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乐剧《悲惨世界》为例浅析音乐剧的传播策略

2024-10-24 00:00:00马昀楚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15期

传播是文化艺术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基础,能否在新媒体时代使文化艺术得到有效传播,关乎文化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进入新媒体时代,随着数字媒体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新颖的技术和艺术表现形式传播开来。传统纸媒时代的传播方式受到冲击,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受到传播方式和文化差异的制约,影响力的扩张速度逐渐放缓。本文将从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传播现状及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在经典作品的多样化改编中,如何应用适当的传播策略进行影响力的扩张同时完成对新型艺术形式的推广。

一、《悲惨世界》传播现状

2024 年 7 月 26日,第33 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开幕,音乐剧《悲惨世界》 作为法国的经典剧作,其经典场面“街垒对战” 时隔多年以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世界观众面前。 在音乐剧历史上,《悲惨世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其立体丰满的人物塑造与极具张力的戏剧剧情将音乐剧的艺术感染力推至顶峰。

(一)经典文学作品奠定传播基础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862 年,是一部享有较高声誉的现实主义著作,以第三视角叙述了那段时间底层群众的苦难。《悲惨世界》以法语问世之后,衍生出符合各国国情和特色的多语种、多种艺术形式的版本。从思想层面来看,雨果文字中透露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文学价值的层面,《悲惨世界》披着苦难的外皮讴歌自由与爱的核心思想鼓舞了世界文坛的创作,此后的欧洲文坛涌现出一批“苦难史诗”巨著。在艺术价值层面,雨果作为浪漫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家,给破败不堪的战后场景笼罩上一层凄美的薄纱,为后来跨领域多流派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美学基础,其经过时间考验后仍能在当今社会产生共鸣。

2020 年 4 月,《悲惨世界》被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 年版)》高中段,该书通过教育途径在中国进一步普及。

(二)音乐作品影响力扩大

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的艺术形式,是当今文化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作为声音媒 介参与艺术作品的传播过程。首先,从传播效率来看,在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几首传唱度颇高的歌曲作品,成为该剧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关键要素。截至 2023 年末,《悲惨世界》中代表人民群体性面孔的《人民之歌》(DoYouHearthePeopleSing)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播放量超过 200 万。其次,音乐作为交流的工具,可以实现不同语言之间跨越文化差异的文化交流,对受众的覆盖面更大,包容性更高。在剧目进行推广的过程中,这首象征基层人民力量的《人民之歌》与该剧中另外两首知名曲目一样被改编成日语、韩语等多个语种并传播开来。从传播形势来看,音乐剧曲目的创作形式普遍娱乐化、通俗化,往往能将悲观色彩下的历史故事用一种更容易被各地观众接受的方式铺展开来。书本化的语言在舞台演绎之下更加生动,增强了观剧趣味性 的同时也加深了观众对剧情的理解。

(三)电影业与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

文艺作品与影视传播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电影与科技的高度融合推动了越来越多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改编,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下 电影普及度增加。歌舞片作为音乐剧作品的电影化呈现,近年来播放方式和宣传模式随经济发展和科技转型升级与大众生活需求日渐贴合。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其传播和推广受到的地域限制较为严重,同时电影作为艺术表达的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因此在发展初期利用传统传播模式进行跨地域的跨文化传播举步维艰。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录音艺术的出现将电影业带入了以视听结合为综合媒介的有声时代,“歌舞片”也在时代的洪流中应运而生。在剧作表达效果上,电影的叙述方式相较于传统文学和戏剧舞台的表述更加生动立体,且情绪感染力更强。电影作为影视技术发展的载体,在呈现作品的艺术性时利用了数字调光技术,能更好地控制画面的明暗度、色彩饱和度来烘托不同的情绪氛围,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文艺作品的故事表达能力和情感渲染范围。在音乐剧版《悲惨世界》创作并投入市场的同一时期,电影改编的歌舞片版本也涌现出来。电影行业通过国际知名电影节等方式尽可能消弭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实现更远距离的跨区域文化传播。在进行跨区域文化传播和文学艺术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以拥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演艺人员作为引导者,并以其为轴心,通过其本身的话题度和讨论度对电影作品及对应文化产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悲惨世界》的诸多影视版本中,由汤姆·霍珀导演,安妮·海瑟薇、休·杰克曼等担任主演的 2012 年版音乐歌舞片成为最具代表性和表现力的版本。

二、《悲惨世界》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跨文化传播面对的文化隔阂

跨文化传播是在不同社会系统的不同受众群间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播过程,受众受到所 在地域民族文化影响,在接收信息时会将原有信息解码并编码成符合自己惯用思维逻辑、语义环境和理解能力的信息。在解码和编码过程中容易产生对信息的错误理解和修改,使其偏离本意甚至对原有内容产生误解,影响受众的兴趣和认同。在地区语言文字特殊性的影响下,各国语言都拥有独特的表达习惯和表达特点,于是在跨地域文化传播时译介工作尤为重要。

在文艺作品传播初期,对外国作品的翻译局限于直译,同时原版文学作品的文字语言更 具有诗意。因此,逐字翻译造成了中文译本难 读、难懂、难推广的现象。《悲惨世界》作为一部剧情跌宕起伏的文学作品,将法国历史、法律、哲学甚至宗教信仰进行融合,反映出一套属于当时法国的、具有时代地域特色的世界观、价值观。84 万余字的篇幅、复杂的人物名称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读者阅读的压力,并且影响了读者对整体剧情的理解。受不同国家文化历史背景以及受众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的影响,文艺作品很难跨地域向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理解能力的群众进行推广,不可避免地面对不同程度上的阻碍。因此,文艺作品通常在最终对外跨文化传播阶段频繁受阻,从而使其很难释放原本文艺作品的魅力、活力和思想影响力。为实现高效跨文化传播并尽可能减少文化隔阂,在文艺作品传播初期如何完成受众对既定历史事实等方面的知识铺垫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二)传播模式相对单一

舞台传播是音乐剧的本位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方式。世界范围内正在演出的音乐剧极少被摄录制作成音像制品进行出售。音乐剧的舞台演出具有流动性和多变性,不像音像制品在定格后可以无限复制,音乐剧的演出具有唯一性。音乐剧《悲惨世界》初版诞生于1985 年的伦敦西区,截至目前剧院宣传依旧停留在固定受众圈层,一定程度上依旧依赖人际传播进行宣传和推广。就音乐剧的传播而言,大众媒介传播是音乐剧传播方式的拓展延伸,对音乐剧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2012年电影版《悲惨世界》利用视听媒介和明星效应在短时间内将宣传效果极致扩张。而音乐剧的宣传策略方面,音乐剧发行后至 20 世纪末期局限于固定区域Tk1t2Lj8iIpVXWtpTpyytmuAQJqf1N7Vl7jaLoG+/kE=巡演,场次安排少、售票价格高,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传播停滞。进入 21 世纪后,相对于电视电影行业,音乐剧没有对新兴新媒体平台进行充分利用,媒体信息覆盖率依旧较低,受众波及面较小。长此以往,在传播媒介 相对单一的发展态势下,易形成固化的文化圈层,影响力扩张速度持续放缓。

随着传播方式的完善和发展,传播媒介的不断拓宽在推动信息快速传播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能够协助构建社会认同并扩大社会影响力。不同模式、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与不同受众群产生交集,能够有效扩大作品覆盖面和影响。因此,积极拓展新兴平台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传播媒介成为一部新的文艺作品进入市场的重要措施。

三、《悲惨世界》传播应用的策略

随着高新技术和通信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革新,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融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依托互联网应运而生。高新技术和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在提升传播速度、 扩张传播效果的同时,满足利用传播策略补足基础故事线的条件后,利用网络互动和地区点映尽可能拓展观众的圈层。

(一)利用视听手段迎合不同地域观众的审美需求

在文化繁荣且多样的背景下,艺术工作者们不甘囿于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困境,积极探索其他艺术领域对跨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文 学艺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与影视传播之间相互依存并相互补充。文学作品受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的限制,在影响力的向外扩张阶段频繁受阻。在信息传播速度迟缓的社会背景下,由知名文 学作品改编的传统戏剧亟须寻求一个对外传播的途径打破当前发展的僵局。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邃细腻的情感表达、复杂多样的人物设定和错综复杂、趣味横生的剧情故事等特点,为其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一部成功传播的电影拥有优秀剧本基础的同时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不仅要提升电影场面的呈现能力,也要利用推拉摇移等镜头运动不断完善人物设定。于是,电影艺术对传统文艺作品的翻拍和改编使其史无前例地与社会相融合。原著 多受特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影响,电影剧作改编时便可能会将故事背景移到现当代,以更好地迎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和需求。这种调整多依赖于不同的表演媒介进行创作,服装、化妆、道具甚至舞台的灯光、美术和场景设计,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观众对整体社会背景和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悟。

地域思想文化背景也是改编阶段需要注意的因素。在原著中,不同人物特性可能与不同特定地域文化紧密相连,由此产生具有特殊性的地方习俗和社会环境、价值观。而影视剧的改编可能会通过改变故事发生地点或加入不同风格的地域、民族、民俗元素,以迎合更多样、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由地域变化辐射到剧本中人物生活习惯、人物形象设定等方面,刻画出更具象、更鲜明的人物角色。从电影业本身的传播途径来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网络社交媒体成为电影传播的重要途径。短、平、快的宣传片成为电影上映前的重 要推广手段,利用电影本身图像捕捉、场面定格的优势,能够快速吸引到更多的关注。通过剧作的改编和对高新技术指导下的视听设计和舞台灯光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消弭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折扣,利用角色情感渲染力对原著主题思想进行扩散和发扬,从而达成在不同地区跨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

(二)融媒体、自媒体分众化传播

近年来,在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融合交互作用下,信息媒体传播模式创新更迭,丰富着人们的娱乐生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传播扩散的速度加快,音乐传播的辐射范围和影 响力进一步扩大,大众接受音乐信息的渠道更加丰富,娱乐信息在不同融媒体和自媒体平台上呈现出多样态的平行发展。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单一媒介的传播模式对文艺作品的影响日益显现。音乐剧亟须找到一种生存方式来适应当今社会受众的艺术文 化需求。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传统的纸质媒体和电视广播的受众覆盖率逐年降低,群体的界限也更加混乱和模糊,交叉游离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分众传播已经成为信息对外扩张的必然趋势。以韩国版《悲惨世界》的宣传策略为例,其分众传播策略将受众年龄段进行切割,实行三线并行的方式进行推广;针对网络信息接收效率最低的中老年群体,利用电视广播和公共交通的数控屏幕作为载体进行推广,截取最具有渲染力和影响力的表演片段进行分时段集中播放。此外,针对 Z 世代(互联网世代)的青少年群体,利用不同社交平台间的交互作用,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推送。

四、结语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提出著名论断——“媒介即讯息”,指出真正有价值的“讯息”是当下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和带来的社会变革。进入“互联网 +”时代,现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递途径日益增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音乐剧作品的大众化传播。在合理巧妙利用传播工具,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并且享受其产生的传播福利的同时,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传递 和延伸,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具有的特殊社会功能,鼓励戏剧文艺作品的创作,促进音乐剧艺术影响力持续扩张并推动当代文艺作品创作的良性发展。

[作者简介]马昀楚,女,汉族,山东淄博人,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音乐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