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4-10-23 00:00苏铭玉
文教资料 2024年9期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存在信息化服务平台单一、网络基础设备亟待完善、信息服务传播及覆盖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政企合作,引进社群流量共建联营,建设信息化政务平台,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打造培训资源服务平台的对策。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为特殊教育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

关键词: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明确将教育数字化列为关键行动领域,中国政府也在国家级战略规划中明确强调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构建全民学习的社会环境。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1],进一步突出了教育数字化的战略地位。据教育部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已突破1亿,这也显示出数字化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2]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资源丰富,有效满足了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教育需求,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深切关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殊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信息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3]当前,特殊教育领域在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专业教师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仍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建设与服务模式。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响应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号召的必然要求,更是满足特殊教育需求、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通过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和优化建设路径,为特殊教育师资和特殊儿童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对策,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服务平台单一

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广西95所特殊教育学校网站搜索结果和对南宁、柳州、北海、玉林、桂林等区域访谈的资料,获取了相关的基础数据,并对广西95所特殊教育学校网络数据深入分析后发现,各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较为单一。其中只有46所学校拥有独立的微信公众号。而这些学校也仅是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学校活动的报道与宣传。虽然部分学校已建立独立的校园网站,但缺乏更新维护,家校互动平台更是稀少。

(二)网络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的网络基础设施已经实现了网络覆盖,网络宽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提升,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持。但各级各类学校的数据上报方式仍较为传统,依赖邮箱层层汇总上报,缺乏一个全区性的、综合性的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平台。

(三)信息服务传播及覆盖率低

在培训资源方面,多数平台仍依赖如腾讯会议、QQ课堂等暂时性且容量有限的网络平台。大部分培训信息与资源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如通过QQ或微信群等单一渠道共享。这种方式不仅传播率和覆盖率有限,而且难以满足全区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的教学需求。同时平台上的网络课程资源则显得尤为稀缺。

二、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平台市场化和安全建设不够完善

平台的构建与发展高度依赖政府的财政预算,目前的市场化运营程度相对较低。一旦失去了财政资金的扶持,平台将面临难以维持的困境,收支状况难以达到平衡,进一步的建设与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制约。对于平台的开发者而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用于平台的维护、维修以及年审认证等。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风险漏洞系数显著增加,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威胁,这使得使用者需要承担较高的代价,也就降低了他们使用平台的意愿。此外,平台的操作流程复杂,便捷性不足,复制性不强,这些因素也导致了使用者在使用平台时面临诸多困难,平台的推广和应用也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二)平台软硬件基础共享建设仍需加强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用于建设基础设施。然而,这些基础设施的利用率普遍较低,且各学校之间的硬件基础设施无法实现共享。此外,由于需要承担网络漏洞风险,用户对平台的使用率普遍不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平台的使用存在“一阵风”效应,使得设备长时间未使用而过时,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三)平台信息服务便捷性有待提升

目前,现有的信息资源平台多隶属各学校或单位,其设计初衷仅是为了满足单一学校或单位的数据管理需求。这些平台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局限性,无法实现跨地区、市、县(区)与自治区级数据的互联互通,数据利用率低下。在数据上报过程中,各级数据仍需要人工进行烦琐的审核和汇总,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还增加了数据虚报、漏报或错报的风险。此外,教育、残联、卫生等领域的相关部门在数据收集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兼容性,导致实际数据与报送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不利于为特殊学生提供全面、连续的服务和救助。

(四)平台培训服务针对性有待提高

特殊教育学校所采纳的培训平台模式普遍存在较高的同质性,平台功能与培训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大多数平台仅限于提供讲授型的网络教学,未能涵盖训前需求调研、训中质量监控以及训后跟踪指导等关键环节。在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这些平台未能实现培训教师实时反馈、互动答疑以及任务监控等多个环节的顺畅衔接,因此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此外,培训资源的存储空间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浪费现象。

三、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的解决对策

我国应坚持“数据驱动、协同共享”理念,聚焦资源整合、数据共享、融合融通以推进广西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政企合作,引进社群流量共建共赢

信息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工作,应当紧密结合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于供应链中发挥其造血功能,以实现平台的收益自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与广西教育出版社的紧密合作,政府可以构建一种可持续的运营模式,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的互补优势。这包括图书出版、系列课程资源建设,以及线上直播、培训和精品课程的推广等活动。其旨在提升平台资源的浏览量,并通过流量收益反哺线上智慧化建设运营,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政府可以通过与专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展开合作,利用其高度的网络防控系数,显著降低网络安全风险,实现多方共赢。这样的合作,致力于推动智慧化平台的长久、持续和有效使用,为广大用户提供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

(二)建设信息化政务平台,提高基础设备利用率和适用性

政府通过对全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地图式平台建设,实现各特殊教育学校之间信息物联,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局面,提高基础设备利用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各特殊教育学校网络平台管理员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平台中汇总每个地级市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数量。如每增加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所在县区气球标识便自动点亮,数据自动更新,下方学校滚动列表自动增加,后台管理人员可以随时统计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汇总数据。这样,通过嵌入广西各特殊教育学校信息,用户可查询全区各学校的情况,放大具体学校街道位置,方便特殊学生更便捷地选择就近入学。

同时,政府通过建立以OA电子政务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完成各级学校(机构)文件收发文及材料上报业务工作,并提供短信群发功能。为了尽快实现网站对外服务窗口,实现信息传递、交换、处理的电子化,推进内部办公自动化建设,迅速完成上级部门与下属各学校的文件上传下发、数据共享等任务,用户可在门户网站首页接入OA登录界面,通过首页登录进入OA系统,进行各特殊教育学校与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等特教管理中心之间文件的收发、材料上报、学校信息维护等工作。

(三)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最大化共享

我国坚持“数据治理”的核心原则,以优化数据质量与管理为基础,严格遵循数据质量检测的既定标准与要求,致力于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数据的精确度,以便更有效地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并优化其服务应用。为此,研究团队通过建立广西特殊教育的大数据基础平台,将应用程序和优质资源聚合在一起,串珠成链,打造全天候、超市式服务;通过整合教育、卫生及残联等相关领域的特殊教育数据,建设全面涵盖广西各年龄层、各类残疾以及不同安置类型的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基础信息、教育信息、康复训练信息及动态评估信息的平台。平台采取每年度定期信息申报的形式,及时更新残疾儿童、青少年的信息,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助其全面掌握残疾儿童、青少年及相关学校、机构的情况,为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4]通过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可进一步提升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整体水平。

(四)打造培训资源服务平台,满足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

在研究过程中,平台前期主要依托北京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师训宝团队共同进行课程模式改革和平台资源的研发与探索,通过以“师训宝”为支撑,构建“三全”混合式教师培训机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平台利用混合式研修工具“师训宝”的技术优势,协同完成训前、训中与训后各阶段的任务,全周期伴随参训学员完成训前预热互动、训中深度参与、训后返岗实践等培训环节(见图1)。

同时,为解决学员分散难以集中或特殊时期不宜集中的问题,研究团队与“师训宝”云平台合作,将线下集中培训转为线上培训,融入 SPOC 理念,从培训方案的确定、实施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结项四个阶段设计培训计划,助力线上培训顺利开展,有效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对学员需求的精准供给,对职后培训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展开实践探索。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培训对象,满足不同培训群体的需求,研究团队通过对信息化技术支持平台资源多渠道拓展,与华为云welink进行合作探索。华为云welink依托原生云服务,丰富云生态,实现PC、手机、大屏多终端无缝协同,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2021年广西首届特殊教育学校德育论坛线上受众群体达到了6000多人。

同时,研究团队借助新媒体力量,与广西教育出版社进行深度合作,打造“智慧特教”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特殊教育资源,为读者提供立体化的阅读体验,逐步构建“图书+数字内容+平台+活动”的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打造“智慧特教”品牌,以提供优质的特殊教育课程资源为目标,研究团队与区内外资深专家合作,建设体系化课程资源。二是线上培训及公益直播。通过广西教育出版社“指魔方”平台开展线上培训及公益直播,平台承载量从线下百人规模拓展到了几万人规模,受众群体大大增加,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例如,依托广西教育出版社“指魔方”平台组织开展的2022年广西特殊教育政策宣讲会暨融合教育主题公益讲座活动,受众群体达到了3.3万人次。

四、结语

在自媒体时代,公民网络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改变,网络安全风险系数不断增加,平台建设者维护网络安全的投入代价也不断增大。就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而言,重要的不是基础平台的建设,而是要通过统筹整合第三方优质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资源,实现平台专业化管理,帮助各特殊教育学校解决基础平台建设的财政困难,解除平台日常维护管理枷锁,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系数。同时,有效整合信息化政务平台、特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培训资源服务平台,可助力实现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使用最大化、数据信息共享最大化、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通过特殊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全面推进广西特殊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进程。借助智慧化服务数据的分析报告,掌握特殊教育服务供需关系变化走势,向管理者提供科学精准的特殊教育规划服务,实现创新服务增值,帮助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获得更专业的指导,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丰富特殊教育资源建设,促进传统服务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服务面和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胡漫缇.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达1亿[N].科技日报,2024-02-07.

[3]郭炯,钟文婷.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电化教育究,2016(4):26-35.

[4]潘丽芳.上海市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基于美国特殊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J].上海教育,2017(7):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