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招背景下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

2024-10-25 00:00:00高红星司晓宏候利兵王中对
高教探索 2024年5期

摘 要:为探究扩招后研究生学习状态的总体情况,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以及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的中介作用,对浙江省高校的888名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扩招后研究生学习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内因入学动机显著高于外因入学动机;入学动机、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均呈显著正相关;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导学关系和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发挥着链式中介作用。为改善研究生学习状态,提升培养质量,应尊重差异,服务需求,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落实责任,改善沟通,构建和谐导学关系;调节压力,强化支持,改善学习科研效能;突出精准,分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入学动机;学习状态;导学关系;学习压力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制高点,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高端引领和战略支撑作用。[1]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可以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层次人才保障,对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时间推移促进作用逐渐增强。[2]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数达到365.36万人,相比2019年增长了27.57%。[3]然而扩招之后,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另外,从近几年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年报可以看出,研究生招生数增幅远超高校师资数增幅。对于刚刚接触学术科研的研究生,导师指导其进行学术训练的精力投入和为他们提供的课题参与、学术交流等机会以及导研之间的关系亲疏都影响着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和培养质量。[4]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文件,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也加大了对学位论文的抽查力度,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研究生扩招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本研究试图探究如下问题:第一,扩招后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状态如何?第二,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三,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根据既往研究结论,本研究对研究生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业压力和学习状态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第一,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入学动机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在动力因素,它具有指引方向、排除干扰、促进主动学习等功能。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对其在学状态、学术表现以及就业偏好均有重要的影响。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认为,在高等教育的就学机会转化为大多数社会群体权利的进程中,升学成为人们理所当然的选择,甚至在某种外部压力或约束之下,作出被动升学选择的非自愿升学者的比例会明显增加。[5]鲍威等人发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大幅扩增的背景之下,以往的学术导向入学者所占比重开始下降,而作出被动升学选择的非自愿升学者有所增加。[6]不同的入学动机影响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体验和成就感,并与持续的内在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息息相关。一般效能感和学习、社交、求职等效能感都与内生动机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外生动机无关,学生的内生动机越强,学习效能感越高。[7]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H1: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显著相关,内因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显著正相关,外因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显著负相关。

第二,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导学关系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是研究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与研究生接触频次最高、关系最紧密的教师。从纵向看,导师与研究生是知识体系的代际传承关系,也是“师门”文化价值体系、精神品格的传承关系。从横向看,导师与研究生是科研合作关系,共同合作完成科学研究项目是导师与研究生的主要任务。[8]在导师与研究生形成的团队中,导师是团队的榜样和灵魂。根据团队文化理论,在榜样的团队中,个体会通过学习榜样,激发自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提高对学习绩效的重视程度与预期。[9]和谐的导学关系可以促进研究生提升学术志趣、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0]因此,提出研究假设H2: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显著正相关。

第三,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学习压力是由学习而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反应,这种反应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的自我期望。[11]理查德·拉扎勒斯 (Richard Stanley Lazarus)的压力认知交互作用理论认为,个体对压力的反应主要取决于对压力源的认知和评价。[12]刘萍等人认为在研究生面临的诸多压力中,学习压力位居首位,研究生的学习压力主要来源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对学习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期望等因素。[13]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然而,过度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感到焦虑、紧张和失落,影响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难以获得成就感。罗生全指出,学习压力过重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损害学生身心健康,阻碍教育质量提升。[14]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即学习压力越高,学习倦怠越高。因此,提出研究假设H3: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显著负相关。

第四,导学关系、学习压力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不同学科都有广泛的解释和应用,导师对研究生的情感支持和学术支持是研究生在学期间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良好导学关系形成的基础。[15]导师给予研究生赞同、激励等情感上的支持,可以抑制学习压力,激发研究生积极进取的自信心。导师在学术研究、科研创新上对研究生的帮助、指导,可以消除学习压力,促进研究生学术态度和学术兴趣的形成。因此,提出研究假设H4: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假设,本研究构建了研究生入学动机对学习状态影响的理论模型(见图1)。

三、数据来源与方法

(一)研究样本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浙江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888份,其中男生430人,女生458人;学术学位研究生38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508人;文科类509人,理工科类379人;独生子女423人,非独生子女465人;城镇生源398人,农村生源490人。本次被调查对象的分布情况基本满足抽样调查的要求。具体人口学变量的数据见表1,其中平均值代表集中趋势,标准差代表波动情况。

(二)测量工具及信效度

本研究采用四个分量表合成为一份调查问卷,在已有研究量表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和完善。采用李克特5级评定制施测,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均在0.8以上,四个分量表的KMO值也均在0.8以上,同时测量指标的组合信度(CR)均大于0.8,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均大于0.5,表明各题项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具体数值见表2。

1.入学动机量表

基于王颖、李慧清自编的研究生入学动机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共8题,包括内因入学动机和外因入学动机两个维度[16],总分越高说明入学动机越强烈,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28、0.873,整体信度系数为0.860;KMO值为0.873。

2.导学关系量表

参考李婉秋自编的导学关系与硕士研究生成长调查问卷,共计34个题项,分为导师的基本信息和导师指导情况评价量表两部分。[17]其中,导师的基本信息包括导师职称、指导研究生数量、指导频率等;导师指导情况评价量表包括学术支持、日常交流、师生合作、成长激励四个子维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915、0.848、0.801、0.803,整体信度系数为0.929;KMO值为0.949。

3.学习压力量表

采用刘路编制的研究生学习压力量表,共17题,包括个人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学校压力四个维度[18],总分越高说明学习压力越大。该量表各维度及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1、0.890、0.844、0.841和 0.927;KMO值为0.940。

4.学习状态量表

参考李婉秋编写的研究生在校学习情况问卷,根据目前扩招背景下研究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了修订,共计14题,包括学习主动性、效能感、上进心三个维度[19],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分别为0.829、0.902、0.817,整体信度系数为0.911;效度方面,KMO值为0.940。

(三)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通过对量表中56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3个,且第一个因子的解释变异量为9.411%,小于40%临界值的要求,表明第一个因子对变异量的解释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数据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6.0对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学习状态四个变量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分析四个变量的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然后分析学习状态对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的回归关系;同时,采用Amos探究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学习状态四个变量的路径关系,分析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

四、数据统计与结果

(一)背景性变量差异分析

以性别、学位类型、专业类型、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等背景性因素为分组变量,以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为检验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从性别上看,男女生在入学动机、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入学动机和学习压力均值显著高于男生。在学位类型上,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动机和学习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术学位研究生入学动机均值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压力均值高于学术学位研究生。从专业类型上看,文理科研究生在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研究生学习压力均值显著高于理工科研究生,理工科研究生学习状态均值高于文科研究生。在生源地上,城镇与农村生源研究生在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生源研究生导学关系和学习状态均值高于农村生源研究生,农村生源研究生学习压力均值显著高于城镇生源研究生。从独生子女状况上看,研究生在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研究生的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和学习状态均值高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均值高于非独生子女(见表3)。以导师职称、指导研究生数量、导师指导频率等与导师相关的背景性因素为因子,以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导师背景性因素在研究生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统计分析表明(见表4),研究生学习状态各维度(3.532、3.798、3.572)和整体(3.654)均值处于中等水平;研究生入学动机均值(3.143)处于中等水平,内因入学动机均值(3.711)显著高于外因入学动机(2.575);导学关系中师生合作(4.200)、成长激励(4.178)均值明显高于学术支持(3.914)和日常交流(3.788);学习压力中社会压力(3.232)和家庭压力(3.230)均值高于个人压力(2.996)和学校压力(2.920)。由表4相关分析可知,学习状态各维度与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各维度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入学动机的内因入学动机、外因入学动机两个维度与学习状态的学习主动性、效能感和上进心三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设H1: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显著相关初步得证,但外因入学动机不存在与学习状态显著负相关;导学关系的学术支持、日常交流、师生合作和成长激励四个维度与学习状态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所以假设H2: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显著正相关初步得证;学习压力的个人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四个维度与学习状态各维度均显著负相关,假设H3: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显著负相关初步得证。基于上述分析,初步可知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学习状态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

(三)多变量回归分析

使用SPSS26.0软件,加入性别、学位类型、生源地等控制变量后,以入学动机、学习压力和导学关系对学习状态进行回归分析,根据表5学习状态的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模型一、二、三的回归方程拟合情况较好。其中,入学动机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状态,假设H1再次得证;导学关系显著正向影响学习状态,假设H2二次得证;学习压力显著负向影响学习状态,假设H3进一步得证。另外,从回归结果来看,性别在模型一中对学习状态有显著正向影响。

以入学动机的两个维度分别对导学关系的四个维度和学习压力的四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由表6可知,整体回归方程拟合良好,除外因入学对社会压力无显著影响外,入学动机的两个维度对导学关系的四个维度和学习压力的其他三个维度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入学动机两个维度对导学关系四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入学动机两个维度对学习压力中的个人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三个维度为显著负向影响,假设H4再次被证实。另外,性别和生源地对学习压力四个维度均具有负向显著影响。

(四)中介效应分析

为探索学习压力四个维度和导学关系四个维度在入学动机两个维度与学习状态三个维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Bootstrap方式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所有样本重复抽样5000次,置信区间为95%,具体结果见表7。

据表7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的路径假设关系检验中,导学关系在入学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235(p<0.001);学习压力也在入学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71(p<0.001);另外,学习压力和导学关系同时在入学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存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065(p<0.001)。结合图2可知,入学动机对导学关系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2,p<0.05);入学动机对学习压力的预测作用显著(β=-0.26,p<0.05);导学关系对学习压力的预测作用显著(β=-0.46,p<0.05);导学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学习状态(β=0.46,p<0.05);入学动机显著正向预测学习状态(β=0.26,p<0.05);学习压力对学习状态的预测作用为显著负向预测(β=-0.27,p<0.05)。综上所述,学习压力、导学关系在入学动机和学习状态之间存在链式中介效应,且总效应和中介效应均显著,因此假设H4:学习压力和导学关系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成立。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扩招后研究生学习状态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具体而言,不同性别、专业类型、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研究生在学习状态上存在差异,导师背景性因素在学习状态上的差异不显著,学习状态各维度与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各维度显著相关。研究生入学动机均值处于中等水平,内因入学动机均值显著高于外因入学动机,不同性别、学位类型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研究生在入学动机上存在差异。扩招后研究生的学习状态主要受入学动机、学习压力、导学关系三重因素影响,这与前人的研究相互印证。

2.入学动机、导学关系与学习状态均呈显著正相关

扩招带来研究生入学动机的多样性,但研究生内因入学动机和外因入学动机均与学习状态显著正相关,说明入学动机是研究生学习状态的重要动力来源,促进研究生形成不同的学习规划和发展目标,进而正向影响学习状态。这与扩招前的研究结果不同,而与扩招后的研究结果一致:无论增强研究生的内部求学动机还是外部求学动机,都能提高其学习投入度[20];外部动机也可以促进研究生科研创造力的发展。[21]导师是研究生学业生涯中与其联系最紧密、最频繁的教师,也是研究生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导学关系体现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相互认同、信任和互动的程度,体现导师指导能力、投入度和责任心,影响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效能感和上进心,关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学习压力与学习状态显著负相关

我们发现扩招后家庭对学生的学历期待在提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录比在加大,学校的培养质量要求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应对学习压力是研究生学业生活的常态。适度的压力为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过大的压力可能导致研究生被动学习、功利学习,失去学习兴趣、逃避学习,产生焦虑、抑郁情绪。[22]

4.导学关系和学习压力在入学动机与学习状态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

研究生入学动机不仅通过正向影响导学关系的质量间接影响学习状态,还通过负向影响学习压力的大小间接影响学习状态;导学关系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学习状态,还通过学习压力负向间接影响学习状态。这种链式中介作用揭示了入学动机、导学关系、学习压力和学习状态之间的复杂关系,为研究生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对策建议

1.尊重差异,服务需求,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入学动机是研究生学习状态的内驱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效能感和上进心。扩招政策使得研究生入学动机更加多样化,发展目标的异质性更加明显。根据美国学者洛克(Edwin Locke)的目标设置理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23]研究生培养院校应当尊重和正视扩招带来的生源差异性,重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眼研究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在“入口关”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标准,学术学位重点考核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以及考生的学术创新潜力;专业学位重点考核考生的综合实践素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潜力。[24]在“数量关”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计划的合理设计,科学动态规划研究生扩招数量。在“目标关”进一步优化个性化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动机的内生驱动作用,为研究生学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2.落实责任,改善沟通,构建和谐导学关系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链条上最核心的力量,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学业生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在扩招背景下,导师数量无法短时间适应在校研究生的增量,导师指导工作量加大,生师比扩大对培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5]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促进研究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一要落实导师责任制,强化导师岗位管理与履职工作考核,保证导师指导工作的精力投入和业绩提升;二要加强导学交流沟通,通过导师与研究生“双选”、研究生学术指导要求、导学科研合作管理办法等有效的制度建设推动导学互动频度,在互动中增进了解,以达到培养方向与学习目标、指导方式与科研训练、专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契合;三要构建“导学共同体”,注重团队文化建设与传承,营造良好的“师门”文化氛围。

3.调节压力,强化支持,改善学习科研效能

国家关于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系列制度密集发布,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内外部所形成的系统性压力集中呈现在学业压力,并作用于研究生个体。应对学业压力是研究生自我成长的重要心理保障,首先,要注重培养研究生自主调节学习压力的技能,通过调整对学习压力的认知,提高自身的学习适应性;其次,强化社会支持帮助研究生应对压力困扰,家校社各方积极发挥情感性、学术性和保障性作用,确保研究生心理支持的稳定性;第三,完善研究生个性化学业激励,培养院校和导师在引导学生对成功或失败做积极归因的同时,对研究生取得的学业成绩、科研成果进行展示、肯定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改善研究生学习的效能感。

4.突出精准,分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以来研究生扩招的最显著特点是面向行业产业需要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得到了快速的提升,然而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相对滞后于学术学位研究生,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效果不如人意,同时部分学术学位研究生就业去向为非“学术职业”。因此,培养单位应当树立多元质量观,精准掌握研究生个性化需求,以入学动机为基础,以学业考核与定期科研进展情况为依据,探索研究生培养类型的转换通道,落实分类培养要求;以学习压力调试为手段,激发研究生学习内生动力;以和谐导学关系为保障,催化研究生科研创新产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洪大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3(9):1-7.

[2]蔡文伯,赵志强.研究生扩招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4):113-11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2023-03-23)[2023-11-21].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3/55167/sfcl/202303/t20230323_1052203.html.

[4][25]武婷婷,冯晨晨.扩招背景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3,9(10):86-90.

[5]TROW M.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M].New Jersey:General Learning Press,1972:61-84.

[6]鲍威,张倩.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9(5):7-13.

[7]池丽萍,辛自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2):64-70.

[8]高红星.导师负责制视角下研究生思政育人模式探究与实践[J].运城学院学报,2023(3):66-71.

[9]张林,莫彩玲.师生关系、学习环境对研究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20,8(6):67-74.

[10]彭明祥,周勇,龙宇.和谐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构建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23,9(11):83-86.

[11]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LAZARUS R S,FOLKMAN.Stress,Appraisal,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4.

[13]刘萍,杨宏飞.研究生的学习压力与休学倾向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6(3):20.

[14]罗生全.学业负担与学习效能的关系及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5(8):40-44.

[15]赵磊磊,代蕊华,伍红林.博士生学术成长与导师支持:现状特征及路径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8):43-51.

[16]王颖,李慧清.研究生入学动机与在学状态的关系研究: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8(4):92-104.

[17][19]李婉秋.导学关系与硕士研究生成长[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18]刘路.研究生学习压力量表(PLSQ)的信效度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74-75.

[20]赖秦江,彭湃.家庭背景对研究生学术性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求学动机为中介[J].高教探索,2022(1):59-66.

[21]张琳.研究生学习动机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机制及干预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22.

[22]宋晓东,黄婷婷,景怡.研究生心理压力调查报告:以北京某985高校研究生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3):74-82.

[23]王德清.现代管理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1-205.

[24]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EB/OL].(2023-11-30)[2024-01-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312/t20231218_1095043.html.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