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杰出作曲家、钢琴家拉赫玛尼诺夫,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本文以其创作于 1916—1917 年的《音画练习曲》(Op.39)中的第六首作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运用的音乐语言、技巧和情感表达,从而探究作品中主题形象的诠释和音响效果的呈现。
一、作品背景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解读
《音画练习曲》(Op.39)是俄罗斯作曲 家拉赫玛尼诺夫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套练习曲集包括九首风格各异的钢琴小曲,每一首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并结合了不同的画面。可以说,这部练习曲集是展示拉赫玛尼 诺夫艺术风格的载体,是其后期创作中极具艺术价值和技术挑战性的作品之一,成为无数钢琴家探索音乐技巧的必经之路。本文的研究对象《音画练习曲》(Op.39No.6)是作曲家受到安徒生童话故事“小红帽”和“天堂中的花园”的启发而创作的。在这首练习曲中,作曲家运用创新性的手法将音乐性与技巧性相融合,通过音乐描绘了童话故事中的情境和情感,从而使音乐形象生动鲜明且更加具象化, 并在听觉上带来更为强烈的冲击力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中,作曲家通过半音化的旋律进行,以及半音阶与长线条旋律融合的创作技法,来凸显作品中的民族性与悲剧性。此外,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中,作曲家通过阴郁的 a 小调和富有张力的色彩特点,为作品注入了一抹忧郁和深沉的情感色彩,使音乐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戏剧性的同时,还显示出内在的张力和戏 剧效果。
二、《音画练习曲》(Op.39 No.6)的艺术特 色分析
(一)主题形象
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中,作曲家设计了两个主题形象,分别为笨重有力却依然敏捷的“大灰狼”主题形象(主题Ⅰ )、天真灵巧的“小红帽”主题形象(主题Ⅱ )。主题Ⅰ为乐曲的 1—2 小节,是一个从低音区开始连续三连音上行半音阶构成的乐章,音阶进行为 c—#c—d—#d—e—f—#f—g—#g—c1(见谱例1)。主题Ⅱ主要是音色明亮的高音区,由断奏形式的连续十六分音符构成;左手的低音声部是音色较为浑厚、深沉的断奏形式组成的八分音符。高低音声部两者相互结合,呈现出一种对比和层次感,在增加音乐表现多样性的同时丰富了主题的音响效果(见谱例 2)。此外,作曲家在这首乐曲中巧妙地引入了《末日经》(DiesIrae)的“死亡主题”,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庄严的氛围。这种引入不仅增加了音乐的神秘感和戏剧性,还唤起了听者对死亡和审判的强烈联想,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情感张力和宗教色彩。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中,作曲家通过直接引用、变体处理的方式对“死亡主题”进行了三次引用,分别为乐曲的 9—10 小 节、39—42 小 节、62—63 小 节 和115—118 小节。
(二)音乐结构
《音画练习曲》(Op.39No.6)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由第一部分 A 段、第二部分 B 段和再现部分 A1 段组成,三部分分别描绘了大灰狼追逐小红帽、两者的纠缠以及小红帽最后摆脱三个画面。在第一部分 A 段(1—35 小节)的1—2 小节中,调式调性为a 小调,高低音声部的隔八度音重复进行引出 “大灰狼”主题形象。其中,第 2 小节主和弦处渐强的术语配以突强的力度(sf)和重音记号,表现出大灰狼的咆哮,同时这种以短促且强力度的主和弦结束手法给人一种突然爆发的紧张感。在该段落的第 6 小节处,小红帽的主题形象在弱拍第二拍点开始出现,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小红帽轻快而灵活的步伐描绘得淋漓尽致,也很好地展现了她天真活泼的性格和无忧无虑的心情。整个第二部分 B 段(36—94 小节)由三个段落组成,整体上描绘了大灰狼与小红帽“你追我赶”的画面。第一段落(36—58 小节)从 F 大调开始,主题Ⅰ和主题Ⅱ相互交织,右手声部和左手声部的旋律分别为小红帽和大灰狼的形象;第二段落(59—76 小节)是由两个乐句和一个扩充部分组成,调式调性 从 #f小调开始,后转调进行到 a 小调。可以看出,这个段落描绘了大灰狼对小红帽的追逐,紧张激烈的旋律和急促的节奏表现出大灰狼凶猛而急切的内心,也反映出小红帽在惊慌失措地逃跑,进一步强化了故事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第三段落(77—94 小节)由两个乐句和连接句组成,调式调性为 #g 小调。其中,最后一个过渡性质的连接句(86—94 小节)中,作曲家通过运用固定节奏型的技法形式,巧妙地 维持了乐曲的紧张感和连贯性,并使音乐段落之间保持着一种流动性和连续性,也为再现段的出现奠定基础。再现段(95—121 小节)的调式调性回归到主调 a 小调,主题Ⅱ的旋律音调再次出现,暗示了紧张追逐后小红帽终于成功摆脱大灰狼追捕的故事情节。
三、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9 No.6)的演奏处理
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创作融合了浪漫主义的情感深度和欧洲标题音乐的描绘性,使他的作品既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又能通过音乐营造出具体的情境和故事,形成了兼具民族性和浪漫性的艺术特色。《音画练习曲》(Op.39No.6)作为一首充满戏剧性、复杂性和深刻情感的钢琴作品,在演奏这首练习曲时,演奏者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好地诠释这首作品的风格与意境。
(一)半音化旋律线条的演奏
综观整首乐曲,作曲家通过精妙的声部层次安排和音响设计,巧妙地运用半音化旋律线条来塑造主题形象。在乐曲的1—2 小节中,有一个 c—#c—d—#d—e—f—#f—g—#g的半音化进行,力度逐渐增强最后结束在突强(sf)的柱式和弦上。因而,在演奏这一片段时,演奏者需要从最初的音符开始逐渐增强力度,使每个半音之间的过渡都带有渐进的力量感,以展现出音乐的紧张感和逐步积累的张力。又如,在乐曲的第 59 小节处,速度变化为急板,右手声部中八度形式叠置的半音化旋律音阶为 #c—d—#d—e—#e—e 的进行,左手声部是一个 #c—#g—e 的三和弦分解下行,两个声部分别描绘出小红帽和大灰狼奔跑追逐的场景。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演奏者需要在快速的音符进行中确保每个音符之间过渡自然,不打断音乐的连贯性,通过均匀的手指触键和恰当的踏板使用来实现。同时,在跳音的演奏处理上,演奏者也需要保持精准的节奏感,确保每个跳音的时间间隔一致,以展现小红帽步伐的紧迫感。此外,隐形节拍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这部作品中的运用也极具特色,作曲家通过旋律的流动、节奏的变化以及旋律织体的形式,创造出一种节奏上的自由感,使音乐更加生动,表达力更加丰富。
可以说,这种独特的节奏处理方式,彰显了拉赫玛尼诺夫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和深邃的艺术理念。例如,在乐曲的谱面中作曲家标注为 3/4 拍的形式,但通过对急板部分的分析发现,作曲家通过对旋律织体的设计呈现出一个4/4 拍的形式,这为演奏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表现空间。
(二)速度、力度的把握
速度和力度作为音乐情感表达的重要元素,对作品的音乐风格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中,作曲家对于作品速度的运用也较为广泛,从谱面分析来看有小快板(Allegro)、急板(Presto)、渐快(Pocoa poco acceler)等。这些速度的运用,将大灰狼和小红帽形象生动刻画出来的同时也增强了作品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因而,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对于速度与力度的把握,将会直接影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风格特性。
例如,在作品开头部分 A 段的1—4 小节中,演奏者可以采用较慢的速度来表达大灰狼的潜伏和狡诈,呈现出一种阴森和不安的氛围,从而有效地突出小红帽最初在森林中自由漫步的情景。
与此同时,在演奏该部分带有重音记号的柱式和弦时,可以通过短时间内力度的张力刻画大灰狼凶恶的咆哮声。在乐曲第二部分 B 段的开始段落中,则是稍微慢一点(Pocomenomosso)的速度,所以在演奏这一部分时演奏者应稍微放慢速度,细腻处理乐句,以突出情 感的转变,加强音乐的过渡并保持节奏的连贯性。
四、结语
在《音画练习曲》(Op.39No.6)这首作品中,作曲家通过精妙的结构、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和独特的速度变化,将音乐的时间性与绘画的空间性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幅既可听又可视的艺术作品,使听众能够在一段旋律中欣赏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验到音乐与绘画相辅相成的美妙。
[作者简介]张蕾,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钢琴专业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为钢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