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院所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问题与建议

2024-10-24 00:00:00王倩倩
财务管理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作为科研院所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经费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自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科研院所在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时面临一些难点。分析科研院所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从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培训交流机制、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建议,为科研院所进一步优化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研院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经费管理

0 引言

继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后,2018年《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指出“加快建立健全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要“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确保每个项目配有相对固定的科研财务助理,为科研人员在预算编制、经费报销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从“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到“加快建立健全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再到“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的决心。

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科研机构贯穿落实国家科技体制“放、管、服”政策的一项重要手段。科研院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单位实际,逐步全面推进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培养具有科研、财务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为科研经费管理提质增效的目标[1]。

1 科研财务助理的内涵与作用

1.1 科研财务助理的内涵

科研财务助理是指为保障科研团队科技创新,做好项目管理和科研经费管理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科研财务助理使科研人员不再从事繁杂的财务业务,可以潜心从事科学研究,是科研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科研团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左膀右臂”。

1.2 科研财务助理的作用

科研财务助理在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含以下3个方面:

(1)在采购申请、资产入库、财务报销等财务业务中提供专业化服务,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专心从事科学研究。由于科研人员不熟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熟练财务业务流程,在办理采购申请和比价、合同签订、票据整理、财务报销时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不能顺畅完成相关工作。因此,科研院所需要培养熟悉财务规章制度、财务业务流程的专业人员,负责这些具体事务,使科研人员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工作。

(2)科研财务助理全程参与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在项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调剂、结题验收等环节发挥财务专业性作用,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科研单位经费管理的水平[2]。在预算编制阶段,科研财务助理根据预算编制要求,辅助课题负责人编制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在经费执行过程中,科研财务助理负责政府采购预算申报,审核支出的相关性、合理性,负责科研团队资产管理,全程跟踪经费执行,及时办理预算调整;在项目结题验收阶段,科研财务助理配合编制项目决算报表,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结题验收。

(3)科研财务助理是实现科研部门与管理部门高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科研财务助理熟悉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财务管理制度,熟练掌握各类财务业务的流程,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提高了项目采购、财务报销、结题验收的工作效率,缓解了科研部门与管理部门的沟通压力。

2 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出台一系列科研财务助理指导意见以来,各家科研院所积极响应,结合单位实际推行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科研院所在科研财务助理人才队伍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 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不完善

2016—2017年,为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各家科研院所纷纷制定了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大都围绕岗位职责、岗位管理、薪酬待遇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随着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不断推进,前期制定的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科研财务助理人才队伍培养的要求。有些管理办法仅仅是将财务报销秘书管理模式换一种形式,照搬到科研财务助理管理办法中,从形式上完成制定管理办法的“任务”。有些管理办法比较粗放,没有从岗位分工、考核评价、晋升机制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不能有效从制度上保障科研财务助理人才队伍的长效发展。

2.2 科研财务助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一方面,科研财务助理聘用模式具有局限性。科研财务助理一般由课题组通过劳务派遣方式聘用或由科研人员兼职。劳务派遣的聘用方式使科研财务助理缺乏对单位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容易造成人才流失,而优秀的科研财务助理仅仅将其视为一个过渡性岗位。另外,科研人员在承担科研任务的“空窗期”负责团队经费的管理,但随着科研任务的增加,需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再从事经费管理工作。兼职科研财务助理的频繁更迭,不利于项目经费的高效管理,同时也增加了培训成本。

另一方面,科研财务助理的薪酬待遇不稳定。科研财务助理的薪资发放标准通常参照用工当地的平均工资,这导致其工资水平往往低于正式职工。而该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却很高,能力与薪资待遇的不匹配也会促使科研财务助理寻找其他工作机会。此外,科研财务助理的薪资一般从科研项目的“劳务费”或“间接费”列支,项目经费具有周期性、不稳定性等特点,旧项目结题、新项目申请过程中经费的断档也会影响科研财务助理的生存[3]。

2.3 科研财务助理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不少科研院所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以来,并未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利于调动科研财务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考核评价主体不明确。一些科研院所在构建考核评价机制时,并未明确牵头与参与部门,导致研究室、财务部门、人事部门在考评组织过程中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容易产生推诿现象。

(2)考评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科研院所考核评价以年度考核为主,目标也仅限于考核等次的评定,考核结果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奖惩不明显。

(3)考核评价标准不完善。部分科研院所考核评价指标比较简单,对不同类科研财务助理考核重点也不够突出,没有从工作积极性、完成程度、服务质量、经费管理能力等方面全方位设置考评指标。

(4)考核评价方法不科学。目前,一些科研院所考核方式基本停留在听汇报层面,缺乏对平时工作质量的监督。

2.4 科研财务助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一方面,大部分负责财务报销等业务的科研财务助理并非财会专业人员,缺乏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在工作中需要很长时间适应财务业务工作,这也会导致采购、报销等工作无法顺利、高效地开展。

另一方面,专业性科研财务助理需要协助编制项目预算、分析预算执行、办理预算调剂、配合结题验收等。然而,在实践中,有些科研财务助理并不了解科研活动,无法在经费的全过程管理中发挥专业性作用。

2.5 科研财务助理依附于课题组,缺乏独立性

科研团队独立聘用模式导致科研财务助理的独立性得不到保障,科研财务助理仍旧依附于课题组,沦为课题组与财务部门之间的“传话筒”。在财务报销过程中,当科研财务助理与科研人员意见不一致时,无法发挥专业作用。

3 科研院所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建议

3.1 逐步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稳定人才队伍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职业前景,是稳定科研任务助理人才队伍的关键。科研院所应根据科研财务助理的特点,分类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职称晋升通道,打消科研财务助理职业发展顾虑。

首先,确定考核评价主体。科研财务助理考核评价一般由人事部门牵头,财务部门、科技处、研究室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定期进行公正考核。

其次,明确考核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指标可围绕工作量、工作质量、服务满意度、专业水平、沟通能力等方面分级设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财务助理,考核重点应当有所差异。针对负责财务报销的事务性科研财务助理,评价指标应侧重对财务规章制度、采购报销业务、服务质量、责任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针对负责经费管理的专业性科研财务助理,评价指标应注重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预算编制、经费执行分析、决算报表编制、审计验收沟通等方面进行评价。另外,考评兼职科研财务助理,应当在考量科研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兼职加分,在职称评定时也应有相应政策倾斜,激发兼职人员对经费管理工作的热情[4]。

最后,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进行绩效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适当采取末位淘汰机制,以保障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

3.2 逐步强化管理部门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协同管理

实施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科研院所领导层强化意识、高度重视,组织协调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多部门协同推进,从优化管理体系、保障薪酬待遇、规划职业前景等方面着手,培养稳定、专业的科研财务助理人才队伍。

科研团队在有科研财务助理需求时,向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统计团队的项目经费、人员信息,判定团队设置科研财务助理岗位的必要性,测算支撑工资支出的项目经费,保障科研财务助理人员经费来源合规且预算充足。人事部门负责科研财务助理岗位管理,包括明确岗位职责、组织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完善薪酬与考评机制等。财务部门牵头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及业务能力测试活动,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3.3 建立多样化的科研财务助理培训交流渠道

培训交流是提升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能力的有效手段。目前,科研财务助理培训主要由财务部门开展,培训内容基础、单一,知识面较窄,对科研财务助理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随着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不断壮大,科研院所需建立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机制,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培训渠道。科研院所可通过定期培训与专题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使科研财务助理熟练掌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提高经费管理理论水平;通过邀请财务专家、与其他院所优秀的科研财务助理一起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探讨经费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升科研财务助理经费管理的实践能力。

总之,科研院所应当不断丰富培训交流渠道,促进科研财务助理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增强科研经费管理能力,丰富工作经验,从而更加优质、高效地服务科研活动。

3.4 保障稳定的科研财务助理经费投入

稳定的经费支持是科研财务助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建议科研院所设置科研财务助理专项资金,为科研财务助理培养提供稳定的经费支持[5]。专项资金用于科研财务助理岗位人才队伍建设,包括设置兼职人员岗位津贴、科研财务助理年度考核奖励等;也可以对科研经费管理成效好、经费使用管理规范的科研团队进行奖励,在激发科研财务助理工作热情的同时,鼓励科研团队积极配合,加强科研财务助理人才队伍建设。

4 结语

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需要,是科研院所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科研院所应当充分增强意识,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强化各管理部门协同管理,从完善管理体系、拓宽培训渠道、健全考评机制、保障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断优化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提升科研财务助理的业务能力、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为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提供科学化、精细化的财务服务,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提升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莉平.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管理模式初探[J].会计之友,2017(17):118-120.

[2]田巧娴.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解决科研经费“报销繁”[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171-172.

[3]王阿乐.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25-28.

[4]张灿芝,何静琴,尹萌,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助理岗位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4):70-72.

[5]许然.科学事业单位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探索[J].绿色财会.2023(5):53-56.

收稿日期:2024-04-03

作者简介:

王倩倩,女,1987年生,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经费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