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者剧场”模式与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内在一致性,有利于初中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读者剧场”模式的应用分为演前、演中、演后三个阶段。演前阶段以教师对学情充分分析为基础,以学情分析促进文本选择的合理性;演中阶段以剧场的细致化训练、文本的情境式表演为先导,在表演过程中聚焦素质提升、思维拓展等能力维度,开展过程性评价;演后阶段以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和反思为主线,秉持问题导向,开展深入探究,从而实现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整体建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水平。
关键词:“读者剧场”;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提出“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1]。在“双减”政策背景以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下,探索改变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以及伪阅读方式的道路尤为重要,“以不同类型的语篇为依托,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要求”[2],避免碎片化的知识学习。整本书阅读便是其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其他阅读方式相比,整本书阅读更具复杂性和丰富性,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构建多方位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策略,并进行章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对主题意义的深化。然而,目前整本书阅读还处在理念多于实践的“口号”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呈现出任务布置与落实、整体文本解读与碎片化理解、主题探究与语句分析、过程性指导与结果性评价之间的矛盾。本文在尝试“阅读圈”(Reading Circle)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是“读者剧场”(Readers Theater)。此方式能够寓知识于情境,提升学生知识建构、高阶思维、深度学习的能力。
具有丰富性、情境性、深刻性的整本书阅读与兼具趣味性、知识性的“读者剧场”完美融合,高度符合英语学科的育人理念,体现出“双减”政策下的育人要求,能够充分发挥丰富教学活动类型、聚焦教学活动重点的优势,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提升,进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一、“读者剧场”模式理论阐释
《新课标》指出:“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3]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须在具体的情景内,这种情境既可以是贴近学生日常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基于语篇语境的虚构场景或语篇所设场景的还原。整本书阅读作为阅读学习的典型和创新形式,是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承载着情境设置的素材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需的要素。“读者剧场”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剧本的过程中能够理解文本的意义,并流畅地进行表达。[4]
(一)“读者剧场”模式的内涵
“读者剧场”源于戏剧教学,是戏剧教学的一种更为简单且易于操作的形式,即“将阅读材料进行剧本化创作,通过表演的形式将文本内涵传达给观众”[5]。这种将戏剧元素融入教学过程的形式,就形成了“读者剧场”模式,也被称为“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具体0RV3sqJuiIoxXAs/Jo+NxiMBL9Z3KShCKn0yUkUIWC4=而言,学生充当主体,担任表演者,事先将散文、诗歌、故事、小说等叙述性材料改编成剧本,表演过程中对服装、舞台背景、道具等不作要求,由表演者手持剧本以朗读并配有丰富表情的形式将剧本内涵呈现给观众。这种形式相对于其他传统的场景教学而言,融入课堂教学的难度较大。因此,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教学活动,也可以视为一种阅读策略或创新的学习方式。[6]整个过程能让学生在戏剧场景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读者剧场”模式的理论支撑及优势
1.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为“读者剧场”的应用提供学科支撑
“读者剧场”模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也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通过对这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教师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自身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路,以引导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并在课后积极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既凝聚了学生的集体力量,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而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2. “最近发展区”理论为“读者剧场”模式的适用群体提供了基础
好的教育指导是要通过设计学习机会来帮助学生完成发展和转变的,从而开发出潜能获得新的发展阶段来跨越“最近发展区”。[7]整本书阅读下的“读者剧场”模式,正适用于处于“最近发展区”的学生。在通过戏剧活动进行言语互动时,情境提供了一个想象的世界,给予学生一个真正学习语言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这种与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需求和渴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动机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建构主义理论为“读者剧场”模式的持续开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原理,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以及素养建构是在某种情境中通过合作而获得的。“读者剧场”模式使师生在互动基础上进行集体构建,让学生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充分发挥了阅读的育人功能。学生在“读者剧场”模式中能够深度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文本创作智慧,实现人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和交流。“读者剧场”模式充分发挥了阅读丰富学生心灵、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建构。
综合而言,“读者剧场”模式在语言技能教学、个体差异与合作学习、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读者剧场”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感知,也能够使学生洞察情境和语言之间的关系,继而实现身心结合,做到将语言与个人和世界相关联。
二、“读者剧场”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路径
将“读者剧场”模式应用于整本书阅读,教师要立足于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在充分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将文本内容分成几个短剧或者对其进行改编。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并以剧场表演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阅读成果。
(一)演前阶段:分析学情,选择文本
演前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明确文本的主题,为后续文本的整体性阅读作铺垫。此阶段的重点是教师充分分析学情,合理选择文本,开展合作排演。教师从学生自身和文本基础入手,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文本,通过文本提升学生的认知,二者相互作用,为“读者剧场”模式的开展以及学生整本书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最近发展区”,受内外因素影响,学生个体差异较明显,阅读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思维水平等呈现出不均衡性。教师在实施整本书阅读以及“读者剧场”模式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群体及个体,通过学情分析对文本进行合理的选择,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英语阅读水平,为学生制订每个月读一本书的计划。在初期实施“读者剧场”模式时,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为切实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主动性,教师引导每组学生从我市“广阅读”中小学阅读推荐书目中选择适合的书目作为阅读对象。
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以适应不同需求,切实将整本书阅读的理念落地。比如,教师引导每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文本难度选择不同的文本,确定相同的阅读目标。教师通过文本解读、主题研讨、思维拓展、素养提升模式来引导每组学生选取难度适中的同一个文本,每组分别实现文本解读、主题探究、思维拓展、wvvI5t7umZJFCdCFd+kxQeOw6HA5hQeU9OogroDwVR0=素养提升的目标。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师在充分分析学情并选定书目的基础上,进入文本研读和剧本选择阶段。
在过程环节上,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初步研读文本,对文本大意形成框架式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加深对文本主题、人物关系和情节的理解;学生进一步对文本进行细节感知,深刻领悟,达成从文本整体到细节、从浅层到深层的螺旋式深入的学习效果。
在方法技巧上,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等形式对文本框架作可视化处理,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建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更清晰的认知。
在小组合作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且最精彩的几个片段,集体改编并整合出新的剧本,并进行角色分配,寻找角色契合度,为开展排演和磨合奠定基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讨与合作诵读。通过语境感悟剧本的情感基调,组内成员采用探讨与合作诵读的方式,找出更适合的角色,进一步领会剧本台词中凸显的情感。
(二)演中阶段:剧场训练,剧本表演
演中阶段,经教师指导,通过剧场的细致化训练和文本的情境式表演,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反复打磨、多次演练的方式让学生沉浸于文本,加深对剧本的多方位、多角度解读。
在正式表演之前,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训练时间,由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反复排练。小组成员在排练过程中,可以对剧本进行反复修改,也可以对肢体语言进行不断揣摩。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兴奋度,又能增强学生在正式表演时的自信心。要想使“读者剧场”模式下的教学活动开展得精彩,整个小组需要全力以赴。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在磨合过程中,同学间的友谊也在加深。这些都能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而积极的情绪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小组内成员相互学习,共同配合,完成语言与动作的融合,在合作排演中实现语言的内化。[8]
临近正式表演,小组成员准备好课件和背景音乐,这样既能保证在正式表演环节让观众对文本有整体的感知,又能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做好录制视频的准备,将其作为演后评价的依据,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表演带来的成就感。
在正式表演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为表演者创造轻松的环境,以缓解紧张的氛围。教师录制视频,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对每一组的表演进行评价,也将其作为演后评价的素材。在演中过程性评价阶段,教师和各组成员根据每组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阶段性评价。师生通过表演者对剧本的改编、情境化的演绎以及素养的呈现,聚焦思维拓展和素质提升;同时通过表演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对内涵的探究以及协作程度,评价其文本解读和主题探究的能力。此外,师生还可以利用结果性评价体系,共同对每组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将尊重个体差异的过程性评价和注重整体表现的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每组学生生成个性化的、积极的评价结果。
“读者剧场”模式的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培养更具全面性、多元化。学生需要吃透剧本,理解到位,才能在表演中表现出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都能得到提高。组长要在组内安排分工,使组员进行团队合作,从而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提升。学生根据情境需要,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与整合,有利于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此外,剧本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其文化认同感。
(三)演后阶段:评价反思,深入探究
演后阶段是师生在评价总结的基础上,对剧本以及“读者剧场”的内涵进一步进行深化的阶段。在演后评价阶段,学生完成评价表,根据得分情况以及过程性评价情况,选出最佳小组、最佳演员、最佳进步者等,由教师或者小组长发放奖励。根据评价结果和观看视频,各组进行组内评价和反思,如哪些方面表现超出预期,哪些方面仍存在可以进一步改进的空间等。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对表演精彩之处予以表扬,对表达不到位的地方共同探讨并进行指正。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和反思,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和进步。
在演后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思辨能力产出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整体内容及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针对相关内容以及“读者剧场”活动的开展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也可以与其他相关书目作比较,引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此外,通过实践“读者剧场”模式,教师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将文本解读组和主题探究组合为一组,将思维拓展组和素养提升组合为一组,通过上述模式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减少不均衡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传帮带”作用以及教师的鼓励式教育,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能力。总之,层层递进的深化活动,既能实现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整体建构,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境界。
三、 结语
“读者剧场”模式与整本书阅读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有趣的舞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体悟,使教学意义得到最大化的落实。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健全学生人格、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的有效路径,是新时代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0,4.
[2]梅德明,王蔷.新时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新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基础教育课程,2022(10):19-25.
[4]Worthey J., Prater K. I Thought about it All Night: Reader`s Theatre for Reading Fluency and Motivation[J].The Reading Teacher, 2002(3):294-297.
[5]Flynn R.M. Curriculum-Based Readers Theatre: Setting the Stage for Reading and Retention[J].The Reading Teacher, 2004(4):360-365.
[6]李倩云.美国教材Wonders中“读者剧场”实施模式与评析[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2):20-24.
[7]杨昕,华霄.英语教学中的“戏剧教学法”:理论和实践[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1(5):63-68,72.
[8]王蔷,钱小芳,桂洲,等.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剧课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6(2):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