。第一个“使人想起”后也是一句诗,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上传来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在这五月的江城好似见到纷落的梅花。作者化用诗句,表现了笛声的悠扬动听,使听者眼前出现了一幅唯美的落花图。第二个“使人想起”,以满树的繁花和遍地的绿草为意象,烘托出笛声蕴含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以无限的力量和希望。第三个“使人想起”,通过沉沦和苏醒的反复变化,最终完全苏醒,表现了笛声给予人的力量,让人在不断挣扎向上中实现自我超越与重生。这段文字引发了读者对生命的思考,让读者有更深刻的感受。

排比句不仅能加强语势,突出主题,还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思考,有效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多练习,多多运用排比句,不仅能加深思考,提升写作能力,而且能使情感的表达更多样,让作者与读者的情感联系更密切,让读者能切身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

四、学习修辞

写作除了基本的结构、词语、句子,还要运用技巧让文章更具美感,这就要用到修辞手法。恰当运用修辞可以增强表达效果,深刻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进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能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此外,修辞能使语言更优美动人,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里以鲁迅的《社戏》为例,在《社戏》中,鲁迅先生使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比如将虾比作水世界里的呆子,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虾好钓,也从侧面写出了少年的聪明能干。将连绵的山脉比作铁的兽脊,还将群山拟人化,说它们向船后跑去,以静写动,生动形象地写出行船之快,表现了孩子对看社戏的期待。写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行船速度之快,突出少年的急切心情,侧面表现了驾船技术高超。修辞手法的运用将少年的急切心理隐于其中,而不直接表述,需要读者自己分析解读,耐人寻味,且通过一些其他意象侧面表现了少年的心情,使情感表达更深刻。可见,要想让文章更有深度,就要学会运用修辞。例如:

猫是夜的精灵,毫不吝惜地用自己的柔软脚掌轻抚每个角落,因此不一会儿,便可以捕获一整窝的老鼠。

仿照“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将猫比作夜的精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猫的良好夜视能力、灵敏的感官,所以猫的捕鼠能力极强。

泛白的奔腾的海浪,仿佛是活跃的鱼鳍,都欢快地向岸上跑来。

将海浪比作鱼鳍,同时将其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海浪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于是举起双桨,一桨两人,每隔一段就交换。有谈天说地的,有高声喧哗的,夹杂着船头划水的细微声响,在四周环绕着翠绿的稻田和麦田的小河上,如箭般疾速向李村进发。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船速之快,侧面烘托孩子们兴奋与激动的心情。

运用修辞并不难,但是要写出有质感语句,只用寥寥几笔就能表达丰富的情感是困难的。要想达到这般境界,要多阅读大家之作,感受名家是如何运用修辞的。分析反思之后,还要着手实践,进行仿写。仿写也是思考的过程,如何仿写得自然、合理,又能达到仿写效果,是需要时间的。

五、模仿写法

写法,即文章的写作手法,这是一个大范围,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作手法包括多种技巧和策略,运用合适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抒发更自然。比如以第一人称视角叙事,读者更容易代入主角的视角,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想法。

比如《社戏》就是第一人称叙事,而且采用顺叙法,介绍了“讯哥儿”随母亲回平桥村归省,与伙伴一起驾船看社戏的故事。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还融合了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事件更加立体丰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

老家的集市是一年一度的盛会,热闹非凡,吸引了无数人前往。街道两旁摊位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纷纷驻足选购。不论是村里还是外村的居民,男女老少都汇聚于此,享受这难得的欢聚时刻。集市的氛围热烈欢快,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戏园也逐渐热闹起来,下午和晚上都有表演,而我更喜欢下午的演出,因为那时候观众少,也相对凉爽。一次,我和小伙伴偷偷溜进后台,躲在幕布后面窥视舞台。演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戏服,唱腔婉转悠扬,舞姿矫健有力,我们看得津津有味。

那时正值夏天的夜晚,村民聚坐在家门口,享受清凉的夜风和轻松的闲聊。我们几个孩子则跑到后山去玩耍,捉迷藏、摘野果,玩得不亦乐乎。累了就坐在山顶吹风,分享彼此的趣事和见闻。

九月份是丰收的季节,我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有时还会带些食物上山分享。我们找几块石头搭建简易的灶台,用树枝点火烤制食物。那时山上草稀树疏,空地上随处可见大石头和孤零零的树,几乎整座山都是开阔的空地。

然而如今老家的集市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景象,儿时的玩伴也各奔前程,那些曾经陪伴我们度过欢乐时光的弹弓、摘的野果只能在回忆中重温。村子里变得冷清了许多,一切都显得那么乏味无趣。每当想起那些美好的时光,我心中总会涌起淡淡的忧伤。

作者用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了自己逛集市,与朋友看戏、玩耍的故事。叙事中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描写了演员的服装、唱腔与舞蹈,表现了演出的有趣。最后抒情,表达了自己对村子变冷清的忧伤与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