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

2024-10-23 00:00康佳
文教资料 2024年9期

摘 要:本文聚焦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进行审视,指出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诸多挑战。针对困境构建出具体的优化路径:注重市场调研,优化课程设置;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健全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重视实践教学,建立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等。赋能新时代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婴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婴幼儿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与管理直接关系他们的健康与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托育服务及其质量不仅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当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对高质量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该专业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发展不均衡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多样化,部分毕业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仍面临一定挑战,由此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指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我国总结以往教育经验,构建出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念,为各个层次和阶段的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开启了教育改革的新局面。在新的高质量发展观引领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伴随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托育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增长,婴幼儿托育服务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尽管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长,但托育服务高质量人才的匮乏成为陷入行业发展的瓶颈。高职院校作为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聚焦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审视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高职院校为新时代输送具备专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人才,有助于满足社会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多元化需求,最终推动托育服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探索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革新教育教学观念,进而推动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尤其是随着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需矛盾日趋凸显,传统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托育事业发展的需求。[2]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深入剖析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寻找当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具体问题,依据问题探索出具体的、科学的优化路径,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新时代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审视

正如前文中所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政府还是婴幼儿家庭,都十分重视婴幼儿的托育服务,对高素质的相关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这种需求推动着相关教育的深度改革与发展。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面对新的时代诉求,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阻碍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因此,厘清具体的困境和问题,可以为构建优化路径提供更多的依据,助力人才培养及托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课程设置与托育市场需求脱节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高职院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也应遵循这一理念,即将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此满足行业需求。

尽管高职院校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置与课程设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高质量发展观引领下仍然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与问题。其中,部分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难以匹配合适的工作岗位。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围绕理论知识进行,而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这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即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市场托育机构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实操水平,因此,过于理论化的课程设置大大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教学条件及师资培训机制不健全

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评估是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高职院校中的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教学设备,由此导致培训机制不健全。因此,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是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的关键。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上面临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尤其是该专业的师生数量对比悬殊,远超教育部规定的合理比例,导致教师负担过重,难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效能。另外,由于现有教师队伍中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师缺乏实际的托育服务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难以满足该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同样是制约师资力量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高职院校针对该专业教师的培训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存在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需求脱节、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等问题。此外,有限的培训资源也难以覆盖所有教师,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在专业上获得持续成长。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失衡

除了上述问题和困境,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面临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的情况。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支撑,同时还需要真实的实践经验,由此才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该专业人才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职院校在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明显短板。实际调查反映,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课时占比较低,且多数实践课程仍停留在案例分析或模拟演练层面,缺乏真实场景的实操体验,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影响了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尝试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不同利益主体诉求不一致、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冲突、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导致合作模式难以深入开展。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如前文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影响了人才的培养及托育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及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应该自省自查,寻找人才培养中的痛点,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时解决痛点问题,实现更好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队伍,赋能时代发展及市场需要。

(一) 注重市场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近年来伴随国家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支持以及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婴幼儿托育服务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这种态势将持续扩大,而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增加。

面对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及困境,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

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以产教一体开发实践课程和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高职院校也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以此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托育机构的合作,动态化了解市场需求及岗yaOg6y2VJtAVgjGAKIYe+NBcVXn1G8xItz2LkgzJQzE=位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尤其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市场调研是优化课程设置的关键。通过市场调研,高职院校可以更精准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从而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撑。

其次,高职院校可针对性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一方面,要增加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的课程,如婴幼儿心理学、营养学、早教等,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引入行业前沿技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此外,还要针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金课”建设,既能推动本专业优质课程的开发,也能从整体上构建高质量课程体系。[3]在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通过开展项目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而提升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也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与课程设置的制定,确保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

可见,注重市场调研是优化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应然途径。通过市场调研与精准定位,高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从而持续输送高质量的托育专业人才。

(二)完善办学条件,健全师资培养机制

在教学条件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继续优化专业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由于缺乏专业的婴幼儿托育实训室和模拟教学平台,导致学生难以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同时,教学资源的匮乏也限制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因此,要持续加大教学投入,要持续完善教学设施和资源,营造专业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为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高职院校应主动寻求革新之道,健全培养机制。为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4]高职院校要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例如,通过与企业合作,双方可共同挖掘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师培训项目。其中,企业可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专业指导,有助于教师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学校可邀请行业专家开展讲座,从而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通过专业的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框架,进而提升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以提高学术素养与创新能力。除优化培训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也是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完善教学奖励、科研奖励等制度以及教师评价机制,对教研表现突出的教师及时表彰,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该专业的教学队伍中来。

总体而言,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是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建设高质量师资力量、优化教学设施和资源等,我们可以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注重实践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实践教学,平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入行业专家和企业导师参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专业指导与职业规划。这有助于为行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托育服务人才。

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建立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举措和创新模式。首先,增加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进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例如,通过与当地婴幼儿托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以在机构中参加实习实训,并参与真实的托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能力。建立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模式是强化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例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其次,加强与托育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建立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可借助企业的先进理念与专业技能设置贴近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企业可借助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资源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既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能推动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要建立长效机制。高职院校与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确保机制的长效推进。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健全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须创新与转向。目前,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诸多现实困境,针对困境对症下药,构建出合适的优化路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高素质的托育服务与管理人才,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索长清,王秀青.国外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的经验、问题及启示——以美、英、日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1):121-128.

[2]李晓芳,陈畅.新托育政策背景下高职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22):200-201.

[3]杨少贇,王秋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逻辑与实践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4(4):48-51.

[4]邓菲菲,李建琼,曹军民,等.高职院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24(10):18-21.