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土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2024-10-24 00:00:00卢小凡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5期

一、土家族民间工艺在创新传承中面临的挑战

土家族作为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大量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其中包含各类染织、编织、刺绣、雕刻、绘画、剪纸等,具有 相当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传统土家族民间工艺代代相传、源远流长,有些甚至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的古代巴人时期。作为土家族先民的古代巴人十分善于纺织,因而有“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华阳国志·巴志》)。例如织锦“西兰卡普”,因其色彩夸张艳丽,纹样抽象独特,带有浓郁的土家族生活气息,被视作土家族精神文化的象征,是中华锦绣工艺的瑰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虽说土家族优秀的特色工艺大多顺利传承至今,但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这种传承与发展仍然面临挑战。

(一)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现今,工业化和信息化不可避免地挤压了传统手工业的生存空间,土家族的传统工艺皆为手工制品难以与现代工业接轨,生产力的短缺加剧了土家族民间工艺传承的难度。而信息 化的发展为大众带来更多数字资源,更容易导 致大众审美观念的迭代,进一步减少了受众群体对民间传统工艺的审美需求。所以如何应对工业化与信息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是民间工艺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

土家族的民间工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的传统手工艺,在多元文化的发展洪流中竞争力与创新性较低,再加上区域人口持续外流与少数民族人口文化结构改变,导致这些传统民间工艺需要更多的保护和传承。现代审美多样性持续增加,大众对审美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美术风格,但是吸纳融合过多其他种类风格的新元素又会导致传统特色消解。因此,要在保留传统特色与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间寻求平衡。

二、人工智能为土家族传统民间工艺带来的机遇

土家族民间工艺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需要新技术的加持。而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科技的产物,自身具有强大兼容性、学习性和发展性,这些能力可以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难 点提供许多解决方案和新的发展机遇。

(一 )保存和传承能力

在收集和总结资料和梳理文献卷宗方面,人工智能有先天的效率优势,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辅助信息的数字化,例如扫描和重建传统工艺品,使其在虚拟环境中以数字形式得到永久且安全的存储,以土家族民俗文化数字博物馆为例,其通过数字化形式将庞大的土家族民俗相关图文、影视资料直观呈现给观者,辅以人工智能解说、虚拟现实设备演示等方式,加深了参观者对馆内内容的印象,为土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提供了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快速学习和批量生成能力

人工智能为土家族民间工艺的创新提供了新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可以通过识别网络数据库或个人上传的相关素材,生成或检索出传统土家族手工艺品的纹样或图案。设计师可以使用这些识别或生成的结果作为灵感来源,将传统元素融入个人作品。例如,基于图像识别的算法可以分析传统纹样,总结纹样的特色和要点,根据已有作品的色彩、线条等构成规律,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生成类似的土家族风格图案(见图1)。通过调整生成模型的参数,设计师可以探索不同的风格和变化。这样做可以解决传统工艺传承难度大、教学速度慢的问题,为培养新时代传统工艺设计师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

如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批量化生成、快速响应以及多风格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师可以将传统工艺相关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作品。在解决了作品产出效率的基础上,传承人可以专注于传播以及开发新的土家族工艺产品,以此来解决传统民族工艺难以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便于打造传统民族产品新品牌。

(三)个性化智能生成能力

基于用户的喜好和历史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创作建议。例如,推荐特定纹样、颜色组合或构图方式,这些辅助功能有助于设计师在作品中融入更多元素,同时能够保持创意的独特性。

土家族的多种民间工艺在纹样创新、周边制作等领域,都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辅助的方法,其优秀的学习能力能够保证生成的图像体现出土家族传统工艺的特色,是科技加持下的传承与创新办法。在网络消费市场中,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的文化内容,这不仅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还丰富了文化消费的选择。人工智能还能够生成优质的叙事内容,在如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社会环境下,更加丰富的创作内容也是实现土家族民间工艺传播的重要基础。

故而将人工智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 力与中国优秀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弘扬相结合,已成为数字人文发展的一大趋势。

三、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

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具有两面性,带来机遇的同时可能会带来风险,因此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正确面对其可能带来的各类问题。

(一)精准算法带来信息茧房

人工智能会精准推送用户喜好的内容是一个优秀的机制,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便是信息茧房。虽然精准投送会增加受众人群数量以及用户黏性,但是不可避免地导致用户获取的信息单一化,形成信息茧房。因此可能产生土家族民间工艺这一小众文化难以传播,出现受众群体仍旧单一的情况。

为此,需要在制作精良作品的同时添加更多样化的文化艺术内容。例如,以土家族传统民间工艺为核心的 IP(知识产权)内容,与商业化科技产品深度融合,让民间工艺内容深入人们的生活场景,提升受众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以此来打破信息茧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作品生成缺少情感温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在作品中的体现,大都以作者本身情感输出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展示出其人文内涵。但是模式比较固化的人工智能在生成作品时难免会削弱其中的情感成分,即使人工智能拥有当下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支持,借助网络数据所拥有的海量知识储备,但是在生成的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情感方面依旧有所缺失。虽然高效率的学习能力和大量的知识体系能够提升模仿人类作品的形似度与精准度,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关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怀、温度、底蕴都是难以复刻的。并且,尽管当下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已经能够与人类进行流畅交流,但是其无法进行感性思考,人工智能会出现刻板、固执甚至答非所问的情况。如果生成的作品中缺少情感表达力,不仅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对于所表述的内容难免造成负面影响,并且也会削弱生成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上述情况说明,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我们不能妄求这一技术能够完全胜任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工作,不论何种技术,都是人类生产的辅助工具,真正实现创新和传承的主体部分应该由人类思维来进行主导。如发展至今

的土家族传统工艺文化,其中所包含的大量情感积淀和文化内涵,亦是由民族内一代代传承而来,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文化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而非彻底对其改变、固化。因此,在 关于土家族民间工艺的内容创作中,吸取人工智能所生成的优秀元素,结合有温度、有感情的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内生性创作,使最终成品不是由单纯的程序刻板运作生成。而后运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运算能力了解受众喜恶,优化算法,扩大受众群体。

(三)人工智能开放性带来的不可控

人工智能打破了不同语言和国家之间的壁垒,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但是同时其开放性也会带来不可控的情况,导致优秀传统文 化在传播过程中被曲解,在传播过程中产生负面影响。为应对这种情况,则需要积极完善有关人工智能恶意歪曲传统文化的法律监管,设置健全的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才能保障其与文化形式的紧密融合,从而达到文化价值和技术要素、商业利益的统一。通过法律措施的出台和施行,保护中国人工智能关键核心知识产权,避免技术泄密、事实歪曲和传播受阻,真正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安全可控。

四、未来展望

科学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人工智能技术未来还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土家族的传统民间工艺也会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创作和推广

现今新媒体发展迅猛,但是人工智能在此领域仅仅初现锋芒。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新媒体时代,更加成熟的人工智能可以应用于创作和推广土家族民间工艺。例如, 通过社交媒体、虚拟展览和在线市场,传统工艺可以更广泛地传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当前传播环境来探索最适合的传播途径,同时人工智能在设计和重构传统民族纹样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从多个角度,利用多项展示技术将传统纹样设计变成一项适合现代化环境传播的内容。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在传统工艺的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虚拟导师和智能教学系统,人工智能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实时反馈,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传统工艺技能。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模拟和仿真技术,让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工业化生产

尽管现在的工业生产中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情况还未普及,但是人工智能参与工业化生产是必然的。在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工厂中,人工智能可以优化传统工艺品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质量检测,确保每一个工艺品都达到高标准。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机器人技术实现部分工艺流程的自动化,减轻工匠的劳动强度。

(三)跨文化传播

当下的人工智能在英语的翻译方面较为成熟,但是就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来合理推断,未来人工智能将发展出实时翻译小语种的技术。在倡导国际交流的时代,人工智能所拥有的优秀翻译能力也能为中国传统工艺提供多语言版本向全世界的用户展示,通过实时翻译和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创新和传承民间传统工艺方面,有着极强的能力和优势。面对变化发展极快的现代社会,土家族民间工艺也需要这样的有力帮手。在未来,土家族民间工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是必然趋势,探索尽可能多的结合方式,就是我们新时代传承人必须考虑的事情。

在未来,人工智能技术会愈发成熟,土家族传统民间工艺的发展也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发展。为此,从业者需要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知识,了解生成式设计的利与弊,以充分的准备,迎接人工智能传承创新文化的时代的到来。

五、结语

文化背景深厚的土家族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相关从业者所必须坚持的时代任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民间工艺发展带来新 的方向,探索民族艺术发展传承中的更多可能性,挖掘其更多的商业价值,提升民族文化的竞争力。但同时,要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负面影响有清晰的认知。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与科技的有效结合前提下,可以为传统民间工艺带来新鲜气息。将历史底蕴深厚的民族艺术与引领时代风尚的新潮文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手段碰撞产生多种风格不同的“新民间艺术”,为不同的工艺技术找到合适的新风格以及新表现形式,可以为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找到突破点。

基金项目:2023 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土家族民间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2023SYJSCX82。

[作者简介]卢小凡,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西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